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本到电影——每周英文剧本精读之《战争之王》(三)

2013-11-03 17:55
     很感谢工业网的小编让我的文章上了主页,我很惭愧,第一我还不是编剧,还只是个立志从事此业的超级菜鸟而已;第二重新读了自己的文章之后,觉得排版叙述都是乱七八糟的,还有很多可以提高之处,毕竟第一次发帖不太熟练,也希望各位看官请多包容,我会努力提高发帖的水平:)

昨天晚上我将开头分析完之后,有很多感慨,大致总结如下

1、剧本的细致度问题。

在我看到的所有中英文剧本之中,细致程度虽各有不同,但大体来说除了工作脚本之外(有时候工作      脚本也不一定很详细,比如《僵尸世界大战》的工作脚本也没有精细到单个镜头单个镜头讲解),对镜头的  控制不会太过详细。
作为一个曾经和现在的菜鸟,我一度对怎样写出一个漂亮的镜头而兴奋不已,花费大量时间想怎么写,最后发现做的都是无用功。然后我才意识到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镜头根本就不归你管!就算你像《战争之王》的导演安德鲁·尼科尔一样也兼职干了编剧的活,你也不太可能在剧本当中对镜头进行细致入微的设计(偶尔为之可以,但导演或是摄影指导不认同写了就跟没写一样)。
我一直以为这个毛病只有我这样的新手才会犯,但后来听一个编剧朋友吐槽说导演对其剧本写作干涉很多,告诉它不能这样写不能那样写,要写的是导演脑子中的景象——一棵树,一只猴子等等,我才意识到,或许大家对编剧的工作有误解,我理解中的编剧,干的其实就是串糖葫芦的活,把一段一段情节用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变化串联起来,如此而已。至于一棵树上到底要有几只猴子这样的问题,麻烦您去问赵本山,呸呸呸,去问美术指导,他会详细给您解释的。

2.节奏感的问题

其实关于电影和剧本的节奏感问题我一直都很迷惑,因为在阅读剧本的时候,我经常会出现文字和影像之间的失调:比如之前所说子弹穿行在工厂中的一段镜头,本来在我读剧本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几个变换场景的快速剪切镜头,没想到在最后成片的时候,配合着音乐变成了悠哉的长镜头,这让我感觉很奇特。也是在这次拉片完成后,我感觉在今后自己写作时会注意调整好情节点与情节点之间的连贯性,并且和整个段落的节奏相吻合。

另外一条关于节奏感的变化是要提醒给导演的,怎样让剧本当中比较简单的段落充满变化与戏剧化是很需要功力的,在这短短的片头当中,至少两次出现了与剧本不同的小细节:一次是在运送子弹的过程中一双手拿起子弹扔了出去;一次是在搬运货物的途中子弹箱倾覆,子弹滚落到地上。这两个细节打乱了原来略显沉闷的镜头,让运送的过程充满趣味。这也是为什么《战争之王》的开头虽然节奏感不快,但仍很新奇不沉闷的缘故,我觉得这对喜欢用空洞长镜头的导演启示性更大,一些导演认为长镜头的诗意就在于其长度,但这只是其中一种理解方式,巴赞的长镜头理论除了长之外,还有一项——镜头内部的移动,所以我对《都灵之马》、《伍》这样的电影完全无感的原因,镜头内容的稀薄不是诗意,是懒惰,甚至会让人觉得——咦,怎么又卡碟了?


关于看英文剧本的二三事


本文为作者 isolatedlands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