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到底要不要上电影学校
2015-10-08 09:24
原文链接
2012年,在福布斯和雅虎财经两大权威机构分别推出的十大最无用大学专业排名上,因为糟糕的就业率、就业增长机会以及就业质量,电影专业在福布斯的榜单高居第二,而在雅虎的排名上,也只是稍有颜面的第三。而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李安导演的《少年派奇幻漂流》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林坑》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上展开了角逐,最终李安收获了最佳导演的殊荣,并成为和斯皮尔伯格并列的现役的仅有的两位获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的世界大导演。
某种意义上,2012年的两则新闻展开了电影行业一直以来众说纷的焦点话题:到底要不要上电影学校。从李安的角度看,他是典型的科班出身,1973年两度高考失败的他从演剧中发现了自我的价值考取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8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戏剧导演专业,两年后取得学士学位,1981年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而翻开斯皮尔伯格的履历,早年他三次申请位于加州长滩的电影学校却无一例外被拒绝,但他这并为阻止他走向电影道路,反而促使他成了非电影学校出身的最杰出电影人之一,一直到成名多年后的2002年他才取得了电影相关的学位。
似乎以上的种种并未能为要不要上电影学校答疑解惑,反而有治丝益棼之感。
实实切切地讲,电影学校能为有志于电影行业的人带来什么?首先得承认,电影学校能够提供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学习资源和条件。这些资源和条件不仅仅在于学校提供的大量硬件设施,还在于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最重要地是,学校是一个你可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干扰你的外界影响被降到最低。看起来,电影学校似乎是进入电影行业的捷径,这也难怪北京电影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知名电影学府每年的招生季都吸引了无数家长的趋之若鹜。甚至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交流开放的加深,很多憧憬着电影梦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去国外的电影学校学习深造。
另外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观念中,并不欢迎半路出家的野和尚。翻开现而今中国内陆电影人的履历,无论是陈凯歌,张艺谋,姜文这样的导演,还是黄晓明,赵薇,葛优这样的演员,都是正儿八经的电影学校毕业。至少想在中国干电影,电影学校学位是必要条件之一。说句抱歉地话,在国内一线的电影人里面,你很难找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来,这是中国电影业和美国电影工业最大的不同之一。
电影学校最大的意义在于,校园生涯给你提供的一辈子受用的人脉资源,有个笑话说得好,到最后结婚的不是同学,就是同学的同学。电影作为一门工业和艺术结合的娱乐方式,从来都是团队协作大于个人能力,这也是它和文学,绘画这类艺术门类的区别之一。一部电影的全过程从企划,前期,拍摄,后期,发行五个基本步骤,可能耗费成百上千的人力物力,而电影工种更是包括剪辑,摄影,导演,演员,编剧,制片等等。而电影学校,会让你有机会接触这些以后和你共同拍摄电影的同辈,另外还有令你入门的老师和已经在行业内呼风唤雨的学长学姐。
然而,在国外,相比国内你很少看到有人质疑电影学校对电影人的权威性,老外似乎觉得上大学也就是那么回事。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现役的大导演诸如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韦斯·安德森,昆汀·塔伦蒂诺都是野路子出身,仅仅凭着对电影的热爱和自身的天赋加上后天的汗水就能轻松玩转电影行业。对于不上电影学校的理由,主要是电影学校的高昂学费。拿纽约大学和哥伦毕业大学打比方,两个学校电影专业的学费均在每学年4万美元以上,这个金额对于美国人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负担的,这还只是学费,不包括其它的生活开销。另外,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独立电影的成熟,有上电影学校的十几万美元都可以拍摄一部像样的独立电影了,比如史上最牛逼的低成本科幻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总共的投资和预算也不超过10万美元。
除开学费意外,电影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是外国媒体一直诟病的所在。大多数投身电影学校的年轻电影人只是看到了站在电影行业食物链顶层的人的风光,却忽略了大部分人毕业就是失业的心酸。即使是李安当年刚刚从纽约大学毕业也不例外,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毕业以后被经纪人忽悠留在美国结果无片可拍,只能留在家里吃老婆饭。而且,就像我们以前提到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剪刀手帕迪·汉密尔顿所说,所有的大型电影公司并不喜欢聘请那些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人,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电影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立刻达到电影拍摄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学习资料和知识在网上得到公开,只要你愿意去挖掘,你会发现很多在电影学校里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另外,电影毕竟是一样实践强于理论的行业,同样花四年时间在电影学校学习和同样花四年时间在电影工业里实践,孰是孰非显而易见。而且,拍电影很多时候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象牙塔的保护可能使年轻的电影人心高气傲,上了电影学校并不意味着你就比那些野路子更出色。
总而言之,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也并不能改变每年部分电影人选择去电影学校深造而另一部分电影人选择另外的途径追逐电影梦。电影国际觉得争论要不要去电影学校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在于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人。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旦你选择了电影作为终身事业,坚持和努力,想必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反复强调的: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电影国际film_inter”出处
2012年,在福布斯和雅虎财经两大权威机构分别推出的十大最无用大学专业排名上,因为糟糕的就业率、就业增长机会以及就业质量,电影专业在福布斯的榜单高居第二,而在雅虎的排名上,也只是稍有颜面的第三。而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李安导演的《少年派奇幻漂流》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林坑》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上展开了角逐,最终李安收获了最佳导演的殊荣,并成为和斯皮尔伯格并列的现役的仅有的两位获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的世界大导演。
某种意义上,2012年的两则新闻展开了电影行业一直以来众说纷的焦点话题:到底要不要上电影学校。从李安的角度看,他是典型的科班出身,1973年两度高考失败的他从演剧中发现了自我的价值考取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8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戏剧导演专业,两年后取得学士学位,1981年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而翻开斯皮尔伯格的履历,早年他三次申请位于加州长滩的电影学校却无一例外被拒绝,但他这并为阻止他走向电影道路,反而促使他成了非电影学校出身的最杰出电影人之一,一直到成名多年后的2002年他才取得了电影相关的学位。
似乎以上的种种并未能为要不要上电影学校答疑解惑,反而有治丝益棼之感。
实实切切地讲,电影学校能为有志于电影行业的人带来什么?首先得承认,电影学校能够提供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学习资源和条件。这些资源和条件不仅仅在于学校提供的大量硬件设施,还在于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最重要地是,学校是一个你可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干扰你的外界影响被降到最低。看起来,电影学校似乎是进入电影行业的捷径,这也难怪北京电影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知名电影学府每年的招生季都吸引了无数家长的趋之若鹜。甚至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交流开放的加深,很多憧憬着电影梦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去国外的电影学校学习深造。
另外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观念中,并不欢迎半路出家的野和尚。翻开现而今中国内陆电影人的履历,无论是陈凯歌,张艺谋,姜文这样的导演,还是黄晓明,赵薇,葛优这样的演员,都是正儿八经的电影学校毕业。至少想在中国干电影,电影学校学位是必要条件之一。说句抱歉地话,在国内一线的电影人里面,你很难找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来,这是中国电影业和美国电影工业最大的不同之一。
电影学校最大的意义在于,校园生涯给你提供的一辈子受用的人脉资源,有个笑话说得好,到最后结婚的不是同学,就是同学的同学。电影作为一门工业和艺术结合的娱乐方式,从来都是团队协作大于个人能力,这也是它和文学,绘画这类艺术门类的区别之一。一部电影的全过程从企划,前期,拍摄,后期,发行五个基本步骤,可能耗费成百上千的人力物力,而电影工种更是包括剪辑,摄影,导演,演员,编剧,制片等等。而电影学校,会让你有机会接触这些以后和你共同拍摄电影的同辈,另外还有令你入门的老师和已经在行业内呼风唤雨的学长学姐。
然而,在国外,相比国内你很少看到有人质疑电影学校对电影人的权威性,老外似乎觉得上大学也就是那么回事。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现役的大导演诸如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韦斯·安德森,昆汀·塔伦蒂诺都是野路子出身,仅仅凭着对电影的热爱和自身的天赋加上后天的汗水就能轻松玩转电影行业。对于不上电影学校的理由,主要是电影学校的高昂学费。拿纽约大学和哥伦毕业大学打比方,两个学校电影专业的学费均在每学年4万美元以上,这个金额对于美国人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负担的,这还只是学费,不包括其它的生活开销。另外,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独立电影的成熟,有上电影学校的十几万美元都可以拍摄一部像样的独立电影了,比如史上最牛逼的低成本科幻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总共的投资和预算也不超过10万美元。
除开学费意外,电影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是外国媒体一直诟病的所在。大多数投身电影学校的年轻电影人只是看到了站在电影行业食物链顶层的人的风光,却忽略了大部分人毕业就是失业的心酸。即使是李安当年刚刚从纽约大学毕业也不例外,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毕业以后被经纪人忽悠留在美国结果无片可拍,只能留在家里吃老婆饭。而且,就像我们以前提到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剪刀手帕迪·汉密尔顿所说,所有的大型电影公司并不喜欢聘请那些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人,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电影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立刻达到电影拍摄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学习资料和知识在网上得到公开,只要你愿意去挖掘,你会发现很多在电影学校里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另外,电影毕竟是一样实践强于理论的行业,同样花四年时间在电影学校学习和同样花四年时间在电影工业里实践,孰是孰非显而易见。而且,拍电影很多时候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象牙塔的保护可能使年轻的电影人心高气傲,上了电影学校并不意味着你就比那些野路子更出色。
总而言之,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也并不能改变每年部分电影人选择去电影学校深造而另一部分电影人选择另外的途径追逐电影梦。电影国际觉得争论要不要去电影学校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在于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人。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旦你选择了电影作为终身事业,坚持和努力,想必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反复强调的: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电影国际film_inter”出处
本文为作者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0543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锐影VR
是威锐影业(VRision)旗下VR教育和资源平台。通过“VR知识媒体”,“培训课程”和“资源交流”三个板块,为国内VR从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提升VR内容制作质量以及拓展VR行业的商业应用领域。
锐影VR拥有完善的网络课程和线下WORKSHOP培训体系,并针对行业和公司进行定制培训模块。
威锐影业
是一家国际化的VR内容制片,制作和发行机构,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潍坊、纽约和曼谷设立分支机构。威锐影业提供国际顶尖的电影级全流程VR内容制作服务,致力于高品质VR内容的创意生产。威锐作为诺基亚OZO和行业中高端VR拍摄制作设备代理商,提供全线VR制作解决方案。威锐也是VR内容商业应用开发商,为VR旅游、VR展览展示、VR广告、VR博物馆、电影VR体验等行业内容提供创意开发,制作,发行和商业营销。
扫码关注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