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影:百年沉浮的旅途 -凡影周刊NO.75-【一文】-

2016-01-07 15:03
\"\"


  
    
      
        导语       
    
  
  

音乐电影(Musical Films)是好莱坞最赚钱的传统电影类型之一,近年来,音乐电影似乎有卷土回归之势。本期的【一文】将简要梳理音乐电影的发展历史。【一图】则简要介绍了一下百老汇的音乐剧制作流程。最后,【一影】将从电影音乐的角度,探讨音乐电影中音乐的制作。


  

音乐电影:百年沉浮的旅途

策划/翻译:雷昕芸




  
    

音乐电影的诞生

    

20世纪20年代


音乐电影又被成为歌舞片,将音乐和舞蹈两大传统艺术,与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相结合,通过歌舞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

音乐电影诞生于1920年代末,几乎与有声电影同时诞生。在这之前熟悉了默片的观众,不太适应银幕上突然开口说话的演员,因此华纳兄弟将电影中的注意力放在了音乐而不是对白上。哈利·华纳曾说过:“没有人愿意听演员讲话,音乐才是有声电影中最大的价值。”

1927年,华纳改编音乐剧,制作了电影《爵士歌王》,这标志着早期歌舞片的诞生。《爵士歌王》引起了美国观众的热烈反响,票房收入达到260万美元,而该片的成本仅约42.2万美元。

华纳顺势而为,又在1928年制作了《歌唱傻瓜》,收获高达56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借此迅速跻身于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的前列。



  
    

歌舞片的黄金时代

    

20世纪30-60年代



1930年代初,美国的剧院产业和电影产业是分离的,百老汇和好莱坞彼此独立存在。有声电影的出现使得好莱坞制片厂有机会将音乐元素加入电影,但由于缺乏对音乐剧的理解,好莱坞在制作音乐电影方面显得创新无力,这促成了好莱坞与百老汇最初的合作。

第一部将音乐剧改编搬上大银幕的电影是1936年的《双圆争辉》,这部电影在当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百老汇的推动下,更多的百老汇音乐剧逐渐被改编成电影,大部分的百老汇词曲作家都和好莱坞制片厂签订了一些电影合约。

但是比起百老汇自由创作的氛围,这些词曲作家在好莱坞会受到制片厂老板和制片人等的干涉,也会受到好莱坞自身审查机制的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原封不动地把百老汇音乐搬上银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经过改编的歌词往往都带有典型的好莱坞特色——有规律的重复和自我催眠式的情感。

但正是这种靡靡之音的产品特征,正好迎合了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带来的社会影响。人们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歌舞片中的美好往往能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慰藉,所以音乐电影成为那个时代观众逃避残酷现实的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工具。

这样的市场热度一直延续到二战及冷战时期的1940年代和1950年代,并且这个阶段是影评人公认的音乐电影原创力最高的黄金时代,《雨中曲》在内的许多知名歌舞片都产出于这个阶段。1956年,20世纪福克斯将经典音乐剧《国王与我》改编成电影,斩获455万美元的票房(IMDB数据),并成为囊括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等五项奥斯卡奖的大赢家,引发了又一轮改编音乐剧的热潮。



  
    

传统音乐电影的没落

    

20世纪70-80年代



直到70年代,改编自百老汇经典舞台剧的音乐电影仍是歌舞类型片的主流。好莱坞投入越来越多的金钱制作大型歌舞片,但结果却逐渐的显示出市场的疲软。这些改编而来的电影往往只能吸引年纪较大的观众,并不能满足年轻一代观众的需求。他们不再渴望浪漫的情怀和梦幻的生活,转而关注战争、科幻、社会问题等,远离真实生活的歌舞片没有了市场。

好莱坞制片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试图从音乐电影的故事内容上进行新的突破,但却未能扭转音乐电影在整个市场上走下坡路的趋势,观众甚至认为这些导演根本不知道怎么拍音乐电影,音乐电影在好莱坞进入一个暂时的低谷期。



  
    

动画音乐电影的兴起

    

20世界80年代



到了80年代,电影行业一致认为传统的音乐电影已经回天乏力,取而代之的是,动画片中的歌舞场景却备受欢迎。

几乎所有好莱坞动画片中都会适当保留大段大段的歌舞,用以渲染情绪,并推动情节发展。这些歌舞场景,还原了黄金时代歌舞片的精髓,而且成为动画电影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动画片这种反哺童真的娱乐体裁,成了没落歌舞元素的避难所,歌舞片的灵魂借动画片而得以在电影世界中一息尚存。此时,也代表着动画音乐电影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看到动画音乐电影燃起的希望,迪斯尼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副主席罗伊·迪斯尼和工作室董事长杰弗里决定重建自己的动画团队。1989年重新制作的《小美人鱼》成为年度最红的影片,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

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故事被赋予了迪斯尼式的翻转剧情,经验丰富的舞台表演者将每一个音符都注入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歌曲和最佳原创配乐奖,赢得了格莱美最畅销原声CD奖,并成功衍生为动画电视连续剧。迪士尼努力推动的动画音乐电影成为之后十年最赚钱的类型之一,音乐电影死而复生。

90年代,动画音乐电影不仅在银幕上大放异彩,还走上了百老汇的舞台。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的音乐电影之一,不仅荣获奥斯卡最佳歌曲,甚至还被提名为最佳影片。从市场上赢得了数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成为第一个改编自电影的百老汇音乐剧,并同时席卷了百老汇票房。

《美女与野兽》证明音乐电影是能依靠动画片这一载体盈利的,1994年的《狮子王》更是创造了迪士尼票房史上的一个新高。

然而在90年代末,杰弗里离开迪士尼后,迪士尼的音乐电影逐渐表现出了创新的乏力,1998的《花木兰》和1999年的《泰山》都未能取得好成绩。



  
    

音乐电影的重生

    

21世纪



随着90年代兴起的动画音乐电影的热潮逐渐退去,音乐电影逐渐成为一种很少见的类型片,几乎没有舞台音乐剧能够成功登陆大银幕。传统的百老汇音乐剧已经无法满足电影观众的需求,新的音乐电影正在蓄势待发之中。

2001年一部风格独特的音乐电影《摇滚芭比》掀起了一股新的歌舞片浪潮。不同于传统歌舞片试图给观众精神上的治愈,《摇滚芭比》将目光放在了变性人的身上,这一反传统叙事方式的创新,为音乐电影锁定了新的商业观众。

同年,红极一时的音乐电影《红磨坊》透过音乐讲述了一个酗酒、吸毒和跳康康舞的青年诗人和一个高级妓女间的爱情故事,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许多影片人和观众都认为《红磨坊》是21世纪第一部真正的音乐电影。这部制作成本5300万的电影成功包揽了无数奖项和全球1.79亿票房——还不包括家庭录像带的销售。

2002年由环球电影公司出品,柯蒂斯汉森执导的《8英里》第一次将嘻哈饶舌音乐融入电影,并将其作为故事主线的一部分,将目标观众锁定在年轻一代,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元素开拓出了新的市场。

历史总是在某种意义上不断重复,音乐电影不会就此没落,这种类型在伴随着市场的变化正以一种新的表现特征重新回到大银幕上。

比如,近几年来,从《悲惨世界》《泽西男孩》《魔法黑森林》《冰雪奇缘》,这些成功作品市场回报的逐渐攀高,让好莱坞看到观众对音乐电影的需求正在呈现出一轮新的热潮。而《冰雪奇缘》更是让迪士尼重新找到了《狮子王》时代的荣光记忆,完成了一次类型电影的跨越式创新。



  

参考文献:


[1]Theatre into Film: What is Hollywood’s Recent Obsession with Musical Adaptations?

http://emertainmentmonthly.com/2014/12/04/theatre-film-hollywoods-recent-obsession-musical-adaptations/

[2]After Jersey Boy: Can the movie musical come back?

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40701-can-the-movie-musical-come-back

[3]Broadway&Hollywood

http://www.pbs.org/wnet/broadway/essays/broadway-hollywood/

[4]2000-2009: A New Century

http://www.musicals101.com/2000film.htm

[5]1927-30: Hollywood Learns To Sing

http://www.musicals101.com/1927-30film.htm

[6]The 1970s: Big Names, Mixed Results

http://www.musicals101.com/1970film.htm

[7]The 1980s

http://www.musicals101.com/1980film.htm

[9]The 1990s: Disney & Beyond

http://www.musicals101.com/1990film.htm



本文为作者 凡影周刊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4386

凡影周刊

点击了解更多
凡影Weekly 是陪伴电影从业者和观察者的学习助手。我们每周梳理全球优质的文化产业知识,解读当下电影行业现象,希望能够协助优秀的您变得更好。关注我们,您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扫码关注
凡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