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电影里对于“水”和“火”的运用,其中是否有何象征深意?

2014-05-27 10:17
你常常能在诸多电影书籍、电影纪录片里看到塔可夫斯基这个名字,而描述他作品的经常是“诗意”这样的词语。这当然毋庸置疑,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里充满了形而上的主题,华美的长镜头,这些都是视觉上的“诗”。这些元素,让广大一代又一代的电影理论家,影评人,以及电影学院的学生如痴如醉,他们都试图破解这些诗意的元素,其中包括了水和火的意象的使用。但问题是,这些诗意元素当真有东西可以被破译吗?又或者,塔可夫斯基本人其实刻意地避免在电影里使用象征元素吗?
\"\"
文章来源:http://nofilmschool.com/2014/05/andrei-tarkovskys-use-water-fire-in-films-is-there-symbolism/
翻译:林诗钊
转载请注明来源影视工业网,感谢!

塔可夫斯基频繁地在电影里使用水和火这两个元素,有时候二者甚至同时出现,比如在《镜子》里就有这样的场景。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E3NzM0ODI4/v.swf[/flash]
由于用得多了,诸多崇敬或是研究塔可夫斯基的人便开始相信,水和火是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的。也就是说,它们兴许象征着塔可夫斯基试图在做某种诗意的表达。 以下是 Luis Enrique Rayas制作的视频,里面囊括了塔可夫斯基电影里的“水”的使用。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E3OTg0NTgw/v.swf[/flash]
我之所以觉得塔可夫斯基离我内心并不遥远,正是因为他的诗人身份。好多人都是这么看待他的,他的确是个诗人。由于此,我们在观看他的电影时,会不自觉地想要解读他电影里那些重复出现的主题、种种物件和电影技法背后可能蕴藏的深意。

不过当年在我阅读《塔可夫斯基访谈》(1981年在国家电影院《卫报》讲座上)的时候,我着实感到有一点伤心:

“有很多艺术家,他们会有意地在自己的影像上加上一层象征意义。我从不这样做的。禅宗的诗跟我也有共同的点:它们会努力消灭任何让读者可以破译的可能,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所创造的世界,又和真实世界产生了某种平行关系。”

尽管这么说,但是塔可夫斯基还是透露过自己作品里的某些物件的象征含义。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曲影像赋格》里,作者Vida T. Johnson说道塔可夫斯基的确和她讨论过他电影里的象征含义。雨,雪和水,塔可夫斯基说他们“是信仰的象征。”不过作者最后说道,塔可夫斯基的确很不愿意在自己的电影画面上附上任何的象征意义。

不过这并不是说,塔可夫斯基没有故意在电影里使用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塔可夫斯基无数次被问过,他们为何要在自己的电影如此频繁地使用那些元素。从Peter Green的收集采访片段里,我们可以进一步窥见塔可夫斯基的内心世界。当被问到对于雨和水的使用时,他是这么回答的:

“我的电影里总是有水的存在。我喜欢水,特别是溪水。海洋对我来说太辽阔了点。我不是害怕海,只是觉得单调罢了。我喜欢自然里的那些小东西。他们像个微小的宇宙一样,尽管外表是有限的。我喜欢日本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他们会将注意力聚集中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而这个空间又能反映出无穷。水,是一个神秘元素——因为它本身的结构。而且水看起来很有电影感;它还能传递运动感,深感以及变化。没有什么比水更美丽的了。”

以下有个视频,研究了塔可夫斯基的《乡愁》。Kevin B. Lee 将电影里123场戏逐一做了研究,其中当然包括那个长达九分钟的秉烛长镜头。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E3OTg1NDQw/v.swf[/flash]
尽管以上的视频都未能解开塔可夫斯基电影里的象征主义(因为根据他,其实是没有象征主义的),它们却确确实实展示了塔氏电影的魅力。塔可夫斯基的生活哲学,他的信仰,当然还有他的电影,无疑是值得一代代人不断地观看、研究的。

你怎么看呢?如果一个导演并无在电影里使用象征元素的意图,那么观众还应该继续挖掘其中的深意吗?象征含义到底是创作者说了算,还是观众以及专家说了算?
本文为作者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