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热+冬奥=体育电影的春天?

2015-08-05 14:22
本文作者/如戏 ID:朱小妮
注:本文版权归「如戏」用户所有,转载请与如戏君联系。
查看原文链接,请点击此处

导语:
上一次「全民健身」是北京奥运会前后,那时北京一时间好像冒出了很多健身房,电影学院对面的浩沙最热闹的时候每台跑步机后面都排了至少 2 人,不过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这股热潮又迅速退散,健身房又门可罗雀。

最近几年则明显感觉健身热潮回涌,各种平台上的讨论、相关 app 越来越多,跑马骑行成了时尚,运动记录变成了手机手环的基础功能。个人感觉 08 年的全民健身更像是北京奥运会刺激下的一次跟风,而近期则是全民健身意识的真正觉醒。如果健身意识真的开始在全民范围普及,那么接下来会是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黄金时代吗?

\"\"
注:图片来自北京 2022 冬奥申委官网原标题:雪上少年雪上飞 申冬奥催热滑雪运动

「如戏」用户:朱小妮

跑马与健身的普及,健身手环的热卖,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普及。换而言之,这与生活水平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能彰显社会阶级与生活品质,北上广国际化大都市有开展的空间,如果是在不具备健身条件和接受语境的三四线小城镇,诸如跑马等话题可能又是另一种景象,比起微商,它遥远得有点不现实。

\"\"
《强风吹拂》,日本 2009大森寿美男,Kaze ga tsuyoku fuiteiru

国产体育题材电影,单单是体育项目本身作为奇观,银幕构建略显单薄,流行文化很少涉及,所以改编翻拍棘手。日本就曾经拍过青少年跑步题材的电影《强风吹拂》,改编自最近几年走红的畅销书作家三浦紫苑。近年火爆的动画番《乒乓》,也是基于松本大洋的漫画改编。

在产业化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今天,体育产业与电影一样处于破冰试水阶段,虽然国家提出轰隆的「全民健身」口号,但是事实上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资本运作,文化沃土培养。内地的体育文化弱,职业程度低,行政困难多,这是阻碍体育发展的门槛。

\"\"
注:图片来自 2013 赛季广州恒大宽屏壁纸
许家印: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在体育公益事业方面,许家印投入 20 亿元创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夺得亚洲冠军;投入 11 亿元创建全球规模最大的足球学校。(节选自百度百科)

我们的「乒超」、「中超」、「CBA」等受众群,相比于庞大的观影数量,并不乐观。至于美国橄榄球联赛管理层、欧洲足球俱乐部经理、日本甲子园大赛学生选拔等高度职业化的领域,我们仍有较远的路要走。对比美式体育片《甜心先生》《点球成金》,内地民众会对人物角色是许家印的体育片感兴趣吗?

再者,目前意识不强,格局偏窄,单讲运动本身,很难制造话题性,且内容偏公式化。韩国拍摄的《朝韩梦之队》,就是拎出话题性做文章,巧借政治背景打励志牌,中间还影射邓亚萍,引发争议。

不过国外很多体育片的创作策略,很少单讲体育本身。

是运用多类型混搭,制造吸睛点。试举几例:

体育+传记 +励志:《点球成金》与《极速风流》
体育+政治+励志:《朝韩梦之队》与《红军冰球队》
体育+青春+励志:《卡特教练》与《翻滚吧,阿信》
体育+儿童+励志:《野鸭变凤凰》与《我爱贝克汉姆》
体育+喜剧+爱情:《足球尤物》与《锡杯》

说到底,体育题材电影要想赢得大众青睐,要在「人」身上下功夫做文章,而不能成为软意识形态宣传机器。

以两篇体育报道为例,「我的球队打皇马」和「清华附小圆中国足球梦」哪个更感兴趣?我喜欢前者,因为前者是人通过体育改变命运,后者是符号被宣传填充。

《乒乓》,日本 2002曾利文彦,Ping Pang
《甜心先生》,美国 1996卡梅伦·克罗,Jerry Maguire
《朝韩梦之队》,韩国 2012文贤盛,As One
《点球成金》,美国 2011贝尼特·米勒,Moneyball
《锡杯》,美国 1996罗恩·谢尔顿,Tin Cup
本文为作者 如戏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8179
「如戏」有一个理想——为全世界的影视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温馨的客栈。在我们看来,所有正在、准备乃至曾经为电影奉献着青春和热情的人,都是如戏小栈的客人。
扫码关注
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