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are】一个参加戛纳短片展映的青年摄影师分享他的幕后创作

2014-06-09 13:53
\"\"
从一个对摄影无限热爱的爱好者,到广告摄影的掌机,到剧情片的摄影师,夏王同学这条路上最不缺的就是坚持和信念。我们专门做了一个访谈,听他说说参加戛纳短片展映这支短片的幕后创作。

背景介绍:夏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09级商业摄影本科班。担任摄影师拍摄短片《樱桃的旋律》(Ears of Cherry),参展于2014 CANNES Film Festival Corner。
\"\"
Q:这片子什么时候拍的呢?
A:大三那会儿,2012年吧,4月下旬。

Q:这片子是怎么找到你的?
A:同届的一个制片同学找的我,导演小时候跟他是一个地方的,后来出国留学,这她的毕业作业,托这个制片同学在我们学校找找摄影。

Q:当时几个人去的?
A:北京这就我跟这制片同学和一个师弟,制片同学是去当场记的,师弟当跟焦员,也是第一次跟焦。

Q:听着挺不靠谱啊,不担心出状况吗?
A:也犹豫过,不过我信任他们,平时也是好朋友。而且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那之前的一个学期我也给比我高一届的联合作业《黑鱼》当过跟焦员,那时候我也是第一次跟焦,带我去的两位摄影系师哥始终也对我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那种感觉特别好,到现在对我都挺大的影响。起初师弟也担心过怕自己没经验影响我这次拍摄,我跟他说了我那次当跟焦员的体验之后他也变坚定了不少,而且我跟他说这也是我第一次独立给一个相对正规制作一点的故事短片当摄影师,都得靠互相搀扶摸索。
\"\"
Q:第一次拍故事短片,而且又去外地,有什么特别准备吗?
A:其实也还好,给自己的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认真对待。提前了大约近1个月去看的景,拍了许多照片,而且带着灯光师一起去的。灯光师是上海的,也是北京的前辈推荐的。他当时也是一个新人,对我们这种学生作业也很投入,我们在看景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把照明方案沟通得差不多了。我自己回来根据剧本列了个摄影方面的分场表,把看景的照片、光效气氛、预想的运动等缕了一遍。然后约了我自己比较崇拜的几位师哥讨论了一下我这次的拍摄,主要是光效上的思路,其中还有个师哥叫我把他在校期间获奖发的ROSCO色纸带去,以资鼓励。这方面我在此之前也特别缺少独立锻炼,因为总在广告MV摄制组里当摄助和掌机,光效上都是摄影指导负责,我虽然平时也会边看边想,但全面组织场面还是缺少经验。拍这个片子,场景的变化相对还是比较丰富,所以我也觉得是一个比较过瘾的光效实习机会,能把一些常规的场景光效都实地操作一下,平时都是纸上谈兵心里有点虚。刚好在此之前刚刚学了场景光效和电影摄影创作两门课程,紧接着这样一个实习是很不错的。
\"\"
Q:器材方面方面有什么准备吗?
A:起初导演是自己联系了一套RED ONE MX,但我看完剧本和场景之后觉得这个片子可能用ALEXA在影像特征上更合适一点,记录到SXSpro上的格式导演自己回去做后期也方便许多,而且那个季节在上海的许多白天外景我担心普通版RED ONE MX的散热问题。导演表示这方面只要经费差别不大她没什么意见。我那时候在摄制组兼职打工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提前整备和测试器材,跟几家器材公司比较熟悉,于是联系了一家租赁公司以十分优惠的折扣提供了ALEXA标准版、一套Ultra Prime镜头、一支安琴25-250mm镜头以及其他配套附件。但是说到这个,其实在这个片子的器材测试上我有一个疏漏,到拍完了之后才发现。那时候ALEXA的固件里面关于log-c有个分支设置——Film Matrix ON/OFF,关于这个选项的两种模式我没有实拍素材放到后期公司做试片。在拍的时候做摄影机参数设置检查的时候面对这个选项,我自以为是的认为那肯定是仿胶片模式好啊,于是开启了这个模式。到了后期阶段,导演发邮件过来说美国那的调色师问有没有开启这个选项,并且说这一点很重要。我立即在自己带回来的素材的元数据文本文件里查了下,全都标明着Film Matrix On,然后答复了她。我自己拿着这些素材剪了个REEL,然后用Color调了调色,发现怎么调都有一点黏黏的感觉,尤其是暗部。后来请教了一下homeboy studio的调色前辈,得知这个选项开启的确会造成这种感觉,而且后期很难调整回来,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关闭。当时相当懊悔,现在ALEXA的固件版本里直接就剔除了这个选项,可想而知了。没有足够前后期统一的色彩管理执行力度,教训惨痛。

Q:人总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
A:说到痛处了。前不久我在一次广告拍摄中,好不容易有条件使用一次带查色表即时映射的机载监视器。我当时想的是机内SXSpro卡记录log-c,导演监视器接Mon-out用REC709伽马,SDI口出log-c接机载监视器加载定制的LUT。可是ALEXA里目前的固件关于用SDI来接监视器信号只能选择clone mon-out那一路的信号,而且在GAMMA选择里SDI那一栏是灰色未激活的,当时我看标着是log-c灰色的以为就锁死不会更改了,然后粗心的在另一个界面里把Mon-out调成REC709,就没再切回去复查了,谁知道上一个界面里那个灰色的状态也会自动跟着变成REC709。结果导致有一整场戏是监看了一个把针对log-c定制的LUT套在了一个REC709的画面来打光而完全不知情。虽然算不上严重的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但是画面的反差和宽容度的利用完全大打折扣,后期调色师把那条LUT套在Log-c的素材上怎么看也不对劲,这太悲剧了。从那次以后我每次拍摄都用手机把设置好的参数状态界面和线路连接用手机拍下来存档,一是提醒自己最终确认,二是万一出了问题也好提供排查线索。嗯,这个细节有些其他同学不知道的也可以作为参考,算是牺牲小我提醒大家了。
\"\"
Q:跟导演的合作怎么样?
A:总体上来说还是顺利的吧。

Q:听起来这里面有不少事啊?
A:应该都是年轻人的碰撞吧,哈哈。导演本科是在香港读的,研究生在美国上,观念和思路上跟我会有一些不同,这很正常。在前期沟通的时候我们见面讨论的还挺开心,她也能感觉的到我的诚意和热情。她只身一人在上海呆了2个多月做筹备,找景找人建组,跑了不少地方,找下来的景都还挺不错,也找了不少演员来试戏。由于没有美术,她自己担任了这方面工作,我也帮提了一些意见。这些事让我挺欣赏她。不过,我一直没有收到分镜头脚本,只有文学剧本,起初我以为是她来不及做这个,但后来才明白她不喜欢这种具体做好分镜来拍的方式。我平时可能在商业摄制组里面被这些流程所羁绊,有点不太放心这种方式,但开拍起来也只能这么办了。拍摄的时候我先跟灯光师把整体的光效布置好,然后请导演带演员进来走戏,同时跟她现场临时决定分镜,有时候我会在拍的过程当中建议增加一两个镜头。对于机位她有些不确定的时候,我们会用佳能7D当做导演取景器拍摄几个角度和距离的照片来参考。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更快的适应各种导演的不同工作习惯。

Q:导演对你满意吗?
A:我没问过。刚开拍的那2天,她私下跟我提过是不是灯光布置和机位运动有点耗时过长,但我知道她之前的作业多数是用便携型胶片摄影机在纯自然光下拍摄的,所以跟她解释说这个算比较效率的了,她看到我们也一直在忙活儿估计也就相信了。另外就是中间有次她觉得可能我过去广告和MV之类干的比较多导致画面比较商业,偏好莱坞那种审美,她希望能更粗糙随意一点更偏独立文艺片一些。我当时心想我也拍过不少纪录片啊,哈哈哈。不过既然她提了这个要求,就做的再往那方面靠一些吧。其实我本身就一直比较偏爱还原生活现实感一点的光效,在一些夜拍日的室内戏里面我都尽可能的从光线的质感和气氛上贴近真实,这一点也是我前期跟前辈请教的主要内容之一。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IzNzI4OTA4/v.swf[/flash]

Q: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吗?
A:这个片子主要是一个姑娘跟她父母所领养的另一个姑娘之间的微妙关系,所以有一个回忆的段落,最后还有个姑娘从偏激的行为到醒悟的段落。我直觉是需要在这之间做一些变化。于是在回忆的儿童段落里做的相对怀旧一点,画面上保持一种暖暖的,稍带虚幻又粗粝的质感。打光方式上基本是用一种偏经典模式的戏剧化的形态,光圈都用的比较大,基本都在2.0-2.8之间,外景很多都在黄昏和阴郁的树林下拍摄。这个段落里有一个群众演员相对多一点的场景,我们把上海一个旧式餐厅打扮成教堂,把墙上的数十盏壁灯里的灯泡全部统一更换到3倍以上的功率,完成这个场景的基础照明,再用少量柔和的钨丝聚光灯做局部的造型调整。在夜拍日的老上海窗户楼道中,增加了一些粉尘和薄烟来加强怀旧感。这方面,制片和副导演全力配合,这个要求是我现场提的,他们立刻弄来粉笔灰和其他灰尘面粉的混合物耐心的铺撒在楼道上,在演员上楼的脚步中能够看到逆光下弹起的颗粒。这些得以执行完全依托于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专注的灯光师,他们无论是在给窗户贴滤光纸还是给一个包灯的黑卡纸开孔都裁剪粘贴的非常精细,还在20分钟之内自己洽谈好场地许可把主光大灯给架设到拍摄点对面的饭店楼顶上,让我获得比在摄影棚还要理想的灯位。在成年段落的戏份里,我开始用到T5.6到T8的光圈,夜景也甚至有用到T4.0,但是打光的方式却更加的现实感,从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用到KINO FLO等荧光灯。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和稍锐利一点的人物,并且希望看到人物能够更多的融进上海这些租界区的老建筑环境里。因为这个时候女主人公内心的阴暗比童年段落更具有攻击性,更加的迷失在妒忌中,但又需要尽可能在外型上保留她的相对柔弱单纯的美感。这个段落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具有统一的调子。最后的段落里,也是女主人公内心最为复杂变化最大的段落,所以我开始扑捉更多的城市色光,多数都在夜景,基本都是以现场光源为主,让他们既为人物照明又本身成为画面元素,灯光师的人工打光也都用来强化和填补这些元素。不得不承认,在上海拍摄城市夜景比北京还是要享受许多的。最后一场是在南通启东的海边滩涂上,女主人公走向海里自杀的戏。这个跟前面说的《黑鱼》有一些类似,说的都是重生。不过这里的更阴郁、歇斯底里,而且是孤独、不可理喻、无法自控的那种。在提前到达等待的过程中,我随手用照相机抓拍了一辆过路摩托车驶向远处消失在夜色中的照片,这个照片给了我灵感。我决定等到破晓之时用日拍夜的方式,手持拍摄女演员站在海边,缓缓走进海里,发疯式的冲进去。待到日出之时,她从海里像经过洗礼的释怀又保留着哭痕地在朝阳的逆光下走回沙滩。这个原本导演也没有确定要拍,我想既然光线的变化轮到了这个时候,就别浪费了,而且我心里觉得片中这姑娘也绝非具有真正自杀勇气的人,闹来闹去都是因为生活太容易。
\"\"
Q:拍完那一场的感觉如何?
A:那一场其实也我们拍摄的最后一场就杀青了。在一起生活了半个月,大家在一起都因为共同的事情也产生了友谊,特别释怀,中间有些小摩擦小情绪什么的在那种环境气氛下也仿佛都完全消失了。这次拍摄的副导演和制片以及女演员都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虽然和我们学校的氛围略有不同,但是大家在一起全心投入的时光,真的是酝酿友情的美好岁月。他们无私的参与进来,起初完全是因为导演在美国的一个同学是他们系里的一个师姐,他们受到师姐的委托后就完全当自己的事给扛起来了。尊师重道,薪火相传这东西看来在其他学校也一样的在发扬。在拍摄期间彼此相一致的对电影的热爱,对真诚的认同,一样的爱憎分明,一样的开怀大笑。现在彼此出差往来京沪也都会尽量见面小叙或者电话问候,我觉得我们之间友谊诞生的意义远大于这片子本身。杀青时刻,我给大家自拍了一个升格的合影镜头,这是我心里特别美好的回忆。
\"\"
【Oh,4K!】很感谢夏王同学在我们的平台上,通过 iShare 这个频道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

摄影师夏王:15210665223

希望更多的人在【iShare】周末的专栏中投稿给我们分享你自己的工作经验,同时我们也会帮你推广,提升你的商业价值。

投稿细则:
文章格式:标题+题图+摘要+正文(word文档,不限类型和字数)
投稿方式:将文章图文、视频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我们的邮箱:mr_insist@163.com
邮件标题:投稿+姓名+文章标题

PS:文章图片按照顺序插入文中,若有视频,请注明插入位置

我们不限时接受投稿,文章会在周六日发布在Oh,4K!微信公共平台上。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发布,是因为在周末的时候大家闲暇时间比较多,周末微信的关注度也比较高。

我们期待你的分享,iShare!爱上分享!

------------------------------------关于OH,4K----------------------------------------

\"\"
今天距离Homeboy 全新色彩服务项目发布还有21天!
\"\"
Oh,4K! 是由远景电影和 Homeboy Cine Studio 调色工作室运营的,源于微信公共平台,上面总会有一些我们原创技术文章,有兴趣的朋友请持续关注我们:)

调色业务联系:
邮箱:mr_insist@163.com
电话:13911101120

更多调色作品详见:
http://homeboycinestudio.diandian.com
\"\"
关注我们的微信也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本文为作者 HomeBoy Cine Studio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0986

HomeBoy Cine Studio

点击了解更多
HOMEBOY 电影数字洗印厂是一家专注创意、品质、技术流程的后期调色公司,调色业务涵盖剧情片、广告、MV;前期DIT;最终合片、影院DCP打包。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查看官网: http://colorgrading.cn
扫码关注
HomeBoy Cin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