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电影产品经理是怎么炼成的
2015-03-24 09:33
我们知道,苹果就是典型的产品经理模式,把冷冰冰的硬件变成了大师级的艺术品。所以大师艺术与产品经理模式不是矛盾的,而是可共通融合的。纯艺术则不可复制,纯产品则变得平庸。而对于电影来说,也需要像苹果模式一样把模块化给艺术地串联起来。两者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作品思维的传统导演和用户思维的产品经理的不同之处
作品思维的导演不愿意重复自己,更愿意找各种突破;而用户思维的产品经理乐意总结成功规律,并快速复制。传统导演的思维是做加法,尽量挑战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而产品经理是做减法,尽量让自己成为某个类型片的专家,尽量把复杂的流程分解成一段一段可复制的简单化的操作。很多传统导演都不愿意拍摄续集,因为不想重复自己,所以没有IP的概念。而产品经理喜欢IP化生产,追求“可复制”。并且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复制的电影类型就不做。就跟麦当劳基本只卖“可乐、汉堡、薯条”老三样一样,也跟苹果、小米只做“爆品”手机一样。IP化生产的团队或公司市值要远远超过传统影视公司,例如像《十万个冷笑话》、《万万没想到》、《老男孩》这些从网络孵化的草根品牌,他们不是导演个人的力量有多厉害,而是商业模式可以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一旦成功,市场的惯性和趋势在推着你走。
如果您对现在的电影市场被互联网化的现状有众多不满,可能您真的老了!我说的不是身体上,而是思想上。很多人六十岁多了还在创新,也有很多人才三十多岁就给自己带上了紧箍咒,他的格局这辈子也就限制在此了。
可不可以不做大师,就安静的做一个产品经理
几十年来,我们的电影学科的教育都是一元化的,学校把所有学生的思维也都往大师的道路上去教育,有关商业方面的技能只能靠学生毕业后自己去“悟”。所以这个圈子很多优秀的人都在做着一些根本没可能成功的事情。我们有时候是否该想一想,可不可以从一开始就不要做大师?可不可以有专门培养商业电影人才的技校?或者干脆让中影、上影这样的国企去肩负这个使命,对于市场化的民营公司来说,大家老老实实服务好普通观众?
我们尊重大师,可以引领观众的心灵;但也要尊重市场需求,可以服务观众的心灵。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一切以用户为核心,你会发现电影市场其实海阔天空,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你首先要做的是去寻找市场机会,满足市场上没有被满足而自己有能力满足的细分市场。例如恐怖片市场,例如喜剧市场,例如动画片市场,例如中学生市场,例如儿童市场,例如三四线城市观众市场,等等。每个细分市场都大到可以容纳一个一线公司在里面。
优秀的产品经理明白票房的高低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这么烂的烂片也能卖到10亿?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票房高低跟一部影片烂不烂没有太大关系,决定票房最关键点的因素是“供求关系”。即:一个类型的电影供应越多,需求却不足,票房就会越低!例如大家都愿意去拍艺术片,导致艺术类电影供应过剩,所以有的电影投资很大,质量很好,但票房却很低。另外,如果一个类型的电影需求旺盛,但是供应不足,票房也就越高。例如很多恐怖片,喜剧片,青春怀旧片,市场上很缺这样些类型,观众的需求都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此类电影投资很小,但票房都会偏高。
优秀的产品经理首要条件不是专业技术的过硬,而是要懂得顺势而为。明白个人力量再大也抗不过市场规律,所以首先要顺应这个市场关系,尽可能去做市场广阔但又没有得到满足的类型片市场。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去填补每一个市场空白点,并像苹果手机一样研发让用户尖叫的作品。
优秀的产品经理还懂得总结规律,复制成功经验。例如郭敬明就十分了解自己的粉丝群体,是那些三四线城市的十几岁的少女们,她们比一二线大城市的少女群体更渴望奢华,所以《小时代》里女主角住的公寓里摆放那么多衣服,那么多鞋子。又安排女主角们去罗马浪漫一把,满足少女们对这个世界美好的向往。他还明白粉丝们都喜欢偶像的特写,那就给观众多一些的特写镜头。有人说《小时代》就像MV,其实这正是粉丝群体喜欢的,所以电影也尽可能铺满了歌曲。
优秀的产品经理重视IP,做爆品,用手游模式来制作电影
产品经理不是一个称号,而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优秀的产品经理绝对不会瞎做,他追求可复制,懂得风险控制。而IP化正是符合这些条件的生产模式。不管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都需要靠IP来打通这两者。
优秀的产品经理会走一套低成本却让用户尖叫的体验模式。例如《熊出没2》,影片开头用一个很低成本的视效技术,就是一个大雪花飘啊飘的这个长镜头。电影院里带着3D眼镜的孩子们都站起来伸手去抓雪花。这种能让观众互动起来的场景设计,要比好莱坞的那些高成本的特技的用户体验好多了。
以后的电影制作越来越跟手游开发变得类似。互动化也会是电影的一个趋势,不再是现在简单的我播你看的观影模式。如果能让观众在电影院就跟你互动起来,那么你的电影成功一半了。
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是匠人心态,去极致地做一部电影,他更要去主动了解用户,要经常跑去电影院观察用户行为。例如做一个恐怖片,你要去电影院观察都是哪些人在看?观众都在哪里惊叫?哪里是你觉得可以做的更好?还有哪里是你觉得没必要笑(叫)的地方,观众却笑(叫)了?你需要做大量的观众问卷和市场调研。尤其是女性观众,为什么会和男性朋友一起去看恐怖片?现在的恐怖片都有哪些痛点没有得到满足?还有哪些常见的元素是观众根本不需要的?等等。等你真正了解了你的用户,你就能设身处地去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怎样让用户更满足,怎样让用户有出乎意料的美好体验,让用户尖叫?
所以一个优秀的电影产品经理的炼成,除了专业的电影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以外,你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技能要培养。
一名优秀的电影产品经理是怎么炼成的?
1、 每天都要看电影市场的“实时票房”和“排片率”数据,并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格局?跟你自己预测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2、 一定要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电影,这跟你在家电脑上看片绝对不同,可培养你的“用户思维”。你要观察观众都是哪些人构成?观影过程有哪些哭笑表情?
3、 网络上海量的看片量。把各种最卖座的畅销片都做统计,优秀的桥段都纪录下来作为储备。
4、 相信你自己可以的成为优秀的导演、制片人和电影产品经理!把艺术技术专业和商业进行贯通,并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5、 对市场的敏锐度,学习一下《经济学原理》,明白市场和票房高低的客观规律。
6、 信奉互联网思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思维。
7、 懂剧本,看遍电影专业畅销前50名的图书。例如《故事》、《认识电影》等。
8、 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把从小被灌的“狼奶”都吐掉。别做脑残,别被别人一点就着。
9、 参与实践,参与跟组,参与制片,参与编剧,参与宣传营销,参与发行,参与行业沙龙和活动,学会利用微信群等社交方式广交人脉。
10、 订阅公共号“一起拍电影”等专业公共号,每篇必读。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和影视大佬的思维只差一天!
作品思维的传统导演和用户思维的产品经理的不同之处
作品思维的导演不愿意重复自己,更愿意找各种突破;而用户思维的产品经理乐意总结成功规律,并快速复制。传统导演的思维是做加法,尽量挑战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而产品经理是做减法,尽量让自己成为某个类型片的专家,尽量把复杂的流程分解成一段一段可复制的简单化的操作。很多传统导演都不愿意拍摄续集,因为不想重复自己,所以没有IP的概念。而产品经理喜欢IP化生产,追求“可复制”。并且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复制的电影类型就不做。就跟麦当劳基本只卖“可乐、汉堡、薯条”老三样一样,也跟苹果、小米只做“爆品”手机一样。IP化生产的团队或公司市值要远远超过传统影视公司,例如像《十万个冷笑话》、《万万没想到》、《老男孩》这些从网络孵化的草根品牌,他们不是导演个人的力量有多厉害,而是商业模式可以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一旦成功,市场的惯性和趋势在推着你走。
如果您对现在的电影市场被互联网化的现状有众多不满,可能您真的老了!我说的不是身体上,而是思想上。很多人六十岁多了还在创新,也有很多人才三十多岁就给自己带上了紧箍咒,他的格局这辈子也就限制在此了。
可不可以不做大师,就安静的做一个产品经理
几十年来,我们的电影学科的教育都是一元化的,学校把所有学生的思维也都往大师的道路上去教育,有关商业方面的技能只能靠学生毕业后自己去“悟”。所以这个圈子很多优秀的人都在做着一些根本没可能成功的事情。我们有时候是否该想一想,可不可以从一开始就不要做大师?可不可以有专门培养商业电影人才的技校?或者干脆让中影、上影这样的国企去肩负这个使命,对于市场化的民营公司来说,大家老老实实服务好普通观众?
我们尊重大师,可以引领观众的心灵;但也要尊重市场需求,可以服务观众的心灵。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一切以用户为核心,你会发现电影市场其实海阔天空,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你首先要做的是去寻找市场机会,满足市场上没有被满足而自己有能力满足的细分市场。例如恐怖片市场,例如喜剧市场,例如动画片市场,例如中学生市场,例如儿童市场,例如三四线城市观众市场,等等。每个细分市场都大到可以容纳一个一线公司在里面。
优秀的产品经理明白票房的高低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这么烂的烂片也能卖到10亿?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票房高低跟一部影片烂不烂没有太大关系,决定票房最关键点的因素是“供求关系”。即:一个类型的电影供应越多,需求却不足,票房就会越低!例如大家都愿意去拍艺术片,导致艺术类电影供应过剩,所以有的电影投资很大,质量很好,但票房却很低。另外,如果一个类型的电影需求旺盛,但是供应不足,票房也就越高。例如很多恐怖片,喜剧片,青春怀旧片,市场上很缺这样些类型,观众的需求都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此类电影投资很小,但票房都会偏高。
优秀的产品经理首要条件不是专业技术的过硬,而是要懂得顺势而为。明白个人力量再大也抗不过市场规律,所以首先要顺应这个市场关系,尽可能去做市场广阔但又没有得到满足的类型片市场。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去填补每一个市场空白点,并像苹果手机一样研发让用户尖叫的作品。
优秀的产品经理还懂得总结规律,复制成功经验。例如郭敬明就十分了解自己的粉丝群体,是那些三四线城市的十几岁的少女们,她们比一二线大城市的少女群体更渴望奢华,所以《小时代》里女主角住的公寓里摆放那么多衣服,那么多鞋子。又安排女主角们去罗马浪漫一把,满足少女们对这个世界美好的向往。他还明白粉丝们都喜欢偶像的特写,那就给观众多一些的特写镜头。有人说《小时代》就像MV,其实这正是粉丝群体喜欢的,所以电影也尽可能铺满了歌曲。
优秀的产品经理重视IP,做爆品,用手游模式来制作电影
产品经理不是一个称号,而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优秀的产品经理绝对不会瞎做,他追求可复制,懂得风险控制。而IP化正是符合这些条件的生产模式。不管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都需要靠IP来打通这两者。
优秀的产品经理会走一套低成本却让用户尖叫的体验模式。例如《熊出没2》,影片开头用一个很低成本的视效技术,就是一个大雪花飘啊飘的这个长镜头。电影院里带着3D眼镜的孩子们都站起来伸手去抓雪花。这种能让观众互动起来的场景设计,要比好莱坞的那些高成本的特技的用户体验好多了。
以后的电影制作越来越跟手游开发变得类似。互动化也会是电影的一个趋势,不再是现在简单的我播你看的观影模式。如果能让观众在电影院就跟你互动起来,那么你的电影成功一半了。
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是匠人心态,去极致地做一部电影,他更要去主动了解用户,要经常跑去电影院观察用户行为。例如做一个恐怖片,你要去电影院观察都是哪些人在看?观众都在哪里惊叫?哪里是你觉得可以做的更好?还有哪里是你觉得没必要笑(叫)的地方,观众却笑(叫)了?你需要做大量的观众问卷和市场调研。尤其是女性观众,为什么会和男性朋友一起去看恐怖片?现在的恐怖片都有哪些痛点没有得到满足?还有哪些常见的元素是观众根本不需要的?等等。等你真正了解了你的用户,你就能设身处地去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怎样让用户更满足,怎样让用户有出乎意料的美好体验,让用户尖叫?
所以一个优秀的电影产品经理的炼成,除了专业的电影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以外,你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技能要培养。
一名优秀的电影产品经理是怎么炼成的?
1、 每天都要看电影市场的“实时票房”和“排片率”数据,并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格局?跟你自己预测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2、 一定要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电影,这跟你在家电脑上看片绝对不同,可培养你的“用户思维”。你要观察观众都是哪些人构成?观影过程有哪些哭笑表情?
3、 网络上海量的看片量。把各种最卖座的畅销片都做统计,优秀的桥段都纪录下来作为储备。
4、 相信你自己可以的成为优秀的导演、制片人和电影产品经理!把艺术技术专业和商业进行贯通,并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5、 对市场的敏锐度,学习一下《经济学原理》,明白市场和票房高低的客观规律。
6、 信奉互联网思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思维。
7、 懂剧本,看遍电影专业畅销前50名的图书。例如《故事》、《认识电影》等。
8、 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把从小被灌的“狼奶”都吐掉。别做脑残,别被别人一点就着。
9、 参与实践,参与跟组,参与制片,参与编剧,参与宣传营销,参与发行,参与行业沙龙和活动,学会利用微信群等社交方式广交人脉。
10、 订阅公共号“一起拍电影”等专业公共号,每篇必读。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和影视大佬的思维只差一天!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