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回忆 有些是习惯

2015-03-04 16:05
《有些是回忆 有些是习惯》导演手记 这次拍摄本不是计划中的行为,碰巧有团队不拍了,我才庆幸地接手了这个任务,在写剧本之前我还在担任另一部片的主演,写剧本花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找演员,第三天试场地,第四天就开机了。现场拍摄花了两天,补拍半天,摄影师分别是组委会邵老师和陈老师,谁有空谁上。拍摄困难和遗憾,相对其他经历坎坷的团队而言,已是小巫见大巫,在此不值一提。 不得不说,这个剧本是任性之作,如果单看剧本描写,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准确地讲,自己并没有放一个有起承转合的故事在里面,而是将生活上琐事的点,小的细节,组合出一个短片。这种表现方式,我很推崇杨德昌导演的《一一》,一直很希望模仿《一一》的风格拍了个短片,这次一不小心给我逮到机会了,当中也调侃了一下杨导和蔡琴的婚姻,而这种风格形式给我带来的烦恼是,难以摆脱说教的痕迹。 选择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当时纯粹个人观念占了主导,这是九分钟锦标赛最宽容的一点。我考虑一部十分钟的短片,如果不讲故事的话,它是怎样的。我们经常发呆,或者无意识地做一些事情,它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能跟年龄与经历有很大关系,我们能不能用镜头将这种状态表现出来,当时对这种状态的好奇,比编一个故事更吸引我,于是很任性也很快速地推进了这个项目。 我们一说起年轻人,就可以谈到梦想、爱情、朝气等积极话题,而谈起中老年人,可联想到的话题就局限在家庭、生死等,当时设定男主角,就是处在“曾经想要的东西现在都有了,未来想要的东西,也不敢多想”的中年状态,这个年龄正处在我父母那代,每次回家看到父母一个人坐着,我会想他们现在到底在想什么呢?他们两个人对了几十年,会不会烦呢?自己每天洗衣服都很难坚持下来,而妈妈每天做家务,一直在重复,她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他们烦恼的东西,肯定跟我烦恼的不一样,如果把这些状态都体现出来,他们会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准确地说,是怎样的中国式家庭表达。这就是这个片子尝试体现的主题。 影片剪辑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九分钟邱老师的调整,让片子结构有很大提升。整个拍摄过程是很放松的,但毕竟筹备时间短,声音和画面的瑕疵不少,片子的调色自己磨了两个月,在这过程中学习了不少知识,这个短片跟我的上一个作品有很大差别,每次尝试都是一种进步,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