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动画片《对另一个自己说》【艺术风格与绘画造型分不开 】
2012-03-19 15:02
在设定美术风格时所要考虑很多内容,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内容必须相统一。不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画面形式。作品选用怎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突显内容,选择怎样的美术风格能与主题相符、能烘托主旨都是尤为重要的。
从材料上讲有手绘,木偶,沙土,剪纸,生活用品等等
《小鸡快跑》这是一部完美,轻松,自信的动画电影,历时八年,片中的粘土鸡以实际比例制作近400只,造型采用泥偶的表现形式,大胆跨张,滑稽可爱,该片导演Nick Park细致的描绘了鸡的属性和拟人化得性格特征,介于幻想与真实之间的作品风格特别有特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系列布偶动画《阿凡提》也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童年生活。还有1984年出品的《除夕的故事》采用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和民间剪纸的造型样式,此片非常有民族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出自鲁迅。《民族的脊梁》
3D动画的艺术风格在今年来的动画市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海底总动员》[8]就带给人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关爱和友谊,自由和勇气构成的影片。造型风格新颖,夸张,趣味可爱,加上完美的技术手段极具感染力。
其中景物描绘方式的艺术体现,也是一种突出个人风格的表现,分为写实空间风格和非写实空间风格。
写实空间风格是遵循透视原理的画面空间造型风格,大多数动画人都采用这种艺术形式,反之非写实空间是不太尊循透视原理,用平面叠加,画面黑白和色彩冷暖对比来产生空间关系的造型风格。这种表现手法脱离传统视觉,更加装饰性,很适合广告,或意识流艺术短片创作。
以上的各种艺术风格可以相互穿插使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配合,比如时下流行的三维渲二维,或三维超写实人物在矛盾空间中活动,手绘上色背景加电脑技术组合使用,说不定就走出自己的路,切忌一切风格的选择都是画面形式,它的宗旨是为影片主题服务!
在创作具有针对性的观众群的动画作品时,影片整体风格的设定:
例如一部学龄前儿童适合看的动画片,设定它的美术风格时就要考虑这些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这时候就不能把华丽而唯美的复杂造型强加给孩子们的眼睛。当然一部针对成人的动画短片就要考虑成人的审美情趣。
所以我非常重视影片基调的控制,我们在观看任何影片时最初的几分钟,就是在确定是否喜欢此作品的第一感觉,并选择是否继续欣赏,他是除了故事情节和叙事节奏之外最重要的美术形式。在创作《对》时,我也曾面临各种抉择,选用怎样的人物造型,可爱的?写实的?还是抽象的?画面色调是偏黄还是墨绿?我根据剧本故事选择性找了些个人喜欢并且同类型的范图进行研究。(见图4)
图4 参考影片基调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长时间进行试验绘制,反复设计人物造型进行推敲,场景设计和调色过程,整个过程比较随机,而且有些碰运气的成分,有时画了几天没有灵感,有时下笔如有神,这个环节不能急躁,耐下心来慢慢享受实验的过程。
最后,一个随意翻资料的动作让我发现自己大二暑假去中央美术学院参观时拍到的一些雕塑作品,发现其造型颜色既写实又卡通略带讽刺意味,觉得很有意思,可以尝试进行在加工。十分庆幸的是,我们组每个组员都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而本人又进修过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风格。何不发挥优势将速写再结合卡通化的人物形象作为全片的美术风格呢?考虑故事较敏感现实,色调选择饱和度偏灰,接近于现实生活的画面,这样的高级灰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作品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而在片头梦境中饱和度高,采用大胆的撞色系,这是每个人心中的颜色,我问过很多人,有人说自己的梦是彩色的,有的人说自己的梦是淡淡的灰色,还有人索性是黑白,这种说法不够形象、具体化。
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
----------廉·詹姆斯
所以我在绘制分镜头脚本时有意设计小男孩梦境中有条关于性意识的懵懂的河~采用日本浮世绘的绘制风格,有人说我是在暗喻日本“小电影”对中国人的毒害。。。其实这完全个人喜好而已。因为这样的海浪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片中另一部分的速写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见图5)
图5《对》剧照
中国现阶段的动画片中普遍存在人物背景不融合,这是一种制作上为了周期缩短的行为。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空间关系,让人观看时无法情景交融,这其实是个不小的弊端。所以在创作《对》中,我们尝试用画插画的绘制方法运用在动画创作中!多次借鉴国外流行的插画概念。要求每张人物的颜色都是带有笔触的效果。其实,在技术泛滥的现在难道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么?有!但是倔强的我依然坚持具有颜色层次的视觉冲击,因为看惯了油漆桶填色动画,想要跳出来就要时不时用些“笨”的方法。
这一点聪明的英国人最有发言权,在观看英国动画时常常会感觉到意外,会不断琢磨,觉得英国又研制出新的技术,不料最后了解制作花絮后会被它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英国人会非常享受整个动画片制作的乐趣,这是为了赶周期的浮躁中国动画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对》的上色过程尾声的时候,用photoshop[12] “匹配颜色”这样的一个功能,先将人物和场景颜色批量匹配,再在后期合成时用After Effects[13]照一个全局光把光源统一,使不同图层的图形尽量做到漫反射数值一致,最后将所有镜头再统一调色,加暗角插件,这样就能模仿出lomo相机的艺术效果。(见图6)这与自己喜欢摄影的有关,之前对照片调色有一定研究,没想到在毕设上用到了数码摄影的后期技术。
我的目标就是播放中随意暂停就是一幅插画,要求构图的和谐和笔触质感的特别,还有整体人物和背景光影的空间融合。
图6 暗角效果前后对比
吸收多种造型艺术表现语言后,再创自己的美术风格
举油画在动画中的应用为例。传统的油画绘制技法是用油彩在画布上,而在动画制作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动画每秒至少要十二张画面,就是说十二幅图才能放映一秒钟时间。但是聪明的导演想到油画颜料不会迅速风干的特质,发明了在玻璃上作画的方式。在摄像机下边作画,边画边拍,这样既有油画的审美表现力又有新的动画艺术表现语言。
《老人与海》[14]就是运用此技法创作出来的惊世作品。随后全世界动画人相继推出的同样形式的作品。于是阿历山大·彼得罗夫的个人风格变成了一种动画艺术风格,这属于他更属于世界动画人。
不少人看过《对》后会问我,为什么你们的人物动作有3D效果?感觉怪怪的但又蛮符合画面意境。在创作《对》时,由于全片原画和动画都是我一个人负责,出于对制作周期以及劳动力的合理考虑,我想找到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帮助自己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我和负责后期特效制作的同学研究,询问她在一些真人电影的制作中有没有能够防止跳帧或柔和叠化的软件插件,还是观看艺术动画长片《深海》[16]中得到灵感。(见图7)经过反复的实验和上网寻求答案。我们发现国外很多动画都有这种“投机取巧”反而取得好效果的事例。
图7《深海》剧照
终于我在After Effects 中找到了答案:有一个名为像素融合和层融合的插件功能。其中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像素融合,它的功能是把相邻的两个画面进行相似形状中和,帮你把两张动画电脑自动补中间画,日本影院动画《恶童》中,描写主人公白被恶势力杀手一刀刺中腹部后流血过多看到的幻觉中,一朵渲染气氛的花的制作方法就是用了这个插件。当然技术终究是技术,它只能机械的帮你算出科学的的画面数值,而缺乏了物体的动作情绪,所以有局限性,但是如果此技法刚好符合你要的幻想或主观色彩浓厚的镜头时,不防尝试一下。(见图8)
图8 After Effects帧融合截图
从材料上讲有手绘,木偶,沙土,剪纸,生活用品等等
《小鸡快跑》这是一部完美,轻松,自信的动画电影,历时八年,片中的粘土鸡以实际比例制作近400只,造型采用泥偶的表现形式,大胆跨张,滑稽可爱,该片导演Nick Park细致的描绘了鸡的属性和拟人化得性格特征,介于幻想与真实之间的作品风格特别有特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系列布偶动画《阿凡提》也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童年生活。还有1984年出品的《除夕的故事》采用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和民间剪纸的造型样式,此片非常有民族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出自鲁迅。《民族的脊梁》
3D动画的艺术风格在今年来的动画市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海底总动员》[8]就带给人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关爱和友谊,自由和勇气构成的影片。造型风格新颖,夸张,趣味可爱,加上完美的技术手段极具感染力。
其中景物描绘方式的艺术体现,也是一种突出个人风格的表现,分为写实空间风格和非写实空间风格。
写实空间风格是遵循透视原理的画面空间造型风格,大多数动画人都采用这种艺术形式,反之非写实空间是不太尊循透视原理,用平面叠加,画面黑白和色彩冷暖对比来产生空间关系的造型风格。这种表现手法脱离传统视觉,更加装饰性,很适合广告,或意识流艺术短片创作。
以上的各种艺术风格可以相互穿插使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配合,比如时下流行的三维渲二维,或三维超写实人物在矛盾空间中活动,手绘上色背景加电脑技术组合使用,说不定就走出自己的路,切忌一切风格的选择都是画面形式,它的宗旨是为影片主题服务!
在创作具有针对性的观众群的动画作品时,影片整体风格的设定:
例如一部学龄前儿童适合看的动画片,设定它的美术风格时就要考虑这些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这时候就不能把华丽而唯美的复杂造型强加给孩子们的眼睛。当然一部针对成人的动画短片就要考虑成人的审美情趣。
所以我非常重视影片基调的控制,我们在观看任何影片时最初的几分钟,就是在确定是否喜欢此作品的第一感觉,并选择是否继续欣赏,他是除了故事情节和叙事节奏之外最重要的美术形式。在创作《对》时,我也曾面临各种抉择,选用怎样的人物造型,可爱的?写实的?还是抽象的?画面色调是偏黄还是墨绿?我根据剧本故事选择性找了些个人喜欢并且同类型的范图进行研究。(见图4)
图4 参考影片基调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长时间进行试验绘制,反复设计人物造型进行推敲,场景设计和调色过程,整个过程比较随机,而且有些碰运气的成分,有时画了几天没有灵感,有时下笔如有神,这个环节不能急躁,耐下心来慢慢享受实验的过程。
最后,一个随意翻资料的动作让我发现自己大二暑假去中央美术学院参观时拍到的一些雕塑作品,发现其造型颜色既写实又卡通略带讽刺意味,觉得很有意思,可以尝试进行在加工。十分庆幸的是,我们组每个组员都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而本人又进修过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风格。何不发挥优势将速写再结合卡通化的人物形象作为全片的美术风格呢?考虑故事较敏感现实,色调选择饱和度偏灰,接近于现实生活的画面,这样的高级灰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作品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而在片头梦境中饱和度高,采用大胆的撞色系,这是每个人心中的颜色,我问过很多人,有人说自己的梦是彩色的,有的人说自己的梦是淡淡的灰色,还有人索性是黑白,这种说法不够形象、具体化。
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
----------廉·詹姆斯
所以我在绘制分镜头脚本时有意设计小男孩梦境中有条关于性意识的懵懂的河~采用日本浮世绘的绘制风格,有人说我是在暗喻日本“小电影”对中国人的毒害。。。其实这完全个人喜好而已。因为这样的海浪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片中另一部分的速写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见图5)
图5《对》剧照
中国现阶段的动画片中普遍存在人物背景不融合,这是一种制作上为了周期缩短的行为。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空间关系,让人观看时无法情景交融,这其实是个不小的弊端。所以在创作《对》中,我们尝试用画插画的绘制方法运用在动画创作中!多次借鉴国外流行的插画概念。要求每张人物的颜色都是带有笔触的效果。其实,在技术泛滥的现在难道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么?有!但是倔强的我依然坚持具有颜色层次的视觉冲击,因为看惯了油漆桶填色动画,想要跳出来就要时不时用些“笨”的方法。
这一点聪明的英国人最有发言权,在观看英国动画时常常会感觉到意外,会不断琢磨,觉得英国又研制出新的技术,不料最后了解制作花絮后会被它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英国人会非常享受整个动画片制作的乐趣,这是为了赶周期的浮躁中国动画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对》的上色过程尾声的时候,用photoshop[12] “匹配颜色”这样的一个功能,先将人物和场景颜色批量匹配,再在后期合成时用After Effects[13]照一个全局光把光源统一,使不同图层的图形尽量做到漫反射数值一致,最后将所有镜头再统一调色,加暗角插件,这样就能模仿出lomo相机的艺术效果。(见图6)这与自己喜欢摄影的有关,之前对照片调色有一定研究,没想到在毕设上用到了数码摄影的后期技术。
我的目标就是播放中随意暂停就是一幅插画,要求构图的和谐和笔触质感的特别,还有整体人物和背景光影的空间融合。
图6 暗角效果前后对比
吸收多种造型艺术表现语言后,再创自己的美术风格
举油画在动画中的应用为例。传统的油画绘制技法是用油彩在画布上,而在动画制作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动画每秒至少要十二张画面,就是说十二幅图才能放映一秒钟时间。但是聪明的导演想到油画颜料不会迅速风干的特质,发明了在玻璃上作画的方式。在摄像机下边作画,边画边拍,这样既有油画的审美表现力又有新的动画艺术表现语言。
《老人与海》[14]就是运用此技法创作出来的惊世作品。随后全世界动画人相继推出的同样形式的作品。于是阿历山大·彼得罗夫的个人风格变成了一种动画艺术风格,这属于他更属于世界动画人。
不少人看过《对》后会问我,为什么你们的人物动作有3D效果?感觉怪怪的但又蛮符合画面意境。在创作《对》时,由于全片原画和动画都是我一个人负责,出于对制作周期以及劳动力的合理考虑,我想找到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帮助自己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我和负责后期特效制作的同学研究,询问她在一些真人电影的制作中有没有能够防止跳帧或柔和叠化的软件插件,还是观看艺术动画长片《深海》[16]中得到灵感。(见图7)经过反复的实验和上网寻求答案。我们发现国外很多动画都有这种“投机取巧”反而取得好效果的事例。
图7《深海》剧照
终于我在After Effects 中找到了答案:有一个名为像素融合和层融合的插件功能。其中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像素融合,它的功能是把相邻的两个画面进行相似形状中和,帮你把两张动画电脑自动补中间画,日本影院动画《恶童》中,描写主人公白被恶势力杀手一刀刺中腹部后流血过多看到的幻觉中,一朵渲染气氛的花的制作方法就是用了这个插件。当然技术终究是技术,它只能机械的帮你算出科学的的画面数值,而缺乏了物体的动作情绪,所以有局限性,但是如果此技法刚好符合你要的幻想或主观色彩浓厚的镜头时,不防尝试一下。(见图8)
图8 After Effects帧融合截图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