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视角:电视娱乐节目环绕声不可或缺——采访美国现场混音大师约翰•哈里斯先生

2014-06-23 16:08
摘要

本文是一篇对格莱美颁奖典礼电视现场制播混音大师John Harris先生的采访。通过采访,使我们了解到美国电视节目的优秀娱乐性是如何实现的。谈到了在电视娱乐节目制播时的扩声与电视节目音响效果的关系。对于大家关心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哈里斯先生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对于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他做了自己的阐述。哈里斯先生表示对本次培训中,我国电视音频界学员的卓越表现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他对这些年青混音师们的未来有着充满热情的期待,期待这些优秀学员把环绕声的健康种子播种到各地的各种电视节目中去,让广大电视观众得到更加愉悦、更加丰满、更有娱乐感的生活享受。

关键词

电视环绕声
电视娱乐节目 声景 流动音乐混音 格莱美

一、前言

2014年3月17至21日,杜比实验室在北京怀柔中影基地成功地举行了杜比认证环绕声制作工程师培训暨国际大师班培训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多次获得格莱美、艾美奖的世界一流混音师JohnžHarris(约翰哈里斯)先生担任首席导师。本人在此活动期间,有幸约请哈里斯先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但是,他只能给我挤出半小时的时间。就在这区区半小时里,我们就业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有趣而有意义的探讨。

二、哈里斯先生背景简介

约翰•哈里斯先生在专业音响行业中是老手了,拥有超过30年的实践经验,而这始于他对现场录音和广播的爱好和激情。在过去的22年里,他曾担任格莱美奖颁奖典礼全球直播节目的音乐混录师,成为这个在世界范围里进行最大规模音乐演出电视制作节目的骨干及顶梁柱。他录制过的艺术家,如Korn(科恩乐队)、Metallica(金属乐队)、Eric Clapton(埃里克•克莱普顿)、Lou Reed(娄·里德)、Paul Simon(保罗·西蒙)、Madonna(麦当娜)、U2乐队、George Harrison(乔治•哈里森)、Tony Bennett(托尼·本内特,哈里斯先生为之录音的作品获得当年格莱美年度唱片大奖)、Ray Charles(雷•查尔斯,获得了当年最佳录音专辑以及年度唱片大奖)、James Taylor(詹姆斯·泰勒)、Gwen Stefani(格温•史蒂芬尼)、The Dave Matthews Band(戴维·马修斯乐队)和David Bowie(大卫鲍伊)等等(参见图1)。与这些艺人的成功合作,更提升了他的激情,促使他在现场录音行业漫长的路程中不断前进。

最近,约翰混录了Paul McCartney(保罗•麦卡特尼的)《Good Evening New York City(纽约城晚上好)》的蓝光DVD,以及负责保罗·西蒙在白宫接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格什温奖仪式上的演出(参见图 2)。最近,哈里斯先生又负责Metallica金属乐队的《Through The Never(穿越永恒)》3D蓝光 DVD的录制(参见图3)。他继续为美国最高级别奖项的颁奖典礼担任录制工作。

约翰荣获2次格莱美奖,8次黄金时段艾美奖(Primetime Emmy Awards)其中5次是艾美奖的最佳音频成就奖,1次Peabody Award(皮博迪奖),还有更多的荣誉和赞扬(参见图4)。
\"\"
图1 哈里斯先生录制的作品举例,科恩乐队的MTV Unplugged CD专辑2007出版
\"\"
图2 哈里斯先生的团队负责保罗·西蒙在白宫的演出,这是音频车在白宫大院的镜头。中间为哈里斯先生
\"\"
图3 哈里斯先生刚刚完成描述Metallica乐队的3D电影声轨,这是已经出版的3D蓝光DVD封面
\"\"
图4 哈里斯先生和艾米奖

三、遵循原则和个性创新的关系

正式采访是在21日早上8:30至9:00进行的(参见图5),而20日晚餐期间,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自由话题的铺垫。
\"\"
图5 哈里斯先生愉快地接受采访

开门见山,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这次杜比冠军培训班学员的总体印象如何?”。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整个培训在20日当天下午就结束了,10位学员都通过了最后一波,也就是第四波考试。这四天里学员的表现,应该得到充分反映,而哈里斯先生作为手把手的导师,我很想知道他第一次到我国来,对完全陌生的学员和根本不同的环境,他是怎么想的。

哈里斯先生是这样表述的:“一开始,我没有预期到这些学员有这么开放的心态。因为,他们看起来都是丰富工作经验的录音工程师了,不可能不保守。的确,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工作习惯,也会有个比较好的,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而我提出的是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流程,我想到我们的录音工程师可能会有问题,有可能不一定会接受。但是没有想到,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在按照主办方的计划,17日是学习观摩阶段。而从第二天起,真正的执行新规则就开始了。我十分惊讶,他们都能非常好的接收这个流程,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他们能很快地认真记笔记,抛开自己已有的经验,很快准确地掌握也就是非常好的做了,对我的工作流程百分之百的复制或说模拟了。”

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可能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你对学员中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

哈里斯先生毫不犹疑地回答道:“我不想对哪一位学员有偏爱。我认为所有学员都不错。不过,L学员,他本身自己的基础就很好,很成熟。可是,他还是能逐渐地、开放地接受我的流程。我想他是非常非常有发展的。而S学员胆子小,也的确非常紧张,我希望给予多点鼓励,建立起该学员的自信,激发起其积极的状态。”沉思了一会,他接着又说:“我犹豫不决是不是让他们在后面声道加东西。可是S学员是唯一坚持在后声道放吉他什么的乐器,好像什么人在演奏,使得音响充满整个空间,那非常棒。这是唯一一位这么做的,我非常高兴。可能一开始我没鼓励他们这么做,所以,差不多所有学员都是在前方声场放声源。但是S学员坚持这么做,而且几乎每一次考试都在后声道加了,S学员可能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要遵循这个规矩。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如果再经过更多时间磨练的话,我想一定是非常棒的混音师。”

说到这里,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对学员有何期望?”他说:“我自己的期望是,大家要把这个流程不仅仅是带到工作中去应用,更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东西。”

接着,哈里斯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我期待这些优秀学员,将会把环绕声健康的种子带回各自的单位,传授给同事们,运用到各种电视节目中去。环绕声使得节目更加愉悦、更加丰满、更有娱乐感,这样能给广大电视观众以更好的生活享受。”

的确,有不少议论,以为哈里斯先生来培训,就是要大家都按照他的样板框框来做事。其实不然,他是真心希望大家能创新,能在不违反流程原则的大前提下,尽量体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能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节目风格和个人创作意图来积极运用和推广环绕声,使得各种电视节目对电视观众都有更强的吸引力。

四、扩声是为电视节目的观众服务的

众所周知,电视现场直播时,扩声与混音之间存在声音响度等很多看法不一的地方,这一直是个困扰。因此,我直接了当地提问:“对现场扩声有何要求?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哈里斯先生没有直接谈论具体要求,只是举了正反两个极端的例子:“在格莱美的工作中,扩声完全是我们团队的,这是正面的例子。格莱美颁奖大会直播时,扩声是我们一个团队的(参见图6)。扩声要根据录音的要求,改变扬声器的位置。在一场演出中,有观众观效话筒吊挂正对着舞台的地方,而扩声的线阵列正好对着这个区域。于是我要求扩声把中间的喇叭关掉,把线阵列转向,形成一个声音向外的形式,并且本来指向更远的喇叭角度,也把指向也稍微向下一些。这样使得录音声音更好,扩声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而一个反面的例子,是在Metallica 乐队电影录音中,扩声不是我们团队负责,他们把声音搞得太大,直接影响观效拾音用的话筒。我们只好从观众席上方200英尺(约61米)高的顶棚上向下吊观效话筒,以便更接近观众的头顶,这样的效果就不好。因此,扩声与录音是一个团队,对于直播来说是很重要的保障,我们要让电视观众听到愉悦的声音。
\"\"
图6 哈里斯先生的M3(Music Mix Mobile)流动音乐混音团队(右起第六人为哈里斯先生)

五、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差异在于声音的重现和重建

哈里斯先生这次来华,主要讲的都是格莱美等以流行音乐为主的电视直播混音。但是,我很想知道他对古典音乐现场混录和流行音乐现场混录,究竟有什么看法。相信同行们和广大读者都有同样的疑问。于是,我向哈里斯先生提出:“古典音乐会现场直播与流行音乐直播有何区别?”这个问题。

哈里斯先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没做很多古典音乐直播,但我认为古典音乐主要是空间,空间也是乐器的一部分。如果让我来做,首先考虑重现房间音响。原则上,我认为指挥那就是混音师的位置,在指挥头上悬挂立体声制式话筒。混音师像指挥一样面对乐队来听,比较得当。我也拥有Decca-Tree,用来录制古典音乐的环绕声。混录电视直播古典音乐,要有与电视有关的一大堆规划、与电视人员的一大堆合作协调等事情。我没做过很多古典音乐电视直播,因为没那么多业务。但是,如果做的话,肯定要遵循很多非常传统的方法来混录古典音乐。”

他说:“而流行音乐,就像我跟学员说的,我觉得那是可以再创作的。因为电视直播流行音乐都是话筒近距离给点,整个声场不一定好,所以我们不能再重现这个声场。你可以创作一个声景,而这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像鼓组、吉他在舞台上声音不那么好,如果我们把声音搬到电视上,就不会那么有娱乐性。流行音乐直播的画面非常漂亮,画面又会给得很大,有景深、有景别和有高度。因此,要根据这个画面,用混响来做一个声场。在电视上要更加有娱乐性、更加好听,所以要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声景、一个娱乐的环境。我的技术是要创作全新的,不是真实的环境。我们要创造新的空间、新的混响,让观众看电视画面时,觉得那里空间的声音很好听。可是实际现场空间里没有混响、没有那么大的空间,电视听起来声音很好听,那是我们做出来的。”

他接着说:“这有点像灯光,完全是画面的再创造。你看电视直播现场打灯的灯光把舞台美化得如梦似幻,每个演员都经过化妆来美化的。这并不是生活用灯那样正常的照明。舞台灯光要造成比较梦幻的,比较娱乐的氛围。舞台灯光的目的,是让舞台特别漂亮,让演员的服装更好看、更加特别,但那不是真的。我想,录制CD那是没有化妆的,是真实的生活,没有更多的想象。电视流行音乐,在舞台上的混录流行音乐像化妆,完全是由录音师和混音师创作的,像Pink Floyd的曲目中,有 10把吉他的声部那样。这歌曲里的十把吉他,那是虚构的,是录音师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来的。虚幻的感觉贯穿了整个Pink Floyd的歌曲(平克·弗洛伊德是英国摇滚乐队,以迷幻与太空摇滚音乐闻名全球。其创新的专辑封面艺术与精致的现场表演,使之成为当今最成功的摇滚乐队之一—笔者注)。”

六、神秘的315赫兹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哈里斯先生在处理声音的时候,总是强调要在315赫兹处做陷波均衡处理,而Q值等于2,也就是不太胖的一个滤波曲线。加了之后,声音改善不少。可是为什么?(参见图7)

对此,我的问题是:“这个传奇的315,你说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那么,是否从模拟时代就开始,一直延续到数字时代的?是否还是有什么其它原因?”

哈里斯先生说:“其实,那是我刚开始工作时,在Steely Dan Records(斯蒂利·丹唱片公司),有一位工程师,我给他做助手。一次,我在处理鼓声,一遍遍地搞不好,他走过来动了动什么地方,声音就变好了。可当时我没看见他动了什么。同样的话筒,同样的位置,我用了很多奇怪的EQ曲线也不行。可是一用老师的那个EQ就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我憋不住了就问他,他只是说,315,不需要别的。于是,我就在鼓组、通通鼓里使用了。只要加上这个,声音就奇迹般改善了、愉悦了。特别像摇滚乐队,不用加很复杂的EQ曲线,只要用315赫兹,声音就干净了、自然了。我把这个用到钢琴、保持低音、中音和高音音色不变,而声音好很多。具体说这个神秘的数字到底为什么?究竟是大自然的什么原因?我没研究过。会不会是音乐声学上有某种现象?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说不清是什么音乐或者物理原理。我想这个课题留给科学家去研究吧。
\"\"
图7 学员学习使用神秘的315赫兹滤波EQ特性

七、模拟时代与数字时代的对比

作为从模拟时代进入电视音频领域的专业人员,总是对模拟和数字两个时代有异样的看法。那么,也是跨越两个时代的哈里斯先生又有何感想呢?

这时候,我提出了这次访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模拟时代与数字时代,你感觉最大区别是什么?你喜欢模拟时代还是数字时代?”

哈里斯笑着说:“我想在我的特定领域的经验中,电视和其它技术都要跟着时代发展,在娱乐电视广播节目中,对于技术,包括照明、音频等,要求越来越高。在模拟时代,为了满足这些高要求,我们就要用巨型的调音台,还要很多很多模拟通路。后来,出现了所谓数控模拟调音台,也就是调音台可以把参数存储起来,还可以翻页等,这就引入了计算机。计算机可以控制每一个旋钮,看着屏幕把参数调出来,省去很多时间。这就是数字控制模拟信号的阶段。”

他接着说:“调音台变成数字,我记得是AMS-Neve的Capricron(参见图8)。我是90年代后期,开始用Capricron的。但是即使那样大型的数字调音台也仍然不能满足制作的需要。如果我们不犯错误,不失败,节目方就会提出更加复杂的任务。那年,我一个人做了21幕的格莱美颁奖典礼,就我一个人呀。但是演出阵容十分庞大,我的脑子都不够用了,没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彩排时,演员演出我都没有时间再混,马上就到下一位演员了。”
\"\"
图8 全球第一台大型数字调音台,AMS-Neve公司的Capricorn

哈里斯先生显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道:“因此,即使数字调音台,一台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两台(参见图9)。要完成像格莱美那样紧锣密鼓地演出,A车把这场演出A录下来,B车录下一场演出B,这时候A车就开始混音A,演员A坐在我旁边,聆听效果。同时开始预混演出C。B车也同样进行这样B-D的过程,来回两个车交错交替(参见图8),用ProTools系统共享资源。其实,抓紧时间的话,45分钟可以做得很好。”

最后,他用总结似的口吻说:“所以,不管怎么说,模拟向数字过渡,我认为那是是娱乐业的需要。我没有对模拟或数字有什么偏爱,而是自然地跟着科技发展来做,自然地接受了这样一个过渡过程,而且充分地运用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其实,对于电视声音由单声道往立体声、环绕声转变的正确态度,也应该是因势利导、大步跟上,而不是固步自封,以致举步维艰。
\"\"
图9哈里斯的M3团队使用着两台流动录音车

八、感想和感谢

整个采访的时间很快结束了,几乎无法深入探讨更多的问题。不过,我感觉到,哈里斯先生对于电视节目必须能愉悦电视观众的原则十分重视,而这些节目的高水平娱乐性,也就是画面和声音协调地同步提高极其重要,因此,环绕声对于娱乐类电视节目来说不可或缺。对于高效率完成符合电视播出链客观规律节目的原则,不是随便定出来的,而是节目的要求,观众的要求,和具体电视接收机的物理条件所决定。节目的性质决定了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对于科技的发展,不是评头品足、止步不前,而是尽快消化和顺应潮流。对于流程规则,不鼓励墨守成规,而是鼓励个性和创新。他认为流行音乐的声景就是录音师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把现场的声音搬到电视机上。这个创作声景的原则,不仅对音乐节目有效,对其它各种形式的电视节目环绕声化都有指导意义。哈里斯先生对我国年青录音师们的鼓励和期望,也使我深受感动。其实,这不仅是对这几位学员的期望,更深意义上是对我国这个有着15亿人的,正在崛起中的国家充满着希望,希望环绕声能高效、优质地为如此庞大的潜在电视观众服务,为他们在繁重、辛劳、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一个轻松、愉悦、梦幻般的娱乐氛围。

最后,我要感谢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袁邈桐博士,没有她的协助,没有她高超而专业的翻译技巧和惊人的记忆力,我是无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完成这次采访的。

(本文作者:深圳电视台 程一中)

本文为作者 杜比实验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1522

杜比实验室

点击了解更多
杜比实验室(纽交所代码:DLB)总部位于旧金山,在全球各地设有办事机构。从电影和电视节目,到app、音乐、体育和游戏,杜比将声音和影像科技转化为令人叹为观止的体验,惠及全球数十亿消费者。我们与艺术家、内容创作者、开发人员以及商业机构合作,通过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杜比视界(Dolby Vision)、杜比影院(Dolby Cinema)和Dolby.io,为娱乐和通信带来变革。
扫码关注
杜比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