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在票房与产业链之间纠结

2015-04-24 15:34
继《泰囧》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神话之后,参与《致青春》制作发行的光线传媒5月8日公布数据显示,该片上映仅12天票房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5 .2亿元。高票房题材直接刺激影视股猛涨,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当天涨停,华策影视、新文化、中视传媒等影视传媒股当天也以上涨收盘。

从公开资料进一步统计发现,如果从上市算起,光线传媒涨幅200%,新文化涨幅122%,华谊兄弟83%。影视传媒板块主要的36家公司在2012年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9 .2%。今年一季度,光线传媒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317 .3%,而华谊兄弟也实现净利增值超4倍。

影视股进入“青春成长期”背后,“拍电影不如炒影院”时代或将终结。“高票房影片集中发动了电影产业上下游各链条的能量,带着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特色,倒逼煤老板、房产商等批量退出电影投拍市场,貌似大热的中国影片实际未必都能赚钱。”新影联院线副总裁高军一语中的。

600部片子哪里去了?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黄金周,中国电影票房经历了一次爆炸式增长。《中国电影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5日,共有2500多万人次涌入影院,观影人次同比增长近50%,为《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蜘蛛侠3》等影片带来9.42亿元票房收入。

飘红数据让大多数煤老板以为,投拍电影是个名利双收的生意,一次性投资两三千万,然后就等着坐收渔利,一“放”成名。

但事实远非如此。

“中国年产电影700余部,能够进商业院线的100多部,真正能够排上档期播放的不过50来部,能达到盈利的只有区区30来部。”上海联合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告诉南都记者,去年全年票房超170亿元,其实也就相当于口香糖行业的市场销售总额。

为什么只有100多部片子能上院线?其余600部片子哪里去了?

“这里头,有部分片子没有通过审查,拿到\"龙标\",还有更多的个人投资制作的片子拿到批文之后,就直接在电视台、视频网站等传播渠道销售放映,或直接制作成DVD等音像制片,赚点版权费。”吴鹤沪说,电影院放映厅银幕亮起的同时,同档期影片的“票房”暗战也在同步拉开,勉强挤进院线的“一日游”、“半日游”片子往往会赔得血本无归。

决定一部影片票房的直接要素是排片数量和场次。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城市院线数为46条,总影院数3680家。“光是将影片拷贝铺满全国各影院,和当地影院\"维系感情\",至少就得上百人的发行队伍来操作,这笔人力、物力不是谁都吃得消的。”吴鹤沪进一步解释。

票房背后的发行费用是个“无底洞”,很多时候秘而不宣。“以煤老板为代表的个人投资者被影片推广宣传费套牢之后,现在已经开始批量退出。煤老板想拍个片子去参加电影节,走红地毯,终究是个笑谈。”新影联院线副总裁高军对南都记者如是说。

发行背后的盈利结构

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理性与疯狂都在眼下这个关口聚焦到电影产业上来。中国电影市场集中度、专业度提高趋势日益明显。

走到《西游》、《泰囧》、《致青春》等卖座影片幕后,你会发现,这些影片的运作操盘者不是华谊兄弟,就是光线传媒,再不就是博纳影业、华策影视。

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看来,“青春”逆袭的成功绝非巧合。光线目前发行人员约100人,驻扎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阵地式”的发行网络为影片争取到更好的场次时间和更多的排片数量。同时,光线也是媒体公司,自身拥有上千家电视台、卫视等电视节目制作资源,在户外广告,比如火车、公交、地铁上,也能看到光线的流媒体广告。“这样,我们在电影宣传到发行,就不用找不同的外部公司完成,直接在内部执行,成本更低、更高效。”

正是得益于全产业链运作,《1942》虽然存在档期选择失误,以沉重题材来贺岁,但还是为华谊兄弟赢取3亿的票房。而华录百纳投资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试片效果很好,全场爆笑,但因为发行方实力不足,加上遭遇强劲对手《分手合约》,最终票房惨淡。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华谊制作发行的营销预算并不是单一地以“票房收入”为评估指标,还包括后续的版权回收、电影衍生品销售、电影翻拍、主题公园建设等等。正因如此,华谊兄弟现在启动“电影公社”等地产项目。“就是想将\"狄仁杰\"等做成系列,形成文化品牌,继而作为公园的主题来开发,多维度延长影片的市场流通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高票房影片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旗帜,但未来赚钱的模式未必依靠票房。

高增长如何持续

不过,争议也由此出现。财报显示,华谊兄弟在2012年实现净利润2.44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0.47%,为上市以来增速最低水平。其中电影院的建设仍处于投入状态,2012年营业成本同比增幅达到206.87%,这一业务的亏损超过3000万元。

商业地产或许被视为华谊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不能否认的是,商业地产回报周期更长,运营占用的现金流或许会给财务带来更大风险。为此,眼下“中国电影产业还没有摆脱\"票房绑架\"。”吴鹤沪担忧地表示,如此一来,《致青春》等下线之后,若无热卖影片继续接棒,光线、华谊如何保持后势继续高增长?

更为危险的信号是,“小成本、小清新影片的跟风投资拍摄,大片制作急踩刹车。若有一天,观众审美疲劳,不再为\"小清新\"买账,电影市场会否遭遇灭顶之灾?”高军说,上世纪90年代的电影也曾像坐过山车一样,颠簸了一圈,泡沫散尽,口袋空空。1997年上映的《甲方乙方》风靡一时,1999年市场就跟风出了9部贺岁片,结果有一半以上影片蚀了。到2000年年底,突然变成只有一两部贺岁片了。

事实上,正是担心未来盈利增速跟不上股价上涨速度,近期基金已开始减持影视传媒股。

《致青春》票房6 .41亿(本周)

《泰囧》票房12 .6 6亿

《西游伏魔篇》票房12 .45亿

《北京遇上西雅图》票房5 .2亿

《失恋33天》票房3 .2 5亿

业界观点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二海:

电影的投资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单部电影。银行参与电影贷款还是很有魄力的,比如《集结号》,招商银行提供了5000万元的贷款。更多的是多家公司合作投资分散风险,比如《赤壁》的投资人超过10家。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的上市,以及高票房收入对整个电影市场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至于说少数电影贡献了大部分票房的20/80原则,这在当前阶段恐怕是必然的。

国海证券分析师马金良:

中国电影政策支持氛围空前,电影内容提供商也因位于文化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而具有高壁垒性。同时,电影是成长性朝阳行业,市场承接空间大,而其消费品属性又使其同时具备“达时快速成长、穷则抵御衰退”的混合型投资品种特征。

新影联院线副总裁高军:

今年中国市场总票房,有望从去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还将持续10年时间。未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是完全有可能的。

文章来自中国摄像网
http://www.dvtime.cn/portal.php?mod=view&aid=436
本文为作者 西安芳和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3624

西安芳和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西安芳和影视-大学生微电影网,西北地区最大的影视资源整合平台。主要业务:微电影、新媒体电影(60分钟以上)、网络剧、各类电视节目、搞笑短片、纪录片等对外进行院线、网络等发行,同时进行做新媒体电影、网络剧投资拍摄等,通过我们的作品会进行版权认证,且为被侵权作者提供维权服务。
扫码关注
西安芳和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