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絮语:老山,一条情感的河流

2014-09-22 21:06
创作絮语:老山,一条情感的河流
 从今年4月29日在昆明金殿拍完最后一个镜头算起到今天,五个月过去了,一直在做这个片子——“纪念陆军第四十师老山作战三十周年活动纪实”,今天算是做完了,全片长58分钟。

 不料好事多磨,做到尾声,编辑机中了病毒,结果所有领导的讲话声音没了。
杀了几次,毒没了但症状依旧。

 忙了一阵(当然不完全只为这一部片子) ,最大的感受是来之不易。
唠叨几句,给自己留一个创作印记。

\"图片\"

做片子首先要解决的是片子做给谁看。

\"图片\"

片名想了半天不知道取什么好。用”丰碑“一词是想让它高大全,又想接点地气,于是加了个后缀——“记忆。”

\"图片\"

走进原8团会议室,看见很久以前见过或没有见过的师首长及其他领导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颇感意外。机器没架好,就听刘师长说:“一下我要说几句。”哇塞,今天有情况。

\"图片\"

4月21日开车从成都出发,跑完1000公里当晚到昆明总装宾馆,马不停蹄的干已经八天。
这八天先后干了些什么?对杨健的数次采访(讲他拍照片的故事,三百张啊)、老兵交址城聚会、四场(119团、40师、云南籍老兵、文山州几大班子)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活动、6场杨健战地摄影作品展、上主峰和662.6高地、对多个参战老兵专访。蜜蜂啊。

\"图片\"

为什么说今天有情况呢?
想想看,领导都来了,师长又说一会要讲两句,这架势就是要对三十年活动做讲评嘛。首长讲了话你得传达呀,不然他讲给谁听?明白啦——得做片子。

\"图片\"

常言道:“首长的嘴,参谋的腿。”干吧。
看到刘师长,大家都高兴。当年的仗打得那么好,多亏有这些领导。

\"图片\"

30日离开昆明返蓉。这回自己拍了一大堆回来不说,还把人把文山电视台5台机器拍的素材都给了我,加起来好几百个GB呢。什么概念?看完一遍素材至少需要一个多星期。

\"图片\"

这种素材可不好看。
一是每台机器的品牌不一样,文件压缩的格式就不一样,回放时画面和声音是不流畅的。但还是得仔细看、认真听,反复的看和听。
二是画面不安逸。他们都是肩扛拍摄,画面晃得凶,找一个稳定2秒钟的画面都难。
三是录音质量不好。都是机载话筒录的音,啸叫声等杂音很多。
四是构图不太合理,画面不好用。

\"图片\"

四大罪状哟。
怎么办?
狗急了会翻墙。
这回只好变狗了。

\"图片\"

怎么变?
一、把他们拍的视频全部转一次码(好花时间哟);
二、尽量不用同期声;
三、画面慢放;
四、对声音作特技处理;
五、画面放大,用局部。

\"图片\"

如此倒腾一番,总算能用了。

\"图片\"

于是,折磨自己的日子开始了。

\"图片\"

没有解说的片子看上去好做,实际上也不好整。不怕人说当然好办,想让人看就不容易。

\"图片\"

没有解说词,没有故事情节的片子最容易空,抓不住人。

\"图片\"

琢磨半天想了几招:
一是选好音乐。把情绪和节奏尽量调动起来。
二是添加必要的文字赋予片子一定的内涵。
三是尽量注意结构。

\"图片\"

把领导讲话分散在各个单元,既增加了片子的信息,又平衡了全片,避免头轻脚重或头重脚轻。

\"图片\"

权衡心理,做好取舍。
在我看过的老山片子中,一是喜欢打,二是爱煽情。我觉得咱们这个片子不需要那些东西。假打不好看,真打都是老画面太熟悉。

\"图片\"

做片子固然是要围绕一个情字转的,但得注意火候和方式。

\"图片\"

我多次问自己:大家跑那么远去老山、麻栗坡干什么?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活动?
我想答案无非是几个。
一、追忆牺牲战友,释怀思念之情。
二、见见活着的战友,说说心里的话。

\"图片\"

大致如此。

\"图片\"

一句话,给情感找一个出口。
这个情感里面有求喜求乐的成分,也有痛和伤心的成分。

\"图片\"

片子该怎么处理呢?
一、情要有节制的释放。到了麻栗坡,面对当年的生死兄弟,有的牺牲时才16岁,谁能不悲?看到墓碑前的那些大男人,那些五十多岁的半截子老者在那里放声大哭,谁不会动情?听了就会钻心的痛,看了泪就会夺眶而出。
可是,片子不能是现场哭声的汇集。

\"图片\"

如果从头到尾都在哭,那就完蛋了。

\"图片\"

做这个片子,我是想让大家觉得看了被理解、有温暖感,也是个好资料。

\"图片\"

在第一个章节——“欢乐的聚会”里面,贯穿了一个“乐”字,意思是兄弟伙些在一起高兴。

\"图片\"

当时大家唱了两支歌:《打靶归来》和《战友之歌》,我在网上找了一首武警合唱团演唱的《打靶归来》帮了一下忙。

\"图片\"

这次还为大家照了合影。如果还没拿到,联系我。

\"图片\"

背面这面军旗是这次活动组委会特意定制的,非常棒!但拍合影时还是不够宽。

\"图片\"

交址城老兵聚会,欢乐喜庆。大家大腕喝酒、大口吃肉,一起吃杀猪饭,晚上看《高山上的花环》,看完还有住的地方。老兵过了一天连队生活。

\"图片\"

陈政委在采访中话说得既真诚又直率,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够走到今天不易。我为什么能够走到今天?是烈士的生命、伤员的鲜血、干部战士的汗水,把我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烈士,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伤员,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战友。”听了让人感佩。作为我军的一名高级干部,能够如此真性情,难得、可贵。

\"图片\"

易登灿副师长84年分管炮兵,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大家都晓得,老山之战首先打的是炮战,老山的胜利首先是炮兵的胜利,“炮兵万岁”。

\"图片\"

第一次听说并看见任忠副师长,是今年4月在昆明杨健为他拍的照片。照片上他正在坑道里听汇报。这次采访,他话不多,但干脆利落。他说:当时“根据师里安排,我跟随118团作战。当部队攻下老山,英雄副连长张大权鲜血还没干,我跟当时的团长刘永新已经到达阵地。”多好的师首长!

\"图片\"

118团刘永新团长难得一见,30年来我是第一次。他说,战前全团的决心是——不战胜,就战死!全团一个多小时拿下老山主峰,彪炳千秋。

\"图片\"

吕部长以前我没见过,这次也是第一次。听他讲话太提劲,感觉咱们部队的老首长太棒了!

\"图片\"

4月28日40师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搞的这次祭奠仪式,规模大、人气旺;气氛之庄严、气势之雄浑,令人震撼。

\"图片\"

为什么搞得好?我的体会是,人心所向。

\"图片\"

老山作战,不是一件可以随便忘记的小事;三十年也不是一个太短的时间。走到今天,万众情感汇成江河,一起释放,理应如此!

\"图片\"

四十师的官兵应该感谢臧雷以及像他这样的人。
因为有了这样热心公益的战友;有他们对老山三十年不灭的热情;有他们三十年对战友真诚执著的爱;有他们三十年无怨无悔不懈的付出,才有一次又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很多人在三十年后的今天,还能听到当年牺牲战友最后的呐喊,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

\"图片\"

小我至上好吗?可以理解,但不崇高。国家的美好,需要每个人的付出。

\"图片\"

照顾好自己,也兼顾他人,这样最好。

\"图片\"

有人说:老山是全国人民的老山,老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图片\"

当我站在118团一名牺牲时只有16岁姓贾的烈士墓碑前,看到他的彩色照片,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让你16岁就去死,你敢吗?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都是同龄人。

\"图片\"

7月份,119团6连2排长陈新华告诉我一段他的亲眼所见:他的6班长马保卫在4月28日进攻战斗打响后,面对近在咫尺的662.6高地;面对以秒计时的进攻战斗;面对不断有战友倒在面前的现实,毅然决然的用身体滚雷,最后壮烈牺牲。
马保卫是李海欣的老乡,一起入伍,他们应该很熟悉。

\"图片\"

老山作战后期陈新华升任6连连长,当时22岁。他说,非常想念那些一起战斗的战友,最大的心愿是能去6连每位牺牲战友的家里,代替他们的儿子看看他们的亲人。

\"图片\"

但目前的经济状况,似乎还不太允许他实现这个愿望,真是莫大的遗憾。

\"图片\"

这次航拍功不可没。全景式的画面让人们第一次得以一睹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全貌。

\"图片\"

这个全貌会传递很多信息:何为牺牲?何为壮烈?

\"图片\"

什么叫血染的风采,什么叫永远的丰碑!

\"图片\"

一次有一次的走进麻栗坡,走进老山,走进老兵的心里,我思绪万千,也受益匪浅。

\"图片\"

昨天在电话里和杨健聊,讲到为什么会花几个月时间做这部片子。我说至少有两个理由:一、对老部队、老战友有感情,尤其是参过战的老首长、老战友深怀敬意;二、向我的同龄人——牺牲的烈士们表达一份深深的敬意!

\"图片\"

这次祭奠仪式的主持人、我在盘溪跑腿打酱油时的领导——119团作训股长邹平告诉我:“这次纪念活动,麻栗坡县人民政府、县民政局确实为参加活动的老兵送了很多温暖:全力为进驻麻栗坡的老兵协调安排食宿、疏散交通、在烈士陵园设点发放矿泉水、鸡蛋、苹果等等。”做了他们能够做到的一切。

\"图片\"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做一面锦旗送给麻栗坡县人民,表达一下谢意。赠送锦旗的时候,我听到很多人高喊:万岁!万岁!麻栗坡人民万岁!

\"图片\"

这次,兄弟部队也来了不少人。

\"图片\"

用来祭奠牺牲烈士的茅台,是杨健特意从茅台酒厂买来的。他在现场对我说:这瓶酒绝对不能是假酒!

\"图片\"

这句话的背后,情有多沉,我是感受到了。

\"图片\"

4月28日这一,站在他们面前的我,感觉全国的人都在看着这次远在麻栗坡的活动。
臧雷和邹平带着所有在现场的老兵、烈士家属站在那里,用最标准的军礼、最硬朗的身板,最坚毅的目光,向世人展示着他和他们部队的光荣!

\"图片\"

师政治部陈有忠主任讲述了英雄副连长张大权、战地模范指导员郭兴科感人肺腑的故事,听了令人眼泪奔流。

\"图片\"

现在很多人都不缺吃少穿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是人的动物本能。在生产力底下,生存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强调它有合理性。
我看到佛家一本书里有一句话:人活一辈子什么最重要?明事理!
何为明事理?我理解:不管处在什么年龄段,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
一个人的成就和地位一定是和他承担社会责任以及贡献的大小成正比。位高不做事,乱做事,不行;年纪大,胡说八道,胡作非为,也不行。有为才有位。
为他人、社会、国家,敢于舍、愿意舍、主动舍,聪明人会说他们是傻瓜,智慧者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已经成为洗涤心灵之所。

\"图片\"

不讲人生观正能量,搞得有些绝顶聪明的人心里发慌,觉睡不着。反倒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活得自在。

\"图片\"

人一辈子能有一份生死战友情,也是一种福分。正能量能让正气上升,神清气爽,心宽体不胖。

\"图片\"

4月25日,我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看到84年119团1连指导员钟山庆(87年代理1连长时他是我的教导员)带着他的一大家子从河南赶过来参加活动。我开玩笑说:“哟,教导员带的部队不少嘛,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他回答:“我是带他们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始我还以为是在说玩笑话,后来慢慢才明白:哎,有道理。

\"图片\"

这位墓碑前的老哥一直在流泪,没有哭出来,没有声音,泪静悄悄的流、大颗大颗的流。他一直试图忍,但就是忍不住。
我在片子里用了他的两个镜头,我发现他的眼泪来得太深,一直深到心底;他的眼泪太沉,沉得让我心碎......

\"图片\"

编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知道这是贵州老乡了。
我截了一张图传给在贵州剑河县的84年119团1连3班副班长龙进荣,请教他这是谁。他说,这是周忠烈的大嫂。

大嫂站在坟前一直在非常细心的理着花瓣,理了好半天才理好,然后轻轻的放在墓碑侧边。
这个画面让我想说一句话:她心里有国家。

\"图片\"

站在另一侧的这两位也把我的视线紧紧锁住。
男的一直在流泪,女的却一言未发,只是默默地、静静的在那里看着墓碑。眼神里透出一丝爱怜,始终有一股温暖。
她的表情好像在对躺在里面的人说:好久没来看你,对不起。你还好吗?
完全像久别的恋人一般。
我从未见过如此动容的扫墓表情,折服、感染!
麻栗坡猛洞乡的网友初荷看到这里告诉我:他们不是父女,女的是该乡的一位爱心人士,而男的也不是她的父亲。谢谢初荷的热心、爱心、关心。

\"图片\"

这四位老哥的军礼敬得很庄重。

\"图片\"

这位老兵独自坐在墓前。
他给躺在里面的人点了一支烟,又给自己点一支,就这样一直静静的陪着.....

\"图片\"

这次活动多了一个亮点——每位烈士的墓前晚上都点亮了一个电子蜡烛。
据说,这个创意来之于119团副参谋长邹平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她们出完点子还花钱买好快递过来。
我问:为什么是电子而不是传统的呢?他说:“电子的有个好处——不怕下雨风吹,而且亮的时间更长。”

\"图片\"

更有创意的是——在纪念碑前他们还用电子蜡烛摆出了4.28的数字和心形爱心图案。

\"图片\"

4月28日夜晚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灯火通明,绚烂温暖。
如果说,每棵蜡烛是一颗爱心,我想说,这何尝又不是那些牺牲战友跳动的心呢?

\"图片\"

杨健的战地摄影作品巡展,为活动增添了又一亮点,也可以说为活动献了一份厚礼。

\"图片\"

在昆明第一次看完他的300幅作品时,我的直接反映是:一个人记录了一场战争!

\"图片\"

为什么这样说?
一、从时间上看,照片涵盖了84年作战的所有环节——临战训练、进攻战斗、防御战都;
二、从内容上讲,涉及了步兵、炮兵、军工、医院、前沿、指挥所等多兵种、多部门;
三、从跨度上看,大部分阵地、军师团首脑及指挥机关、重大事件全部包括;
四、从专业上说,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的要素全部齐全;
五、从操守上讲,具备了一个战地摄影师不惧生死的职业精神。

\"图片\"

我干摄影三十多年,知道拍一张纪实好照片有多难;但我不知道,在枪林弹雨中拍到一张战争照片有多不易。
照片上第一个人叫李利奎,119团5连2班长。他带着全班打退越军一个营的数十次进攻,荣立二等功。
前不久我到了云南大理,他和段汝昌接到通知,开车跑了八十多公里从剑川县赶到大理接受了我的采访,甚为感动。

\"图片\"

每一张照片,每个人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在老山主峰展出期间,来自总参的胡国桥大校和杨健满怀深情地聊了起来。
胡大校告诉我,他和我同年同月从地方大学毕业进军校结业后到部队,后来他上老山参加轮战,荣立了一等功。不简单啊!
他认为,献身理想,是当时我们那批人选择部队的唯一理由。我说,赞同!

\"图片\"

在交址城,当地群众和当年的参战民兵,参观影展的热情十分高涨。

\"图片\"

杨健和战友站在展板前,分享曾经的记忆。

\"图片\"

翻拍成为每个老兵的自选动作。

\"图片\"

为了上面这张照片上的几行说明文字,我和张超可是费了不少劲。

\"图片\"

照片放在一起,气氛就出来了。

\"图片\"

很多老兵来回的看,看了又看,边看边想。

\"图片\"

作战时119团的2营营长李治福带着他的夫人来了。他指着张又侠团长在给他的夫人讲什么我听不到,但能猜出几分。
85年他当过我几个月的副团长。

\"图片\"

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影展,参观老兵最多,翻拍的也最多。我听说有几张照片还不在了,去哪了?去找他的主人了,好事。

\"图片\"

麻栗坡开相馆的朱孝敏,一直在拍老山,关注老兵,现在是网上名人了,每次去都能看到他。这不,又在拍了。
我发现,他是一个爱家乡无须理由,爱老山不讲道理,爱老兵不分生熟的家伙。有这样爱军队的老百姓,好!

\"图片\"

下面这人太面熟,应该是119团的人,过去见过,就是想不起他的名字。请大家告诉我。

\"图片\"

“能够在这里看到自己当年的照片,那份心情太好了,好得不知道怎么去说。”云南剑川县白族119团9连6班长段汝昌如是说。

\"图片\"

在文山军分区搞影展也挺有意思——很多战士看完想留言,就是找不到留言薄。后来有了,集合的口令又传来了。

\"图片\"

我把下面这张截图发给照片上站在后排中间和最右边的人——119团1连3班长张超和9连6班长段汝昌。我问:“看别人看自己的照片是什么滋味?”答:“心头有点激动。”

\"图片\"

这种激动来之不易。

\"图片\"

军分区分管宣传的干部热情邀请杨健讲解照片的来龙去脉。狡猾,会抓机遇。

\"图片\"

我希望将来能把这些素材用好,做一部纪录片——《寻找硝烟里的身影》。

\"图片\"

把杨健照片上的部分人找到,把找的过程、拍照片的过程、当事人经历都拿出来晒。

\"图片\"

希望大家喜欢。

\"图片\"

片子做到尾巴上了。按我的本性格是最不喜欢喊口号的。但不喊两句又觉得不行。
大家见谅,开始喊了哟......

\"图片\"

老老实实地说,这些口号是历史事实,也是我的心里话。

\"图片\"

但愿电脑病毒赶快跑掉,片子早出娘胎。

\"图片\"

在我心里,老山已不仅仅是一座山,更像是绵长宽阔的江河——它把无数人的命运,无数人的心,无数人的情感汇集在一起,一起奔腾,一泻千里!

今年7月12日在遵义和陈新华聊天时说过一句话:“曾经生死相依,今生不离不弃。”
希望我能把老兵的心思与愿景猜出个七八分。

参战老兵万岁!
伟大的老山精神万岁! 
本文为作者 成都大宇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4719

成都大宇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承接纪录片、宣传片、微电影拍摄制作。商务电话:182028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