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电影小组(反省贴)

2011-12-14 23:50

     

开说之前先有两个请求给影视工业网。

推的时候第一别再说苦逼了,第二别再提头衔名号了。

你想啊,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在北京如此严酷复杂的生活环境里活了下来,这哪里是苦逼,这里面应该写满感谢才对。感谢那些一路上曾经帮助过我,与我一起奋斗过的贵人们!提那些圈圈叉叉的名号头衔就更傻了,那些都算啥呀,什么都不是。曾经做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要谦虚,没有那个必要,我是觉得现在咱连谦虚的资格也没有。所以,千万别再提苦逼,本来生活就挺苦了,干理想还觉得苦逼那不混蛋吗。也别提头衔,那都是唬人玩儿的,是真正的浮云。

好了,正式开始讲电影小组。

我觉得想干影视这个行业,不管是还没入行,还是已经入行却总觉得孤军奋战的人,一定都得有个电影小组这样的团体经历一下。因为弄个电影社团有下面几大好处,当然你必须得保证是真想干,而不是闲的蛋疼,随便玩玩。就我的经历而言,我觉得组个电影社团,攒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拿起杆枪,扯起一片旗,一块奋斗,很有乐子!

1、  有番号,跟人谈事好谈

2、  可以迅速测试分工定位,明白自己的身份能力。(这点很重要,一个人如果一天不明白自己的身份能力,就一天走不出迷茫,我后面会重点说说身份定位这事情,我就是糊涂了好多年,到今天才明白过来我能干什么。还得记住一点,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是两回事。)

3、  有归属感,伤心失落的时候有人和你淡逼解闷

4、  有团队,干起活来不怕没人

5、  社团利益分配简单,关系单纯,但是又可以让你慢慢感觉到团队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过这个时候出些问题不怕,因为没有大利益反而无伤大雅,你还能落一处事经验,这个是大好处。

6、  如果社团干好了说不定真能发展壮大。

关于第134点,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容易理解。256点就需要说说了。

我们的‘男十忙’电影小组,成立于2006719日,所以起初叫‘719’电影小组,后来才更的名,我记得当时是在电影学院的三楼食堂成立的。陈伟彪,周耀武,我,周文涛,蒋中伟,关文,小草是最早的一批。一个剪辑,两个演员,四个导演,后来又加了杨平道,孟诺,崔霖,张莉。最后问下来其实都想当导演,奶奶的,这就苦了,都想当导演,那谁干活呢?之前也听说过不少电影社团,比如实践社啊,22FILM啊之类的,很牛逼的,后来也慢慢都没声音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太多的原因呢?你看,第一步成立社团,就暴露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一个都是领导者指挥者的团队最后能怎么样,可想而知。紧急对策就是把人硬往一个位子上按,干剪辑,好那就干剪辑。没有摄影?没问题,导演里挑出来一个会摸机器的。最后我们是这样制定规则的,谁写的剧本,谁当导演,其他人分别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自觉分配自己的工作。其实到最后吧,你会发现,会不会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即使愚笨一点,也会把分内的工作做好。我那时候似乎干过制片和演员,还掌过机,但是很烂。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变换自己的工作位置,觉得自己干这个也行,干那个也行,完全没个主见,所以后来在社会上工作也是一样,觉得自己这也能干那也能干,于是博而不专,变成了一个升值缓慢的普通打工者。你们发现没有,凡是在行业内能立住脚,干出名堂的,都是有专项专能的人,他们会越做越精,越做越好,越做自身的价值越高。所以,社团经验一就是,在此期间你要认真观察思考自己的定位,越早搞清楚自己干啥活合适越好。记住一点,除了天才外,没有人是全能的。而你,肯定不是天才。

当年的‘男十忙’电影社团,从来没有想过任何跟经济有关的想法,因此自然而然的就不会涉及到利益问题。我们当时最大的利益瓜葛就是大家AA制吃饭,有钱的多付点,没钱的少付点,呵呵,当年很穷,估计基本上我都是少付的。但是现在的好多电影团体不一样了,有些小打小闹的俨然已成规模,分工也明确,大部分都开始接一些小的广告、短片,开始像模像样的干了起来。这个时候,利益成了不可不谈的事情,因为虽然小但总是含着心血的。以我的经历和经验来说,大家应该从开始组社团或团队的时候就要想长远一点,都把自己心理底线的价值说出来,最好能写在纸上,互相之间形成默契。自己的价值是一定要说的,不要不好意思,你再差也是有价值的。因为这不只是关系到你在这里的价值,还关系到到你走上社会,走进其他公司或单位的自身价值,有了定位才算是有了基准,而后因你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你才会在原来的基准上升值。这个时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话事人’,任何团体或组织都得有‘话事人’,而且这个人得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我们那个时候,组织松散,大家有一搭没一搭,渐渐放弃了‘话事人’的概念,这个也许是后来我们这个组织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话事人’很重要,必须德高望重,在利益分配上,他的话语权必须是绝对的,要不然,事儿也会非常不好办。这个时候,因为利益关系不是很大,所以人与人之间有些小磕碰不用担心,在这点小事面前时间很快会抹平一切。此时作为社团一份子的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取舍,学会如何放弃。尤其是学会如何放弃,这至关重要。有的时候,我们总会去大谈特谈理想,更会遇到大谈特谈理想的人,然后可能被理想,更可能被人束缚着,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没什么不行的,我觉得随心即可,因为理想也是心的一部分。在权衡了现实与理想之后,你随心去选择,只是最终的结果你得能接受。

社团做好了,是真的有机会的。在咱们这,或许是因为国民性的问题吧,我的确没有看到过成功的电影社团组织标本,法国和德国有不少这样的组织挺成功,不但拍出了像样的作品,社团的总体价值也提升了。国内想起来一个,当初贾樟柯的胡同文化或许和这样的电影社团有点类似,只不过他们开始组社团的时候就各自干得已经挺不错的了。强上加强,他们几个人凑到一起的时候,时至今日,发展成西河星汇。当然,我不是特别了解他们的运作模式,也只能从表面现象说说而已。至于我们‘男十忙’电影小组,06年的时候组织逼着大家以‘爱情赞美诗’为主题,要求有想法的都拍一个短片。我们一共拍了有四五部吧,陈伟彪的《木瓜》,周耀武的《征婚启事》,我的《水仙》,还有小草的一部片子,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我们在清华的盒子咖啡馆做了一次小圈子的放映,我记得当时来了三四十个人吧,都是朋友,都是文艺青年,看完大家鼓了鼓掌,然后就开始各聊各的了。后来我发现其实这样放映,也挺没有结果的,所以如果没有准确的目标不要轻易做一些劳命伤财的事儿。朋友都走光了之后,我们就开始聊,接下来该怎么办,谁都没有具体的想法,然后约了个时间,要讨论第二年拍摄的主题。第二年定的主题好像是‘路’,不过最后基本都没拍,因为什么呢?生活,都讨生活去了。我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了,我们组团体是对的,可惜都太文艺,几乎没有人想商业,想市场。而文艺也没有错,只要你有真正的好创意,相信一点,钱是一定会支持好创意的,我们也没有创意,只有一腔热情,和一堆说不明白的电影道理,呵呵。后来和周耀武聊天,说起一个没背景没后台的青年导演如何能够走出第一步,唯有创意,绝妙的创意,这个创意还得适合这个青年导演目前的处境和经济能力。‘男十忙’到今天,也就剩下大家约着吃个饭,聊个天的热情了,都有家有室,有经济压力。经常吃饭的时候,聊着聊着,突然觉得电影有时候离我们很近,有时候离我们很远很远,模糊得像泪眼中情人。不过,再次强调一下,电影社团做好了绝对是有好处的,尤其对有梦的人,大家要拧成一股绳,这样在追电影的路上就会越走越得劲。别像‘男十忙’一样,最后成为吃饭的由头。虽然,我现在觉得这个吃饭的由头也不错。

对于电影小组来说,一是选好话事人,二是定位好自身,三是定位好社团发展方向,接着,接着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组织有了,就会开始拍片,下一篇说过影网,做短片就得从他说起。

本文为作者 宋小白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