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还能贩卖多久
2014-08-29 12:58
这几年的国产电影,不管是怀念青春,还是祭奠梦想,致敬经典,绕来绕去总脱不开两个字,情怀。怀旧青春片一波接着一波,曾经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小说都已经或正要被改变成电影,奔三的人还能系着红领巾欢脱的过六一儿童节,情怀,究竟该怎样定义。
前段时间《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在一片褒贬不一的声音中豪取近两个亿,可谓是光荣下档。有些人批评筷子兄弟乱入电影圈,指着一部微电影就编了个很瞎的故事妄图也在大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乱用情怀,乱用梦想。我却不这么看。也许就筷子兄弟而言,还是指着王小帅肖大宝为梦想折腾的故事确实有些炒冷饭的嫌疑,而由肖央来执导又引来不少争议,但是就贩卖情怀这件事,筷子兄弟又一次成功了。
也许有人觉得电影圈早已情怀泛滥,其实如果情怀真的泛滥了,倒还是好事一件,怕就怕很多导演编剧不懂情怀。情怀情怀,首先要有情,其次才能怀(念)。为什么很多国产片总是给人很假很做作的感觉,你导演还是编剧还是演员对你这个戏里要讲的故事完全没什么感情,只是从纯商业角度去考量这个项目,那电影里面怎么会有感情,又怎么会让观众感受到感情。而情怀,就是编剧写一个故事,导演执导一部电影必须要有的东西。它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筷子兄弟如果不是本身就对于自己的音乐梦想有执着,他很难对“老男孩”这个系列坚持那么久,也很难在电影里面流露出感情来。演员总是在提演技这些东西,但是如果眼睛里没有真感情,演技也是干巴巴的,观众也自会看得出来。
当然情怀,不一定就指怀旧,只要是对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有坚持,都是一种情怀。像徐克对武侠的坚持,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自会体会到一种情怀,情怀不是生硬的,它会体现到每一句台词每一帧画面里,也会体现到一个人的风格里。
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怀旧青春片太过泛滥,观众接受度趋于饱和,其实从《老男孩》大电影来看,观众对于怀旧系的青春类电影,远没有饱和。80后90后成为观影主体,他们选择这类电影的原因就是可以重新感受到那些即将要逝去的情怀,而那些真正用情怀做的电影,观众自然能感受到,口碑不是空口吹出来的。
电影其实有时候像一种介质,编剧和导演通过这种介质,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和情感传递给坐在漆黑电影院里的观众,怎么能让观众也产生和自己一样的感觉,才是编剧和导演的本事所在。如果你自己在导演的时候都没感觉,就不要指望观众对你的电影有感觉,因为你没有通过电影表达出你的感情,观众作为受众,是不会凭想象力自我安慰的。我觉得最好的电影观众,不是在结束后叽叽喳喳讨论的,而是依然沉默的沉浸在电影延续出的感情里无法自拔的,是暂时不想去评价只想回味的,才是最好的电影的观众。而这种感情,依靠的只有情怀。
情怀必然有一个基础。为什么赵薇要选择《致青春》,为什么韩寒要把《后会无期》拍成公路片,为什么筷子兄弟捧着《老男孩》这碗冷饭不放,为什么高晓松十几年的《同桌的你》还是大受欢迎,也许情怀是在泛滥,但是这里面,假的多真的少,真的才更显弥足珍贵,才能赢得观众喜爱。观众又不是傻子。
曾经有一部叫《电影往事》的电影,高中的时候我们小城的地方台经常在深夜放这部电影,放过好几遍,每次放我都要看一遍,每次放我都看一遍,因为觉得那里面的小孩看露天电影和为电影痴迷的样子就像我自己,这是有可能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喜爱电影的小朋友身上的故事,它真实,不虚假,不做作,你会自然的红了眼眶,因为你在那跳跃的画面里,仿佛看见了你自己。所谓情怀,所谓共鸣,所谓电影的魅力。虽然我经常从商业的角度去分析电影,不否认甚至非常赞同电影作为一种工业化商品的商业属性,但这不意味着,商业和情怀,不能兼得。还是那句话,观众不是傻子,真正的情怀观众会感受到,用心做的电影就是一种最好的宣传。
我常常很痛恨那些挥霍着大把资金却拍出假大空的烂片的导演,这不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也是对电影艺术的不尊重。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它不像雕塑绘画这么高冷,它是最食人间烟火气的艺术,是最能造福更广大群众的艺术,也许抛却拍摄理论电影理论,什么构图什么采光什么摄影技巧什么编剧法则,为电影融入真情实感反而是最容易达到的一件事。我们要求情怀我们呼唤情怀,让电影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才是当下里的国产电影最缺乏的东西。假大空的情怀才有泛滥一说,还请将情怀回归现实与真诚。
前段时间《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在一片褒贬不一的声音中豪取近两个亿,可谓是光荣下档。有些人批评筷子兄弟乱入电影圈,指着一部微电影就编了个很瞎的故事妄图也在大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乱用情怀,乱用梦想。我却不这么看。也许就筷子兄弟而言,还是指着王小帅肖大宝为梦想折腾的故事确实有些炒冷饭的嫌疑,而由肖央来执导又引来不少争议,但是就贩卖情怀这件事,筷子兄弟又一次成功了。
也许有人觉得电影圈早已情怀泛滥,其实如果情怀真的泛滥了,倒还是好事一件,怕就怕很多导演编剧不懂情怀。情怀情怀,首先要有情,其次才能怀(念)。为什么很多国产片总是给人很假很做作的感觉,你导演还是编剧还是演员对你这个戏里要讲的故事完全没什么感情,只是从纯商业角度去考量这个项目,那电影里面怎么会有感情,又怎么会让观众感受到感情。而情怀,就是编剧写一个故事,导演执导一部电影必须要有的东西。它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筷子兄弟如果不是本身就对于自己的音乐梦想有执着,他很难对“老男孩”这个系列坚持那么久,也很难在电影里面流露出感情来。演员总是在提演技这些东西,但是如果眼睛里没有真感情,演技也是干巴巴的,观众也自会看得出来。
当然情怀,不一定就指怀旧,只要是对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有坚持,都是一种情怀。像徐克对武侠的坚持,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自会体会到一种情怀,情怀不是生硬的,它会体现到每一句台词每一帧画面里,也会体现到一个人的风格里。
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怀旧青春片太过泛滥,观众接受度趋于饱和,其实从《老男孩》大电影来看,观众对于怀旧系的青春类电影,远没有饱和。80后90后成为观影主体,他们选择这类电影的原因就是可以重新感受到那些即将要逝去的情怀,而那些真正用情怀做的电影,观众自然能感受到,口碑不是空口吹出来的。
电影其实有时候像一种介质,编剧和导演通过这种介质,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和情感传递给坐在漆黑电影院里的观众,怎么能让观众也产生和自己一样的感觉,才是编剧和导演的本事所在。如果你自己在导演的时候都没感觉,就不要指望观众对你的电影有感觉,因为你没有通过电影表达出你的感情,观众作为受众,是不会凭想象力自我安慰的。我觉得最好的电影观众,不是在结束后叽叽喳喳讨论的,而是依然沉默的沉浸在电影延续出的感情里无法自拔的,是暂时不想去评价只想回味的,才是最好的电影的观众。而这种感情,依靠的只有情怀。
情怀必然有一个基础。为什么赵薇要选择《致青春》,为什么韩寒要把《后会无期》拍成公路片,为什么筷子兄弟捧着《老男孩》这碗冷饭不放,为什么高晓松十几年的《同桌的你》还是大受欢迎,也许情怀是在泛滥,但是这里面,假的多真的少,真的才更显弥足珍贵,才能赢得观众喜爱。观众又不是傻子。
曾经有一部叫《电影往事》的电影,高中的时候我们小城的地方台经常在深夜放这部电影,放过好几遍,每次放我都要看一遍,每次放我都看一遍,因为觉得那里面的小孩看露天电影和为电影痴迷的样子就像我自己,这是有可能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喜爱电影的小朋友身上的故事,它真实,不虚假,不做作,你会自然的红了眼眶,因为你在那跳跃的画面里,仿佛看见了你自己。所谓情怀,所谓共鸣,所谓电影的魅力。虽然我经常从商业的角度去分析电影,不否认甚至非常赞同电影作为一种工业化商品的商业属性,但这不意味着,商业和情怀,不能兼得。还是那句话,观众不是傻子,真正的情怀观众会感受到,用心做的电影就是一种最好的宣传。
我常常很痛恨那些挥霍着大把资金却拍出假大空的烂片的导演,这不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也是对电影艺术的不尊重。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它不像雕塑绘画这么高冷,它是最食人间烟火气的艺术,是最能造福更广大群众的艺术,也许抛却拍摄理论电影理论,什么构图什么采光什么摄影技巧什么编剧法则,为电影融入真情实感反而是最容易达到的一件事。我们要求情怀我们呼唤情怀,让电影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才是当下里的国产电影最缺乏的东西。假大空的情怀才有泛滥一说,还请将情怀回归现实与真诚。
本文为作者 胡丽萍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