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酷的工作”沙龙上海举行 五大影人畅聊“上海电影重返辉煌”
2016-06-21 11:58
2016年6月18日,由合一影业、咪咕G客、百度糯米影业联合主办的“世界上最酷的工作——全球招募犀利影评人”主题沙龙在上海The Pearl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知名演员黄璐、制作人Emmanuel Benbihy、编剧/演员吴伟、演员Emilie Ohana、知名影评人开寅、咪咕视讯市场部副总监徐颖、咪咕视讯原创影视部总编王皓、咪咕视讯原创影视部主编丁一参加,活动除了介绍大赛,更是针对“上海电影能否重返黄金时代?”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世界上最酷的工作”四重福利 为影迷进入电影产业“保驾护航”
咪咕视讯王皓表示,这次影评人招募活动不同常规,有四重“酷”福利。首先,除了3w奖金,比赛还提供年薪30万的工作机会;其次,会签约50名影评人,定期约稿支付稿费;再者,有机会和导演、明星、制作人一起参与到电影的开发制作环节;最后,主办方还提供电影海外跟组拍摄的机会,为影迷进入电影产业“保驾护航”。
在沙龙环节,黄璐、Emmanuel Benbihy、吴伟、Emilie Ohana、丁一就“上海电影能否重返黄金时代?”话题展开讨论。
演员黄璐:制约上海电影发展的,不缺政策缺“人”
黄璐表示,目前制约上海电影发展主要是人,目前大部分的演员都住在北京,在上海的演员很少,有些也正要搬到北京,因为觉得上海机会比北京少很多。从录音到摄影到美术,都必须有环境跟专业的团队,才能够拍出好的电影。虽然现在上海政府有一些政策,但自己的朋友不少在上海注册公司,但还是住在北京,因为他不能离开那个环境,上海想要回到黄金时代就还需要时间。
在谈到Emmanuel Benbihy《我爱上海》电影项目时,她更爆出了“这个项目之所以做了两三年还没有完成,是因为导演没有在北京”的犀利言论。
影评人开寅:中国电影人在上海很“危险”
开寅表示,从20年代到80年代末都可以称为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大概90年代国有体制解散以后,上海才逐渐从电影工业中心的位置消退下去。
这次自己在上海呆了几天,觉得中国电影人在上海呆很危险,为什么?因为上海近十年变得越来越像外国城市,不像中国城市,中国电影人在这里很容易脱离在北京经常叫的“地气”,很难想象那些大票房的影片能够产生在上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一个城市过分西方化以后,整体的氛围其实会和中国现实脱离很远。
上海如果想重新再成为一个电影制作中心,光提供条件是不够的,自己周围也有很多制片人,他们把工作室开在上海,但可能一年来一次。
编剧、演员吴伟:上海电影重返黄金时代,需要“电影热情、开拓创新”
吴伟现场讲述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渔光曲》,这部电影是在一个岛上拍摄的,剧组全部生活在那边,要克复很多困难,如台风、骤雨、当地恶霸的骚扰,有极大的热情才能坚持下来。当时《渔光曲》还缺少美国录音设备,老板计划做成无声的,影片导演坚持要做到有声片,最终大胆使用中国录音设备完成了这部影片,最后获得了莫斯科电影节的荣誉。
通过这个故事,自己想说的是,上海要恢复黄金时代,第一需要电影人对电影的热情;第二是要有勇气去做自己的东西,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只有这样,上海电影才有复兴的机会。
制作人Emmanuel Benbihy:上海电影力量的崛起,是相对漫长的过程
导演Emmanuel Benbihy表示,上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潜力,自己正在拍摄的电影《上海我爱你》,没有和知名导演合作,而是和上海年轻的电影人一起合作,去挖掘和培养他们。上海本土的电影人是来自于上海,出生成长在上海,所以了解这个城市。
自己的团队,要在年轻电影人和所谓权威之间,打通一个渠道,让年轻人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积累经验。教育、资金、规则,这些支持可以给上海年轻人更多的力量,但这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相对漫长的过程。
演员Emilie
Ohana:艺术是多元的,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城市
Emilie Ohana表示,自己去过很多电影节,通过电影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关于上海的故事,自己对上海很好奇,所以觉得可以在这里做很多很多事情,也非常希望能够跟中国电影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作品。
在谈到北京上海“电影中心”之争时,Ohana表示,我有完全不同的角度,我遇到过非常有意思的电影人,他们很有想法总是在尝试不同新的项目,他们不是只有在北京也在上海。我也是《上海我爱你》项目的成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爱电影的年轻人,他们生活在上海,对上海有很多的灵感。对于上海电影的发展,我们要看过程,不能只看结果,而且艺术也是多元化的,不能来集中在同一个城市。
“全世界最酷的工作” 目的是培养青年影评人
影评是电影工业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发达国家享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对于影评人的关注少。咪咕G客丁一表示,举办该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培养和挖掘中国影评人,帮助影评人发声,树立影评人的行业地位。这样一个以影评人为主角、专门创立影评品牌、且以影评人的行业规模化为主旨举办的活动,在行业内尚属首次,期待通过这次活动看到影评人组织的壮大以及更多杰出影评的诞生。
十四家合作伙伴 联手打造“世界上最酷的工作”
本次活动,由合一影业、咪咕G客、百度糯米影业、看电影、影视工业网、贴吧娱乐、电影头条、智联招聘、看电影APP、超级大首映、优酷土豆、咪咕视讯、京华时报、武汉晚报14个合作方联合举办,可见各家对影评人才的重视。
据悉,6月份“全球招募影评人”活动已经在武汉、北京、上海圆满的举办了三场,未来还将在成都进行路演,大赛结果将在9月揭晓。有意者可登录活动主页g.youku.com报名参加。
附:“啄影”影评人大赛评委名单:
1.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2. 周黎明(影评人、双语作家、文化评论人,曾任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评委)
3. 史航(编剧、策划、影评人)
4. 桃桃林林(影评人、狂热影迷、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知名微信公众帐号“桃桃淘电影”创立者)
5. 阿郎(看电影杂志主编)
6. 胡建礼(京华时报文娱部主任)
7. 王涛(影视工业网主编)
8. 刘开珞(合一影业总裁)
9. 费溢群(合一集团副总裁)
10. 赵颖(咪咕视讯市场总监)
“世界上最酷的工作”四重福利 为影迷进入电影产业“保驾护航”
咪咕视讯王皓表示,这次影评人招募活动不同常规,有四重“酷”福利。首先,除了3w奖金,比赛还提供年薪30万的工作机会;其次,会签约50名影评人,定期约稿支付稿费;再者,有机会和导演、明星、制作人一起参与到电影的开发制作环节;最后,主办方还提供电影海外跟组拍摄的机会,为影迷进入电影产业“保驾护航”。
在沙龙环节,黄璐、Emmanuel Benbihy、吴伟、Emilie Ohana、丁一就“上海电影能否重返黄金时代?”话题展开讨论。
演员黄璐:制约上海电影发展的,不缺政策缺“人”
黄璐表示,目前制约上海电影发展主要是人,目前大部分的演员都住在北京,在上海的演员很少,有些也正要搬到北京,因为觉得上海机会比北京少很多。从录音到摄影到美术,都必须有环境跟专业的团队,才能够拍出好的电影。虽然现在上海政府有一些政策,但自己的朋友不少在上海注册公司,但还是住在北京,因为他不能离开那个环境,上海想要回到黄金时代就还需要时间。
在谈到Emmanuel Benbihy《我爱上海》电影项目时,她更爆出了“这个项目之所以做了两三年还没有完成,是因为导演没有在北京”的犀利言论。
影评人开寅:中国电影人在上海很“危险”
开寅表示,从20年代到80年代末都可以称为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大概90年代国有体制解散以后,上海才逐渐从电影工业中心的位置消退下去。
这次自己在上海呆了几天,觉得中国电影人在上海呆很危险,为什么?因为上海近十年变得越来越像外国城市,不像中国城市,中国电影人在这里很容易脱离在北京经常叫的“地气”,很难想象那些大票房的影片能够产生在上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一个城市过分西方化以后,整体的氛围其实会和中国现实脱离很远。
上海如果想重新再成为一个电影制作中心,光提供条件是不够的,自己周围也有很多制片人,他们把工作室开在上海,但可能一年来一次。
编剧、演员吴伟:上海电影重返黄金时代,需要“电影热情、开拓创新”
吴伟现场讲述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渔光曲》,这部电影是在一个岛上拍摄的,剧组全部生活在那边,要克复很多困难,如台风、骤雨、当地恶霸的骚扰,有极大的热情才能坚持下来。当时《渔光曲》还缺少美国录音设备,老板计划做成无声的,影片导演坚持要做到有声片,最终大胆使用中国录音设备完成了这部影片,最后获得了莫斯科电影节的荣誉。
通过这个故事,自己想说的是,上海要恢复黄金时代,第一需要电影人对电影的热情;第二是要有勇气去做自己的东西,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只有这样,上海电影才有复兴的机会。
制作人Emmanuel Benbihy:上海电影力量的崛起,是相对漫长的过程
导演Emmanuel Benbihy表示,上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潜力,自己正在拍摄的电影《上海我爱你》,没有和知名导演合作,而是和上海年轻的电影人一起合作,去挖掘和培养他们。上海本土的电影人是来自于上海,出生成长在上海,所以了解这个城市。
自己的团队,要在年轻电影人和所谓权威之间,打通一个渠道,让年轻人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积累经验。教育、资金、规则,这些支持可以给上海年轻人更多的力量,但这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相对漫长的过程。
演员Emilie
Ohana:艺术是多元的,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城市
Emilie Ohana表示,自己去过很多电影节,通过电影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关于上海的故事,自己对上海很好奇,所以觉得可以在这里做很多很多事情,也非常希望能够跟中国电影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作品。
在谈到北京上海“电影中心”之争时,Ohana表示,我有完全不同的角度,我遇到过非常有意思的电影人,他们很有想法总是在尝试不同新的项目,他们不是只有在北京也在上海。我也是《上海我爱你》项目的成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爱电影的年轻人,他们生活在上海,对上海有很多的灵感。对于上海电影的发展,我们要看过程,不能只看结果,而且艺术也是多元化的,不能来集中在同一个城市。
“全世界最酷的工作” 目的是培养青年影评人
影评是电影工业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发达国家享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对于影评人的关注少。咪咕G客丁一表示,举办该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培养和挖掘中国影评人,帮助影评人发声,树立影评人的行业地位。这样一个以影评人为主角、专门创立影评品牌、且以影评人的行业规模化为主旨举办的活动,在行业内尚属首次,期待通过这次活动看到影评人组织的壮大以及更多杰出影评的诞生。
十四家合作伙伴 联手打造“世界上最酷的工作”
本次活动,由合一影业、咪咕G客、百度糯米影业、看电影、影视工业网、贴吧娱乐、电影头条、智联招聘、看电影APP、超级大首映、优酷土豆、咪咕视讯、京华时报、武汉晚报14个合作方联合举办,可见各家对影评人才的重视。
据悉,6月份“全球招募影评人”活动已经在武汉、北京、上海圆满的举办了三场,未来还将在成都进行路演,大赛结果将在9月揭晓。有意者可登录活动主页g.youku.com报名参加。
附:“啄影”影评人大赛评委名单:
1.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2. 周黎明(影评人、双语作家、文化评论人,曾任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评委)
3. 史航(编剧、策划、影评人)
4. 桃桃林林(影评人、狂热影迷、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知名微信公众帐号“桃桃淘电影”创立者)
5. 阿郎(看电影杂志主编)
6. 胡建礼(京华时报文娱部主任)
7. 王涛(影视工业网主编)
8. 刘开珞(合一影业总裁)
9. 费溢群(合一集团副总裁)
10. 赵颖(咪咕视讯市场总监)
本文为作者 余亭陵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