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概念
2013-10-30 09:41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概念同期录音主要是指声画同步录制。纪录片的同期录音不同于电视剧/电影故事片,后者可以使用声学条件优良的内景摄影棚,可以反复勘景并挑选利于录音的外景环境,也可以对演员的语言提出发音要求、进行反复补录,采用带机走戏等手段来实现理想的录音效果。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特点
纪录片的非虚构性质决定了其录音方式的基本特点。
首先,纪录片是对拍摄对象真实的记录,它不同于故事片可以对情节线索随意虚构,现实生活的进程决定着拍摄的方向,因此,同期录音有较强的非预期性。纪录片的拍摄常常需要拍摄者通过耐心观察与长期跟踪,渐进地去靠近拍摄对象,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往往就是寻找和挑选细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物、事件变化的偶然性和环境的制约因素都考验着创作者的现场控制力,这就需要在同期录音过程中,声音创作者对拍摄对象有一定的分析、思辨能力,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与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地找到那些充满信息量而又饱含情感与思考的声音细节。至于当前流行的“真实再现”、“摆拍”等虚构手法的录音,其实质上是一种虚构作品的录音方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其次,虚构影片为了维持时空的真实感,往往不允许“穿帮”。纪录片的同期录音不能补录重来,有“一次过”的特点,因而为了实现对声音质量的追求,保证语言信息的完整性,常常要牺牲掉一些画面。比如,为了接近声源不得不把话筒部分伸进镜头,因此有时会因为无法及时调整光线而导致话筒阴影的存在。在纪录片《挑战者姚明》(《TheyearoftheYao》)里,编导跟拍姚明的过程中,由于姚明的身高原因,限制了录音师的机动性,所以吊杆话筒就常常进入画面。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声音清晰,不失真,观众能够听清、听懂,因而处理好声音的运动感、空间关系与距离感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并不是受过台词训练的专业演员,有时甚至会使用方言,因而发音不准,或者含混不清的情况比较多见。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者不能中止拍摄,然后对拍摄对象的发音做纠正,因而除了尽量把声音录制清楚之外,可以考虑后期使用字幕解决。
纪实类纪录片的拍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干扰声音的处理。因为纪录片拍摄无法“清场”,所以环境噪声无可避免,也无法完全掌握拍摄对象的行动方向。拍摄现场环境对纪录片的限制较大,录音师需要迅速对拍摄现场作出判断,选择站位,合理地使用话筒,注意混响等干扰因素,并消除杂音,这些因素都直接考验着录音师的反应能力。
再次,在保证同期录音声音质量的前提下,DV纪录片的同期录音并不追求录音规模,为了不损害纪录片的真实性,减少拍摄人员对拍摄对象的干预,录音的技术设备大都相对简化。纪录电影史上,多位纪录片大师以优秀的作品创造了深入人心的同期录音工作方式,例如,直接电影大师梅索斯兄弟在拍摄时,阿尔伯特·梅索斯负责摄像,大卫·梅索斯负责录音;同样,尤里斯,伊文思与玛斯琳·罗丽丹也以这种方式合作了多部纪录片。美国纪录片导演怀斯曼获准拍摄费城东北高级中学的《高中》一片时,怀斯曼本人充当录音师,与摄影师两人进行拍摄。由于纪录片拍摄现场的不可预期性,摄像加录音这种工作组合往往既能保证拍摄的机动性,又能保证合格的录音技术指标,因此现在仍然被很多纪录片拍摄者所采用。
DV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设备
在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一直有着“重画面,轻声音”的不良倾向,忽视纪录片的录音质量也是中国作品无法跻身国际一流纪录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一部分高成本,追求高质量的纪录片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录音设备和同期录音工艺,以保证同期录音的质量。实际上,纪录片提高声音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专门的录音组,或使用专业的录音师,即使是小型纪录片的拍摄组至少也要有一名录音助理。
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往往需要考虑拍摄现场状况、制作成本,节目整体构思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录音方案,通常,专门的录音设备和技术人员是进行同期录音不可或缺的,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同期录音硬件设备,以便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与差别,适应纪录片同期录音多种方案的需求,一套比较完整的同期录音系统主要包括:
1,指向性话筒及话筒附件(固定话筒的枪柄,防风罩/毛衣、话筒杆)。
2,专业无线话筒,手持无线话筒。
3,便携式数字硬盘/DAT录音机。
4,便携式调音台。
5,监听耳机,以及大力胶带,音频线、电池,转接头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