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成为获奖最多的影片原因
2014-03-05 10:48
从7年前的《人类之子》到今日的《地心引力》,阿方索.卡隆已然学会了双脚着地面向市场。2006年,《人类之子》在全球上映,这部耗资76,00万美元的大制作,全球票房收入仅仅69,959,751美元。沉寂七年之后,阿方索.卡隆带着他的《地心引力》再次出战,投资1亿美元,截止现在已经突破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同样是科幻题材,同样是导演阿方索.卡隆,结果怎么就这么不同呢?
当女主角莱恩喜极而泣地用身体亲吻着地面的时候,“地心引力”展现了它总是被遗忘的魅力。只是,在澎澎影业的视角中,地心引力拽回的不仅是莱恩,还有导演阿方索.卡隆。
澎澎影业认为,这不得不归功于阿方索.卡隆适时的思维转变。《人类之子》中,阿方索.卡隆是哲学家,是人类学家,是心理学家...是观众的师长和启蒙者,总想让观众通过影片思考些什么、悟到些什么。而《地心引力》中阿方索.卡隆俨然是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大师、精明的商人。一个孤芳自赏的艺术家和一个掌握消费者喜好的商人,哪一个更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一目了然。
扩大目标消费者,让电影不再小众。《人类之子》被美国电影人协会(MPAA)定为R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影片的目标群体局限在17岁以上。而《地心引力》则是PG-13,影片基本不含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适合13岁以上人观看,目标群体扩大到13岁以上。
生命哲学pk事件电影。《人类之子》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哲学、人生等重大命题的影片,百度搜索,很多人表示不明所以。“看了两遍愣是没看懂”“那个男孩为什么那么重要?”“那个女的怎么死的”...一个只有导演自己理解的电影,怎么能奢望它被普通大众接受呢?广告界有句话叫:不用解释就能看懂的广告才是好广告。放到电影行业同样适用。较之《人类之子》,《地心引力》就轻松很多。舍弃了沉重的题材和晦涩的剧情,走下圣坛的《地心引力》更加受大众欢迎。
迎合观众口味,视觉盛宴引爆市场。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去影院看《地心引力》都是冲着它超炫的视觉盛宴去的。戴上3D专用眼镜,瞬间置身于辽阔空旷的太空中。那身临其境的刺激,那震撼人心的美,想必没几个人能抗拒吧。戳中人们喜欢炫酷的神经,阿方索.卡隆已然成功转型为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大师。
实至名归《地心引力》成为获奖最多的影片,共获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大奖,夺得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原创电影配乐。马修·麦康纳凭《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夺得最佳男主角大奖,凯特·布兰切特凭《蓝色茉莉》摘得最佳女主角殊荣。多么强悍啊。
澎澎影业 企业微电影创制第一机构 www.ppwdy.com
本文为作者 pengpengyingshi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3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