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剪辑经验交流

2014-10-30 22:15

最近不停的剪片子,得出几条结论,用于交流:

1,爱你的素材。很多剪辑师抱怨素材拍的不好、缺镜头等,然后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其实我们不在拍摄现场,不知道现场的困难,况且心情不好影响了剪辑的进度和创作。剪辑师应该爱每一帧素材,那样才能勾起创作的热情,而且好的剪辑师往往能让烂素材起死回生。

2,先思考后行动。不要拿到素材就开剪,先把所有的素材浏览一遍,然后构思一下整体片子的框架。再把素材往你的框架里填,来实现你的想法。如果拿到素材就剪,以为剪着剪着片子就出来了,那么遇到问题时,在浩瀚的素材里只会让自己迷失和心烦。这跟编剧是因为想到一个好的结局才开始写开头是一个道理。

\"\"

3,玩好节奏和结构。这是恩师刘先生在聊到导演创作时提到的两个词,用在剪辑上也屡试屡爽。剪辑合成是影片出炉之前最后一道关,而且剪辑也是对素材的一次再创作。前面是短镜头的快切,后面就来一会儿长镜头,前面是悲伤,后面就来点喜悦。不仅是因为害怕审美疲劳,而且观众的心理需要得到释放。就像我们看电影,当剧情发展到一个点时,导演会安排一个不重要的坏人角色死掉,因为正义需要伸张,观众需要心理平衡。

4,头松尾紧。这是在说剪辑对话时,甲说完以后,马上切到乙。乙可以反应一会儿再说话。因为观众需要看到的是反应,甲说完后乙的反应,甲已经说完了,已经表明自己立场了,观众想马上知道乙对甲的话作何反应。当然有时候可以故意“尾松”,卖卖关子,达到另一种效果。

\"\"

5,画面要比声音的节奏点快两帧。这是说需要卡着音乐节拍剪片子时,比如MV,画面的剪切点不是刚好卡在音乐的节奏点上,而是比音乐快两帧。因为科学研究表明,视觉和听觉同时刺激人脑时,视觉刺激能够影响听觉的判断,那么提前听到了声音就会有不适感,若是提前看到画面,这种先入为主恰好符合视听经验并且做了相对的夸大。况且光比声传播快,人们早习惯看到闪电后等了好久才听到几声响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剪辑方式另说。其实按说应该是刚好卡着节奏点,但我的经验是提前两帧会更舒服,上面解释也稍显牵强,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更好的论证)

6,无视以上所说,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夕格映画】官方网站:http://www.xigefilm.icoc.cc/



本文为作者 周孜凯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