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逐步颠覆传统电影工业!
2017-05-27 15:01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但中国的电影产业的成熟度还远远比不上北美、日韩地区。前段时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8》,正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下的产物。截止到目前,该片已在国内揽下26亿票房。
中国观众对好莱坞重工业电影如此狂热,中国电影产业距离工业化却有着不小距离。目前,中国电影产业还处于由手工业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为了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转型,不仅需要新的思路,也需要新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便是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最佳工具。
201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军电影界,使得这一年成为了国产电影的“网生代元年”。互联网思维能否改写电影生产的规则?在互联网语境下,国产电影该如何跟好莱坞电影抗衡呢?
电影产业水太深 互联网大佬玩不转?
曾有业内人士如此预言——“未来十年是互联网引领产业革命的十年,电影公司都将给BAT三家打工。”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有件事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正以迅猛之势渗透着电影圈产业链,改变着电影的业态和生态。
如今,电影制作环节的每一阶段,都在运用互联网促发展。投融资环节的众筹,制作环节的“IP”题材和大数据分析,营销发行环节的互联网营销和在线售票,放映环节的网络多窗口放映……互联网正颠覆着传统电影的一切规则,对电影的生产和制作发起了新的挑战,同时引来了行业大佬的垂涎。
2014年,阿里巴巴豪掷62亿港币将文化中国纳入麾下,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随后频频发动收购,目前已从IP孵化、影视制作、发行营销、影院、金融、衍生品等产业链各环节完成了对影视领域的布局。腾讯则采取泛娱乐策略,借助IP资源,用基于版权的全产业运作模式实现覆盖全用户。百度也依托旗下爱奇艺视频网站拓展影视业务,推出百度爱奇艺众筹计划和百度数据等。
梦想听来很美,现实却很残酷。进军电影界的互联网三大巨头BAT,至今却没有如预言般成为电影行业的龙头老大。去年,阿里影业主控的第一部电影《摆渡人》不但口碑惨败,票房也不及预期。腾讯主控的第一部电影《少年》,票房只有1500多万。成立两年多的百度影业,在制片和电影投资方面的起步更晚,至今也没推出什么代表作。
究其原因,BAT虽是互联网领域的“大佬”,在影视制作领域还是个“小弟”。电影制作的专业门槛较高,BAT也仍需在电影制作领域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采用互联网思维,改写电影生产规则并非没有可能,而是BAT目前还没有找到最为合适的路径。
与好莱坞抗衡 从颠覆传统生产模式开始
其实,BAT进军电影业,原本就有些“动机不纯”。这些互联网巨头进军电影圈的目的,是为了抢占大银幕,将线上的垄断优势延续到线下,而并非想颠覆传统的电影产业。实际上,借助互联网连接线上线下,用互联网技术再造电影工业,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么,互联网电影工业与传统电影工业有哪些不同呢?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工业会发生三点变化——
首先是发行渠道的互联网化,即通过互联网发行电影。其次是创意来源的互联网化,即电影在互联网发行后,对用户点评、点赞的数据分析,可以作为下一步作品生产的依据。第三,是生产过程的互联网化,即打破传统的电影生产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协同创作。
目前来看,发行渠道的互联网化早已实现。2016年,在国内上线的网络大电影已达2500部,平均每天有近7部电影上线。从大数据中寻找创意,也早有了成功先例。国内的《致青春》、《小时代》等电影的票房成功,就与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息息相关。唯独生产过程的互联网化,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新方向。
就现状而言,中国的电影工业仍然处于手工作坊阶段。派格传媒总裁孙健君曾如此形容国产电影的生产方式——“一个公司攒一个局,拉上一些基金、公司投资,找一个制片人,找一个导演,再找一帮演员就开始了。”即使出现了《寻龙诀》般票房口碑双收的重工业电影,也是个别创意人才、个别创意团队造就的,并不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流程起到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把分散在各地的创作团队、创意人才聚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协同创作,就成为了优化电影生产流程的最好方式。即将于6月9日上映的《异兽来袭》,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据介绍,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工作,包括特效、配音、剪辑、音乐、片花预告片、海报等,都是通过蓝海创意云平台分包完成的。蓝海创意云的专业制片团队,为《异兽来袭》提供了完整的制片监管服务,通过与外包公司协作,降低了电影制作成本,确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制作流程与规范,并按照双方协商一致的生产周期和进度监督落实,大大增强了项目的品控力度。《异兽来袭》是全球第一部通过互联网协同创作模式进行制作的院线电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2014年年初上线以来,蓝海创意云平台不断聚集文创领域相关的资源、人才、资金、渠道等要素,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协同管理工具实现企业、团队和个人跨地域协同创作。目前蓝海创意云平台已聚集用户数400多万,文创企业和工作室超十万家,在蓝海创意云,制作方可随时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从平台上选择匹配的人才、资源和资金,组建虚拟化团队在线进行电影制作与管理。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中国电影产业在很多方面与好莱坞电影处在同一起跑线。想要制作出与好莱坞相抗衡的电影,国内电影人还需要有效运用像蓝海创意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弯道超车,以中国速度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现代化转型。
中国观众对好莱坞重工业电影如此狂热,中国电影产业距离工业化却有着不小距离。目前,中国电影产业还处于由手工业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为了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转型,不仅需要新的思路,也需要新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便是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最佳工具。
201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军电影界,使得这一年成为了国产电影的“网生代元年”。互联网思维能否改写电影生产的规则?在互联网语境下,国产电影该如何跟好莱坞电影抗衡呢?
电影产业水太深 互联网大佬玩不转?
曾有业内人士如此预言——“未来十年是互联网引领产业革命的十年,电影公司都将给BAT三家打工。”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有件事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正以迅猛之势渗透着电影圈产业链,改变着电影的业态和生态。
如今,电影制作环节的每一阶段,都在运用互联网促发展。投融资环节的众筹,制作环节的“IP”题材和大数据分析,营销发行环节的互联网营销和在线售票,放映环节的网络多窗口放映……互联网正颠覆着传统电影的一切规则,对电影的生产和制作发起了新的挑战,同时引来了行业大佬的垂涎。
2014年,阿里巴巴豪掷62亿港币将文化中国纳入麾下,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随后频频发动收购,目前已从IP孵化、影视制作、发行营销、影院、金融、衍生品等产业链各环节完成了对影视领域的布局。腾讯则采取泛娱乐策略,借助IP资源,用基于版权的全产业运作模式实现覆盖全用户。百度也依托旗下爱奇艺视频网站拓展影视业务,推出百度爱奇艺众筹计划和百度数据等。
梦想听来很美,现实却很残酷。进军电影界的互联网三大巨头BAT,至今却没有如预言般成为电影行业的龙头老大。去年,阿里影业主控的第一部电影《摆渡人》不但口碑惨败,票房也不及预期。腾讯主控的第一部电影《少年》,票房只有1500多万。成立两年多的百度影业,在制片和电影投资方面的起步更晚,至今也没推出什么代表作。
究其原因,BAT虽是互联网领域的“大佬”,在影视制作领域还是个“小弟”。电影制作的专业门槛较高,BAT也仍需在电影制作领域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采用互联网思维,改写电影生产规则并非没有可能,而是BAT目前还没有找到最为合适的路径。
与好莱坞抗衡 从颠覆传统生产模式开始
其实,BAT进军电影业,原本就有些“动机不纯”。这些互联网巨头进军电影圈的目的,是为了抢占大银幕,将线上的垄断优势延续到线下,而并非想颠覆传统的电影产业。实际上,借助互联网连接线上线下,用互联网技术再造电影工业,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么,互联网电影工业与传统电影工业有哪些不同呢?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工业会发生三点变化——
首先是发行渠道的互联网化,即通过互联网发行电影。其次是创意来源的互联网化,即电影在互联网发行后,对用户点评、点赞的数据分析,可以作为下一步作品生产的依据。第三,是生产过程的互联网化,即打破传统的电影生产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协同创作。
目前来看,发行渠道的互联网化早已实现。2016年,在国内上线的网络大电影已达2500部,平均每天有近7部电影上线。从大数据中寻找创意,也早有了成功先例。国内的《致青春》、《小时代》等电影的票房成功,就与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息息相关。唯独生产过程的互联网化,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新方向。
就现状而言,中国的电影工业仍然处于手工作坊阶段。派格传媒总裁孙健君曾如此形容国产电影的生产方式——“一个公司攒一个局,拉上一些基金、公司投资,找一个制片人,找一个导演,再找一帮演员就开始了。”即使出现了《寻龙诀》般票房口碑双收的重工业电影,也是个别创意人才、个别创意团队造就的,并不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流程起到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把分散在各地的创作团队、创意人才聚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协同创作,就成为了优化电影生产流程的最好方式。即将于6月9日上映的《异兽来袭》,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据介绍,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工作,包括特效、配音、剪辑、音乐、片花预告片、海报等,都是通过蓝海创意云平台分包完成的。蓝海创意云的专业制片团队,为《异兽来袭》提供了完整的制片监管服务,通过与外包公司协作,降低了电影制作成本,确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制作流程与规范,并按照双方协商一致的生产周期和进度监督落实,大大增强了项目的品控力度。《异兽来袭》是全球第一部通过互联网协同创作模式进行制作的院线电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2014年年初上线以来,蓝海创意云平台不断聚集文创领域相关的资源、人才、资金、渠道等要素,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协同管理工具实现企业、团队和个人跨地域协同创作。目前蓝海创意云平台已聚集用户数400多万,文创企业和工作室超十万家,在蓝海创意云,制作方可随时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从平台上选择匹配的人才、资源和资金,组建虚拟化团队在线进行电影制作与管理。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中国电影产业在很多方面与好莱坞电影处在同一起跑线。想要制作出与好莱坞相抗衡的电影,国内电影人还需要有效运用像蓝海创意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弯道超车,以中国速度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现代化转型。
本文为作者 苏州创意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0688
苏州创意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蓝海创意云是“互联网+文化创意+金融”的新型孵化平台,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的行业优势和天河超级计算机的资源优势,打造线上众创空间,孵化优秀文化创意项目,帮助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
扫码关注
苏州创意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创意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