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七情六欲---------电影的情感

2013-10-05 18:21
   \"\" 首先我们来聊聊人看完电影会有什么感觉呢?有的电影会让人开心、有的让人难过、有的让人恐惧等等,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是看电影能让人产生情感和欲望,通过听觉,视觉转化为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使人感受到七情和产生六欲,人本身就会不自觉的想要体会七情满足六欲。不仅看电影是这样,我们听歌、看书、看漫画等所有的这些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到的信息都可使我们产生七情六欲。

    当然情与欲有区别也有关联,它们的不同在于情感的共同性和被动性、及欲望的差异性和主动性,但情又生欲,欲又生情,所以他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共存的。

情的共同性:一群人看同一部电影所感受到的情感基本是一致的,比如看喜剧片会开心,恐怖片会害怕,等等;

情的被动性:情感的触发是不可控制的,是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在刺激大脑后自然而发,并且会在外真实的表现出来,比如有个你认为真实的东西打动了你,你根本控制不住自己,自然就哭出来了,所以情感是被动触发的;

欲的差异性:万物皆为欲,无论任何一件你想要做的事都可称为欲,想吃,想看,想喝,想玩等等,欲存在着地域性,年龄层与性别等不同的差异,还跟每个人的性格,知识,世界观,价值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群人看同一个片子会产生不同的欲,如有的人羡慕主角的长相,有的人希望身处电影里生活的环境,有的人在意故事的真假等等,而且差异是千奇百怪,让人匪夷所思,但每部电影总会让人产生一些相同的欲望,比如想要主角解决某种已经出现的状况;

欲的主动性:欲不仅让人想,还会驱使人去做。但欲是可控制的,你可以选择做或不做,欲望在实现后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人大部分需求的是身体欲望的满足,吃饭,睡觉等等,还有一些是心理的满足,想要实现的事情如自己所期望的实现了,但跟自己的身体无关。这种满足伴随情感的变化而发生。比如看电影,期望电影里的某些事情能够实现,在实现的同时心理就会得到满足,情感会发生变化。

    往往看电影的时候,人不仅情感会变化,欲望也会随之变化,而情感又可产生欲望,欲望又会改变情感。比如某个失恋的片段,你看到主角的悲惨遭遇,在这个片段之前可能是欢乐的热恋中的片段,你的情感本是快乐的,而到了这个失恋的片段里,你的情感则会变的低落,就会想要去改变他,(想要及为欲)这是情生欲,可是电影的奥妙就是可以不断的让你产生的欲望崩溃,主角之后遇到重重困难,甚至对方已经马上要结婚,当你已经快彻底绝望的时候,电影总在这个时候出现转机,完美的结局实现(最后满足你的欲望)当你的欲望满足的时候,你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好,这是欲生情。所以欲望和情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的。对制作电影的人来讲,控制好你片子的情感,并引导更多的人产生相同的欲望,就是你片子成功的关键。我们还可以这么理解,电影就是以人的“情感为主,欲望为辅”的方式将内容与思想传递给观众。(电视广告则是以人的欲望为主,情感为辅。)

    谈了这么多,情感和欲望,还有个重点,情感和欲望的产生是取决于每个人对真实性的判断,如果一个不能让人相信的事物,是根本无法触发人的情感和产生人的欲望的。比如那些无任何逻辑的电影情节,和一些物超万值的电视广告。

总情感点中包含的有:节奏、光线、表演、色彩,音效,配乐,蒙太奇。

首先最重要的是节奏:节奏就是时间,就像音乐的拍子,有4/4、3/4、2/4、1/4拍等等,一场戏的节奏就像是用每个镜头的时间所组成的拍子。但是人感知的时间长短还取决于信息量的变化,比如一个5秒的空镜,拍个大蓝天,信息量很少,你可能1秒的时间就接受了所有的信息,剩下的4秒就会让你感觉到时间在延长。但把这个镜头放电影里做转场,摇到天空,再摇下来,时间推移10年,你却觉得理所当然(详见《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猴扔书包到天上再接住书包后已经长大),而一个10分钟的长镜头,画面内的信息在不段变化,不论是被动的(固定机位,场面调度的变化,如奥运开幕式里的各种大的调度场面),还是主动的(移动机位,空间扩展变化,如《俄罗斯方舟》),观众就觉得目不暇接,时间过的很快。信息量里还包括声音,比如看相声视频、演唱会等,画面的信息量很少,但是声音的信息量充足。总之无论你怎么表达时间,最主要的是明白节奏和情感的关系:节奏快的内容,情感会高涨,节奏慢的内容,情感会低落。

光线:人对光的潜意识情感是来源于太阳在一天内的七个时间段(清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傍晚(魔幻时刻)、夜晚)里的不同照度和不同色温所营造的环境使得人在这些时刻会倾向于某种情感,当然四季(春、夏、秋、冬)里的不同天气(晴、阴、风、雷、雨、雪)也同样的影响人的情感。当你的片子已经确定要拍的内容,你的环境已经设定好,这时候就要摄影师根据你要表现的情感从而去营造画面的光线。

如果是部恐怖片,夜晚的戏份会很多,光可能偏冷,画面中暗部比亮部占的面积大,层次也会多在暗部,简称暗调。(如果你想要你的暗部的层次丰富,画面中一定要有最亮的点,至少过两档以上光圈,这样你的画面的层次才能展开,如果整个画面没有一处是亮的,画面会是灰朦朦的)人物脸部的光线反差,简称光比,根据不同的内容要表达的情感确定人物的光比进行布光,恐怖片可能有地光、交叉正侧(夹光)、顶光、全逆等不同的光效来表达,光比可能偏大,背景也会打一些树枝的影子等等。(详见希区柯克的片子)光线在画面的情感,包含着明暗的对比,色温的对比。既从明到暗,从暖到冷,代表了各种情感的对比,如喜到悲、怒到忧,并且象征某种氛围如正义和邪恶、幸福和悲伤等等。

光的感觉是从一开始就要确定的,根据你的片子定下总的基调,可能个别场会是其他的调子,需要逐步的过度到亮的场景,或暗的场景(详见《美国往事》里警察局长的孩子被掉包的前后几场戏)。色温的冷暖也是基调的一部分,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暖调,和《暮光之城》的冷调。

表演:观众感情的直观来源就在于演员的表演,只有理解了剧中人物此刻的情绪,通过眼睛,面部,声音,肢体来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才能使人信服,从而感染观众。参看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威尔·史密斯、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

色彩:制景、服装、道具、化妆的色彩对人的心理暗示。一些主色所表达的情感:

红色:热情、活泼、热闹、温暖、幸福、吉祥

橙色: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黄色:明朗、愉快、高贵、希望

绿色:新鲜、平静、和平、柔和、安逸、青春

蓝色: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紫色:优雅、高贵、魅力、自傲

白色: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

灰色:忧郁、消极、谦虚、平凡、沉默、中庸、寂寞

黑色:崇高、坚实、严肃、刚健、粗莽

但画面总会包含不同的色彩在里面,摄影和美术要研究色彩构成,明白混色的逻辑构成,色的采集、重构、转移,配色,色彩的对比与调和,配色构图,理解色调,色彩的形象,进而营造出暗示某种情感的环境氛围。参看《莫扎特传》《公爵夫人》《艺伎回忆录》等

音效:音效会直接把人带入电影的世界,并使人产生信服的感觉。如一个人向背对画面的一人开枪,你先听到枪声,然后人倒地,实际你并没有真的看到子弹打到这个人身上,但你依然会认为这个人中枪了,所以捕捉或模仿那些应该突出的音效,会使你的片子更有信服力。我们前面也说了真实性是使人产生情感的关键,所以音效对情感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参看《拆弹部队》、《黑暗骑士》、《谍影重重3》

配乐:音乐本身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电影的配乐更是至关重要。可以这么说大部分的恐怖片全靠配乐来吓人,短而快的重低音,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来,你的恐惧感随着音乐逐渐增加。当然一部故事片也需要好的配乐来提升品质,滋润情感。参看埃尼奥·莫里康配乐的《荒野大镖客》、《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这里推荐一部完全以音乐为主的电影《迷墙》,这是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在先出了专辑后又制作的电影,全片就是专辑从开始到结尾的音乐再加上电影画面。)

蒙太奇:剪辑就是蒙太奇,把同时空或不同时空的镜头按照连续、断续或并列等方式排列在一起所传达出超越单镜头内容含义与情感的手法。蒙太奇就像我们写文章用到的各种语法,修饰手法。

如“我开枪打他”这句话,电影里可以分三个镜头(1我,2枪开火,3他)这是按照连续排列,如果把3和1的镜头对换,就变成“他开枪打我”文字上的含义和画面传达的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再如“工人(像疯牛一样的)冲破工厂大门”我们可以分两个镜头来拍摄(1工人冲破大门,2一头牛冲破栅栏)我们发现蒙太奇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文字的修饰,如果再把他们平行断续的剪辑在一起就更增加了情感爆发的程度(工人-牛-工人冲向门-牛冲向栅栏-工人冲破大门-牛冲破栅栏)蒙太奇改变了人们用文字叙述故事的传统叙事时空的规律,将内容不仅转化为画面与声音,并且进行时间分割,空间分割,最终组合后把信息交替快速的传递给观众从而实现情感爆发。

蒙太奇的心理暗示,如内容“工人冲进工厂,一面红旗高高举起,红旗特写,转到斗牛士的红旗,斗牛士掀起红旗一剑刺入牛的身体,牛顿时倒地。”如果单独看这段内容的话,红旗之间的关联,以及斗牛士刺倒了公牛,暗示工人取得了胜利。但是把之前的例子和这个例子连起来看的话,红旗的含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人(公牛)最终将被红旗蒙蔽了眼睛,被刺到在地。

     在最后,写这篇文章只为了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电影的创作、电影与人的感情关系,文章中定还有很多问题或错误,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共同学习电影,研究电影,创作电影。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