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剧《绝望主妇》看美国编剧社会责任感——女性题材杂谈
2014-08-17 09:52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王冰凌
【一 诚实直面“大众”】
说到美剧,有人会想到最早期充满个性和想象的作品,陪伴我们成长的《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马丁叔叔》、《明星记者》、《成长的烦恼》等美剧;后来,是如老友般让人怀念的《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等美剧,近年来,大火的是《绝望的主妇》、《生活大爆炸》、《吸血鬼日记》、《欲望都市》、《绯闻少女》等等更多充满魔幻色彩和反应现实社会的美剧作品。
《绝望的主妇》是由美国广播公司于2004年10月—2012年5月,在每周日晚九点播出的电视剧。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一个虚构的小镇——美景镇,描绘了美景镇紫藤巷的五位家庭主妇的婚后生活,每季的剧情也都有新的主线和主妇加入。该剧曾多次夺得美国单周收视排行榜冠军,并横扫美国各大颁奖典礼上的多个奖项。此剧的片名《Desperate Housewives》也很快形成一阵席卷全美的文化现象,带动杂志报刊与脱口秀节目中的绝望、抓狂的主妇风潮,更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
我选《绝望主妇》来看美国编剧的社会责任感,是因为本人觉得《绝望的主妇》是近几年来,真实反应美国社会“大众”家庭生活比较深刻、比较真实的一部电视剧。请注意“大众”二字。《绝》中出场人物上至社会名流、政界要员、律师、医生、商人,下至蓝领、贫民、孤儿、罪犯,且涉及多国及多种族人群。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编剧,哪怕是一名业余爱好者,真的不该忽略此剧。
《绝望的主妇》可以成为我们窥探美国民众思维的一个窗口;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阶梯;甚至可以缩短与外国思维差距的一部娱乐性很强的科教片。
【二 从剧本定位与观众审美的演变】
接下来,谈谈此剧本身,我们从开场镜头开始。
《绝望主妇》的开场,一般是从一条美丽的街道开始,镜头如浮动在半空中轻巧的精灵一般,展开梦一般的薄翼,反射着旭日的光芒,沾着一点点青露,略过一丛丛美丽的花圃,一片片平整的草坪,一个个彼此微笑问候、温暖有礼的邻居、一座座美丽如梦的房子……每一集的开场镜头,观众都看到一个完美至极的人居环境,这么一个“天堂般”的“美国梦”画面。
然而,大多数时间,后面一幕幕反差很大的镜头会紧跟着随之而来,或惊悚、或悬疑、或耐人寻味,却无一不深刻,直指剧中人最隐秘的心灵深处。追过此剧的人,应该时刻会出现一种“从天堂来到人间,然后又发现人间亦是地狱”的灵魂穿越。
此贴不重点分析编剧们的技术,而重在分析编剧们在剧本里反应出来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些精妙的构思、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我想已经接受过太多的赞美,我无需再多赞美一句。剧情好比布瑞的厨房里的“蛋糕”,随时会被编剧、导演和演员翻着花样端上餐桌,让所有观众一目了然。这是一道流水线的成功,这是一个产品的成功,我不想象医生那样解剖他们,也不想象科学家分析他们,因为他们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这里要提的是,我们会发现一个不同于《成长的烦恼》和《人人都爱雷蒙德》的剧本定位,这个定位和我们中国小学生学习课文时候讲的中心思想差不多。但无论它叫什么名字,它就好比是一粒种子,可以生发出所有的枝叶、树干和果实来,没有它,就没有一切。
在《成长的烦恼》里的定位,让观众们看到,一个完美的家庭,是由一些可爱的人们组成的;
而《人人都爱雷蒙德》的定位,则让观众看到,一个可爱的家庭,可以是由一群不完美的人组成的;
但《绝望主妇》的原创们的定位,却是诚实的展现给观众一个个真实的、全方位、多角度、血肉丰满的“美国家庭”。观众们看到一个家庭,无论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多么幸福多么完美,都是暂时的。《绝》的团队想告诉观众,“生活”根本就不知完美为何物。无论多么让人羡慕的家庭和婚姻,都有它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许隐藏着痛苦和悲伤,也许隐藏着罪恶和救赎……任何生活在世间的家庭,都要面对无所不在的诱惑、来自内在外在的烦恼、不停发生的冲突和变故……
由此可以看出,美剧的剧本定位是紧随着时代的脚步和观众审美而演变的。
【三 选材具有社会性、焦点性】
《绝望主妇》其中一集的内容:
主妇之一雷内特的丈夫,想以40岁高龄回大学里学习汉语,他为的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看到这段,我们首先要知道,当时的全世界经济正面临不景气,美国有很多人失业。当时,只有中国的经济比较稳定繁荣,于是,很多外国个人和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热土,所以,学习汉语成为热门,中国,也成为全球观众的焦点。
这个新闻是当时的热门话题,于是,美国编剧把这个新闻热点融入到剧中人物的身上,被写进了《绝》的剧本中。
这里,我们就要探讨美国季播剧的创作周期和流水线作业。我们讨论一下其中的一种:一周一集的季播剧创作方式。
在一周的时间里,工作人员收集资料、讨论、剧本创作、拍摄、播放……用一条流水线完成。
(中国国内已经出现类似的流水线,但播放形式还局限在拍完再播。)
在这周内,美国编剧要收集一周以来的热点要闻或网络热门编到剧本中,观众会在打开电视后,看到剧中人是如何面对他们正身临其中的具体事件,剧中人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对他们的生活有现实意义,有参考价值,因此增加了真实感。类似于在我们中国的“接地气”。
美国的季播剧,可以及时地参与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某种程度上,它们拥有了和新闻评论一样的作用,甚至好的剧集影响力要高于新闻,因为聪明的编剧想出的应对方式,对普通观众更有实际的应用性。
比如:一些美剧主角的言行会被大众效仿。
这也是美国的季播剧其社会性,要远远高于国内电视剧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国内人看外国季播剧觉得不好笑,而奇怪外国的收视率为什么那么高?因为,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此情此景符合当时美国观众的周边环境,美国的观众与其有共鸣,我们当然无法理解。
【四 对情色和有伤风化内容的监管】
数十年以来,美国的商业性广电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管机制。
(一)、对电视台媒体的执照控制;
(二)、行政处罚,包括对违反节目规定的电视台的“竖眉管制”的申斥信、禁止令、罚款;
(三)、社会监督,是监管重要一环,如有100多万会员的“美国电视家长协会”为保护孩子们不受色情、暴力情节的影响,和电视制片人、电视台工作人员、网络媒体传播人员保持着密切合作,收集电视节目中有关性内容的信息,在年终会晒出“家庭电视节目”方面做得最好的广告商和10名与有伤风化的节目有联系的最糟糕的广告商;
(四)、播出管制,分为技术控制和时间控制;
(五)、重视行业规制。美国政府对各级各类广播电视行业协会在内容监管方面所发挥的影响非常重视。如:《通讯法案》、《1996年电信法》、《美国1962年通信卫星法案》、《有线电视法》等,也有其他相关法规如《传媒法案》、《反垄断法》、《儿童电视法案》、《美国刑法》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美国的家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家庭全体成员来制作的,因为受众范围比较广,内容形式需要老中青三代人都要照顾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未成年人,所以制作上要求比较严格,内容和形式并不敢出现未成年人无法接受的情色、暴力、恐怖或有伤风化的镜头。
《成长的烦恼》之类的“家庭成长剧”对于一个家庭的成长、教育、文化氛围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和影响的。美剧家庭电视节目多年来一直旨在营造适合全家人观赏的氛围,促成全家一起观看电视剧的习惯。我认为这个方向非常值得我们努力效仿。
回头说《绝望主妇》,里面的情色镜头顶天了也就是比基尼女郎、沙滩帅哥那个限度,各位主演秀一下锻炼出来的身材,多了也没有。回过头,咱们要说句实在话,如果一部剧能够增加观众的生活情趣,也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个人认为《绝望主妇》宣扬的大部分还是比较正常的家庭情趣,比我们一部分片子的情色幻想不会更多,也不会比你在饭桌上听到的荤笑话的尺度更大。
而且,美国的电视家长协会及各社会团体对媒体内容管得比我们广电总局可能还严。
比如,《绝》的某一季开播之初,就因“盖比与丈夫的床笫之欢表现较多,并被其女儿看见”这部分情节,“美国电视家长协会”点名批评,接下来的剧集里就再见不到这种情节了。就这件事来说,感觉美国的社会团体与电视台和制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是畅通无阻的。观众提意见,就立刻改正。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
【五 关于集数】
有人说:外国的电视剧太短,一年才十几集,不像中国的电视剧,最少二十集,三十集是正常,现在据说提升到四十集了,少了还没人要……但外国季播剧如果收视率好的话,将意味着一场“长期战役”。 《绝望主妇》一共八季,拍了八年,播了八年。按照每季十几集左右,八年加起来也有百集左右。
对任何个人和团体来说八年都不短暂,也许是一段青春期,也许是一段困惑的中年时期,甚至是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季播剧对于观众和制作团队来说,投入的是一段人生,是一次耐力和实力的挑战。长时间的磨合,让观众和制作方的关系更相似相濡以沫的朋友、情侣和家人。每一个开始都是一次历险,每一个结束都是一次悲伤的离别,但都将丰富着每个参与者的人生。
比较而言,一年内拍三十到五十集电视剧甚至更多的作品,其“含金量”与花好几年时间拍百十来集的美剧“含金量”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可否认,精雕细琢的制作过程确实容易“慢工出细活”。这也是美剧近几年较多精品剧集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 关于宗教】
宗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剧中频繁被演绎。美国的影视作品中,政治和宗教可以说是美剧永远无法逃避的两大重要话题。《绝望的主妇》沿袭了美剧贯常的风格,毫不掩饰地讽刺挖苦揭露嘲笑一部分政客们和宗教人士以及权贵的贪婪愚蠢和唯利是图。
在《绝望的主妇》中,布瑞是一名资深的基督教徒,说资深而不说虔诚,因为真正虔诚的人这个世界上真是不多见的。在第七季12集里,有一段精彩绝伦的对白,“引经据典”的对话真的非常经典,值得学习。
而且,这段“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对话,让我们看到宗教似乎不过是人类为自己发明的一个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永远掌握在强权者手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有关宗教的精彩对白:
前情介绍:牧师请求布瑞帮助本区最大恶人保罗.杨的妻子走出孤立境况。
【牧师找布瑞谈话。
牧师:我们的一位郊区居民正在面临危机,她急需一名可以交谈的朋友。
布瑞笑容满面:而您想到了我,我真受宠若惊。
牧师:你不介意伸手援助这只迷途羔羊吧?你可是大善人一个啊。
布瑞欣然:别再说了,我乐意帮助。
牧师目光射向——贝丝.杨,布瑞看到是她立刻神色大变。
布瑞惊慌地:除非您说的那人是贝丝.杨,是她的话,我宁愿立刻加入印度的克里希纳教。
牧师严肃地:布瑞
布瑞慌忙解释:对不起,但她嫁给了美景镇最大的恶人,这个人试图毁了我们的家园,而她没有阻止他。(转身走开)
牧师在身后喊:即便如此,基督徒该做的就是给予她安慰,毕竟“让没有罪过的人,投第一块石头吧”——《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
布瑞回头挑衅般地:那么“义人因见罪人受罚而欣喜,他们要从恶人的血泊中走过来”又怎么说?——《旧约》五十六章第十节。
牧师毫不含糊回应:如果你不饶恕他人的罪,上帝也不会饶恕你——《马太福音》第六章第十五节
布瑞不甘示弱地向牧师迈进一步:无论是谁,有违上帝,必被处以死刑或流放——《以斯拉》第七章第二十六节
牧师目光逼人地靠近布瑞:布瑞.范德坎普正在于她男友同居,辛西娅.托马斯说的——第五排七座。
布瑞立刻面露愧疚:……好吧,我去和她聊聊。但这可是精神勒索。(心有不甘地埋怨牧师)
牧师面色肃穆:我已身属上帝!布瑞,为达使命,我不惜代价。(然后莞尔一笑,转身走开)】
最后一句“为达使命,我不惜代价”,把一派温厚宗教长者的形象,立刻提升到一个充满权威令人敬畏的“牧羊人”的境界。但老牧师说完后的莞尔一笑又刹那间化解了他刚才说出的那句有悖忠厚,让布瑞又怕又恨,类似精神要挟和勒索的言辞。
对于宗教,我没有任何偏见。只是觉得非常好的一段对白,不分享实在可惜。这段对白恰恰剥开了一部分宗教和人性的外壳,让我们看到一些微妙的关系。让我想到,宗教人物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与政客是非常类似的。
【七 虚荣自私的美少妇——盖比】
我曾经想,是从天真纯善的苏珊开始说起,还是从自强自立、勤劳持家的雷内特说起,或者是从能干的厨师,精明的商人布瑞说起?
但今天的一篇贴子提醒我,要从四位中最自私、贪婪、虚荣、幼稚、无知的一位主妇开始。她就是“绝望的主妇”盖比。
盖比是个自私、虚荣、挥霍成性的外裔美女,一名出身贫民窟的少女,靠着自己的美貌进入模特圈,然后结识并嫁给一位精英丈夫,最终定居美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她自幼生长在外国的贫民区,未成年被继父强奸,唯一的母亲认为是她勾引继父,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这样家庭背景下成长的盖比,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宽容,于是她放荡,她虚荣,她挥霍,她自私,都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对自己糟糕童年的报复。
只要她不杀人、作大恶,观众似乎都可以原谅她的小毛病。就因为她是个非常可怜的“孩子”,观众们愿意同情她。
在盖比的人生中也出现了宗教,并且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想这也是她,利用一切机会用金钱来羞辱宗教人士的一个原因。
盖比的人生,是又一轮宗教批判。盖比的家乡有一位修女,当幼年的盖比向她诉说自己被继父强奸时,修女不但没保护年幼的盖比,还反过来指责盖比说谎和诬陷。最终导致盖比寻求保护无望,离家出走。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国家,最稚嫩,最脆弱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中最需要被保护的是未成年的小女孩。
我们为什么称呼祖国为母亲?除了她生育和哺育的恩的之外,母亲还有另外一种能力,就是保护幼子。
在猴群中,公猴能以命相搏的时候大多是抵抗外侵、为地盘、为争夺王位、为获得与更多母猴交配权、为妻儿安全;而母猴拼命的时候,大多是为了保护孩子。这就是母性的本能,这种本能不被任何因素干扰,不因权力、地位、财富、名誉而变更,这种本能坚定不可动摇。
同样,人类的男性大多会为了自由平等、权力地位、得到美女等等因素造反,而女性则大多处于从属地位,极少数会处于领导地位去造反。我们叫祖国为“母亲”,因为母亲在最危难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年幼无知的时候被人欺负,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会愤怒,尤其是母亲。
当盖比的亲生母亲不保护她的时候,盖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对人性充满了绝望。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了解,她的本质是善良的、胆小的、受过伤害的、脆弱的,她的一切耍心机和小聪明、坏脾气不过是生存在这个肮脏的世界里,为保护自己而设置的外壳。
【八 母亲——雷内特】
雷内特有五个子女,但被她抚养长大的却是六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她的丈夫。
我喜欢叫雷内特是中国主妇,因为雷内特夫妇是《绝望》中前七季中唯一一对保持传统家庭模式,从不闹离婚的家庭。
虽然夫妻关系也出现了麻烦,但都是丈夫在婚前惹下的风流债,在婚后夫妇二人都恪守本分。这样的家庭在美剧中是很少见的,到是在中国民间比较常见,因此,雷内特一家在剧中处处透露着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打闹但和谐。不像其他的几个家庭,不停地发生分崩离析的情节。
雷内特算是《绝望》的异数,工作上是女强人,家庭中是贤妻良母。相比而言,盖比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布瑞是个貌似称职,却被孩子痛恨的母亲;苏珊从来在女儿眼中都不是母亲而是孩子。
而雷内特对配偶和子女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她为了爱情放弃了职业追求,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规划,为了孩子放弃了个人理想……而她却从未觉得自己是在失去,而且对配偶的要求从来都不高,无论丈夫如何窝囊,只要不犯原则性问题,她就绝对不放弃他。可贵的是,貌似不够坚强、不够聪明、不够有思想的丈夫,竟然从未让她失望。哪怕是分居中,也保持了对她的尊重和对家庭、子女的责任。这一点就与中国的套路大相径庭了。
相对于布瑞不能容忍配偶生活中的任何错误(结果她的历届老公往往犯下不可原谅的弥天大错);
苏珊对配偶的依赖性(她的老公们一开始确实愿意让她依赖,但时间长了纷纷感觉受不了);
盖比的不安于室(这俩夫妻,从开始就纷纷出轨);
雷内特则难得地,对生活中经常犯错、工作能力上不足以养家糊口、精神上略显幼稚(喜欢车胜过一切)的丈夫忠贞不二。
剧中,她并非没有遇到过诱惑,并非没机会选择更好的生活,但她却抵御住了各种诱惑,始终坚守家庭,任劳任怨,并为家人的幸福产生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雷内特选择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性格单纯温和,喜爱家庭生活的丈夫,是家庭的幸运,是她的幸运,也是孩子和丈夫的幸运。
我们从雷内特的生活片段中,可以看出她是家庭的核心,这个家庭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母亲展开(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核心也大部分是母亲),她担任着家庭的会计、厨师、清洁杂役、生育、哺乳、抚养、教育,乃至出外挣钱、养家糊口的各种职责。
从主妇雷内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母亲是有多么巨大的能量!
在其中几集中,美国编剧几乎把雷内特描写成了“圣母”。她用美德甚至感化一位杀人狂,令他主动的到警察局投案自守,母性的伟大可见一斑。
当然,某些时候,优点也会成为缺点,在孩子眼里,母性意味着唠叨、强硬、琐碎、无聊、固执……但不可否认,她的特质大部分被编剧们描写得积极而正面。虽然,她疯狂的时候会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但最终,她一定会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并重新走回正轨。这就是雷内特,一个知错就改,坚定地守护着家庭的强大女人。
【九 雷内特的丈夫TOM】
这个男人一开始看似平常,与其他主妇的丈夫比较起来,既不潇洒,也不幽默,似乎也缺少些风度,带些男性特有的,不太讨厌的孩子气,还有点自私(比如,剧中他罔顾拮据的家庭财务状况,一意孤行地购买自己喜欢的汽车)。
甚至一开始阶段,他成了邻里之间的一个笑谈,却并不知自。
但,雷内特的丈夫和某类男人一样,属于后来居上型,在结尾几季中,他被生活打磨、被妻子“培养”成为一名成熟、稳重、甚至幽默与智慧并重的“精品男人”。
雷内特却因抚养5个孩子消耗得日渐失去光彩。她把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这个家庭,最后却不得不面对这个古老的课题——下堂妇。
就像在开篇提到的:《绝望的主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家庭无论外在看起来多幸福,都可能是暂时的,生活的实质就是不完美,无论多么让人羡慕的家庭和婚姻,都有各自的磨难、痛苦和悲伤,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诱惑、烦恼、冲突和变故……
所以,在最后两季里,编剧让雷内特的婚姻渐渐走向终结,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此时,我们能够看出这个家庭的根基之牢固,男女主人对彼此的感情之深厚,并非小三出现就可以摧毁。
这个家的裂痕发生,基本都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当丈夫逐渐成熟,不再幼稚,他就不再需要一个“母亲”的陪伴了。雷内特的丈夫不再是一个孩子,他可以独立面对世界,甚至左右乾坤的时候,一个强势的老妈子似乎就显得多余而啰嗦且显出老态了。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雷内特将眼巴巴地看着一手抚养成材的“丈夫”离开自己,离开这个家庭。这是每个母亲都要经历的痛苦。但她培养的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在分居后对她的帮助比以前大多了。跟我们在国内电视中看到的离婚后就狼心狗肺的男人女人是大不相同的。这种理性的夫妻关系处理,比幼儿化家庭观念的打闹离婚是大相径庭的,雷内特逐渐的家庭是相对成熟的家庭。父母都对孩子和家庭有很成熟的态度。
从编剧塑造的雷内特一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民众对婚姻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是比较成熟的,并应该得到肯定的。
当然,美国的法律体系也是一大保障,在离婚中比较倾向弱势的女性。
而在中国,法律的“平等”,是建立在“男女生理平等”的基础之上。但我们都知道一点,“男女生理是不可能平等的”。
雷内特与丈夫的婚姻如此牢固,最终是完美的结局。
当孩子成人后,她依然回到职场,成为女强人。不愧是雷内特,她的结局很传统,也是大部分女人都向往的场景——带着6个孙子孙女在公园玩耍。
我认为雷内特是一位被编剧们祝福的“主妇”。
【十 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布瑞.范德坎普】
布瑞是《绝望的主妇》中“善”与“恶”的结合体。
她的外在,拥有女性高雅、端庄、美丽的一面,她的内在,拥有最邪恶、狡猾、丑陋的一面。
看到前面笔者交代的她与神父的对话之后,大家大概对她的智慧稍有了解。但她最值得佩服的是那种近乎顽固的非黑即白的善恶观,还有一种近乎婴儿般的单纯和执拗,让这个女人又可敬又可畏。
在这个生命蓬勃的地球上,善心善言遍布天下,但千万句的善心和善言,也无法比较一个善行。而布瑞一出场,就是一个拥有善心、善言和善行、言行统一的大善人形象。但是,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编剧们会让布瑞例外么?
从这一点来看,《绝望主妇》这部巨作,显然是铁了心要打破人类完美和梦想的一次历险。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绝望的祝福》中的布瑞,如何用她高标准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爱情观走过这段世俗人生。
这个女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高贵和优雅,即使在落魄的时,依然发型完美,做着一流美食,谈吐优雅,一身薰衣草的香味,脸上挂着恬静的微笑 即使被警察戴上手铐时也要衣冠楚楚,昂首挺胸的走向警车——这就是布瑞,主妇中的传奇人物。
都说:女人可以改变男人,同样的,男人也可以改变女人。
布瑞在第一季貌似天使的一面,在三个男人的影响下,渐渐显露出恶魔的一面。
三人丈夫带给布瑞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曲折离奇”。
第一任丈夫,是个被虐狂,在情妇的床上晕死过去被发现,让一家人颜面扫地,最后在妻子拖延下死去;
第二任男朋友,差一点结婚,是蓄意谋杀她第一任丈夫的凶手,也在布瑞发现真相后亲眼目睹他自杀;
第三任丈夫,差不多也是个杀人犯……
布瑞一开始对一切都要求完美,带点强迫症,什么都要100分,却发现事事都不如意,子女在成长中对自己越来越不满,丈夫更是出轨,接下来的婚姻中总是遇人不淑,孩子长大后离她远去,朋友们因为各种原因渐渐疏远她,这个一度完美的主妇,竟然有一个阶段成为一名烂酒鬼,还有一个阶段成为四处寻欢作乐的荡妇……说道这里,我感觉布瑞在《绝望的主妇》中是唯一一个,无论是的内心,还是行为,被编剧们塑造得落差最巨大的人物。
她从一个完美的女人形象被破坏,又重新建立再次被破坏,再次建立……不断从山顶跌倒谷底,又从谷底登到山顶,直到最后编剧们满意地看到她成为一名“政客”……
这种结局有点意外,在中国是想破头也不能想到的。但神奇的美国赋予编剧们塑造出一个传奇。
无论如何,布瑞是强大的,她是四位主角中唯一持枪的神枪手,拥有英雄般的荣誉感,君王般的头脑。她做什么都很出色,能够保护别人,在意别人的感受,但一旦自己受到伤害,就会疯狂的爆发。
这样的人物非常适合从政,因为政治本就是最高尚与最肮脏的帝王之术,政客本就要懂得牺牲自己也要懂得牺牲别人——而布瑞,深谙此道。
【十一 芭比公主的现实人生——苏珊】
很多人看到中期的时候非常讨厌苏珊,是的,我也如此。但忽然有一天,我想到一点:善良的人一定是讨喜的吗?然后又想:编剧一定要把善良者写得不令人厌恶吗?
我的脑海里很快得出一个答案:“不。”
依我看《绝望的主妇》不就是为颠覆而诞生的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珊这个人物被编剧塑造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好人,但却经常做错事,无意中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就是苏珊与众不同的特点。
第一眼看到苏珊这个女人,她美丽,可爱,诚实,善良,没有心机,甜蜜,正义,有些笑迷糊,亲切可爱得象位邻家傻大姐,没有任何杀伤力。我想大家会立刻想起“芭比娃娃”。在童话里,我们对这种女人的经历耳熟能详。
步骤大概是这样:
第一步:女孩年幼时成长于单亲家庭,缺少爱的沟通,但却心怀仁慈,善良、单纯、美貌、迷糊的小可爱(和所有的童话女主角差不多,可能是很悲惨的童年,她却内心充满爱和希望长大了);
第二步:上学后,少女成为优等生,拉拉队长,身材容貌尽善尽美,性格讨人喜欢的美少女;
第三步:成人后,苏珊嫁给一名众人眼中的“上流”男士(王子出现在人生中),一位精明英俊的律师,他们貌似结了完美的婚姻,王子公主的故事以美满的婚姻做了大结局……但,童话到此结束!!!!
从此后,王子和公主的人间生活开始,这以后就不再讲童话,接棒的是现实版的《绝望的主妇》。
故事情节依然很老套,王子出轨了,而且王子低劣的道德品质开始显现出来,谁没个缺点呢?但苏珊的王子毛病比别人多一些。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这个单纯的女人。
这位平民公主苏珊,性格也自有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幼年时期对家庭的自卑感、单亲家庭抚育出幼稚、无法独立、软弱、不成熟的性格包裹下……苏珊一再的迁就丈夫出轨和谎言,但结果造成了对自己更深层的伤害。他们离婚了。
“芭比娃娃”在现实中成了一位“单身母亲”。
离婚后,另一个灾难拉开了序幕,受难者并不仅仅是苏珊,还有她的女儿。苏珊家的单身家庭,在美国有普遍性。
我们观看近几年的美剧就会发现,近来美剧编剧会比较喜欢描写单亲家庭里的故事。比如《好汉两个半》。
我收回笔头,接着说苏珊。
离婚后有很长一个阶段,苏珊无法接受这种人生挫折,几乎无法振作,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甚至自暴自弃,长期处于哭泣、不做饭、不吃饭、无心照顾女儿的境况。这个时候,她的小女儿,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会了做饭,打扫,整理家务,交各种煤气水电费啥的,还会哄母亲吃饭、睡觉,不时安慰母亲受伤的心灵,就连母亲没信心恋爱,她都主动鼓励母亲重新敞开心扉接收爱情,多好的女儿!
但这个幼女的心灵伤痛却被埋葬了,她无私和本能的去挽救自己的母亲,却莫名地压抑起了自己的伤痛。
因为不能两个人一起哭泣,却无人去做饭,无人去负责生活,无人承担家庭的重任,哪怕是单亲家庭。
我们不得不说,苏珊是个精神幼儿,而她的女儿才是真正的成人。结论是:成熟确实与年龄无关。
这位年幼的女儿在母亲的苦难期,自己的童年期间,“被迫”扮演了一位母亲的角色。所以,她是没有童年,而是直接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绝望主妇》中另外三位女士,盖比、雷内特和布瑞都是在逆境中展现坚强一面的女性,而苏珊就是一名“柔弱的公主”的形象,她需要王子的救助,需要女儿的关心,是个不经风雨的小甜甜。相对于盖比的坎坷童年,苏珊在人生中经历的痛苦也真不算什么。
但是,任何环境造就出的人都有弱点、也有相对的优点。正当,我们对这个长不大的小甜甜哭哭啼啼、迷迷糊糊感到腻烦的时候,她忽然开始长大了。
苏珊善良、正直和单纯的一面开始散发出魅力。
让男主角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她……让我们相信一个定律:灰姑娘能变成公主,总是有原因的!
【十二 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心理问题】
苏珊这个人物在中国和美国社会中具有普遍参照性,大部分单亲家庭都在经历过家庭破碎的痛苦。目前,我国社会不断高升的离婚率,也让众多家庭成为单亲家庭。
而苏珊的单亲家庭是家族性的,她的母亲是单亲母亲,苏珊是单亲母亲,女儿也即将成为单亲母亲,祖孙三代女人都是如出一辙。
这让我很好奇,如果苏珊的女儿怀着的孩子也是女儿的话,她们会如何培养她?未来这个孩子的人生会不会重蹈覆辙,这是个值得期待的话题。也是《绝望的主妇》即使在完结后,依然让人怀有幻想的原因,因为生活总在继续,故事就不会结束。
苏珊遗传了母亲强大的美丽和迷糊的基因,在生活中,她总觉得筋疲力尽;而苏珊的女儿却拥有律师父亲精明智慧的基因,但她亲历了父母婚姻的失败,幼年开始就承担“抚养”母亲的重任,目睹母亲的痛苦,所以,成年后的女儿开始逃避婚姻。这个美丽、聪明、勤奋、独立、坚强,成为医学博士,满满正能量的女孩,成年后却经常错爱一些不相配的对象,比如大叔、已婚男人……
可能,她是在逃避父亲对母亲类似的伤害;或者,父母的失败婚姻,给她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又或者是幼年缺失父爱所产生的恋父情结……
她害怕婚姻中的背叛,害怕象母亲一样被婚姻伤害得体无完肤。所以,她宁愿选择作为伤害者出现在别人的婚姻中,而不愿在婚姻中成为可能的被害人。
这招看似明智、洒脱,却体现出她的怯懦自卑。
一名少女家长,成年后却沦落为逃避爱情和逃避责任的女人,频频成为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充当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这种扭曲的性格,很难说是强者的懦弱,还是弱者的反击。
总之,这个女孩隐隐的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叛逆,她从小是模范优等生、考上最棒的学校、即将成为优秀的博士……但她的心灵却是残缺的,只因为她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婚姻、母亲的脆弱性格带给她童年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她的性格也很不稳定。
伤痕藏得很深,在她的表面根本看不出来,她展现给人的是美丽、积极、优秀……所有父母想要的完美孩子的典范,但一旦她接触婚姻,她则残缺不堪,无力应对。
外在看似完美,而伤痕确实存在,并且无法磨灭。
(完)
作者:王冰凌
【一 诚实直面“大众”】
说到美剧,有人会想到最早期充满个性和想象的作品,陪伴我们成长的《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马丁叔叔》、《明星记者》、《成长的烦恼》等美剧;后来,是如老友般让人怀念的《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等美剧,近年来,大火的是《绝望的主妇》、《生活大爆炸》、《吸血鬼日记》、《欲望都市》、《绯闻少女》等等更多充满魔幻色彩和反应现实社会的美剧作品。
《绝望的主妇》是由美国广播公司于2004年10月—2012年5月,在每周日晚九点播出的电视剧。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一个虚构的小镇——美景镇,描绘了美景镇紫藤巷的五位家庭主妇的婚后生活,每季的剧情也都有新的主线和主妇加入。该剧曾多次夺得美国单周收视排行榜冠军,并横扫美国各大颁奖典礼上的多个奖项。此剧的片名《Desperate Housewives》也很快形成一阵席卷全美的文化现象,带动杂志报刊与脱口秀节目中的绝望、抓狂的主妇风潮,更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
我选《绝望主妇》来看美国编剧的社会责任感,是因为本人觉得《绝望的主妇》是近几年来,真实反应美国社会“大众”家庭生活比较深刻、比较真实的一部电视剧。请注意“大众”二字。《绝》中出场人物上至社会名流、政界要员、律师、医生、商人,下至蓝领、贫民、孤儿、罪犯,且涉及多国及多种族人群。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编剧,哪怕是一名业余爱好者,真的不该忽略此剧。
《绝望的主妇》可以成为我们窥探美国民众思维的一个窗口;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阶梯;甚至可以缩短与外国思维差距的一部娱乐性很强的科教片。
【二 从剧本定位与观众审美的演变】
接下来,谈谈此剧本身,我们从开场镜头开始。
《绝望主妇》的开场,一般是从一条美丽的街道开始,镜头如浮动在半空中轻巧的精灵一般,展开梦一般的薄翼,反射着旭日的光芒,沾着一点点青露,略过一丛丛美丽的花圃,一片片平整的草坪,一个个彼此微笑问候、温暖有礼的邻居、一座座美丽如梦的房子……每一集的开场镜头,观众都看到一个完美至极的人居环境,这么一个“天堂般”的“美国梦”画面。
然而,大多数时间,后面一幕幕反差很大的镜头会紧跟着随之而来,或惊悚、或悬疑、或耐人寻味,却无一不深刻,直指剧中人最隐秘的心灵深处。追过此剧的人,应该时刻会出现一种“从天堂来到人间,然后又发现人间亦是地狱”的灵魂穿越。
此贴不重点分析编剧们的技术,而重在分析编剧们在剧本里反应出来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些精妙的构思、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我想已经接受过太多的赞美,我无需再多赞美一句。剧情好比布瑞的厨房里的“蛋糕”,随时会被编剧、导演和演员翻着花样端上餐桌,让所有观众一目了然。这是一道流水线的成功,这是一个产品的成功,我不想象医生那样解剖他们,也不想象科学家分析他们,因为他们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这里要提的是,我们会发现一个不同于《成长的烦恼》和《人人都爱雷蒙德》的剧本定位,这个定位和我们中国小学生学习课文时候讲的中心思想差不多。但无论它叫什么名字,它就好比是一粒种子,可以生发出所有的枝叶、树干和果实来,没有它,就没有一切。
在《成长的烦恼》里的定位,让观众们看到,一个完美的家庭,是由一些可爱的人们组成的;
而《人人都爱雷蒙德》的定位,则让观众看到,一个可爱的家庭,可以是由一群不完美的人组成的;
但《绝望主妇》的原创们的定位,却是诚实的展现给观众一个个真实的、全方位、多角度、血肉丰满的“美国家庭”。观众们看到一个家庭,无论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多么幸福多么完美,都是暂时的。《绝》的团队想告诉观众,“生活”根本就不知完美为何物。无论多么让人羡慕的家庭和婚姻,都有它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许隐藏着痛苦和悲伤,也许隐藏着罪恶和救赎……任何生活在世间的家庭,都要面对无所不在的诱惑、来自内在外在的烦恼、不停发生的冲突和变故……
由此可以看出,美剧的剧本定位是紧随着时代的脚步和观众审美而演变的。
【三 选材具有社会性、焦点性】
《绝望主妇》其中一集的内容:
主妇之一雷内特的丈夫,想以40岁高龄回大学里学习汉语,他为的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看到这段,我们首先要知道,当时的全世界经济正面临不景气,美国有很多人失业。当时,只有中国的经济比较稳定繁荣,于是,很多外国个人和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热土,所以,学习汉语成为热门,中国,也成为全球观众的焦点。
这个新闻是当时的热门话题,于是,美国编剧把这个新闻热点融入到剧中人物的身上,被写进了《绝》的剧本中。
这里,我们就要探讨美国季播剧的创作周期和流水线作业。我们讨论一下其中的一种:一周一集的季播剧创作方式。
在一周的时间里,工作人员收集资料、讨论、剧本创作、拍摄、播放……用一条流水线完成。
(中国国内已经出现类似的流水线,但播放形式还局限在拍完再播。)
在这周内,美国编剧要收集一周以来的热点要闻或网络热门编到剧本中,观众会在打开电视后,看到剧中人是如何面对他们正身临其中的具体事件,剧中人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对他们的生活有现实意义,有参考价值,因此增加了真实感。类似于在我们中国的“接地气”。
美国的季播剧,可以及时地参与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某种程度上,它们拥有了和新闻评论一样的作用,甚至好的剧集影响力要高于新闻,因为聪明的编剧想出的应对方式,对普通观众更有实际的应用性。
比如:一些美剧主角的言行会被大众效仿。
这也是美国的季播剧其社会性,要远远高于国内电视剧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国内人看外国季播剧觉得不好笑,而奇怪外国的收视率为什么那么高?因为,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此情此景符合当时美国观众的周边环境,美国的观众与其有共鸣,我们当然无法理解。
【四 对情色和有伤风化内容的监管】
数十年以来,美国的商业性广电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管机制。
(一)、对电视台媒体的执照控制;
(二)、行政处罚,包括对违反节目规定的电视台的“竖眉管制”的申斥信、禁止令、罚款;
(三)、社会监督,是监管重要一环,如有100多万会员的“美国电视家长协会”为保护孩子们不受色情、暴力情节的影响,和电视制片人、电视台工作人员、网络媒体传播人员保持着密切合作,收集电视节目中有关性内容的信息,在年终会晒出“家庭电视节目”方面做得最好的广告商和10名与有伤风化的节目有联系的最糟糕的广告商;
(四)、播出管制,分为技术控制和时间控制;
(五)、重视行业规制。美国政府对各级各类广播电视行业协会在内容监管方面所发挥的影响非常重视。如:《通讯法案》、《1996年电信法》、《美国1962年通信卫星法案》、《有线电视法》等,也有其他相关法规如《传媒法案》、《反垄断法》、《儿童电视法案》、《美国刑法》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美国的家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家庭全体成员来制作的,因为受众范围比较广,内容形式需要老中青三代人都要照顾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未成年人,所以制作上要求比较严格,内容和形式并不敢出现未成年人无法接受的情色、暴力、恐怖或有伤风化的镜头。
《成长的烦恼》之类的“家庭成长剧”对于一个家庭的成长、教育、文化氛围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和影响的。美剧家庭电视节目多年来一直旨在营造适合全家人观赏的氛围,促成全家一起观看电视剧的习惯。我认为这个方向非常值得我们努力效仿。
回头说《绝望主妇》,里面的情色镜头顶天了也就是比基尼女郎、沙滩帅哥那个限度,各位主演秀一下锻炼出来的身材,多了也没有。回过头,咱们要说句实在话,如果一部剧能够增加观众的生活情趣,也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个人认为《绝望主妇》宣扬的大部分还是比较正常的家庭情趣,比我们一部分片子的情色幻想不会更多,也不会比你在饭桌上听到的荤笑话的尺度更大。
而且,美国的电视家长协会及各社会团体对媒体内容管得比我们广电总局可能还严。
比如,《绝》的某一季开播之初,就因“盖比与丈夫的床笫之欢表现较多,并被其女儿看见”这部分情节,“美国电视家长协会”点名批评,接下来的剧集里就再见不到这种情节了。就这件事来说,感觉美国的社会团体与电视台和制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是畅通无阻的。观众提意见,就立刻改正。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
【五 关于集数】
有人说:外国的电视剧太短,一年才十几集,不像中国的电视剧,最少二十集,三十集是正常,现在据说提升到四十集了,少了还没人要……但外国季播剧如果收视率好的话,将意味着一场“长期战役”。 《绝望主妇》一共八季,拍了八年,播了八年。按照每季十几集左右,八年加起来也有百集左右。
对任何个人和团体来说八年都不短暂,也许是一段青春期,也许是一段困惑的中年时期,甚至是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季播剧对于观众和制作团队来说,投入的是一段人生,是一次耐力和实力的挑战。长时间的磨合,让观众和制作方的关系更相似相濡以沫的朋友、情侣和家人。每一个开始都是一次历险,每一个结束都是一次悲伤的离别,但都将丰富着每个参与者的人生。
比较而言,一年内拍三十到五十集电视剧甚至更多的作品,其“含金量”与花好几年时间拍百十来集的美剧“含金量”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可否认,精雕细琢的制作过程确实容易“慢工出细活”。这也是美剧近几年较多精品剧集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 关于宗教】
宗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剧中频繁被演绎。美国的影视作品中,政治和宗教可以说是美剧永远无法逃避的两大重要话题。《绝望的主妇》沿袭了美剧贯常的风格,毫不掩饰地讽刺挖苦揭露嘲笑一部分政客们和宗教人士以及权贵的贪婪愚蠢和唯利是图。
在《绝望的主妇》中,布瑞是一名资深的基督教徒,说资深而不说虔诚,因为真正虔诚的人这个世界上真是不多见的。在第七季12集里,有一段精彩绝伦的对白,“引经据典”的对话真的非常经典,值得学习。
而且,这段“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对话,让我们看到宗教似乎不过是人类为自己发明的一个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永远掌握在强权者手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有关宗教的精彩对白:
前情介绍:牧师请求布瑞帮助本区最大恶人保罗.杨的妻子走出孤立境况。
【牧师找布瑞谈话。
牧师:我们的一位郊区居民正在面临危机,她急需一名可以交谈的朋友。
布瑞笑容满面:而您想到了我,我真受宠若惊。
牧师:你不介意伸手援助这只迷途羔羊吧?你可是大善人一个啊。
布瑞欣然:别再说了,我乐意帮助。
牧师目光射向——贝丝.杨,布瑞看到是她立刻神色大变。
布瑞惊慌地:除非您说的那人是贝丝.杨,是她的话,我宁愿立刻加入印度的克里希纳教。
牧师严肃地:布瑞
布瑞慌忙解释:对不起,但她嫁给了美景镇最大的恶人,这个人试图毁了我们的家园,而她没有阻止他。(转身走开)
牧师在身后喊:即便如此,基督徒该做的就是给予她安慰,毕竟“让没有罪过的人,投第一块石头吧”——《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
布瑞回头挑衅般地:那么“义人因见罪人受罚而欣喜,他们要从恶人的血泊中走过来”又怎么说?——《旧约》五十六章第十节。
牧师毫不含糊回应:如果你不饶恕他人的罪,上帝也不会饶恕你——《马太福音》第六章第十五节
布瑞不甘示弱地向牧师迈进一步:无论是谁,有违上帝,必被处以死刑或流放——《以斯拉》第七章第二十六节
牧师目光逼人地靠近布瑞:布瑞.范德坎普正在于她男友同居,辛西娅.托马斯说的——第五排七座。
布瑞立刻面露愧疚:……好吧,我去和她聊聊。但这可是精神勒索。(心有不甘地埋怨牧师)
牧师面色肃穆:我已身属上帝!布瑞,为达使命,我不惜代价。(然后莞尔一笑,转身走开)】
最后一句“为达使命,我不惜代价”,把一派温厚宗教长者的形象,立刻提升到一个充满权威令人敬畏的“牧羊人”的境界。但老牧师说完后的莞尔一笑又刹那间化解了他刚才说出的那句有悖忠厚,让布瑞又怕又恨,类似精神要挟和勒索的言辞。
对于宗教,我没有任何偏见。只是觉得非常好的一段对白,不分享实在可惜。这段对白恰恰剥开了一部分宗教和人性的外壳,让我们看到一些微妙的关系。让我想到,宗教人物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与政客是非常类似的。
【七 虚荣自私的美少妇——盖比】
我曾经想,是从天真纯善的苏珊开始说起,还是从自强自立、勤劳持家的雷内特说起,或者是从能干的厨师,精明的商人布瑞说起?
但今天的一篇贴子提醒我,要从四位中最自私、贪婪、虚荣、幼稚、无知的一位主妇开始。她就是“绝望的主妇”盖比。
盖比是个自私、虚荣、挥霍成性的外裔美女,一名出身贫民窟的少女,靠着自己的美貌进入模特圈,然后结识并嫁给一位精英丈夫,最终定居美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她自幼生长在外国的贫民区,未成年被继父强奸,唯一的母亲认为是她勾引继父,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这样家庭背景下成长的盖比,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宽容,于是她放荡,她虚荣,她挥霍,她自私,都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对自己糟糕童年的报复。
只要她不杀人、作大恶,观众似乎都可以原谅她的小毛病。就因为她是个非常可怜的“孩子”,观众们愿意同情她。
在盖比的人生中也出现了宗教,并且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想这也是她,利用一切机会用金钱来羞辱宗教人士的一个原因。
盖比的人生,是又一轮宗教批判。盖比的家乡有一位修女,当幼年的盖比向她诉说自己被继父强奸时,修女不但没保护年幼的盖比,还反过来指责盖比说谎和诬陷。最终导致盖比寻求保护无望,离家出走。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国家,最稚嫩,最脆弱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中最需要被保护的是未成年的小女孩。
我们为什么称呼祖国为母亲?除了她生育和哺育的恩的之外,母亲还有另外一种能力,就是保护幼子。
在猴群中,公猴能以命相搏的时候大多是抵抗外侵、为地盘、为争夺王位、为获得与更多母猴交配权、为妻儿安全;而母猴拼命的时候,大多是为了保护孩子。这就是母性的本能,这种本能不被任何因素干扰,不因权力、地位、财富、名誉而变更,这种本能坚定不可动摇。
同样,人类的男性大多会为了自由平等、权力地位、得到美女等等因素造反,而女性则大多处于从属地位,极少数会处于领导地位去造反。我们叫祖国为“母亲”,因为母亲在最危难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年幼无知的时候被人欺负,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会愤怒,尤其是母亲。
当盖比的亲生母亲不保护她的时候,盖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对人性充满了绝望。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了解,她的本质是善良的、胆小的、受过伤害的、脆弱的,她的一切耍心机和小聪明、坏脾气不过是生存在这个肮脏的世界里,为保护自己而设置的外壳。
【八 母亲——雷内特】
雷内特有五个子女,但被她抚养长大的却是六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她的丈夫。
我喜欢叫雷内特是中国主妇,因为雷内特夫妇是《绝望》中前七季中唯一一对保持传统家庭模式,从不闹离婚的家庭。
虽然夫妻关系也出现了麻烦,但都是丈夫在婚前惹下的风流债,在婚后夫妇二人都恪守本分。这样的家庭在美剧中是很少见的,到是在中国民间比较常见,因此,雷内特一家在剧中处处透露着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打闹但和谐。不像其他的几个家庭,不停地发生分崩离析的情节。
雷内特算是《绝望》的异数,工作上是女强人,家庭中是贤妻良母。相比而言,盖比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布瑞是个貌似称职,却被孩子痛恨的母亲;苏珊从来在女儿眼中都不是母亲而是孩子。
而雷内特对配偶和子女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她为了爱情放弃了职业追求,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规划,为了孩子放弃了个人理想……而她却从未觉得自己是在失去,而且对配偶的要求从来都不高,无论丈夫如何窝囊,只要不犯原则性问题,她就绝对不放弃他。可贵的是,貌似不够坚强、不够聪明、不够有思想的丈夫,竟然从未让她失望。哪怕是分居中,也保持了对她的尊重和对家庭、子女的责任。这一点就与中国的套路大相径庭了。
相对于布瑞不能容忍配偶生活中的任何错误(结果她的历届老公往往犯下不可原谅的弥天大错);
苏珊对配偶的依赖性(她的老公们一开始确实愿意让她依赖,但时间长了纷纷感觉受不了);
盖比的不安于室(这俩夫妻,从开始就纷纷出轨);
雷内特则难得地,对生活中经常犯错、工作能力上不足以养家糊口、精神上略显幼稚(喜欢车胜过一切)的丈夫忠贞不二。
剧中,她并非没有遇到过诱惑,并非没机会选择更好的生活,但她却抵御住了各种诱惑,始终坚守家庭,任劳任怨,并为家人的幸福产生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雷内特选择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性格单纯温和,喜爱家庭生活的丈夫,是家庭的幸运,是她的幸运,也是孩子和丈夫的幸运。
我们从雷内特的生活片段中,可以看出她是家庭的核心,这个家庭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母亲展开(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核心也大部分是母亲),她担任着家庭的会计、厨师、清洁杂役、生育、哺乳、抚养、教育,乃至出外挣钱、养家糊口的各种职责。
从主妇雷内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母亲是有多么巨大的能量!
在其中几集中,美国编剧几乎把雷内特描写成了“圣母”。她用美德甚至感化一位杀人狂,令他主动的到警察局投案自守,母性的伟大可见一斑。
当然,某些时候,优点也会成为缺点,在孩子眼里,母性意味着唠叨、强硬、琐碎、无聊、固执……但不可否认,她的特质大部分被编剧们描写得积极而正面。虽然,她疯狂的时候会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但最终,她一定会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并重新走回正轨。这就是雷内特,一个知错就改,坚定地守护着家庭的强大女人。
【九 雷内特的丈夫TOM】
这个男人一开始看似平常,与其他主妇的丈夫比较起来,既不潇洒,也不幽默,似乎也缺少些风度,带些男性特有的,不太讨厌的孩子气,还有点自私(比如,剧中他罔顾拮据的家庭财务状况,一意孤行地购买自己喜欢的汽车)。
甚至一开始阶段,他成了邻里之间的一个笑谈,却并不知自。
但,雷内特的丈夫和某类男人一样,属于后来居上型,在结尾几季中,他被生活打磨、被妻子“培养”成为一名成熟、稳重、甚至幽默与智慧并重的“精品男人”。
雷内特却因抚养5个孩子消耗得日渐失去光彩。她把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这个家庭,最后却不得不面对这个古老的课题——下堂妇。
就像在开篇提到的:《绝望的主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家庭无论外在看起来多幸福,都可能是暂时的,生活的实质就是不完美,无论多么让人羡慕的家庭和婚姻,都有各自的磨难、痛苦和悲伤,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诱惑、烦恼、冲突和变故……
所以,在最后两季里,编剧让雷内特的婚姻渐渐走向终结,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此时,我们能够看出这个家庭的根基之牢固,男女主人对彼此的感情之深厚,并非小三出现就可以摧毁。
这个家的裂痕发生,基本都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当丈夫逐渐成熟,不再幼稚,他就不再需要一个“母亲”的陪伴了。雷内特的丈夫不再是一个孩子,他可以独立面对世界,甚至左右乾坤的时候,一个强势的老妈子似乎就显得多余而啰嗦且显出老态了。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雷内特将眼巴巴地看着一手抚养成材的“丈夫”离开自己,离开这个家庭。这是每个母亲都要经历的痛苦。但她培养的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在分居后对她的帮助比以前大多了。跟我们在国内电视中看到的离婚后就狼心狗肺的男人女人是大不相同的。这种理性的夫妻关系处理,比幼儿化家庭观念的打闹离婚是大相径庭的,雷内特逐渐的家庭是相对成熟的家庭。父母都对孩子和家庭有很成熟的态度。
从编剧塑造的雷内特一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民众对婚姻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是比较成熟的,并应该得到肯定的。
当然,美国的法律体系也是一大保障,在离婚中比较倾向弱势的女性。
而在中国,法律的“平等”,是建立在“男女生理平等”的基础之上。但我们都知道一点,“男女生理是不可能平等的”。
雷内特与丈夫的婚姻如此牢固,最终是完美的结局。
当孩子成人后,她依然回到职场,成为女强人。不愧是雷内特,她的结局很传统,也是大部分女人都向往的场景——带着6个孙子孙女在公园玩耍。
我认为雷内特是一位被编剧们祝福的“主妇”。
【十 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布瑞.范德坎普】
布瑞是《绝望的主妇》中“善”与“恶”的结合体。
她的外在,拥有女性高雅、端庄、美丽的一面,她的内在,拥有最邪恶、狡猾、丑陋的一面。
看到前面笔者交代的她与神父的对话之后,大家大概对她的智慧稍有了解。但她最值得佩服的是那种近乎顽固的非黑即白的善恶观,还有一种近乎婴儿般的单纯和执拗,让这个女人又可敬又可畏。
在这个生命蓬勃的地球上,善心善言遍布天下,但千万句的善心和善言,也无法比较一个善行。而布瑞一出场,就是一个拥有善心、善言和善行、言行统一的大善人形象。但是,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编剧们会让布瑞例外么?
从这一点来看,《绝望主妇》这部巨作,显然是铁了心要打破人类完美和梦想的一次历险。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绝望的祝福》中的布瑞,如何用她高标准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爱情观走过这段世俗人生。
这个女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高贵和优雅,即使在落魄的时,依然发型完美,做着一流美食,谈吐优雅,一身薰衣草的香味,脸上挂着恬静的微笑 即使被警察戴上手铐时也要衣冠楚楚,昂首挺胸的走向警车——这就是布瑞,主妇中的传奇人物。
都说:女人可以改变男人,同样的,男人也可以改变女人。
布瑞在第一季貌似天使的一面,在三个男人的影响下,渐渐显露出恶魔的一面。
三人丈夫带给布瑞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曲折离奇”。
第一任丈夫,是个被虐狂,在情妇的床上晕死过去被发现,让一家人颜面扫地,最后在妻子拖延下死去;
第二任男朋友,差一点结婚,是蓄意谋杀她第一任丈夫的凶手,也在布瑞发现真相后亲眼目睹他自杀;
第三任丈夫,差不多也是个杀人犯……
布瑞一开始对一切都要求完美,带点强迫症,什么都要100分,却发现事事都不如意,子女在成长中对自己越来越不满,丈夫更是出轨,接下来的婚姻中总是遇人不淑,孩子长大后离她远去,朋友们因为各种原因渐渐疏远她,这个一度完美的主妇,竟然有一个阶段成为一名烂酒鬼,还有一个阶段成为四处寻欢作乐的荡妇……说道这里,我感觉布瑞在《绝望的主妇》中是唯一一个,无论是的内心,还是行为,被编剧们塑造得落差最巨大的人物。
她从一个完美的女人形象被破坏,又重新建立再次被破坏,再次建立……不断从山顶跌倒谷底,又从谷底登到山顶,直到最后编剧们满意地看到她成为一名“政客”……
这种结局有点意外,在中国是想破头也不能想到的。但神奇的美国赋予编剧们塑造出一个传奇。
无论如何,布瑞是强大的,她是四位主角中唯一持枪的神枪手,拥有英雄般的荣誉感,君王般的头脑。她做什么都很出色,能够保护别人,在意别人的感受,但一旦自己受到伤害,就会疯狂的爆发。
这样的人物非常适合从政,因为政治本就是最高尚与最肮脏的帝王之术,政客本就要懂得牺牲自己也要懂得牺牲别人——而布瑞,深谙此道。
【十一 芭比公主的现实人生——苏珊】
很多人看到中期的时候非常讨厌苏珊,是的,我也如此。但忽然有一天,我想到一点:善良的人一定是讨喜的吗?然后又想:编剧一定要把善良者写得不令人厌恶吗?
我的脑海里很快得出一个答案:“不。”
依我看《绝望的主妇》不就是为颠覆而诞生的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珊这个人物被编剧塑造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好人,但却经常做错事,无意中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就是苏珊与众不同的特点。
第一眼看到苏珊这个女人,她美丽,可爱,诚实,善良,没有心机,甜蜜,正义,有些笑迷糊,亲切可爱得象位邻家傻大姐,没有任何杀伤力。我想大家会立刻想起“芭比娃娃”。在童话里,我们对这种女人的经历耳熟能详。
步骤大概是这样:
第一步:女孩年幼时成长于单亲家庭,缺少爱的沟通,但却心怀仁慈,善良、单纯、美貌、迷糊的小可爱(和所有的童话女主角差不多,可能是很悲惨的童年,她却内心充满爱和希望长大了);
第二步:上学后,少女成为优等生,拉拉队长,身材容貌尽善尽美,性格讨人喜欢的美少女;
第三步:成人后,苏珊嫁给一名众人眼中的“上流”男士(王子出现在人生中),一位精明英俊的律师,他们貌似结了完美的婚姻,王子公主的故事以美满的婚姻做了大结局……但,童话到此结束!!!!
从此后,王子和公主的人间生活开始,这以后就不再讲童话,接棒的是现实版的《绝望的主妇》。
故事情节依然很老套,王子出轨了,而且王子低劣的道德品质开始显现出来,谁没个缺点呢?但苏珊的王子毛病比别人多一些。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这个单纯的女人。
这位平民公主苏珊,性格也自有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幼年时期对家庭的自卑感、单亲家庭抚育出幼稚、无法独立、软弱、不成熟的性格包裹下……苏珊一再的迁就丈夫出轨和谎言,但结果造成了对自己更深层的伤害。他们离婚了。
“芭比娃娃”在现实中成了一位“单身母亲”。
离婚后,另一个灾难拉开了序幕,受难者并不仅仅是苏珊,还有她的女儿。苏珊家的单身家庭,在美国有普遍性。
我们观看近几年的美剧就会发现,近来美剧编剧会比较喜欢描写单亲家庭里的故事。比如《好汉两个半》。
我收回笔头,接着说苏珊。
离婚后有很长一个阶段,苏珊无法接受这种人生挫折,几乎无法振作,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甚至自暴自弃,长期处于哭泣、不做饭、不吃饭、无心照顾女儿的境况。这个时候,她的小女儿,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会了做饭,打扫,整理家务,交各种煤气水电费啥的,还会哄母亲吃饭、睡觉,不时安慰母亲受伤的心灵,就连母亲没信心恋爱,她都主动鼓励母亲重新敞开心扉接收爱情,多好的女儿!
但这个幼女的心灵伤痛却被埋葬了,她无私和本能的去挽救自己的母亲,却莫名地压抑起了自己的伤痛。
因为不能两个人一起哭泣,却无人去做饭,无人去负责生活,无人承担家庭的重任,哪怕是单亲家庭。
我们不得不说,苏珊是个精神幼儿,而她的女儿才是真正的成人。结论是:成熟确实与年龄无关。
这位年幼的女儿在母亲的苦难期,自己的童年期间,“被迫”扮演了一位母亲的角色。所以,她是没有童年,而是直接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绝望主妇》中另外三位女士,盖比、雷内特和布瑞都是在逆境中展现坚强一面的女性,而苏珊就是一名“柔弱的公主”的形象,她需要王子的救助,需要女儿的关心,是个不经风雨的小甜甜。相对于盖比的坎坷童年,苏珊在人生中经历的痛苦也真不算什么。
但是,任何环境造就出的人都有弱点、也有相对的优点。正当,我们对这个长不大的小甜甜哭哭啼啼、迷迷糊糊感到腻烦的时候,她忽然开始长大了。
苏珊善良、正直和单纯的一面开始散发出魅力。
让男主角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她……让我们相信一个定律:灰姑娘能变成公主,总是有原因的!
【十二 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心理问题】
苏珊这个人物在中国和美国社会中具有普遍参照性,大部分单亲家庭都在经历过家庭破碎的痛苦。目前,我国社会不断高升的离婚率,也让众多家庭成为单亲家庭。
而苏珊的单亲家庭是家族性的,她的母亲是单亲母亲,苏珊是单亲母亲,女儿也即将成为单亲母亲,祖孙三代女人都是如出一辙。
这让我很好奇,如果苏珊的女儿怀着的孩子也是女儿的话,她们会如何培养她?未来这个孩子的人生会不会重蹈覆辙,这是个值得期待的话题。也是《绝望的主妇》即使在完结后,依然让人怀有幻想的原因,因为生活总在继续,故事就不会结束。
苏珊遗传了母亲强大的美丽和迷糊的基因,在生活中,她总觉得筋疲力尽;而苏珊的女儿却拥有律师父亲精明智慧的基因,但她亲历了父母婚姻的失败,幼年开始就承担“抚养”母亲的重任,目睹母亲的痛苦,所以,成年后的女儿开始逃避婚姻。这个美丽、聪明、勤奋、独立、坚强,成为医学博士,满满正能量的女孩,成年后却经常错爱一些不相配的对象,比如大叔、已婚男人……
可能,她是在逃避父亲对母亲类似的伤害;或者,父母的失败婚姻,给她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又或者是幼年缺失父爱所产生的恋父情结……
她害怕婚姻中的背叛,害怕象母亲一样被婚姻伤害得体无完肤。所以,她宁愿选择作为伤害者出现在别人的婚姻中,而不愿在婚姻中成为可能的被害人。
这招看似明智、洒脱,却体现出她的怯懦自卑。
一名少女家长,成年后却沦落为逃避爱情和逃避责任的女人,频频成为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充当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这种扭曲的性格,很难说是强者的懦弱,还是弱者的反击。
总之,这个女孩隐隐的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叛逆,她从小是模范优等生、考上最棒的学校、即将成为优秀的博士……但她的心灵却是残缺的,只因为她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婚姻、母亲的脆弱性格带给她童年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她的性格也很不稳定。
伤痕藏得很深,在她的表面根本看不出来,她展现给人的是美丽、积极、优秀……所有父母想要的完美孩子的典范,但一旦她接触婚姻,她则残缺不堪,无力应对。
外在看似完美,而伤痕确实存在,并且无法磨灭。
(完)
本文为作者 冰凌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