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front CTO专访:讲述未来电影协同制作流程

2013-11-25 11:23
原文链接:http://library.creativecow.net/kaufman_debra/Colorfront_Bill-Feightner/1

Bill Feightner曾是E-FILM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这家公司是最早研究数字中间片和纯数字化流程的(2002年的《我们曾是战士》)。这位受人敬重的行业专家将在下一届SMPTE年会上获颁Technicolor/Herbert T.Kalmus Medal奖,以表彰他在数字电影图像技术和艺术上的杰出贡献。他此前获得的奖项包括AMPAS技术成就奖(电影档案的数字色彩分离流程)、艾美奖最佳视效奖(电视剧《蓝色月光侦探社》),以及监播奖(《迪士尼魔法世界》的片头)。

\"\"

Feightner的第一份工作是Compact Video的技术指导,后来去了Laser Edit和Composite Image System从事同样的工作。在Laser Edit,他发明了用于实时直播的多轨特效合成系统,而在Composite Image System他协助研发了定位针式电视电影机。

他在EFILM的另几项技术贡献是数字实验室校准、图像处理和图像管理软件,以及史上第一次4K DI制作(《蜘蛛侠2》)。他设计了一系列完善的多平台协同工作流程,如今他加入到Colorfront,并作为首席技术官继续从事统一化的协同工作流程研发。

Creative COW: 我了解到你在Colorfront准备领导开发色彩和图像技术新领域的应用软件,以及校准、远程协作和后期制作方面的软件。你能详细说说吗?

Feightner:我会继续做我职业生涯中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会协助研发一些用于现有流程的图像处理和色彩管理工具,当然也会开发一些新流程,使之成为完善而又简洁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这些产品最终会面向公众,成为一种服务。

COW:你是说你会把Colorfront的产品做成租赁模式?还是说就是卖软件?

Feightner:目前为止,做电影还是很难的,因为从拍摄到之后的每一步都有很多选择。这些流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软件,但是用最高效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是很难的。一些大型的后期制作公司有他们自己的内部系统,但是一旦你离开了那儿,你就无从下手了。即便是这些大公司,要想把流程协调好也是很难的。

这就是我们今后的目标:一个随时可以使用的电影制作系统,拥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各种特殊的版本需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拍摄,并且用不着为每个项目都重新设计或发明新的工作流程。这些项目流程十分松散,因为每个项目都有独立的解决方案。也许在过去,我们有时间有精力为每个项目建立单独的流程,但是当前,我们的预算和整个行业趋势都意味着人们需要更高效的流程。我们得打造通用的流程。

看看我们是如何生活的:我不用去见你就可以完成我们的采访。我们的整个生活都是以虚拟方式进行的。但是当你观察那些电影制作工具时,它们简直像马车一样原始。这点显而易见,人们位于固定的地理位置时就无法合作。我们没有自发地一起工作,而业务又需要合作。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的方向,无论你在哪儿你都可以登录系统并参与制作。

\"\"

COW:你能举例说明一下虚拟模式对创作带来了什么好处吗?

Feightner:到目前为止,摄影师所做的工作还很难保持对图像的控制。当我们采用数字化远程协作流程后,大多数的决策工作都放到后期进行。摄影师便可以从他满满的日程表上腾出时间来,把项目交给后期工作室,而自己已经在别的地方度假或开始下一个项目了。

COW: 但是目前行业里出现了不少协作工具,很多人都在用,你所指的跟这些有什么不同呢?

Feightner:很多时候,这些软件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其中没有一个软件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快速制作项目。行业内的虚拟协同工作软件没有发挥作用,宽带网有时候根本到达不了制作组所在的地方。

但我认为另一方面,在行业之外,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都在改变生活方式,进入虚拟的世界,我们希望能像平时生活一样去做我们的工作。目前,当我们制作样片时,第一步是分发媒体素材,而不是远程合作。现在我们想要虚拟协同工作的流程。

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虚拟的、分布式的后期制作和输出流程。这一趋势在视效行业已经推行了多年。在后期领域,一旦我们转向更加交互式的方式,快速处理复杂的图像,我们就能到达新的高度。目前,核心技术和基本框架都已经有了。

COW:实现这种虚拟后期制作和输出流程的瓶颈在于什么?

Feightner:目前的软件是很难连接到一起工作的。我们需要专家来做这件事,因此成本太高。对于当今的批量化生产来说这样做太复杂了。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工具,人们的期望值却还在不断提高。这跟传统时期简单的电影制作截然不同,我们需要完全扭转这一流程。我首先要替换现有的核心技术,以此作为一个流程框架。当你有一个框架时,其他的部分都会逐渐加入进来,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出完整的流程。没有哪家公司能独立完成这项任务。我们仍需要一些推进因素,通过发现我们的行业中尤其繁重的关键环节,来提供真正质变的解决方案。

COW:这些问题中包含有关多格式、多编码的色彩问题吗?

Feightner:有些人提到色彩管理,这只是整个项目的一个子集。我把这一概念扩充到图像管理。这一领域如今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制作中。当你深入到图像或色彩管理领域,你会发现工作实在太繁重。虽然一些大型公司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大多数公司还是问题多多。当你观察这项技术以及一些公司所做的时,没有理由不把这些技术提供给公众。它不应该那么复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的技术是失败的。所有不同的摄影机和不同的风格会使人们难以获得简单而正确的图像,让两台摄影机的画面匹配实在是很难。这些事情困扰着每个人,他们在一个地方看到的图像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截然不同。人们得花更多的时间在色彩校正上,仅仅是为了获得不错的基准图像,还不是增强其效果,变成艺术风格的图像。我们要做的东西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

COW:我知道你是学院ACES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ACES是未来的解决方案吗?

Feightner:学院的ACES格式是一种色彩编码系统,是推广我们理念的一大帮手。它提供了图像中许多有用的属性,因此电影制作者可以放心地去拍摄,然后就可以进入高效而节约成本的后期流程。我们需要一整套自动化工具,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基准图像。

学院ACES委员会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一简单的系统能发挥很大作用。不同的摄影机可以同时捕捉同一场景,得到的ACES值是一样的。许多摄影机可以通过自带的转换函数(IDT)来支持ACES。系统的这部分已经很晚睡。此前,只有一个简单的默认样式可以用,如今我们进行了改进,可以支持任意样式,且不限数量。

ACES系统的特点和挑战之一就是它是为经受未来考验而设计的,拥有宽广的色彩空间和动态范围,超出人眼和摄影机的捕获范围。绝大多数图像流程只关心能显示什么,而要保留超出人眼和摄影机捕获能力的高动态范围,那么极端的码值就会带来问题。我们看到了ACES这一特性的好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HDR显示都是把广色域的颜色映射到ACES色彩空间,而不是去满足原始色彩范围。目前的一大改进在于每一个自定义样式都可以导入,没有限制。Colorfront的系统已经完美支持ACES,你只需按一个按钮。

在过去,后期公司都会建立并发布一个色彩规格,那么在一个特定的项目中,我们可以与任何相关的人交流,并且得到良好的合作。但是在这个项目之外它就没用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行业标准,可以让我们很好地与色彩打交道。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ACES色彩空间已经发布了,人们可以去使用,并把图像从一个公司传递到另一个公司。我们可以在未来借助这一编码来使用新的摄影机。对于ACES委员会,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尽力去打造经得起未来考验的,并且适用于未来一切新东西的流程。

COW: Colorfront现在在做些什么来推进这一目标呢?

Feightner:在10月19号的Colorfront用户组会议上,我们发布了2014版的Express
Dailies、On-Set Dailies和Transkoder,以及一系列新的工具,用以展示虚拟的、云端的协作环境,然后将在SMPTE 2013年度技术大会上进行展示。

\"\"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