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小”,却可翻天!用微单开创纪录片新纪元
2017-03-28 23:53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在这个年代,科技发展的步子,在紧逼着影视行业变化。每天都在出现各种花哨的产品,而影视人如何面对这个时代,是对影视人最大的考验。
4K、8K、VR….每天都会出现很多的科技,现在我们已经能很简单、便捷的拍摄,甚至在很低照度下,也可以轻松的完成拍摄。但,现在选择太多了,如何找到一款适合项目的摄影机,以及利用好它,这是一个考验。纪录片《大国工匠》就是一个这样的案例,摄制团队全程使用索尼A7SII进行拍摄,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可也就是因为这款器材,他们才能如期完成项目拍摄。
《大国工匠》
自2015 年“五一”和“十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大国工匠》,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为此 2016 年,推出了八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作为 2016 年重点国家宣传项目。各集主题分别从大勇不惧、大巧破难、大道无疆、大任担当,等层面,讲述来自24个不同行业的当代中国工匠的人生故事,展示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这部纪录片由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最终播出平台也是在央视平台,所以对于制作品质的要求非常高。那如何去完成拍摄,以及如何用影像去传达故事和人的精神,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大术无极>——未晓朋
火花淋浴焊接核电站心脏
在东部沿海的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正在紧张建设,密集布设的管道历尽曲折大都指向核电站的核心部位核反应堆。这些管道实际上就是连接核电站心脏的血管。出于最重要的核安全考虑,这个核电站的主管道设计管壁厚达70毫米,是目前中国所有核电站主管道当中最厚的。由于这种材料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目前只能采用手工焊接,而这样的手工焊接需要世界级水平。焊制过程中,焊条将加热到200度高温进行预热,也意味着主管道的电焊工很多时候必须在高温炙烤下闷在管道里操作,这完全是超极限的操作了。
核岛内部全是工架,拍摄空间特别狭小
在拍摄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前,摄制团队前期进行了两次拍摄前的调研。核岛内布满了工架,人走在其中,像是进入了钢筋铁管的森林,所有行动都受到很大限制,时刻都要面对正常穿行的难度。面对这种拍摄环境,对一般摄制组属于标配的轨道、摇臂等等,在这里都将无法使用。而摄制组,在这里需要完成对于一位主管道焊接工的拍摄,他的施工环境除了可以想象到的工棚内施工之外,还要在特定时间转移到管道内部进行焊接,而管道直径不到一米,并且圆柱体着力点很少,同时按照规定,在管道内施工的时,光源只能有一盏防爆照明灯,其他摄影灯光一律不能进入。管道内上下行走使用的是软梯,这给摄制组带来另一项大的考验。不管是人,还是机器都要面对从生理到性能的挑战。并且,管道内在施工时最高温度可将达到70°以上,摄影器材能否在高温环境下完成工作?因为行动不便,进入管道后,走出来的时间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器材在拍摄中出现问题,一天的准备几乎等于废掉,这对摄制组来说将是致命杀。
拍摄现场截图
摄影师行动受限,需要通过设备实现的推拉摇移都无法实现,灯光无法进入管道,高温….通通成了致命的限制,所以摄制组需要重新制定拍摄计划。经过综合衡量和测试,摄制组选择了索尼A7SII作为主机。因为索尼A7SII设备体积很小,可以在相当狭小的空间内完成作业,比如桌面轨,长一米多,宽度不到20厘米,这就可以让摄制组在管道内实现有计划地机位变化,丰富拍摄手法。另外一点就是索尼A7SII的低照度拍摄功能非常强悍,在辅助了工人使用的防爆灯后,就可以完全达到摄制组在管道内进行拍摄的画质要求,画质均匀,没有颗粒感,这是其他摄影设备都无法做到的,而最后成片结果也证明了摄制组的选择是正确的。
[flash]https://v.qq.com/x/page/o036577nlbn.html[/flash]
大巧破难—周永和
巧手拼就世界最大“天眼”
2011年3月,中国超大射电望远镜建设项目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里正式动工,它被称为“FAST”。“FAST”工程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口径500米的球面反射镜,依托在巨大的索网结构上,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FAST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板多达40多万块,周永和与工友们先把100块小反射面板组装成规格不一的4000多块大反射面板,其中单片最大面积约120平方米,最大重量超过1吨。由于强度低、容易变形,而且由“小镜片”组合的曲面,形状并不整齐划一,把它们一个个起吊数十米高,空中运送数百米,下落安装,不能有一点磕碰污损,面板相互间的吻合误差不能超过两毫米。
Fast射电望远镜拍摄现场
Fast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县的天然洼地中,摄影师第一次见到这个国家重点科技工程,也深深为之震撼,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拍摄难度。Fast拍摄的最大难度就是500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实在是太大了!连摄制组最广的16mm的镜头也无法拍全这口大锅。
周永和与吊装团队的工作就是将4450块反射面板吊装到每块面板指定的位置。由于工程大,周永和吊装的作业面积也非常大,而且点与点之间散、距离远。周永和与吊装工人的主要作业区有三个:小窝凼起吊反射面板、圈梁转运反射面板、大窝凼安装反射面板,每个作业区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太远,但因为是工程区,所以每个场地之间的转场需要至少30分钟,而周永和团队吊装一块反射面板总共需要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采用怎样的拍摄方式,是摄制组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现场巨大的反射面板给拍摄带来巨大的挑战
当天晚上摄制组开会商讨拍摄方案,最后选择了索尼A7SII作为主要的拍摄设备。选择使用索尼A7SII,是因为摄制组考虑到这款机器在操控上的优越性。这款机器最大的两点优势就是折叠式的液晶屏和机头麦。折叠式的液晶屏解决了很多高低机位时摄影师监看的问题,机头麦很好地解决了收音的问题,同期收音对于纪录片来说非常重要。另外一个优越性就是防抖功能,因为纪录片在很多纪实拍摄中,会有大量的手持拍摄,索尼A7SII的机身防抖在这一方面做的很不错。围绕索尼A7SII,还选择了与之匹配的其他拍摄设备:包括索尼A7S、索尼黑卡、酷拍。在航拍设备上,摄制组选择了大疆悟和精灵4。因为现场尅吊装的反射面板只有8块,能吊装的只有4块,也就是摄制组这次只有4次拍摄机会!经过研讨之后,摄制组与周永和团队协商,决定采用分段拍摄,将整个吊装过程拆解成三个阶段,全部工作人员集中拍摄,确保尽量拍摄到足够的细节。
就这样,摄制组先在小窝凼拍摄吊装过程,再集中转场圈梁上拍摄转运、往下吊装的过程。转运也是整个拍摄过程中比较艰难的一个环节,工人的操作场地主要在转运机车的上面,也就是摄制组必须得爬到转运机车上拍摄整个过程。转运机车在圈梁上面利用轨道滑行,这个车的平面是镂空网状结构,周围没有保护,距离地面最高有100米,就这样摄制组完成了在半空中的拍摄工作。在拍摄时,摄制组也搭配了星云的手持稳定器来拍摄,索尼A7SII加星云的配置非常完美。
[flash]https://v.qq.com/x/page/e0365ni2fs5.html[/flash]
大勇不惧—彭祥华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八起八伏
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2015年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拍摄现场工作照
这里最大的拍摄难度就是自然条件,因为要拍摄隧道爆破,所以主要的拍摄场景是在隧道内,加上高原环境下、隧道内的含氧量本身就低,隧道内又不通风,在每一次爆破后,隧道内的氧气大量燃烧,而且爆破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个时候进去拍摄,条件是极其恶劣的。所以摄制组在整个隧道内拍摄过程中,一直都是随身携带氧气瓶,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最关键的一次排爆中,风险比平时还要大,彭祥华独自一人走进隧道,这个时候根本容不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必须要把彭祥华的这种担当呈现给观众。爆破后隧道里很迷幻,充斥着大量的浓烟,能见度估计也就2米,呼吸和视线都很艰难,之前的拍摄经验让我们有了一些准备,我们每个人都带着3、4层口罩,但就是这样,进去一趟出来之后,所有的口罩都是黑色的。对于摄像主要是现场低照度的问题,很多管道、隧道内的拍摄时,照明情况非常不理想,条件也不允许打灯拍摄的情况下,索尼A7SII低照度下的表现是我们选择的另一个原因。借助少量隧道里的补光作为辅助光,就能基本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
除了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另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拍摄爆破场面?因为本身拍摄的是爆破工,如何体现他的技艺,最直接的就是爆破效果,因此如何拍摄爆破场面和刚爆破之后的效果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虽然从事爆破工作多年,但是彭祥华和爆破工人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爆破场面,因为每次爆破,根据装药量的不同,每一个人员都要撤退到安全距离,这个距离是根本无法看到爆破场景的。摄制组只能采用特殊摄影的方式去拍摄爆破场面,但是谁都无法肯定机器在什么位置安全?为了安全准确地实现爆破拍摄,摄制组与彭祥华等爆破专家不断商讨,绘制图纸、制作预案,前前后后开了几次会议研究,不断地将特殊摄影机器靠近爆破面,测试出了最安全也是最佳的拍摄距离
大道无疆—马荣
把“点线艺术”融入人民币数字化雕刻
手工凹版雕刻二十世纪初引进中国,以马荣为代表的第四代雕刻师是印钞行业手工雕刻技艺的传人,也是第五套人民币原版雕刻创作的主力。手工凹版雕刻作品讲究以小观大,重在精美,即便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清晰可辨,雕刻师在一刀一线中显现功力。
人民币我们天天使用,却很少有人关注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头像,竟然都是用钢刀一笔一笔在钢板上刻出来的。没有了大场面,最大的难度恰恰是需要耐心和细心,尤其是拍摄文物修复。在这个部分摄制组除了搭配常用的索尼16-35mm、24-70mm、70-200mm、100mm(老蛙60mm)焦段为基本镜头组,还特别增加了老蛙微距镜头的使用,不但卡口能和索尼A7SII很好地结合,而且他在微距上也有优异的表现。
兵马俑修复拍摄现场
摄制组在实际拍摄操作过程当中经常碰到导演希望拉开景深,突出人物的需求,而常规镜头往往受困于场地限制而达不到拍摄效果,偏偏纪录片的拍摄所需要面对的场地条件又复杂多样。所以摄制组增加了老蛙60微距的配置,成为了每组出组的标配镜头。老蛙的60mm微距镜头在满足无限远对焦的基础上,达到了2倍的放大倍率,这给摄制组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老蛙的这款镜头是APS画幅,因此在实际拍摄中需要开启机身的APS-C/Super 35mm画幅切换功能即可正常拍摄。马荣的手上技艺,摄制组也通过老蛙的微距镜头作出了让人惊叹的展示。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修复钟表的场景,在拍摄过程中也是使用老蛙镜头,最后带来了惊喜的焦外效果。
拍摄现场工作照
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观众需要好的故事。行业在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找到适合故事的工具,这才是创作的重点。在《大国工匠》这个项目中,摄制组也是利用了索尼A7SII 的便利性、稳定性,找到了器材和拍摄环境互为搭配的部分,最终才呈现出了意料之外的成果。
你是否被这款体型小巧性能优秀的设备打动了呢?如果想对索尼A7SII有更全面的了解,请点击链接,即可直达:http://www.sonystyle.com.cn/products/nex/ilce_7sm2.htm?cid=7sm2_py_py_mar
在这个年代,科技发展的步子,在紧逼着影视行业变化。每天都在出现各种花哨的产品,而影视人如何面对这个时代,是对影视人最大的考验。
4K、8K、VR….每天都会出现很多的科技,现在我们已经能很简单、便捷的拍摄,甚至在很低照度下,也可以轻松的完成拍摄。但,现在选择太多了,如何找到一款适合项目的摄影机,以及利用好它,这是一个考验。纪录片《大国工匠》就是一个这样的案例,摄制团队全程使用索尼A7SII进行拍摄,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可也就是因为这款器材,他们才能如期完成项目拍摄。
《大国工匠》
自2015 年“五一”和“十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大国工匠》,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为此 2016 年,推出了八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作为 2016 年重点国家宣传项目。各集主题分别从大勇不惧、大巧破难、大道无疆、大任担当,等层面,讲述来自24个不同行业的当代中国工匠的人生故事,展示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这部纪录片由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最终播出平台也是在央视平台,所以对于制作品质的要求非常高。那如何去完成拍摄,以及如何用影像去传达故事和人的精神,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大术无极>——未晓朋
火花淋浴焊接核电站心脏
在东部沿海的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正在紧张建设,密集布设的管道历尽曲折大都指向核电站的核心部位核反应堆。这些管道实际上就是连接核电站心脏的血管。出于最重要的核安全考虑,这个核电站的主管道设计管壁厚达70毫米,是目前中国所有核电站主管道当中最厚的。由于这种材料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目前只能采用手工焊接,而这样的手工焊接需要世界级水平。焊制过程中,焊条将加热到200度高温进行预热,也意味着主管道的电焊工很多时候必须在高温炙烤下闷在管道里操作,这完全是超极限的操作了。
核岛内部全是工架,拍摄空间特别狭小
在拍摄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前,摄制团队前期进行了两次拍摄前的调研。核岛内布满了工架,人走在其中,像是进入了钢筋铁管的森林,所有行动都受到很大限制,时刻都要面对正常穿行的难度。面对这种拍摄环境,对一般摄制组属于标配的轨道、摇臂等等,在这里都将无法使用。而摄制组,在这里需要完成对于一位主管道焊接工的拍摄,他的施工环境除了可以想象到的工棚内施工之外,还要在特定时间转移到管道内部进行焊接,而管道直径不到一米,并且圆柱体着力点很少,同时按照规定,在管道内施工的时,光源只能有一盏防爆照明灯,其他摄影灯光一律不能进入。管道内上下行走使用的是软梯,这给摄制组带来另一项大的考验。不管是人,还是机器都要面对从生理到性能的挑战。并且,管道内在施工时最高温度可将达到70°以上,摄影器材能否在高温环境下完成工作?因为行动不便,进入管道后,走出来的时间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器材在拍摄中出现问题,一天的准备几乎等于废掉,这对摄制组来说将是致命杀。
拍摄现场截图
摄影师行动受限,需要通过设备实现的推拉摇移都无法实现,灯光无法进入管道,高温….通通成了致命的限制,所以摄制组需要重新制定拍摄计划。经过综合衡量和测试,摄制组选择了索尼A7SII作为主机。因为索尼A7SII设备体积很小,可以在相当狭小的空间内完成作业,比如桌面轨,长一米多,宽度不到20厘米,这就可以让摄制组在管道内实现有计划地机位变化,丰富拍摄手法。另外一点就是索尼A7SII的低照度拍摄功能非常强悍,在辅助了工人使用的防爆灯后,就可以完全达到摄制组在管道内进行拍摄的画质要求,画质均匀,没有颗粒感,这是其他摄影设备都无法做到的,而最后成片结果也证明了摄制组的选择是正确的。
[flash]https://v.qq.com/x/page/o036577nlbn.html[/flash]
大巧破难—周永和
巧手拼就世界最大“天眼”
2011年3月,中国超大射电望远镜建设项目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里正式动工,它被称为“FAST”。“FAST”工程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口径500米的球面反射镜,依托在巨大的索网结构上,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FAST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板多达40多万块,周永和与工友们先把100块小反射面板组装成规格不一的4000多块大反射面板,其中单片最大面积约120平方米,最大重量超过1吨。由于强度低、容易变形,而且由“小镜片”组合的曲面,形状并不整齐划一,把它们一个个起吊数十米高,空中运送数百米,下落安装,不能有一点磕碰污损,面板相互间的吻合误差不能超过两毫米。
Fast射电望远镜拍摄现场
Fast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县的天然洼地中,摄影师第一次见到这个国家重点科技工程,也深深为之震撼,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拍摄难度。Fast拍摄的最大难度就是500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实在是太大了!连摄制组最广的16mm的镜头也无法拍全这口大锅。
周永和与吊装团队的工作就是将4450块反射面板吊装到每块面板指定的位置。由于工程大,周永和吊装的作业面积也非常大,而且点与点之间散、距离远。周永和与吊装工人的主要作业区有三个:小窝凼起吊反射面板、圈梁转运反射面板、大窝凼安装反射面板,每个作业区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太远,但因为是工程区,所以每个场地之间的转场需要至少30分钟,而周永和团队吊装一块反射面板总共需要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采用怎样的拍摄方式,是摄制组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现场巨大的反射面板给拍摄带来巨大的挑战
当天晚上摄制组开会商讨拍摄方案,最后选择了索尼A7SII作为主要的拍摄设备。选择使用索尼A7SII,是因为摄制组考虑到这款机器在操控上的优越性。这款机器最大的两点优势就是折叠式的液晶屏和机头麦。折叠式的液晶屏解决了很多高低机位时摄影师监看的问题,机头麦很好地解决了收音的问题,同期收音对于纪录片来说非常重要。另外一个优越性就是防抖功能,因为纪录片在很多纪实拍摄中,会有大量的手持拍摄,索尼A7SII的机身防抖在这一方面做的很不错。围绕索尼A7SII,还选择了与之匹配的其他拍摄设备:包括索尼A7S、索尼黑卡、酷拍。在航拍设备上,摄制组选择了大疆悟和精灵4。因为现场尅吊装的反射面板只有8块,能吊装的只有4块,也就是摄制组这次只有4次拍摄机会!经过研讨之后,摄制组与周永和团队协商,决定采用分段拍摄,将整个吊装过程拆解成三个阶段,全部工作人员集中拍摄,确保尽量拍摄到足够的细节。
就这样,摄制组先在小窝凼拍摄吊装过程,再集中转场圈梁上拍摄转运、往下吊装的过程。转运也是整个拍摄过程中比较艰难的一个环节,工人的操作场地主要在转运机车的上面,也就是摄制组必须得爬到转运机车上拍摄整个过程。转运机车在圈梁上面利用轨道滑行,这个车的平面是镂空网状结构,周围没有保护,距离地面最高有100米,就这样摄制组完成了在半空中的拍摄工作。在拍摄时,摄制组也搭配了星云的手持稳定器来拍摄,索尼A7SII加星云的配置非常完美。
[flash]https://v.qq.com/x/page/e0365ni2fs5.html[/flash]
大勇不惧—彭祥华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八起八伏
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2015年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拍摄现场工作照
这里最大的拍摄难度就是自然条件,因为要拍摄隧道爆破,所以主要的拍摄场景是在隧道内,加上高原环境下、隧道内的含氧量本身就低,隧道内又不通风,在每一次爆破后,隧道内的氧气大量燃烧,而且爆破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个时候进去拍摄,条件是极其恶劣的。所以摄制组在整个隧道内拍摄过程中,一直都是随身携带氧气瓶,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最关键的一次排爆中,风险比平时还要大,彭祥华独自一人走进隧道,这个时候根本容不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必须要把彭祥华的这种担当呈现给观众。爆破后隧道里很迷幻,充斥着大量的浓烟,能见度估计也就2米,呼吸和视线都很艰难,之前的拍摄经验让我们有了一些准备,我们每个人都带着3、4层口罩,但就是这样,进去一趟出来之后,所有的口罩都是黑色的。对于摄像主要是现场低照度的问题,很多管道、隧道内的拍摄时,照明情况非常不理想,条件也不允许打灯拍摄的情况下,索尼A7SII低照度下的表现是我们选择的另一个原因。借助少量隧道里的补光作为辅助光,就能基本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
除了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另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拍摄爆破场面?因为本身拍摄的是爆破工,如何体现他的技艺,最直接的就是爆破效果,因此如何拍摄爆破场面和刚爆破之后的效果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虽然从事爆破工作多年,但是彭祥华和爆破工人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爆破场面,因为每次爆破,根据装药量的不同,每一个人员都要撤退到安全距离,这个距离是根本无法看到爆破场景的。摄制组只能采用特殊摄影的方式去拍摄爆破场面,但是谁都无法肯定机器在什么位置安全?为了安全准确地实现爆破拍摄,摄制组与彭祥华等爆破专家不断商讨,绘制图纸、制作预案,前前后后开了几次会议研究,不断地将特殊摄影机器靠近爆破面,测试出了最安全也是最佳的拍摄距离
大道无疆—马荣
把“点线艺术”融入人民币数字化雕刻
手工凹版雕刻二十世纪初引进中国,以马荣为代表的第四代雕刻师是印钞行业手工雕刻技艺的传人,也是第五套人民币原版雕刻创作的主力。手工凹版雕刻作品讲究以小观大,重在精美,即便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清晰可辨,雕刻师在一刀一线中显现功力。
人民币我们天天使用,却很少有人关注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头像,竟然都是用钢刀一笔一笔在钢板上刻出来的。没有了大场面,最大的难度恰恰是需要耐心和细心,尤其是拍摄文物修复。在这个部分摄制组除了搭配常用的索尼16-35mm、24-70mm、70-200mm、100mm(老蛙60mm)焦段为基本镜头组,还特别增加了老蛙微距镜头的使用,不但卡口能和索尼A7SII很好地结合,而且他在微距上也有优异的表现。
兵马俑修复拍摄现场
摄制组在实际拍摄操作过程当中经常碰到导演希望拉开景深,突出人物的需求,而常规镜头往往受困于场地限制而达不到拍摄效果,偏偏纪录片的拍摄所需要面对的场地条件又复杂多样。所以摄制组增加了老蛙60微距的配置,成为了每组出组的标配镜头。老蛙的60mm微距镜头在满足无限远对焦的基础上,达到了2倍的放大倍率,这给摄制组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老蛙的这款镜头是APS画幅,因此在实际拍摄中需要开启机身的APS-C/Super 35mm画幅切换功能即可正常拍摄。马荣的手上技艺,摄制组也通过老蛙的微距镜头作出了让人惊叹的展示。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修复钟表的场景,在拍摄过程中也是使用老蛙镜头,最后带来了惊喜的焦外效果。
拍摄现场工作照
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观众需要好的故事。行业在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找到适合故事的工具,这才是创作的重点。在《大国工匠》这个项目中,摄制组也是利用了索尼A7SII 的便利性、稳定性,找到了器材和拍摄环境互为搭配的部分,最终才呈现出了意料之外的成果。
你是否被这款体型小巧性能优秀的设备打动了呢?如果想对索尼A7SII有更全面的了解,请点击链接,即可直达:http://www.sonystyle.com.cn/products/nex/ilce_7sm2.htm?cid=7sm2_py_py_mar
本文为作者 影像新势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