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圈生意论之1:网大微电影这么火,你赚到钱了么?

2016-12-28 14:23
\"\"


搞影视是个让外行看起来充满“钱”景的行当。
不论是做院线的,做网大的,还是做宣传片的,做品牌广告的,做微电影的,甚至是拍婚庆的似乎都离钱很近。

但只有从业者自己才知道背后有多苦逼。

微电影、网大从2015年初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到2016年12月中旬全国一共推出了大约有5000多部各种题材的微电影和网大,2016年就占了3000多部。

如果你参与了这波大跃进,请问你赚到钱了吗?

如果你正想加入这股大军,应该会关心到底怎么做才能赚到钱。

真正赚到钱的大佬都没时间上网扯淡,就由不才我从生意的角度来给各位说说吧。

从各大机构和平台汇总的数据来看,每年能够赚到钱的网大比例只有3%—5%,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成了炮灰。微电影的还好点,特别是有客户砸钱做的广告式微电影。


  当你在做微电影和网大的时候,你到底是在做什么?


“哥是在搞艺术创作啊。”
“哥们是在为以后拍院线电影积累经验。”

“这就是个生意,和平台分成赚钱。”

“混口饭吃呗,还挺有面子的。”


估计以上几个答案能代表绝大多数人心里想的。

遗憾的是正因为很多人心里都这样想,所以大家都很难盈利。

这两年我和身边所有做影视广告公司的朋友聊天,都能听到他们说正在筹备自己的微电影,或是正在为某部网大招商。

但过一段时间再聊起来,又都会说经济不景气,钱不好赚。

有的筹备了很久没搞起来,有的勉强搞起来了又因为缺钱暂停了,还有的是已经上线发布了但是没赚到钱,只能赚个吆喝,看着或真或假的点击率获得一些自我安慰。

这是何必呢?

这两年影视行业虚火正旺,一大批热钱从房地产退下来创立了很多家影业公司。各大平台也砸重金搞IP,做自制,扶持新人作品。

但如果你想熬出头,赚到钱,只有看清现实才有可能。

我认为做网大和微电影,本质上做的是眼球经济。

百科:
眼球经济,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

眼球经济这个词很多人都知道,但可能只有少数人思考过他背后的商业逻辑。

想吸引公众注意力,首先要搞清楚你的战场在哪里,竞争对手是谁。

这个时代做眼球经济,你的战场只可能是线上,而不是线下。

你的竞争对手也不全是身边的同行,并不是这个题材人家先做了,你再做就没意思了。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所有和我们争夺观众眼球的内容。

比如在网上播出的院线电影、电视台热播剧、综艺;各平台推出的自制剧、动漫、美剧;各移动APP上聚集的趣味视频、创意视频、生活视频等等。当然还包括了网络小说。

上面说到的这些内容,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和你争夺的是观众的眼球,是观众的碎片时间。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做之前要搞清楚,你做的内容凭什么要让人家花宝贵的时间来看?

1天只有24小时,减掉吃饭、睡觉、工作、社交之后的空闲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大概只剩下3到5个小时左右。

留给看各种视频的时间又只剩下1到3个小时。

你的网大和微电影如果只是为了自嗨,为了积累经验,为了混口饭吃,是很难在这种竞争格局中生存下去的。

想象下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了最后10分钟,把一部烂片和一部岛国动作小电影放到你面前,你会看哪个?

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起码在我最后的10分钟里,还有机会来一发,做个爽死鬼。


  看清现实,网大和微电影只是一种生意模式下的产品。


把影视作品当做产品对待,可能很多人还一下转不过弯,但对于网大、微电影或院线电影来说这是客观事实。

2015年徐峥在推出《港囧》的时候自称为产品经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观众的口味和兴趣点,设计了一系列能讨好观众的笑点和槽点。

不管业内人士如何评价,这部作品从商业角度都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徐峥的这个产品经理做的尽职尽责。

想想你自己在做片子的时候有思考过这部片子是给谁看的么?是适合白天看还是晚上看?是适合自己看还是和朋友看?片子预计是星期几上线?这一天大家的普遍心情是什么样的?

再想想看为什么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上映那一年的票房和口碑都很糟,但几年之后反而成了经典?万合天宜的《万万没想到》为啥是星期二更新?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作者或艺术家,可能觉得上面那些问题都不是事,只要把你想做的东西全做好,就一定会有喜欢你的人来看。

但事实真的会是那样么?

是时候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了,尝试着像徐峥一样做个影视圈的产品经理,不管你是导演、制片、还是公司负责人。

虽然影视作品从表象上看是一门艺术,但它的本质还是一种商业模式下的产品。

想赚钱,就要把自己的产品当成商业片,如果不懂商业运作,你只能赔本赚吆喝。

作为一款产品,从初期的选题设计、内容结构、角色性格再到中期的选角、选景、拍摄执行、后期制作和最后的发行推广,其中的每一道环节都要做精心的设计和打磨。

我们学习国外先进工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严谨的商业态度。

只有科学的对待每一道环节,细致的考虑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你能做出让观众买单的作品。

在当下这个影视创作门槛极低的时代,你能越早转变观念才能越快赚到钱。

如果你立志做一辈子文艺片,只想在人世间留下你自己对艺术的感悟,那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怎么做出赚钱的网大和微电影?

在网路时代,速度会愈来愈快,变化也会愈来愈快。将来,企业的比赛,第一比的是价值,是其独特的创造意识,第二比的是个性,第三比的是规格。未来的世界是小的世界。—马云
马云的这段话适用于各个行业,因为他讲的是一个普遍性趋势。
网大或微电影团队和那些老牌影视公司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小,因为小所以能快速反应。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
十几人、几十人的团队,做的就是以小博大的生意。只要不装逼,有个性,就能成爆款。即使失败了,换个项目接着干!
想做出能赚钱的网大、微电影、网络剧,该如何开始?

1、定位观众
用做产品的态度去定位观众,而不要只是简单笼统的想20—40岁,一二三线城市屌丝或精英。
尝试把潜在观众当产品用户去对待,仔细分析他们的特点。
分析他们的职业、他们的收入、他们的社交圈、他们的口味、他们的消遣方式、他们曾经的吐槽、他们一周七天不同的心理需求、他们可能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看片。

举例:

我们的老朋友小明今年已经26岁了,他生活在成都,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推广策划,年薪20万。除了看片,平时喜欢网游、运动,经常和公司的同事去打球骑行。

在他的生活里能接触到的人有公司的同事、广告公司供应商、同样喜欢看片和运动的朋友、老同学,他还刚交了女朋友小红。

小明的工作、收入、圈子决定了他的品味。

他关注了毒舌电影公众号,毒sir推荐的片子他都会去看,不管是去院线还是在网上。还会在晚上睡觉前看看一条视频或二更视频憧憬一下更好的生活。

小明一周工作5天,和大多数白领一样每周一都很痛苦,周二能开始聚焦工作,周三工作状态进入小高潮,周四开始准备周末怎么过,周五完成工作小结后迎接美妙的双休,周六和周日和小红一起去看看电影,逛逛街。

小明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心情都会不一样,烦的时候可能会打打游戏,嗨的时候可能会去看看电影,无聊的时候可能才会找找有什么片子看,通过朋友转发或自己搜索。

如果我的目标观众就是像小明一样的这批人,那么不管做什么题材的片子,我都会特别注意品质,设计细节,作品上线的时间会定在周三或周四。

因为成本原因,我们不可能像迪斯尼那样做出适合全年龄段的作品。

所以你越早意识到定位的重要性,就越早接近成功。


2、独特创意
我们都知道有个好故事才能有好作品,这里我就不再啰嗦了。

我想说的是独特。

现在的观众可选择的内容太多了,科幻、魔幻、穿越、爱情、逗逼、撕逼、破案、功夫、美食一大堆。

并不是说上面这些都不适合做了,而是要想办法用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方式去做。

徐克导演用独特创意成功的把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重新演绎了一遍,让看着原版革命样板戏长大的那一代人也能拍手称赞。

每个公司和剧组在立项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想想,这个本子的独特性在哪?该怎么表现创意。不要把观众当成你做什么他就会吃什么的脑残。

当确定了本子之后,再多想想能不能把其中的某个情节用更极致的手法表现出来,让观众爽到。一部片子哪怕只有一两个镜头的精彩都会让观众更有转发和推荐的动力。

想让观众主动转发和推荐你的作品,就要考虑到他们的面子和谈资。认真的设计高潮,设计笑点,设计槽点。

不要把快当成粗糙的借口,也不要把大尺度当成想象力。

3、控制成本
     
大到公司,小到剧组,只有控制好成本才有赚钱的可能。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发行上线,要花钱的地方有五六十处,品质要求高的项目花钱的地方更多。

那具体哪里该花,哪里不该花呢?

根据我的投资经验观察到,能赚到钱的作品都会有很科学的预算构成。

不同题材不同规格的片子,预算构成都不一样。

从投资角度来说,叫兽会把片子的全周期分成5个阶段:

创作筹备期、拍摄执行期、后期制作期、推广发行期、资金回报期

由出资方、制作公司、制片和导演一起沟通,根据片子的规格和需要,来确定每个阶段的投入比例。


举例:

  
  

古装剧的预算比例

  
                                                                      创作筹备期10%
                                                                           拍摄执行期50%
                                                                           后期制作期20%
                                                                           推广发行期15%
                                                                           资金回报期5%

拍摄执行期占大头是因为古装的服化道和场景都很贵。

  
  

科幻剧的预算比例

  
                                                                      创作筹备期15%
                                                                           拍摄执行期35%
                                                                           后期制作期35%
                                                                           推广发行期10%
                                                                           资金回报期5%

后期制作期的比例提高是因为特效要更高的投入。

  

喜剧的预算比例

  
                                                                       创作筹备期5%
                                                                            拍摄执行期30%
                                                                            后期制作期20%
                                                                            推广发行期35%
                                                                            资金回报期10%

推广发行期成了大头,是因为竞争激烈,要抢占更多的宣发渠道。


当然,不同的公司投资策略不同,以上的预算比例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习惯。

上面说的都是宏观层面的考量,想做好还要从尊重人性的角度来落地。

毕竟靠谱的事需要靠谱的人才能做到。

一部剧至少有几十位参与人员,要让大家齐心协力帮你把片子做好,有效沟通非常关键。

不要吝啬那点饮料钱、烟酒钱、撸串钱。拿出真心对大家,大家自然也会很愿意帮你把事做好。毕竟干这行的人都很单纯,大家都是想做出好东西的。

几十个人在一起发挥的价值可不是1+1=2这样的加法关系,而是1x1=1的关系。

如果你的目标是100分,但每个人都只愿意发挥60%,那就是1x0.6x0.6x0.6,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4、重视发行
     
  发行是个技术活,一切靠数据说话,绝对不能幻想。

指望片子一发布,大家就会来看,还会帮你转发,醒醒吧。


发行讲资源

人脉、圈子、渠道这些都是资源。没有资源凭什么你敢幻想点击率?

发行讲时机

大到节假日,小到每周几。如果你的题材还跟了热点,蹭了IP,那更要重视时机。

发行讲回报

是发独播?还是发全网?不同平台的分账比例是多少?怎么分配发布渠道才能获得最大化收益?

网大的发行和院线电影的发行不同。院线电影的营销发行由独立公司运作,有合约保障,即使延误了上映时间,制片方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网大的营销发行一直是由营销公司“承包”。一般来说,网大会先由营销公司垫资宣发,在影片上映获得平台分账后,再与发行公司进行10%-30%的分账。

一句话,如果你的作品足够好,可以选择靠谱的营销发行公司,谈好分成条件,就能帮大多数制作团队解决发行的问题。

但如果你的作品没有公司愿意发行,就得自己想办法搞定资源、时机,平衡回报了。


5家平台的分成模式

  

  

  

  

你可以收藏一下,以后查看评估也方便。


5、规划运营
     
这是制作公司,和出品稳定的团队都应该重视的。

一个小团队可能就指着做一部片子赚到钱,然后再做下一部。但作为稍微有点实力的机构,你应该重视长期规划。

可能你已经同时启动了多部作品来分摊风险,这时就更要重视规划运营。

为每一部戏制定细致的营销方案,怎么融资,怎么招商,怎么设计剧本结构,怎么发行,怎么收回成本直到盈利。

这样,就算一部戏没赚到钱,也还有机会通过另一部挽回损失。用一整年的时间维持赚钱盈利的局面。

规划运营主要做好2点:


1、宣传发布

宣传工作千万不要在上线前一个礼拜才想起来去做,而是在执行拍摄期间就开始,最晚在开始后期的时候必须启动。这点要写到每条片子的营销方案里。

你可以做拍摄花絮、制作特辑、剧组撸串、主创访谈,通过微博、QQ群、微信、论坛等不同渠道去传播整部戏的动态。

还可以每条天定一个直播时间,让大家看到剧组的拍摄动态,来引发大家的关注热情。毕竟绝大多数观众是很少有机会了解剧组生活的,也有很多这个专业的在校生想感受片场生活。

这样你有才足够的时间来预热,来带动期待,等片子上映的时候聚集人气。

想想看,最近几年票房不错的国产院线大片是不是都是这么干的?

这和投资大小没关系,和有没有明星大咖也没关系。

这只和你的宣传策略有关。


2、低成本高频次

和院线电影相比,我们都算是低成本制作,也正因为如此,每部戏的周期都可以很快。但请注意上面说过的,不要把快作为粗糙的理由。

我认为一部靠谱的网大从剧本到上线的合理周期是2个月左右,盈亏线是3个月。(1个月就能搞定的东西就不用说了,一部高质量的企业宣传片制作周期都绝不止1个月。)

在这个效率模型下,假如你有1个摄制组和3部戏的预算,就能做到一个较高频次的产出,同时大幅度提高回报率了。

资本金x(回报率+1)=收益

赚钱的核心就是规划好低成本高频次运营。

同时做好以让5点并不难,关键看你肯不肯去实践。

又快过年了,希望每一位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业内朋友,都能趁着难得的休息时间整理心情,梳理思路。用做生意的态度,科学的去运作接下来的每一个项目。


结束语

去年底开始,业内出现了一批精品网大,这会提升整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进而促进行业整体升级。摆脱过去靠蹭IP、软情色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观察做出观众真正喜爱的内容,我们这个行业才能谈未来。

现在创业圈投资圈都在关注小而美的公司,关注垂直细分市场。这种观念同样适合我们影视制作行业,“小”不可怕,要做到“美”才是关键。

我是做片叫兽,做片网联合创始人,2001年进入影视广告行业至今15年。
个人微信号:gzzpjs
经历了从特效师、制作总监、导演、制片人、投资人的多重身份转换,见证了动画、游戏、广告、影视圈的迭代发展。
每周一篇深度干货文章,阐述观点,提供方法。希望和各位影视同仁一起交流学习,让我们这个行业变的更好。


本文为作者 广州目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5755

广州目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做片网创始人,影视行业老司机,参与近5000各类影视项目,服务3千+企业客户。
扫码关注
广州目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