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浪漫——查尔斯·狄更斯

2016-04-14 15:20
       有一种故事读起来像一个古典交响乐合集,时而轻快,时而哀怨;时而缠绵,时而决绝;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充满现实批判的浪漫作家。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
      每一个伟大故事背后都有一位不平凡的人在讲述着他的过去,狄更斯的故事灵感其实都来源于生活,他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是海军职员约翰·狄更斯和伊丽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狄更斯5岁时全家就迁居占松,10岁时又搬到康登镇(今属伦敦)。
       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小时候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父母经常大宴宾客,金钱上没有节制,12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债务问题而入狱,一家人随著父亲迁至牢房居住,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场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备尝艰辛、屈辱,看尽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是描写了自己这一段遭遇。
       不过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15岁时他从威灵顿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律师行工作,后来又转入报馆,20岁时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
       狄更斯后来成为一名《晨报》的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策辩论,也时常环游英伦采访各种选举活动。他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并最终收集成《博兹札记》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1836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传》),全书透过匹克威克与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连串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问题,一开始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焦点,第一年只销售500册,到了1837年春天,《匹克威克外传》成为英国社会争相讨论的话题,社会上出现了“匹克威克热”,英国城市的街头出现各种各样与匹克威克有关的商品,最后此书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狄更斯体现了英国人的核心精神,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但狄更斯身上还有英国人的另一种精神,一种自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他为弱势群体代言,追求社会正义,探寻能使人类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叩问世界首富之国的良心,用1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散文作品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和梦想。
狄更斯无疑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小说家。1870年他去世后能葬入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也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同时代的作家特罗洛普认为,狄更斯“也许是所有时代最受欢迎的英国小说家”。当代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甚至在《西方经典》一书中提出,狄更斯在19世纪小说家中无人能比,他的名声早已超出了英伦三岛和大洋彼岸的新大陆。
      瑞丹斯北京站今天就先和大家谈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看这位伟大作家的作品对社会及世界带来的影响。
本文为作者 英国瑞丹斯电影节北京站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8163

英国瑞丹斯电影节北京站

点击了解更多
英国瑞丹斯电影节(Raindance Film Festival)于1992年正式成立,总部坐落于英国伦敦,是一个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牌欧洲电影节,被列为世界顶级50个不可错过的电影节之一。分站遍布欧美各国,在伦敦、洛杉矶、纽约、多伦多、巴黎、布鲁塞尔、布达佩斯、蒙特利尔以及温莎底特律都设有分站,为大众呈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2012年,瑞丹斯电影节成为英国第二个具备向奥斯卡提名资格的电影节。
扫码关注
英国瑞丹斯电影节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