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总编室 | 产业链建设:有能力而不为,越是总监越流氓
2016-11-11 12:38
作品心态到产品心态,创作者定位到产品经理定位。
我听了不少电视台去网站的综艺节目制作人,都说这个观点——传统电视台的人才到了互联网后最重要的转变,是由作品心态,变成了产品心态;在个人方面,由创作者定位变成了产品经理定位。
我想说,这种心态的转变,是无可厚非的。但即使心态完成了转变,是否就真的能完成转变,也不见得。我倒不是要吐槽个人的性格差异或者能力能否完成真正的转变,而是着重想说,其实当下将\"电视节目\"作为\"产品\"的产品经理的\"市场环境\"其实还不成熟。
现在的电视产业链不够成熟
也就是说,真正的产品经理是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相对成熟的时候,去发现市场机会,并通过组合产业链上的专业能力——采购,定制,组合优质的、专业的产业资源,进行产品生产开发和市场经营的过程。
现在的现状是,以电视节目为标的的产业链不成熟,各个环节上的供应商本身都很孱弱,不稳定不可靠。我们看到太多\"攒局\"的平台和电视台都有产品经理思维,确定了一个很好的产品方向,但在找制作人,制作单位,艺人统筹,舞美道具乃至纸片环节中,却层层打折扣,使得最初的想法走样变形,很多项目夭折在制作过程中。
好的后期公司,好的编剧,好的外拍团队,好的制片,好的艺人统筹,都是凤毛麟角,稍微踏实点的团队活儿都接不过来;而一堆连行活都达不到的草台班子队伍,居然因为市场的蓬勃而得以混迹于没有形成有价格层次,没有服务标准,没有专业分工,没有供应范围的产业链中。
好的商务服务,律师,会计师,投融资顾问,创作智库,智能制造和生产的流程,制片协同管理平台都很少,有用的大数据服务等更是提都别提。
这就是影视节目产业链的现状,在这种动摇的基础上单纯的谈产品经理模式又何以为继呢?
现在的电视产业链是不够成熟的,使得产品经理巧妇难为,最后变成得自己努着袖子样样张罗,由\"产品经理\"变成\"产品保姆\",对每个环节把屎把尿。重要的是,没有人是神仙,一旦同时应对那么多事情,那个制作人很有可能还不如原来在台里可以专注在创作这一焦点上。这就是很多台里的明星制作人,自己投身公司后反而捉襟见肘,狼狈不堪的原因。
能力与责任成正比,总监级别的创业者更应有一种专业意识。
这个话题的核心应该不在人身上,在行业发展的整体视野能否更宽一些,在资本的引导能否长线一些,着眼真正的扶持而不是恶性开采这个刚刚露头的矿区。
特别是那些有资源有能力的总监级别的创业者,更应该有一种专业意识,主动投身影视行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进行建设,而不是随着资本的驱动,过于扎堆在制作环节这一大坨淘金。
那些总监级别的大佬有这个能力,人脉、资本也愿意倾听他们的分析引导。他们具备比别的小编导级别的创业者更有能力投身于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各端去发展的实力。但现状是,大佬们却偏偏要扎堆儿来制作端抢编导型创业人的饭碗,他们大多数已经是资本的同谋,对长期性的建设行业毫无兴趣,更是不断制造制作公司的神话,透过流水,业绩,对赌,议价,这些桥段而不是协同,创作,激发,整合这些手段来均衡发展行业整体水平。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一个对行业没有责任心的影视公司,骨子里早已偷换自己为三年后的上市公司,那他原则上已经背离这片职业的出发地。他们是最先投靠资本的汉奸,他们的存在,却使得小公司,CEO即编导的那些真创作者们没有机会选择,更没有机会露头,纵然是一家大制作公司,具有这样的企业价值观,也算是一种不道德吧。
本文为作者 上海视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4456
上海视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上海视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智库型咨询服务企业,成立至今有超过十年的专业服务资历。
视能多年自有的智库型创新研发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小型想象”媒体实验室,是目前公司的核心竞争资源。
连续三年和深圳卫视合作,为频道开发和组织生产包括《年代秀》《大娱乐家》《男左女右》等多档热门节目,全方位定制研发原创节目《夜问》。
同时为央视、山东卫视、北京卫视、山西卫视等提供研发策略服务。
扫码关注
上海视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视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