中国科幻值得期待:深度剖析PKD作品受好莱坞青睐原因与中国科幻电影现状及发展

2017-06-02 10:53
科幻是电影史上最能赢取票房的电影类型之一,占全球市场近4成以上的票房,而在国内却还是相对空白。今天K2君就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和发展,从可借鉴经验的好莱坞和PKD科幻作品说起。

                            \"\"
                                                   PKD(右)与《银翼杀手》导演RidleyScott(左)

PKD,即菲利普·K·迪克,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赛博朋克风格代表作家之一。很多人迷上他的小说是因为电影:从里程碑般的《银翼杀手》开始,他的小说一直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其中很多为大导演和知名演员参与的作品。

         \"\"

                                               \"\" 
                                         2010年出版的英文版封面参照了电影《银翼杀手》的画面

为什么PKD作品会受到好莱坞青睐?有什么可以借鉴给中国科幻电影?

1.故事性

PKD小说故事性的核心来自于一种源源不断的冲突感:在赛博朋克的反乌托邦气氛中,制造美好生活假象的同时充斥着绝望、粗粝、狂躁的反叛,这种设定本身就是一种永恒性的矛盾。

很多人以为看科幻大片,就是看对未来的想象和炫酷的画面。但事实上那些成为经典的并不只因拥有精彩画面,拥有精彩画面的也有被认为是烂片。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少数派报告》就主要靠故事来吸引观众。

故事的吸引力往往取决于矛盾的相互叠加。赛博朋克自带矛盾,即使身体如在天堂,精神却被置于地狱。同时也抓住了大众对科技发展未知和不可控的恐慌。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需要这种共鸣

\"\"
                                                                     《少数派报告》海报

2.反思与探求

PKD小说的魅力,还在于他喜欢用科幻手段来探讨关于自由意志和身份认同的哲学性问题,引导反思。它们拥有完整的世界观,同时剧情发展依赖科幻设定。

导演科波拉说:“好的战争电影都是反战电影。”引申一下,即好的科幻电影都是反思科技的电影。所谓反思,就是电影的灵魂。

“我是谁?”“我能自由选择吗?”这几乎是每个人间歇性或情绪化的真实困惑。这也是电影和其他艺术作品都喜欢挖掘的角度。而现实和虚幻结合正是科幻所要呈现的。

有人说,中国的中庸思想根深蒂固,对科技长期停留在器物层面,缺乏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因此很难带来对未来科技的反思。但笔者认为恰恰相反,正是中庸思想才会引出对赛博朋克那样激进科技更深层次的讨论,并不单纯停留在个人觉醒。这一点值得期待。

\"\"
                                                                《银翼杀手》中的经典台词

3. 科幻概念

其实PKD的短篇科幻小说更受导演和编剧喜爱,既有风格又有思想,脑洞大,创意新颖,关键是留给电影的创作空间很大。所以电影一般只借用小说中一两个概念,再进行扩充。如《少数派报告》选择取用原著中预知犯罪的概念,《全面回忆》则用到原著中记忆提取的设定。

这一点与我们一直推行如何打造IP的理念不谋而合:IP在不同平台进行开发,如电视、电影、漫画、小说等,会需要让每个平台的作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用受制于原有IP,然后开发出适合这平台和目标人群的定位

国内电影比较依赖“小说到电影”的模式,相反的,受制于原著IP,如何体现原著成为重点的同时也遏制了电影本身的创造力。K2君认为,这一模式难免会成为限制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枷锁。到这便不得不提到中国科幻电影现状。

\"\"
                                                                     《全面回忆》1990版

\"\"

                                                                     《全面回忆》2012版

                                                               
                                                                  中国科幻电影现状及发展
\"\"


内容上


首先必须肯定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近几年先后有《三体》和《北京折叠》获得有科幻小说界奥斯卡之称的雨果奖。前者正在进行电影制作,后者影视版权早已被国外公司买走,另外还有很多科幻题材电影已备案甚至已进入制作。

所以中国不缺乏科幻想象力,但要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呈现在画面上似乎很不容易。这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好莱坞电影的特效也经常包给中国公司。

           \"\"
                                                         《三体》原著小说和已公布的电影海报

工业体系上

技术不是问题,经验匮乏才是关键。这不得不说到一个科幻电影十分需要但国内极其缺乏的专业——电影概念设计。奇幻片和科幻片需要的设计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有别于普通道具设计。而科幻电影设计又不能只“幻”不科学,还要符合观众可接受的逻辑范围。

引用知乎网友对中国科幻电影现状的描述:从中国科幻电影产生的那一刻开始,电影美术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视觉化,科幻剧本的视觉化。

\"\"

相比之下,奇幻片幸运多了,得益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可以来借鉴,使《画皮2》《寻龙诀》《爵迹》成为国内第一批做电影概念设计的电影。但中国电影美术人几乎没接受过科幻学习和文化熏陶,或许连飞船是什么还搞不清楚,所以从传统电影美术抓人来做科幻不大现实。

如今中国科幻电影势在必行,也催生了中国第一代科幻电影概念设计师,他们多由90后组成,工业设计背景,看《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科幻片长大。虽然他们缺少经验,还需要时间和资金摸索前行。但健全的电影工业体系必然是科幻电影发展的根基,这是个好兆头,让人对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多了几分期待。

另外,也有像朱峰这样拥有好莱坞经验的概念设计大师将关注点聚焦在中国,在中国创立影视前期概念设计公司,希望可以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概念设计。

\"\"

心理上

不过总有一些消极群众认为中国不应该发展科幻电影。他们以中国科技发展比不上美国为由,认为只有最先进科技才能引起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幻想象。“这如同一个长期饥寒交迫的人,不可能来讨论肥胖和高胆固醇的危害。”

确然,西方的工业革命、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科技的革新等时间点都大规模涌现出科幻小说。但这并不代表限制了所有人对科技的想象和期待。

实际上,中国真正缺少的是科技文化的普及。更何况已有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加入中国元素,这也是对中国经济、政治、军事、科技、航天等世界地位的肯定。中国背景的科幻小说已被广泛接受,推及电影却不行,这没有道理。所以对本国科技不自信,又因此对科幻电影不认同,两者都没有必要,也没有关联。

其实中国只是暂时还没有拿得出手的科幻电影来振奋国人。据相关媒体报道,被寄以厚望的《三体》电影还在不断延期上映时间。看来探索道路依然艰难,经验摸索和经验借鉴应同时进行。

\"\"
新华网图片:中国建成并启用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领先世界,日媒评论“宛如宇宙基地”。

创作上


另外,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资金也是问题。国内大多数电影还不会有很大体量的预算,相信这一点会随着一两部大电影真正的成功而改善。

虽然金钱上满足不了画面,但科幻概念总可以借鉴,就像好莱坞喜欢在PKD小说中发掘概念那样。但目前国内编剧普遍对于科幻理念并不擅长,很容易走上科幻神话的路子。科幻神话类最费钱了,勉强拍摄很难保证质量。
 
另外国内还没有这样将科幻概念运用很棒的电影,一定程度上也因为创作者对原著的过度忠诚,太想呈现原作画面。

这便又回到一开始PKD小说受好莱坞青睐的第三个原因。要知道,小说和电影各有独特性,共同打造IP而不是共同打造一个故事,应该各自发挥优势和可行性。中国科幻电影也不该限制在已有科幻小说内容中,未来一定会走得更长远。

\"\"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 wj3321
本文为作者 北京朱峰影业娱乐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0862

北京朱峰影业娱乐传媒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FZD films设计工作室1999年开始于美国洛杉矶,由好莱坞华裔概念设计师朱峰创立。2016年FZD films珠峰影业来到北京,把近二十年的好莱坞设计经验引入中国,为国内外电影提供概念设计专业服务。团队遍布北京、新加坡和洛杉矶。涉猎的项目包括并不限于科幻、奇幻、现实、历史等题材。目前可对外公布的电影项目有军事题材电影《空天猎》和现代题材电影《动物世界》。
扫码关注
北京朱峰影业娱乐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