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抓教育
2015-07-17 10:18
没有文化的回归和发掘,教育的发展必然缺少动力,难以寻求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既然西方人都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藏着强大的动力和无数的宝藏,而且都已在动手挖掘,我们作为中国人,为什么不走进自己的根文化,去发掘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呢?只要我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就一定能找到医治道德教育方面不足的良方;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近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方面的弊端彻底地清除。
学校教育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在强调加强德育建设,但是在认识上却始终是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平行地提出,并没有真正把德育放在纲领位置上。值得欣喜的是,最近以来国家在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当中,一再强调了“以德为先,立德树人”这个关键的命题。 那么,什么是“以德为先”呢?
以德为先,就是指我们应当在思想认识上重新摆正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类教育的位置,在本和末、体和用这两个环节上厘清关系,以德为本,以智、体、美为末;以德育为体,以智育、体育、美育为用,真正认识到德育是高于、先于其他教育的,是其他一切教育的统帅和灵魂。
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在历史上,德育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正如《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许多人在解读“明明德”的时候,误以为古人是用错了字,其实并非如此。“明明德”,指的是我们心灵的明德和意识的明德。在古代,心灵和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识是前端的,称为“前识”,是治理“有为”生理系统的主导者;而心灵是内在的,是治理身内“无为”生理系统的领导者,这两者一个主持身内的无为活动,一个主导体表四肢的有为活动。意识的有为功能无法直接干预身内的无为治理,所以古人才有“内圣外王”的教育方法和培养过程。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个“火焰”正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心灵中的礼德之火。只有心灵点燃火焰具备了光明,人才会变得聪明、睿智,具有智慧,这也就是“以德为先”的更深刻内涵。
苏格拉底还说过:“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德性就是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的确,真正的教育要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内在的德性不仅是知识,更是文化与文明。我们现在的教育,部分地吸收了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则是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上形成的。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建立在“外求法”的基础之上,还只是停留在意识和行为教育方面,因而导致它的教育过程始终是在人体外面转悠,局限于意识、身识、口识、鼻识、耳识、眼识这些前识六根中,而并不能够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心里去。
从苏格拉底的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关键,不是从表面上去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而是应该教到他们心里去;教育的方法,应当是把每个学生和教师自己心内、身体内的智慧引导出来,而非压榨出来。教育者不应当成为榨油机,而应当成为一个水平高超的水利工程师,修好渠道,将智慧之水源源不绝地导向每一个生命的进程当中;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将受教育者的心火点燃,使之实现心灵和意识正能量下的内外“明明德”。
选自红旗出版社出版《德道教育贵修身》2014第19页
来源:以德为先抓教育 | 德慧智文化传媒官网
本文为作者 德慧智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