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感 《流浪狗之死》摄影手记

2015-10-19 11:00
12年在北京拍纪录片的时候,唐唐和我聊到想拍一个现实题材的短片。他描述了一下故事梗概之后,我们当即就约定要在下一年麦子成熟的季节拍出来。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c5MzQzMDAw/v.swf[/flash]
\"\"
这是我正在田地里面拍摄影片时候的照片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片子在拍摄的过程中,技术上我们倒没有遇到状况,反而“演员”的状态,成了困扰我们最多的问题。这个演员就是一条狗狗(中华田园犬)。
\"\"
拍摄之前,我们就预感狗狗的状态最难把握,突发状况肯定很多。于是我们提早几天就在村子里打听出来一个据说是最听话的狗狗。片子里需要狗狗要一直保持躺在地上的状态,这一开始倒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可是当拍到汽车在它跟前刹车这场戏的时候,出于本能的恐惧,它每次都会跳起来跑到主人身边。狗狗的主人,调教了它了几次都见效不大。最后狗狗主人提出来用麻药把狗狗弄昏。于是我们又匆匆的开车跑到三十公里外的县城,找到一家宠物医院买了几针麻药。麻药拿回来之后,问题又出现了,谁来给狗狗打针,成了大问题。狗狗的主人因为已经七十多岁了,针管拿在手里都有点颤抖,加上这个对于狗狗又是一件遭罪的事,所以他坚持说自己打不了,让我们团队中间选个人打。可是当时团队里面谁都没有给宠物打针的经验,所以哪个人都不敢下手。还好当时买麻药的时候,留了宠物医生的电话,最后还是我们的摄影助理勇敢的拿起了针管,在电话里宠物医生的指导下,硬着头皮给狗狗打了针,片子才得以顺利拍摄。
\"\"
在前期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俩都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偏于纪实的风格,于是当时我提出了一个设想,不加任何辅助的灯光和材料,完全靠现场光源结合机器的宽容度来保障曝光,让画面里的元素保持自然的光比反差,在后期的阶段,再稍微的做一些平衡。定下了这个构思之后,摄影机的选择就成了关键。因为片子的气氛定的是夏季的大晴天,日照强烈,环境的光线反差比较大,所以后期上需要有空间来调整光比的平衡,所以亮部和暗部的还原便成了机器选择的关键指标。可是当时因为预算的原因,可供选择的机型也并不多。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他有个纪录片用C300拍了,感觉可以,让我试一试。因为平时我在河南工作的时间比较多,河南的摄影机租赁比较熟悉一些,13年那会儿,整个河南市场还没有租赁C300的公司。当时因为比较忙,也没时间去北京租赁做评测,所以一直到拍摄的前一天,唐唐从北京把机器带到亳州,才做了简单的测试。
\"\"
测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直接拍了一场老人在田间走路的戏份。当时是中午的时候,日照特别强烈,老人的衣服颜色又比较深,路面和老人衣服曝光值差别很大,应该算是不太理想的环境。拍了这段马上拷贝在电脑上,拉了一下之后,c300的宽容度体现了出来,觉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才算放心下来。还有一个意外惊喜,它的峰值对焦跟踪比较准确。这给后来的拍摄,提高了不少的效率。
\"\"
拍摄的过程除了狗狗的问题,还算比较顺利,当时觉得用C300,找到了用5D2那种效率的感觉,机动性很强,基本上我一个人就搞定了,不需要助理太多的协助,预算两天的拍摄,顺利完成。这种低成本的片子,效率比较重要。因为预算卡在那里,所以团队的配合,机器的选择,就比较重要。
\"\"
这个片子里讲述的事情,现实中我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现实可能比片子里更激烈。我觉得拍一部片子,不管是长片还是短片,里面都要有一些这个时代的某些特征。
\"\"
我的妻子张爱文女士
每次写总结,都会让张爱文小姐(我媳妇儿也是我监制)指点一下,看看是否有表达不准确或者遗漏的地方,如今有了宝宝之后,她的精力往宝宝身上转移了,没功夫指导我了,对我关注的少了,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本文为作者 蔺希伟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