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动还是稳定,谈谈手持摄影

2015-01-29 14:59
作者:曾骏峰

早期的摄影机,即便体积小到如《持摄像机的人》(1929)里吉加·维尔托夫使用的那种,它也必须与三脚架连接在一起,因为机器过于沉重。在五十年代之前,电影拍摄大部分在Studio内完成的,因为摄影机在户外操作非常不便。
\"\"
《持摄像机的人》

稳定的拍摄能够使观众观影时不会察觉到摄影机的存在。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稳定是摄影师遵守的规则。然而商业电影中已经开始有了对手持摄影的尝试和探索。华人摄影师黄宗霑(手持摄影的先驱),他在拍摄影片时让摄影师穿上轮滑鞋,手持摄影机拍摄拳击,得到更加真实刺激动作场面。
\"\"
黄宗霑

黄宗霑的尝试可能只是摄影师才华的灵光一现,并没有成为一种常态。手持和肩扛拍摄电影在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中逐渐普及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提出电影需要到大街上,去记录普罗大众的真实生活。新浪潮的导演响应了这种号召,恰好那时更加轻便的摄影机诞生,这种拍摄纪录片使用的摄影机被导演们带到了大街上,咖啡馆里,甚至进入了《四百击》中的摩天轮上。
\"\"
《夏日记事》剧照

到了八九十年代,家用卡带式摄影机的出现把手持摄影推向极致。晃动的镜头,粗糙的画面质感,昏暗的灯光等效果创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影片。这样的影片不胜枚举。至于中国导演,娄烨可谓是手持摄影风格最强烈的一位。在《苏州河》中,他甚至保留手持摄影产生的晃动,跳跃,虚焦等一系列“问题”。在诸如《罗塞塔》,《上帝之城》,《爱情是狗娘》等欧美电影的影响下,手持摄影一度成为艺术电影拍摄的主流摄影方式,同时也被许多好莱坞大片使用,像《黑鹰坠落》和《拆弹部队》。
\"\"
《罗塞塔》

两千年后,摄影完全进入数字化时代,手持摄影貌似是门“陈旧的技术”。新技术则有一种完全消除手持摄影感的趋势,比如越来越多便携式稳定设备的诞生,让手持摄影能够接近固定拍摄的稳定感。在中国,手持摄影已经极少被讨论。年轻导演往往随大流地选摄影方式。在微电影流行的头几年,摄影基本都是手持风格,但是到了这几年,稳定的画面又成为主流。这种情况让人觉得导演与摄影师对影片缺乏思考。

手持摄影的讨论非常两极化。一些人认为手持摄影非常风格化,使用手持摄影才能够拍摄出艺术影片;一些人认为应该慎用手持摄影,因为手持摄影难以驾驭且不利于观影,所产生的电影美学也很有限。事实上以上两种观念都不正确。2013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将最佳摄影影片《和谐课程》摄影考究,镜头语言饱满,全片都使用固定机位拍摄,导演埃米尔·拜加津承认自己无法忍受眩晕和晃动镜头;再如今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电影《冬眠》,稳定的如照片般的摄影,让影片风格肃穆而冷静。
\"\"
《和谐课程》

摄影方式应该根据影片的风格来决定。作为商业电影,利于观影,可以迅速把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就是最好的拍摄方式。例如《拯救大兵瑞恩》的开篇,以战地摄影的方式拍摄诺曼底登陆,镜头极其晃动,却把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表现的淋漓尽致。
\"\"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手持设备轻便,可以不受空间限制,摄像机对被拍摄者造成的压迫感小;强烈地晃动可以创造紧张眩晕的观影效果;摄影机可以尽可能贴近被拍摄者,观察细节;最后手持摄影可以创造出逼真的主观视角。娄烨新片《推拿》中,开创了“盲视觉”的拍摄手法,昏暗,模糊以及晃动的画面,让观众体验到盲人的观感。

手持摄影利于创造电影的真实感,这不是说只有现实题材的电影才可以使用手持摄影,而是手持摄影在各类型电影中都可以使用,创造真实感,比如恐怖片《鬼影实录》,科幻片《第九区》,喜剧片《波拉特》,警匪片《毒品网络》等等。

有些人非常不喜欢手持摄影。我有朋友在观看《推拿》时产生了强烈地眩晕感和呕吐感。这是由于画面的晃动频率超出了感受器官的承受能力,与晕车晕船类似。斯坦尼康等稳定系统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画面晃动的问题。
\"\"
《推拿》剧照

一般来说电影会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只有手持摄影能够引起观众的生理反应。从这点看,某些导演确实希望通过手持摄影产生的生理反应来实现电影的表达。观看拉斯·冯·提尔的《忧郁症》时,摄影使观众产生的不适感与片中主人公压抑,恐惧的情感呼应,完美阐述了影片的主题。《推拿》中手持摄影也有类似的作用。所以即使你不喜欢手持摄影带来的眩晕感,这效果却独一无二。
\"\"
《忧郁症》

国外年轻导演在拍摄影片时,大量采用手持摄影。相反,当下国内年轻人追求稳定清晰的摄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观众不喜欢观看手持拍摄的影片。除了强烈的眩晕感带来的不舒适之外,手持拍摄的影片大多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小成本制作,这种影片很难在中国影院里生存。观众难得有机会欣赏到手持风格强烈的影片,久而久之,也就无法习惯这种风格了。

《推拿》票房失败说明即使在文艺片爱好者中间,对强烈的手持风格接受度也不高。而在欧洲,很多艺术电影都是手持拍摄和现场收声;晃动的画面与现场收录到的呼吸,脚步,触摸等声响结合在一起,达到震撼的视听效果。可惜国内制作的这种类型电影普遍粗糙,同时也很少能够与观众见面。所以年轻导演,在资金,设备有限的情况应该大胆的尝试手持拍摄,体验手持摄影带来的创作自由,创作出艺术风格强烈的影像作品。


版权信息:本文为要有电影(微信号:Be_Cinephile)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要有电影ID
本文为作者 要有电影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0346

要有电影

点击了解更多
要有电影是一群热爱影视的年轻人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立志成为海内外电影人交流的平台。我们发布新鲜辛辣的影视评论,发布最新的海内外电影资讯,推荐新奇特别的电影。
扫码关注
要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