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80后,这些年我们被透支的情怀

2015-01-06 22:17
作者:梦中观影

《十七岁不哭》片段(80后的高中生活):
[flash]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r0144iuqbwa&auto=0[/flash]

这两年,青春题材大热,许多导演都瞄准了这块蛋糕,希望借大家的青春情怀来赢得满贯:既想要票房,又要赢喝彩,还要赚把观众眼泪。对照近段时间看过的几部内地青春片,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关键词:地下恋、打架、写歌、劈腿、打胎、出国、重聚。好像没打群架就不热血,没意外怀孕就不能青春散场似的,剧情上刻意拼凑的时代符号,从跟笔者年纪相仿的观众看来,电影所宣称的80后之青春对我们而言,有点似是而非。

对于《匆匆那年》这部电影而言,我觉得观感还算可以,虽然有很多想吐槽的地方,但也没有一些网友评论得那样不堪,不过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一部要借青春圈钱的作品。张一白的镜头语言很出彩,在回忆与现实间自如切换的本领强过很多新晋导演。影片很多狗血成分来自原著,但是导演问题在于没有好好加工故事。情怀是有了,却被疲软的叙述冲击地支离破碎,让整部电影像是几个加长版的MV所拼凑起来的作品。
\"\"
小说改编电影是个技术活,要在两小时内让观影者体会到人物十几年情感的变化十分困难。为了能快速切换时空,导演采取了两个方案:一是通过对一名“90后”法国海归摄影师七七的跟拍,让其在开头和各种回忆的关键时刻不断地发问,从而串联起陈寻等人对于青春的记忆;二是在回忆的不同时期中加入当时的流行歌曲作为年代符号,试图引起观众共鸣,推动剧情发展。然而影片有四个明显的硬伤:

一个足以毁掉全片的开头
电影开始男主角陈寻在一个聚会上骄傲地说自己曾为一个女孩在高考时放弃了一道13分的大题。然而,聚会后他却与90后女生七七发生一夜情。导演塑造了一个他眼中的“90后”七七。无奈,这个尝试也十分失败,不仅让她身着非主流发型和打扮,还要她一句句说着“你们80后“、”大叔“,让人心生厌恶。被七七八卦般地追问后他讲起了自己最珍贵的一段感情记忆,期间还穿插着一种与90后对抗情绪,想来就觉得是对这段感情的玷污。一个混乱的开头使之后整个回忆的伤感显得廉价,以至于之后几人对着摄影师七七和摄像机深情地讲述自己的回忆,更多的是一种炫耀和吹牛皮,至于对爱情的尊重,根本没有感受到。
\"\"
重复的时代金曲
张一白作为一名60后导演,显然对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无所知晓,只能通过一个比较聪明的方法——插播时代金曲——来构建时代符号。于是我们看到了模仿《灌篮高手》的球赛、《还珠格格》主题曲以及一系列诸如北京申奥成功这类的时代事件。这种设计并没有为影片带来任何闪光点,只看到重复,不断地重复。

粗糙地植入广告
广告植入在这部片里面简直是丧心病狂,为了给出商标镜头特写而刻意加入了许多莫名其妙的剧情:手机、酒、苏宁易购,更别提80年代的青春记忆里根本不存在的优酸乳,这些不和谐的符号使得本就有些破碎的剧情显得更脆弱。
\"\"
失败的选角
至于演员的选择上,演员年龄与角色不符让回忆的片段看起来不伦不类。彭于晏和陈赫怎么演都有一种出戏的感觉。倒是初涉影坛的张子萱和原本我并不感冒的倪妮让人有些惊喜。尤其是倪妮,原本看海报只觉得很呆板,观影后才发现她的美是在荧幕上,她的表演极有张力,内心戏很出彩,尤其是雪地里那场戏,对于方茴的脆弱、敏感还有倔强拿捏得很到位。她也是片中情感转变最自然的一个角色。张子萱的角色相比方茴显得简单许多,但她完成的也很自然。

总的来讲,所有的青春电影里,导演都想要我们贡献出自己的情怀,来体验和感悟他们想要营造的一种所谓的“青春记忆“,但遗憾的是,这些年的折腾,我们的情怀,似乎已经透支。我心中这两年来比较有体悟的青春片,应该也只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没有复杂的猜忌、狗血的劈腿和令人心痛的堕胎,那一段段还没来得急开始的爱情,那种单纯的爱慕和努力,充满圣洁的的内心秘地,才应该是值得回忆的青春啊。
本文为作者 要有电影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9118

要有电影

点击了解更多
要有电影是一群热爱影视的年轻人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立志成为海内外电影人交流的平台。我们发布新鲜辛辣的影视评论,发布最新的海内外电影资讯,推荐新奇特别的电影。
扫码关注
要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