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喜马拉雅天梯》调色师钟晓波: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2015-10-17 16:37
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已经登陆全国个大影院,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勇往直前的少年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近期影视工业网有幸采访到这个影片的后期制作人之一:钟晓波老师(以下简称阿波老师)。
\"\"
钟晓波老师

阿波老师表示,该影片是由他的团队在去年年底接手的,当时这部纪录片即将完成剪辑部分了。由于调色是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效果,所以前期工作需要充分的准备。不同的摄影机拍摄出来的效果都不同,会影响到后期调色,这部影片是由佳能C500、C300和C100拍摄,然后推回原底进行调色。因为原生素材可调的范围宽容度会更大,细节会更多,层次会更好。原始素材只需要一个工程小样——一个普通编码N64的小样,然后就可以回批所有的原始影片。

阿波老师认为转码调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细节层次,高光度会被过滤掉,无法做到摄影师或者导演想要的效果。
\"\"
阿波老师正在进行调色工作

据透露,整部影片都是使用Linux版本的达芬奇进行调色,包括回批素材和和套片所有流程都包括在内。而且前期和剧组以及摄影师充分沟通,所以在后期套片回批非常顺利。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部纪录片是在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拍摄的,存在自然环境等众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会配备很多摄影机,比如佳能C500、C300、C100,还有5D,大多数分段格式都是H264,而且大家一致认为它成像力非常不错。也有一些类似NTS格式的纪录片段,但总体不影响套底回批。

而且阿波老师表示,C500原度和可调动态范围非常大,更好!
当聊到真正调色方面的事情的时候,阿波老师跟我们讲到:“纪录片这个片子来说,我们当初定调为,要很真实,我们不要类似明信片那种东西,不要特假的那些东西。”

整体纪录片会更随不同的场景有着轻微的变化,当初定调定的是比较偏暖一点点的,随着慢慢慢慢往上移了,爬到几千米这些,其实是有很细微色彩的过渡,慢慢的偏冷,往蓝那种方向去走。除此以外,还在细节方面做了很多调整,比如雪山不能全都白成一片,寺庙用的自然光更加真实,洞穴里面光线较暗,将岩石和火光分开处理,减少噪点。而且剧组和摄影师拍摄出来留给后期的可调整空间很多,很利于调色。
\"\"
寺庙内部拍摄场景

阿波老师特地指出“在处理雪山场景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和经历会比较多,比如可能我们逐层的抽丝剥茧去做,正常调完以后,会先处理一个山的颜色,竖光面、阴影部分那些,需要单独去开几个窗口把它调整,分层整理。而且调完这些以后,再去调整天空的颜色和大部分山脉。当地的天都比较蓝,比较通透,我们也不想说还原成就是蓝,有很多细微的变化。那个天空大部分都是偏蓝一点点的色相。而且有很多冷脸那种,我们都会开一个窗口去跟踪,去做他的肤色做他的反差,因为有很多自然皮肤的质感,你化妆是化不出来的,他是很真实的,要去调理,有很多东西,导演和摄影师体现出来这些东西,说到这的时候,我想说另外一个画面。就在帐篷里面,也是一个低照度,有个演员洗完澡他出来了,他脸上有一颗水珠,有一颗汗,那个时候摄影师要求我把这个汗,这个水珠,整个汗水体现出来,要弄的立体感强一点,那个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了。我记得那一个镜头几乎调了三个小时,一个窗口做他,相当于一帧一帧的跟踪他。这个镜头我是相当印象深刻。”

以人物的后期调色为例,阿波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他如何调出让摄影师非常满意的画面:“这个人物在帐篷里面,那个帐篷是橘黄色的帐篷,本身整个画面就是特别暖特别暖的画面,我一般对这种画面来处理的话,我会先把反差对比,拉到比较舒服的环境情况下,跟着处理人的肤色,把人的肤色跟这个周围的环境,因为咱们都知道,肤色跟橘黄色是非常靠的色相。所以说我会把肤色用窗口把它区分出来,去调整他的反差。把它独特的刚才咱们聊的,肤色的肌理层次细节把它体现出来,调完这个以后,我再去做汗珠,而且这个画面比较要命的是,他这个镜头是移动的,这个人走来走去,这是比较要命的。所以具体的像这种画面,我处理完总体以后,再去处理背景帐篷的颜色,然后再去做这个人的肤色,做完肤色以后,再做一个窗口,把他的汗珠体现出来。我们做完以后,摄影老师也比较激动。”

同时,阿波老师还指出,帐篷里面的镜头对于调色师来说,难度比较大的,因为帐篷里面的灯光偏暖色系,稍有不慎过曝的话,技术指标就超了。而且要是全部压到正常技术范围里面,对整个影像来说,又会显得沉闷。所以阿波老师认为帐篷内的暖色调很考调色师的功底,也是他的经验所在。他建议调色师针对很多的细节,尽量逐个分出来单独去做,不要整体调色。当然,前期和摄影师沟通好拍摄什么样的画面也是很重要的,这个将直接影响到后期调色。

在后期DCP方面,阿波老师称:“我们出的都是16bit的tiff,比较高质量。这些就是出完这个,DCP给他转码,做成片输出。我们都能以一个成片给客户了,免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而且这个纪录片总体来说,个人觉得还是相当满意的。从荧幕和现场调色来看颜色是相当统一的。表现的细节和暗部也是很满意。”
\"\"
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画面截图
\"\"
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画面截图
\"\"
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画面截图

最后,阿波老师给出了几个非常宝贵的建议:“我也跟很多调色师聊过,有很多调色师觉得纪录片好调,结果往往我不认同这样,往往我觉得纪录片这种写实的东西特别难调。为什么呢?因为电影他每一场都有灯光,他都会去做,保持统一性。说老实话,国内拍纪录片也特别幸苦吧,牵涉到很多方面的东西。对我来说我拿到的每一个素材,他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反差,每一个颜色他都不一样的。这个对我来不是还原为正常就不用调了,不是这样的。对我来说纪录片时很难的,你要掌握这个调性和统一性。整个片子顺下来影像不跳,这是对调色师来最简单的问题,这也是最难到做到的一个问题。现在你看往往有调色师,它可能单独一个画面调的很漂亮,可是一到下一个画面就出问题了,他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性。咱们说的一个调子就是一场记。所以我建议把整个影片风格统一调子能够把控下来,就非常非常不错了。因为这是一部90分钟的电影,不是一个广告。而且影片来说,色调可以是按照故事情节去推进的,色调表示失落啊,高兴啊,心情啊都可以用这些来说话,所以调色师真的需要保持影像的统一调性。像我们之前是接触胶片,从胶片时代过来的。因为胶片出来时底片,颜色不像现在数码时代,红的红,白的白,黄的黄,不是那回事。拍出来的颜色很正常的,所以现在有很多调色师没有经历过胶片的时代,没有调过胶片,他们很难去把握,怎么才叫调色,去把控整一个平衡性,就像你刚才说的,平面,他调一两张很漂亮,可是多了他统一性把控不了。所以现在很多调色师他没经历过胶片,对色彩还原,色彩把控做得不是很好。而且有很多摄制组进来之后会听调色师的意见,因为要求会有很多调色师,就是画面,色彩的处理什么的。我试过很多,回忆的阶段他不想颜色偏黄,我不要你这些东西,我就要你提供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东西,又要和其他的区分开,这就要很专业。所以说对我们来说也是第二次的艺术创作。”
\"\"
“每一台摄影机,每个格式记录的东西,他表现的细节色彩都会不一样的。就前面提到刚才说可能单独去调都很漂亮,关键就是你怎么把这些东西融合一体,这个就是相当困难的。最后的建议就是,一定提前把DI这个调色公司先定下来,我建议也把本子什么的传给调色师,他们会给你很大的意见,这会有很大的帮助,包括怎么拍,这会对摄影师怎么拍会有很大的帮助,包括素材整理,转码这些,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必须完全按照转码啊等后期流程走,因为现在有很多DIT做这个,他们连转码,卷号他们都很莫名其妙的弄不清楚,往往转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的,你得松套这样来调,这是很痛苦的。有很多不应该发生,没必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我建议还是要跟后期公司沟通好”

以下是本记录片的调色前后对比图(上图统一为调色过后图,下图统一为原图)
\"\"
\"\"
\"\"
\"\"\"\"
\"\"
本文为作者 程冉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