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微电影《微风一页》导演手记

2012-07-08 00:39

毕业微电影《微风一页》导演手记

一. 创作的“勇气”
我在6月25日的微博中写道:“如果没有《黎明之前》,我是没有勇气拍《微风一页》的!”这个时候,《微风一页》的后期制作已经在收尾阶段了。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原因在于短片《黎明之前》之后,我和我的团队其实已经基本准备好向此类题材的类型片发展了。而《微风一页》却又恰恰是与《黎明之前》的黑暗风格相左的“小清新”。在叙事节奏和结构上,《微风一页》更是不紧不慢的将大把大把的篇幅放在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相遇之前的故事上,恰恰两者的故事又彼此独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全片会给观众以“拖沓”和“草草收场”的感觉。相比较《黎明之前》简明并且切中要害的“省略”和对结局的长时间酝酿,《微风一页》不免显得“幼稚”和“太文艺”。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导演,拍摄《微风一页》这样的“作者电影”,是需要担着让别人觉得你“不会讲故事”和“不懂观众需求”一类风险的。虽然《黎明之前》是另一种形式的“作者电影”,但是叙事手段和制作手法却是相对主流的。
后来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你觉得《微风一页》太拖沓,那就去看《黎明之前》吧。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心虚的。
我常常把制作一部作品比作“生孩子”,又有哪个父亲希望别人说自己的小儿子长得不好看的时候?为了凸显本人基因优良,让他去再去看看自己的大儿子呢?
《微风一页》讲述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后两个普通年轻人各自的生活:男人为了追逐梦想来到北京却事业生活不顺,在地震发生时刚好因为表哥结婚回到厦门老家;女生因为来自于母亲的遗传病有可能导致失明,为了到自己已故母亲的老家看看,从而开始了到厦门的旅行。他们一直关注着这场发生在自己国家的大事件,后来因为这样的共同关注和一些巧合,让他们相遇。
结尾部分,我们设置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四年之后,女生当上了她“爸妈的梦”的职业——教师,她拿着电话拨打了一个号码,对方接起,传来的是男主人公的声音。由此隐喻了他们因为那次巧遇而后来在一起的结局。
二.缘起
《微风一页》是作为我的毕业作品发起的短片项目,虽然在此之前我已执导过像《假如》这类的由行业内公司发起的短片项目,但是对于我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微风一页》的制作发行也注定了只能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筹钱而得不到来自学校或者任何团体的资金支持。虽然我们在筹备之初就已准备了诸多故事板和详细的项目策划,但是最终仍然因为诸多原因在寻求投资方面宣告失败。
最终,我们通过自集资金和朋友公司的帮助完成了本片在北京和厦门两个主要场景的拍摄,花费将近两万元。
但是尽管如此,仍然让我这个无业导演从此走上了负债的道路。
手绘分镜头:\"\"
三.与摄影
与《假如》花了两天半前期拍摄的“迅速”不同,《微风一页》从我在微博发布第一张手绘分镜头到最后成片发布,整整耗费了我两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让我有机会去更多的场景转转也有时间在美术上下更多的功夫。
北京部分的室内景取了四惠社区里一个带有落地窗的朋友的房间,室外主要在沙子口的胡同和四惠地铁周边。
房间如图:\"\"
地铁站如图:\"\"
由于剧情需要,北京部分的色调基本是以冷调为主,除了整体色温,背景色基本采用蓝绿色调。
如图:\"\"
在北京的场景大部分使用小斯进行辅助拍摄,器材均由朋友公司赞助。
北京工作照:\"\"
\"\" 厦门部分的取景室内主要是在另一朋友的家里,室外除了椰风寨海滩,南华路老社区,如图:\"\"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外,就是鼓浪屿的别墅和街道空镜了。
如图:
\"\"
值得一提的是,椰风寨的海滩拍摄难度远不是成片当中看到的艰难。当时剧组驱车带着在下午3点钟到达海滩时,海滩上据目测大约有60个拍婚纱的小分队,为了营造“空空的沙滩”“蓝蓝的海水”的感觉,我们神经紧张的注视着有可能入画的每一个人,常常是对着百米开外的行人大喊着“喂喂,你好。。。。”之类的话。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场景的声音全部重做。
厦门部分由于外景较多,我们使用了滤镜用于制造凌晨和黄昏的效果,如图:\"\"
\"\"厦门场景工作照:
\"\"(收集空镜素材)
\"\"
\"\"四.与录音
在剧本创作初期,我们就已在声音方面做了相关处理。因为本片篇幅较短,为了呈现一个更大的故事架构,我只能利用声音方面来营造更大的时空,譬如在本片开始不久,男主人公画画时我们加入了一段画外的旁白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介绍了主人公与其父亲的关系,加上诸如“摔碗”和“摔门”这样的声效,用于控制影片的节奏。
片中故事女主角是太原人,但是前期选角的时候遭遇了换角风波,原定的女主角是一位太原姑娘,后来我们将太原的故事搬到了厦门的嘉庚学院执行,女主角也请了厦门大学的一位广东籍的女生。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换声。
换声要求录下每一个镜头的对话当参考声,同时要收录每一场戏的环境音。如果是典型环境,最好还能单独录下那个环境特有的一些声音,如农场会有鸡叫,或者猪叫。后期补录时最好能找一些条件较好的录音棚。另外就是要控制好演员对话的间隙,如两个人物的对话,我只换掉其中一个而保留另一个,这种时候就需要控制好演员说话的语速和节奏,避免出现后期配音演员在完成了情绪表达后却跟不上语速和保留的声音部分出现人声重叠的状况发生。
本片再录音棚内的台词因为混响过大和前期那些我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导致后期我在听样片声音的时候,都不免直呼:“坑爹啊!”
最后,执行效果基本符合故事需要,无奈有那么几场戏在慌忙慌忙赶场中犯了一些致命错误,导致最后有那么一场戏的声音处理得实在差强人意。 还好有后来诸如让录音颇为满意的海浪的声音这样的素材,为本片挽回了不少活力。
本片的录音采用了PCM与随机外接话筒的双系统录音。
录音工作照:
\"\"

\"\"
五.最后
前两天开始构思这篇文字的时候,心想着这样一部在前期策划就有着种种问题的作品何以在大家看完这些文字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最后,我想谈团队的问题,一个团队肯定是由众多岗位组成,习惯上如果和一个人合作愉快时间长了就慢慢能形成默契,团队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意外的情况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则需要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迅速磨合和相互配合,如果手上有得选择,除了选择经验丰富的人之外,最重要的应当是团队协作能力了吧。
一个好的创作伙伴除了能让整个创作过程让所有人心情和身体都愉快外,通过诸多“半夜灵光一闪拿起电话骚扰”的思想碰撞,更是有益于作品的不断成熟。 所以,选择好每一个岗位的伙伴直接决定了这个“孩子”的好坏!
观点粗鄙,望大家谅解!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微风一页》成片 [flash]http://www.tudou.com/v/rb2ckeZMMz0/&resourceId=0_04_05_99/v.swf[/flash] 文章提及的《黎明之前》:http://107cine.com/stream/3471/
本文为作者 金文俊导演工作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044

金文俊导演工作室

点击了解更多
扫码关注
金文俊导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