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分享者
2011年年末了,一年又要过去,身边的人问我,为什么一年过得那么快。我无言以对。
想想,从2004年来京,到现在,7年时间,从一个专业搞电工的转变成一个专业搞电影的,转变实在是大。7年,有些成绩,做过五六十场放映,主抓的电影去了威尼斯电影节,合作的短片迪拜电影节得了金马驹奖,后来又去干九分钟,前前后后四五十部九分钟短片。如今,参与的电影也要上映了,也要进入院线,进入所谓的主流视野了。很害怕!我是怎么过来的?我做了什么?我怎么做的?这么长时间以来,从来都没有细想过,没有总结过,更没有自问过,我做得真的对吗?真的好吗?不知道,我只是真的感觉有些害怕!
听志新说起‘分享’这个概念,才把我的神又拉了回来。我突然觉得,自己飘得太远太快!常看两本业内的杂志,一个是原来在哈尔滨后来搬去上海的《看电影》,一本是现在还没有文本版,只有电子版,纯业内杂志《二周刊》(严重推荐,业内人都可以去看看)。看前者是为了娱乐,因为《看电影》东西很适合‘谈’,却不适合想。侃侃大山是可以的,能深挖的没有。看《二周刊》除了娱乐之外,又多了学习,因为《二周刊》的东西,不但可以谈,还可以研究。为什么一本精美的主流电影杂志和一本仅能在邮箱里收到的PDF杂志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分享’,是的,我想就是因为这个。因为前者不是在分享有自己一股子冲动劲儿的想法,而仅仅是在工作,仅仅为了呈现,仅仅为了输出。后者不一样了,对于这本周刊的主创,每一期我看得到他们的喜悦,他们实实在在是因为阅读者从周刊里分享到了他们的荷尔蒙冲动才开心的。所以,有没有美图不重要,有没有八卦不重要,因为真诚,就一定会好看。分享,尤其是行业内的分享,另一种说法,我觉得就是真诚。有一颗真诚的心,大家会和你一起进步,走得更远。
人一闲,就容易想过去,我现在就是这样个状态。有了志新说的‘分享’,我就想啊,那就把过去写下来吧,不要让有些东西烂在自己的脑子里,亮出来大家看看,再差也可以做个反面案例,让大伙少走些弯路吧。以前一想到这儿,总会有两种思路在我脑子里翻江倒海。第一种是自卑,觉得这点破事儿值得说吗?第二种是自大,觉得这么高级的东西说了让别人知道了自己还怎么混。现在看来,这两种都属于自以为是的人干的事儿,因为只有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才会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现在虽然自己还属于行业里的边缘人物,但大大小小的场面也见过了。有什么呢?总会有人比你高,总会有人比你差,摆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是的,这些事儿我都做了,而且就是这么做的,说出来,写下来,夸也好,骂也罢,有交流了才能学东西,如果大家都一直绷着,假装很高级,其实谁也走不远。
闲篇儿扯多了,开始说正事吧。
我的经历,做过文学统筹,做过场工,做过制片主任,做过编剧,做过监制,做过总策划,做过项目投资负责人,做过策展人,做过总制片。做过短片,做过长片,做过纪录片,做过实验片。细想下来,把自己吓了一跳,好杂啊,我到底在做什么?说到这儿,心中肯定会有个声音喊着‘做电影’。每次听到这声音,都莞尔一笑,是啊‘做电影’。同志们,今天你还在拿‘做电影’糊弄自己了吗?反正我是不能再拿‘做电影’糊弄自己了,我得梳理一下。
太杂了,乱得不知道从哪儿‘分享’起。打开笔记本,前前后后的看了三遍,发现自己监制、制片和策划这三项活儿做得是最多。笔记本里不是讨论项目,就是开发项目,运作项目。真正做技术的活很少。的确当过导演,也当过摄影,还研究过特效,那都是二把刀的二把刀,没啥好说的。好吧那就只能从自己参与的或主持的项目说起了。不过说项目之前,得先说个电影社团‘男十忙’电影小组,又叫‘719’电影小组。也许这个电影小组,才是一个真正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