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三极》摄影师孙少光专访,谈纪录片创作!
2015-04-14 10:47
中国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型涉藏电视纪录片、首部4K超高清大型纪录片《第三极》最近正在热播中,HOMEBOY Cine Studio电影调色公司担任了这部纪录片的后期调色的工作。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MyNzk5MjI0/v.swf[/flash]
《第三极》调色BreakDown
今天我们幸请来了《第三极》摄影指导兼主摄影师,孙少光,和大家分享他的拍摄心得。孙少光,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纪录片摄影师。曾担任《归途列车》《千锤百炼》等纪录影片摄影师。作品曾获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阿母斯特丹纪录片节伊文思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等。
以下采访内容由《第三极》的调色师——HOMEBOY电影调色公司调色师黄千(左一)和孙少光(右一)的采访录音整理完成。
黄:首先我们谈谈摄影机的问题,拿到第三极的拍摄素材后,我的第一感觉是通篇的光比很大,涉及的环境极端而复杂,在前期时候是否有过设计并在摄影机的挑选上做过比较?在实际拍摄中,画面的呈现又是否符合预期呢?
孙:关于摄影机的选择,首先导演的要求是4K标准,可以实现升格,预算要合适。2013年底开拍时,就当时市面上的4K摄影机来说,有F55,Red,C500这样的机器,虽然F55 是很好的机器,但是当时它没有固件可以让我做升格拍摄,C500呢,它需要一个外挂的记录仪,而且Raw格式的存储和后期流程也比较昂贵和复杂,并且没有升格能力,所以也被排除了。虽然F65和ALEXA这样的机器画面表现很好,但不易于纪录片拍摄的操控,所以也不现实。最终我们选择了red。
虽然在今天来看很多机器都已经更成熟,Red可能已经不是最适合拍这部片子的机器,比如它没有内置ND需要加滤镜加遮光斗使得整体机动性变得很差,而且西藏光线特别强,我们把iso开到最低,还是会出现过曝的情况,所以当镜头的光圈设到最小比如22-30时会出现衍射,导致画面清晰度下降很多。此外还存在比如高光偏品,低照度表现差,1600的情况下画面噪讯巨大,虽然西藏光线强,但一旦进入到屋内就暗的不行,拍纪录片我们又不可能实现复杂布光,而且有些地方是没有电的,就是火堆或者很小的节能灯,这些都是影响画质的因素。而且red还有一个弊病是cmos前面没有保护镜,恶劣环境下容易进灰尘,在西藏的时候,我们使用氮气来吹,但高海拔的地方,气化不会太完全,也会比较容易污染cmos,所以换镜头的时候,会格外小心。
但在当初,red成熟的RAW后期流程和升格能力来综合考虑看还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后期标准对机器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会参考剪辑师的建议,他会告诉我这个编码的经济性能好不好,存储以及剪辑效率的相关问题,再就是调色师的意见,素材给到他,他马上会告诉你调整空间有多大,画面存在什么样的质量问题,你就可以快速判断机器的性能是怎样的。如果今天的话,我可能会考虑amira、F55这样的机器。轻便、镜头选择又灵活,机动性强,环境适应力好,音频功能完善,这些性能都会为纪录片拍摄带来方便。
黄:在片花中我有看到一些现场拍摄的花絮,也有更换镜头的部分,那之前您是否在画质和其他方面对镜头进行筛选和测评?
孙:经过反复考量我们最终没有选择PL口,因为我们最需要的是变焦而不是定焦头。PL口的变焦尺寸是不能满足肩扛拍摄需求的,而且费用和人员配比会拉高,而制作效率会降低很多。所以最后还是主要使用canon EF口镜头,拍摄野生动物用到了sigma 300-800mm的长焦,5D用来拍摄一些逐格画面。虽说照相机镜头不像电影镜头那样能提供平衡统一的画质,不同品牌之间会存在微妙跳跃,但它有适合纪录片的独特优势。因为相机镜头性价比和便携度与机动性都很高,恶劣环境下,即便损耗,也方便进行补给。对于西藏来说,最难的是天空的处理,因为天空过亮,极容易出现过曝,所以我们在能够控制的情况下,使用渐变ND压一下,或者是通过角度选取遮挡一下,尽量避免过曝。但对于纪录片来说,内容总是最重要的,所以综合以上,我觉得画面有所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黄:其实作为一名在纪录片领域屡屡获奖的资深摄影指导,在拍摄过程中,您和导演之间是以什么方式配合工作的呢?
孙:实际上,在前期和拍摄中,我们都有沟通关于镜头的感觉之类的问题,比如导演他更喜欢宽广安静的感觉,然后我们每天也会在一起观看素材的回放,讨论是否需要调整。其实,纪录片的摄影师相当于一个分镜头导演,而在拍摄中,更多的是基于本能和直觉。另外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危险的事情,就是个人性格会比较凸显,这是一把双刃剑。我觉得,导演是信任我的工作的,所以给了我很大创作空间,通过交流,我对他的想法也是能够理解的,所以当他阐述一个感觉的时候,我会尽快转化为视觉符号。
黄:第三极这部纪录片,拍摄历时两年,这期间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孙:从摄影上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海拔较高,体力消耗很大,所以各部门分工明确,会大大降低精力和体力上的牵扯。再一个就是,环境恶劣,我们当时就遇到过因为很冷,线断掉了,然后开车4个小时去找电烙铁。包括飞行器也会因为高海拔的气压问题,出现故障。所以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拍摄,一定要提前了解设备的适应温度范围。
黄:就现今而言,胶片的时代面临终结,数字技术大行其道,那关于数字与胶片的取舍,您是怎么看的呢?
孙:当数字技术初现的时候,我们有过预言,认为像素不够,粗糙程度高等等,但很快,这种观点就被推翻了,而后,胶片巨头相继倒闭。所以我认为,也许当下胶片中因化学反应产生的特质,数字没有办法实现,但是在未来会有所突破,在技术更新的路上,我们永远不能固步自封,勇于尝试才是王道。而且正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胶片的垄断,才让一批新的摄影师有机会进入到这个行业。总的来说,我对数字技术还是充满信心的。
黄:由于一些原因您没能亲自过来和我们一起进行最终画面的调色,那么对于数字时代摄影师与调色师之间的配合您怎么看呢?
孙:摄影师是需要参与到调色过程中的,他可以还原现场拍摄的一些感受给调色师,但还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调色师进行创作,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往往会收获超出想象的惊喜。我本人对RAW格式是比较熟悉的,RAW在白平衡、色温等问题上,是解放了摄影师的,也给后期其实留有很大空间。对于纪录片拍摄,其实两三档色温就够用了,5500或6000多在阴天和晴天时,3200或更低在灯光范围内。至于一些时候的偏色,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色彩是有情绪和时间特征在里面的。而且高码流的编码其实是方便做一些矫正的,唯一重要的是对层次的保护。在现场监看使用red gamma3时,我并没有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层次上,而是以直方图为准来做曝光参考。现在调色师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拍摄中来了,给导演和摄影一些关于画面的建议,这种后期前置,也是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
黄:做为业界公认的纪录片资深摄影指导,不知您在事业和生活之间是怎么平衡的呢?
孙:其实这是一份充满浪漫色彩的职业,可以去更多的地方,见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情,对世界也会有更丰富的理解。当然我也不排斥广告商业片,它能让我够接触到新的创意、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也可以防止摄影技术的钝化,而纪录片的拍摄,更多是不可控环境下的一种挑战,是对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也是有意义的。所以对我来说,摄影师就是不二选择。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就目前而言,我更享受已经得到的,其他的就顺其自然。
黄:最后对于即将进入纪录片行业的年轻人您有什么想要对他们说的吗?
孙:其实目前中国的纪录片行业,对于有故事能力又有画面掌控能力的摄影师的需求缺口还是很大的。纪录片摄影师经验越多也就越值钱。对想要进入纪录片行业的年青人来说,你需要更多的热情和耐心,来浇灌你的理想,这是一个漫长的,寂寞并快乐着的旅程。当然,也呼吁业界对于纪录片从业者给予更公平的待遇。
小编的话:
今天的采访是我们的调色师做的,不过小编依然最后要讲两句。孙少光,是小编的好朋友,是我非常敬重的摄影师,我非常知道他的辛苦,这种辛苦,除了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要抵抗浮躁的社会中扑面而来的诱惑和扰动。我们的调色师在做整支影片调色的时候都是充满了敬意在工作。
我们一直说,与坚持梦想者同行,今天又是可以说这句的时候了。
HOMEBOY CINE STUDIO电影调色公司与坚持梦想者同行,我们将用我们精湛的技艺为导演和摄影师服务,创造出更加优秀动人的影像!
调色业务联系:13911101120,田老师。
更多调色作品详见:http://homeboycinestudio.diandian.com/
------------------------------------关于OH,4K----------------------------------------
OH,4K! 是 HOMEBOY Cine Studio 电影调色公司的微信订阅号。
我们提供电影、广告、纪录片、宣传片、MV的后期调色,贯穿其后期的现场色彩管理,以及跨地域的远程实时调色服务!
调色业务联系:13911101120
远程调色联系:13810380807
实时调色联系:17701313693
调色培训联系:13911101120
企业微信号:homeboycinestudio
更多调色作品详见:http://homeboycinestudio.diandian.com/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