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中国电影进入了大跃进时代?

2016-10-21 17:48
不被资本爱上的行业不是好行业,被资本强奸的行业也不是好行业。从前电影不被资本垂青,而今资本不仅要买电影的现在,还要买电影的未来。保底发行,金融杠杆,包装套现,票房做高……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是440亿,今年,遭遇了所谓的电影小年,又开始了出现了各种议论。

10月20日,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电影基金在杭州展开了全天的论坛活动,第一场主题是“机遇与挑战:青年电影如何面对资本的力量”论坛,这场论坛机位老板在对谈气氛带领下,还是说出了一些实在的话,比如针对人才缺失,提出了自己公司的发展商业模式,还有一些电影市场现状的看法,等等。(为了阅读,论坛做了删减,有些发言因为涉及“重复”(没有先后顺序重复),所以只保留了比较全面的话语。)
\"\"
嘉宾主持:赵龙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于冬-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吴思远-思远影业集团董事长,UME影院管理集团董事长
覃宏-嘉映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强-阿里巴巴影业CEO

赵龙凯:钱很多,人不够。BAT大公司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但阿里在别的行业都进行了颠覆,似乎进到这个行业不再颠覆了,能谈谈您从这个角度的问题吗?

张强:这个我们深有同感。中国电影最大的痛点就是人才奇缺。现在我们有剧本,有资金,但是少导演少演员。但我们也看到特别多的青年导演没有机会,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异矛盾,这个矛盾会成为中国电影未来最主要的矛盾,我们分析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在几个环节。

第一个难题,年轻导演拍戏找不到演员,第二个难题,拍完电影之后媒体不关注他们。第三个难题,电影院不给排片。现在我们也探索几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大导演做监制来带新人,我特别倡议中国的资深导演多做一些这种事,这些事一方面是功德无量,另外一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现在陈可辛、王家卫都有长远的监制计划,这样可以培养出很多的年轻人。另外还有一种新的模式,《余罪》、《太子妃》这样的网剧,让导演和演员都进入了一线的队伍,这个也是可行的商业模式。

赵龙凯:秦总是对青年导演开发很有心得,我想您谈一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投资人和制片人怎么样处理这些关系?

秦总:对青年电影人来说,现在其实有很好的机会,因为资本多了,会有更多的机会拍电影。但是对于我来说,首先要看到剧本,剧本过关了我们才能往下走。第二青,年电影人需要更好的监制,找一个能真正帮助你的监制是很重要。第三,任何公司,任何行业都需要青年人,都要解决可持续性发展性。
\"\"
赵龙凯:吴思远是老同志了,从香港电影做过编导、制片,现在又做公司,从您的角度跟大家谈一谈香港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期,您面临中国现在发展的情况下您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吴思远:中国电影市场从非常箫条,到今天膨胀的非常大泡沫,整个过程我都参与经历了。我看到今天的电影发展非常不正常,就像一个小孩子不能虚胖,我们希望中国电影是一步一步非常踏实、各种体制非常完整的健康。我们不需要今年要比去年增加40%,明年又40%,后年我们要超过美国,成全世界第一。电影是文化,是要人才的积累,资本的正常运作。

打个比喻,很多资金提出要拍很多大片,说钱没有问题,但是要谁谁谁来主演,他们先不讲故事怎么样,而是只要什么演员要什么大牌,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畸形的现象。电影的成本非常高,演员的比例占了一半以上,这是不正常的,中国电影的改革开放到现在最得益的就是一大批明星。制作人的投资不一定卖座,可能会亏本,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拍一部电影,去得到有限的酬金,但是演员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一部,这就是中国电影体制不健全造成的。

现在年轻人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但发行体制、院线体制没有空间给他。一个演员拍一部电影,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造成电影水准的低落。我们需要来一下发行体制的改革,电影其实是分种类的,不是每部片都要花好几亿,要请大明星。一年市场上会拍六七百部电影,但是真能上映的只有三百多部,还有三百部的电影资源全部浪费掉了,所以电影到了我们需要改革的时候。

从国营单位开放给民营参与,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改革。这个改革让电影增加了活力,给了它生命,正因为有民营的力量,才把中国电影逐步做起来,我希望年轻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这个市场除了需要大片以外,还有中片、小片,需要很多新的人参与。如果再这样下去,迟早泡沫会爆。去年我们市场非常好是因为电商的加入,它们帮助了电影的发展,但也是让电影成为一种畸形的发展。

全世界都有网上售票,但是北美、欧洲不会去搞这种烧钱的竞争,去制造一种假象,我们有关单位不正视,每天只看今年票房比去年增加多少,单单追求一个数字,这是有危机的。今年的危机感大家都感觉到了,电影整体票房增加了,但是每一家电影院要么亏本,要么赚少了,要么利润下降了,这个现象我们电影局应该非常清楚,应该有适当的措施,资本来的很快,走的也很快。

我们中国最大的资本是什么?不是钱,是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电影观众人数,这是我们的本钱,也是电影能发展的基本要素。欧洲非常发达,拍了很多好的电影,但他们机会没有中国大,就是人少,所以我们不要去浪费我们的资源,现在年轻的朋友喜欢看电影,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年轻人、白领,当他们生活改善了以后,必须会对文化、对休闲、对娱乐有要求,这就是给电影人做了一个最好的契机,让他们进来享受,不管是喜剧片、悲剧片还是非常成功的战争片,甚至是主旋律电影。我们的电影一定是从中层人群开始的,不要说去拍给富豪看,也不要说拍给穷人看。中国经济逐步发展,白领、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对电影除了要求娱乐性,还会有一点要求,对人生的感悟,对爱情的追求,对人性真善美的感触,这就是我们中国电影最欠缺的。

电影是最需要年轻人的行业,再大牌的导演拍了七八部以后,东西就会陈旧,这时候就需要年轻人,年轻人必须不要浮躁,要多看电影,每一部戏都去看,带着思考去看,为什么不卖座,为什么看到这里大家看手机或者上厕所了,为什么观众看完很激动,这就是最好的老师。也不要好高骛远,要多练习多写故事,制片人只有看到好的故事,才会决定是否发展下去,这个是一个正常的途径。

赵龙凯:我们在座的几个人,随便动一动在中国电影都有很多的影响。为什么大家认识了这一点,确改变不了?

叶宁:我觉得今天是青年电影节,而且在中国电影当下讨论青年电影的创作是核心观念,核心是人才短缺。把中国电影比喻成一个人的话,今年中国电影在开始他的健康计划,瘦身的第一步,瘦身是为了跑的更远,这是好事。瘦身的关键是回到了电影的本体,所以对于年轻的创作者,包括我领导的团队,每一个档期我们都在学习,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电影真正的开始才刚刚开始。中国现在还没有一股力量强到‘我就要制定电影规则’,所以大家都是在同舟共济。但是中国今天一定要做战略的思考和战术定位,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第一,中国电影已经从产量变成质量,产品的质量很重要。观众没有那么好忽悠。发行通过电商变的非常透明,直接的力量来自观众,所以产品才是王道,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个规律。我们好的产品远远不够,今年碰巧也是中国作品的小年,各种情况汇集到一块儿,所以中国今年的票房情况正常的,那怎么样体现你的产品?第一个要写一个好的剧本。第二个要养成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要明白市场的逻辑和观众,商业的电影一定要从观众的思想来做,

第二,中国电影已经变成了类型本土化,个人的风格语言一定要坚持,这就是方法论和逻辑,一定要找到。电影是一种表达,一定是强烈的风格,市场上产量太大,如果没有突出的风格,观众是看不到的。市场的宣传有一整套的逻辑,这个要下苦工夫,现在我们的电影学院不教这个,很可惜。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