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访谈】林倩闲聊声音后期制作及从业经历

2011-06-23 22:27

#创作者访谈#

\"\"

图为:匈牙利导演艾米与林倩在商讨《铃罩》声音后期制作。

(关于《铃罩》更多信息:http://107cine.com/zone/avccam/stream/1631/

陈乐乐:关于《铃罩》大致谈一下您在声音上的设计好吗?

林倩:我觉得声音设计方面其实还谈不上,毕竟是个学生作业,我也是在她开始筹备要拍的时候看过分镜头剧本,觉得这个片子从一个年轻的外国女孩的角度,她所理解的,现在中国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我在制作的过程中尽量是去依照她的理解和她的创作意图去完成这个整个的声音。由于是学生作业,他们在拍摄还有在后期画面剪辑方面会或多或少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你看我们发生一个分歧就是她有两版画面,第一版她在剪的时候是多组镜头的剪切,她最初是按照音乐的节奏来剪的,其实我的认识就有点像剪MV或者剪广告那样,其实是对的,因为她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只是一个旧北京城市的一个概貌,一个介绍,挺好。结果呢,她在第二版在剪画面的时候呢,她可能没有完全考虑到音乐,所以剪完以后音乐的节奏和剪接点和她画面的剪接点就不是特别的配合,她原来的那些感觉就觉得没有了,失去了,虽然说节奏能搭得上,但是原来那些感觉没有了,所以她现在想要修改前面的画面来做这个事儿。然后整体,现场的录音师也曾经问过她,说你到底想要表述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她说特别是欧洲国家的人不太了解现在中国的状况,还以为中国现在是穿长衫和长辫子的那种状态,然后她想让大家看一看中国现在的城市是什么样的,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然后是有变迁的,比如说过去的破旧的平房被推掉了,然后在原来的接触上盖上新房,然后有新的城市的面貌,有过去胡同的面貌 ,然后由这一代人,她这个三十岁左右的人,她正好处在变革的一点上,然后可能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可能都有一点的变化,都有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她给我的感觉是想表达这个,可能在这个片子里的女主角也是对西方的生活的一些向往,然后又不满于现在的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富裕的生活,她可能想表达这个。片子很短,我觉得在声音构成上我只能说我在表现胡同和闹市的时候在背景上有很大的区别,在胡同上我尽量让车水马龙的东西少一点,要安静一点的,然后当她到了大城市和外国的情人在一起的时候以及分别和在大街上的时候那是一个喧闹的大城市,给她很多困惑,弄的嘈杂一点,这两个环境也能表现她所说的现在的文化和过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冲突。

陈乐乐:在制作过程中出现过什么问题吗?

林倩:出现过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说他们在一部分的同期声就没跟画面合版,那部分是用DV拍的,就直接用DV上的参考声剪的,所以就致使我起码花了得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把它录在录音机上,举杠的声音再套一套,根据参考声在套回去。所以对于她来讲,其实她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导演的概念了,她相当于一个小的独立制片人式的这样一个制作概念,而且艾米比较年轻,所以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

陈乐乐:有没有什么部分有漏洞需要后期去填补的?

林倩:基本上她还是能完成,还比较顺畅,唯一的就是技术上出现一些小问题。我觉得漏洞还真谈不上,她还基本上按照她自己最初设计的分镜头本来完成的,而且我是觉得她还是基本上完成了她自己想要的那些东西,跟她原来我看到的分镜头本,还有包括她最初的剧本差不多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反正是卡在开头这部分。

陈乐乐:那些鸟叫声不是同期录的吧?

林倩:不是,都是我加进去的,其实我特别想如果要是有可能的话,我特别想说一个同期声的一个概念,就是现在很多人对同期声的概念是混乱的,什么是同期声,就包括好莱坞影片其实在同期录下来的声音我觉得最多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七十,他们的录音师也是这样说的,中国那个时候我们上学的时候也去看,我们去查电影词典也会看到,同期声的概念是什么,是在同期拍摄的时候要录下演员的对白和相应的一些动作,其实跟环境声应该是没关系的,为什么?这个环境声有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有人说这个环境声应该指的是周围,我们讲应该是大环境,在田野里有虫叫,我在马路上有马路的城市背景,还有一种概念是什么,比如说我在一个房间里,和在一个空旷院子里,和在一个大厅里,对白出来的声音肯定不一样。然后空间感是不同的,同期录音最大的好处在哪?一个是演员有对手戏的时候和他当时入戏的时候拍下来的,情绪感觉特别好。第二个是什么呢?真实的空间感,比如说我在一个教堂,或者在一个大厅,然后其实我们现在后期效果器或者后期的电脑里面做出来东西都很好,都是很自然的,以前没有,如果只是用一个效果器,你说混响器也好,延时器也好,比如说做出来的大山的那种喊,哇哇,你听起来不真实,其实同期录音有的时候是这样,是为了演员所处的环境听起来,这个不应该叫环境声,应该对对白的空间效果,你所处的空间,所以同期声应该是录的越干净越好,对白录的越干净越好,就是我只要录下来演员的对白,而且技术上要过关,不录破了,特别是现在数字技术,你一旦录破了,你数字失真和模拟失真还不一样,你完全没法听了。还有就是一些动作效果,拿一些杯子什么的,但是其实像拿起个杯子这些平常观众也不是特别敏感的东西,后期去配也没关系,主要是对白,如果达到百分之七十就算同期录了 ,影片也好,电视剧也好,后期配音的东西一个电影还是电视剧,后期制作要比同期制作要复杂得多,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而且在国外也是一样,同期配音师他们叫locate sound recorder,这都是你从经济效益上没法比,哪怕是声音剪接也好,还是说做效果部门的人,音效没法比,同期录音就像咱们做菜,做淡了,你往里放盐,你要做咸了,你把它洗掉就没法吃了,声音也是,如果你对白录的特干净,咱俩说话特别干净,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那么你想把你的把背景设计成什么都可以,是外太空也可以,是田野里也可以,都可以。所以其实是这个概念。

陈乐乐:那对于《铃罩》这部作品,您觉得满意吗?

林倩:我现在就差音乐部分了,我觉得对白部分录的还可以,还有一个就是这部戏比较特殊的就是,它不是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故事起伏,它是一个情绪性的东西,然后对白也很少,对白的量特别少,我觉得也就五分之一,可能就非常短,它主要的有几句对白可能也就是在快结尾部分,非常少

陈乐乐:其实有时候也用了录的环境声吗?

林倩:他们在拍摄的时候还是这样的,有演员动作的还是跟演员,比如说有演员上下楼,包括捋头发,在卫生间里拿东西,和小孩在拿球,那么虽然不是主要语言,但是人还是有气息,或者还有一些小孩依依呀呀的东西,这些都是用他们的,然后呢由于我们现在特别全的效果都是从好莱坞来的,那些效果盘全都是从好莱坞来的,所以你听鸟的口音都不一样,同样是麻雀它叫出来的。

陈乐乐:是福莱音效吗?

林倩:福莱是动效,是人手上的动作,我说的是背景,所以包括大街的声音都不一样,所以呢他们去也带了录音机去录了一些立体声的胡同背景,因为你想美国人他们没有这些胡同背景,早点铺,包子铺子,这些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他们去录了,我用在里面了,有单声道,有立体声,因为他们这个片子还是做的是两声道的立体声的,所以还是用了很多他们的东西,包括出租车开来停下了,你可以用别的车,但是这个全景里能看到这个出租车过一砍,刚当刚当颠,这个你一般在效果里就很难找到,所以还是要用同期录下来的东西。

 

陈乐乐:可以从您自身的从业经验,大致介绍一下您对声音制作的看法吗?

林倩:我是19911995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学影视录音专业,然后从没毕业开始就作为助理跟陶晶老师做过张艺谋,最早《摇啊摇》是王东去的前期 (编者注:王东是林倩的先生,他们是少有的录音夫妻档),然后后期是日本做的,我们就没参与,然后紧接着就做了陈凯歌的《靳柯刺秦王》很早的那个,95年的片子,然后陆续第一部跟武拉拉一起做,《半生缘》是台湾的那个女导演,然后紧接着就跟张艺谋做《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中间王丹戎是在做陈凯歌的那个片子,我也是跟他在一起弄,然后那个时候还有姜文的《鬼子来了》我也做了同期声剪辑。

在中国这个分工不是特别的详细,那个时候武拉拉就开玩笑,说我是中国的第一个同期声剪接师,因为中国没有这个概念,因为我们97年去日本访问,去呆过一段时间,他们就分的非常细,就包括动效部门,在工作的时候他们就一堆人,哪怕是专门管效果器的,周边设备是一个人,然后管音乐的是一个人,管对白的是一个人,然后全都是一个人,咱们没有,中国的录音师我觉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能干,第一从声音设计开始就是录音师自己干,然后同期的时候也是录音师自己去带着话筒员去 ,带着助理去,然后回来刚开始我们也都是自己剪,然后套背景,套效果,跟作曲谈想法,然后作曲拿了音乐之后包括套音乐,套音乐是这样,电影还好,电影的音乐都是按照长度去写的,顶多就是最后混之前,导演说我哪儿把镜头改了,我们把音乐稍微剪一剪,但是长度基本上都是定了的,起承转合都是固定的,电视剧就是不一样,一般来说一个20集以上的电视剧,作曲给你做了一个小时的音乐素材,总共的旋律呢,无外乎四种情绪,爱情方面的,比如说抒情的,悲伤的,然后快板一点的,追逐方面的,还有就是叙事方面的,主要这四种情绪,然后他写完之后他会把不同的乐器solo给你下来一套,然后又弦乐部分的,有管乐部分的,或者是大合奏的,带打击乐部分的,不带打击乐的,全给你,你要自己去剪,你要按照片子里面的情绪自己去剪,所以呢我们也相当于一个音乐编辑一样,我们还要做这个,然后那个时候刚开始干活的时候他们就说你就是声音剪接师,后期声音剪辑,包括剪同期声,套资料,这些都是我们来做的,就等于一直做到混前检查,预混之前的这些工作都是一直我们在做的,所以那个时候是我们来做。然后跟张元做了《我爱你》,然后《绿茶》,我也是比较倾向于做后期,同期我不是特别感兴趣,而且同期也真的不太适合女性干,我觉得,跟剧组实在是不适应。

我是95年分到电视剧制作中心,第一部戏就是去了东北,几乎就去了最北边,当时去的黑河,当时分的是AB组,还有一个组就去了漠河。北极村就去了最北边,然后紧接着下面为了拍香港回归那戏,9697年就去了广东,去河源,河源县城底下的一个河源村子,最热的时候,八月份拍摄,去了几次外景,包括拍戏曲片要同期还音,在最热的时候,而且梅雨季节的时候去了杭州,拍了一个月,我就觉得对这个同期不太适合女性工作,后期就做的比较多,然后《绿茶》做完之后,05年开始,一个是《风起云涌》讲陈云的,还一个是《我的左手》是两个主旋律的片子,在做《风起云涌》的那年,应该是0506年,然后做了我们这跟别人合拍的一个剧情,讲广州起义的,电视剧,然后接下来可能就是陆陆续续干了一些小的事。在这中间我们有一个小的公司,跟武拉拉他们在一起有一些小的公司,后期的公司,前期的公司,我呢,广告片,专题片大概做了有两年,就都做恶心了, 就那时候你看电视所有播的,包括到现在为止的,什么国窖1573的最初版,都是在我们那做的,到现在他们很多声音他们都还是沿用当时的,他们改改词儿什么的,然后还包括一些公益广告,都一直在做这一些。

我觉得录音这个行当还是技术为主,艺术呢,我其实还是挺热爱这个,谈不上事业吧, 反正工作,我还比较有特殊的渊源,因为我父亲就是在电影学院做老师,教授,他给我灌输的东西也比较多,也确实是给我的感觉是声音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直观,不像画面特别直观,大家看到颜色舒不舒服,演员漂不漂亮,特别直观,剪接点舒不舒服很直观,但是声音就没那么直观,而且现在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对声音的要求不是特别的高,因为我们曾经记得那个时候做《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我们连续一个月在剪同期声,就是把里面碰杠的声音,稍微说话破一点的声音换掉,或者剪辑点不太舒服,背景不太平衡的地方我都平衡了,然后把剪辑点之间跳的地方做的圆润一点,光滑一点,然后干了一个月之后,有一个,他算是一个制片部门的吧,一个司机,他在后面说,那个人岁数挺大的,然后就说你们干了一个月,你们干嘛呢,我觉得没区别,听不出区别来,听了好伤心呀。

 因为确实是好像我觉得两个原因,一个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人,对声音不是很敏感,它不是一个特直观的东西,其次是我觉得中国的录音水平在慢慢的提高,然后在这个经济大潮的冲刺下又有所倒退,电影不算,我觉得电影还是在前进的,特别是好莱坞影片咱们引进的多了之后,看电影的观众其实现在电影就是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还好一点,但是电视剧真的不是,电视剧你看就是对声音要求不高的,占很大的比例,可能也由于电视剧,大家说快餐呗,你得快,真是有的时候30集的电视剧只给你一个月时间,然后没日没夜的干,我真的是干到后来都听不见了,真的就觉得,因为人的听觉疲劳之后就觉得声音就听不准了,你头一天夜里干的活第二天再听,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包括比例,其实人的耳朵是很奇怪的, 包括人的眼睛也是很奇怪的,你比如说咱们看到的一个东西,你拿起镜头来拍完全不是一样的东西,耳朵也是这样的,你一堆人在说话的时候,你说咱俩说话挺清楚的,我为什么把话筒一支上就录一清楚呢?是因为耳朵有选听性,我耳朵要去听,我靠神经系统去支配我想去听的东西,你大一堆当中嘈杂的忍都在说话的话,你也能听到别人叫你的名字,你也会听到喇叭里你要乘的航班要起飞了,而别的航班你觉得怎么乌鲁乌鲁听不清楚的,所以人耳朵也是很奇怪的,然后像中国老百姓,特别是电视剧我对白挺清楚就可以了,我故事清楚就行了,而对其他的要求很低。以前的设备也是,我可能加了很多东西在里面,包括鸟叫虫叫什么的,但是老百姓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电视声音开的很小,大家都在吃饭聊天说话,可能也听不到,所以也不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做电视剧还是以这个为准,对白要清楚,让所有人都听明白,故事讲的是什么,这个是最基本的,中国这个整个都需要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现在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可能比较侧重确实有些声音做的不是很理想。

陈乐乐:中国的电视剧都没有做环绕声5.1系统的吗?

林倩:现在中国电视剧顶多也就做一个两声道的,第一没有钱,你做5.1的,你一下子就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要特别多,而且大多数做电视行业的人,如果没有接触过电影,如果说没有学过这个话,他不太知道这个5.1系统是怎么回事,其实5.1系统跟同期录音没有太大关系,也有一些关系,不能说没有任何关系,比如说我在录正常戏的时候,比如在战争场面,大规模场面的时候我会录一个四声道的,或者是五声道的,有左中右左后右后的声音,那么回来的时候,因为有的设备也能达到,有五只话筒,或者六只话筒,我录下来的时候编码记录,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解码还放,它的整个立体声的包围感就比你单录两个声道,去贴前后背景要好很多,我们做《我的左手》的时候,因为是一个军队题材的一个片子,然后很多像拉练,很多部队的这种戏,还有一些环境,特别是在大山里的一些戏,我们录了5.1的东西回来,它的环境包围感就是要好很多。

我从来不会去嚷嚷说声音要跟画面要平起平坐,我不是去讨这个的人,确实如果说的过激一点的可以这样说,让大家重视这个声音,但却是声音没有画面给人的,就一般的影片来说,如果恐怖片那占的要素要多,它给人的信息量确实是直观的感觉确实比过画面,而且确实是所有的部分是为了完成故事,表达情绪来做的,有的时候你过于强调声音了,有的时候混录不愿意跟作曲一起混,为什么?因为作曲更重视他的音乐,有时候你在混的时候,你比例小一点的时候,他会说我听不见音乐了,有些作曲啊,有很多大作曲家不会是这样,他会知道给影片做音乐是给影片整体服务的,然后导演是把握整体的,然后我在做声音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把握整体声音舒服,而且声音为戏服务,这个其实是比较重要的。前两天电影学院来了一个sky worker特别棒的一个声音设计师,像《星战》开始,那个老头,他特别棒,他提出了这个概念,其实我觉得中国的好一点的录音师也有这个概念,所以我在做片子的时候跟我的合作伙伴这样说,我说不是在这个画面里出现了一个声音,你再想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怎么样的,你就往上贴一个什么样的声音,不是这样的,而是说这个画面出现这个声音之后,在你的脑海里显现的是什么声音,你再把它放上去,而且有的时候这个声音是没有任何声源的,但是是想象中,但是可以为情绪服务,你就可以,你看像王海涛里面就有几个,他妻子知道他得了白血病了之后,然后医生跟她说完了,有一段音乐,我就那一段没有用作曲的,自己找的一段,近似于效果声那样的音乐,再加上一个滴水的声音,你可能觉得为什么要放一个滴水的声音,但是你把声音放在那的时候你觉得它是对的,还比如说她眩晕的时候我就找了一段鼓放在那,就是你就觉得它是心灵的一段冲击,然后还比如说像她有一个弟妹要自杀,有一个大摇臂的那个镜头,在摇臂的那一瞬间我就加了 一个喷气式飞机划过的一个声音,其实你当时可能听不出来那个是一个什么声音,但是那个情绪到了,就行了,其实这个就是一个点的一个设计,总体的声音设计可能这个戏,你这个戏是什么风格的,是要求安静一点的,还是说要嘈杂感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陈乐乐:那您觉得后期剪辑师需要去拍片现场吗?

林倩:其实是这样的,好莱坞的导演是不能进剪接室的,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上课的时候记得最清楚,最牛的导演他是可以进剪接室,只有他可以进剪接室,但是特别牛的导演可以做到哪呢?我拍完的东西,你剪接师剪完了之后跟我想象的是八九不离十,你不可能剪的乱七八糟的,这就是一个特别棒的导演,特别棒的导演他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拍的镜头的长短,景别,或者是画面的颜色,摇移的速度,你用第二种剪接的方法可能就会不舒服。基本上,如果是一个特别有明确的,就是自己这个电影里,或者是电视里我要什么,我这个东西作品要什么,在现场拍摄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固定的,你拿回来再跟剪接师沟通完之后,剪接师不会,但是中国不会这样,中国的剪接师一般都是听导演剪的,导演说怎么剪就怎么剪,因为国外是明星制度,演员也可以说怎么剪,演员也可以说这一点你给我多加两个镜头,或者我对白都可以改。但是中国是导演来统管,如果这个导演心里特别有把握,他所有的都知道自己要什么,那没问题,那剪出来的东西跟他想像八九不离十,但是如果要是他自己都含糊的话,那这剪辑师也做不了什么,可能经常是就被这个剪辑师左右。

陈乐乐:那在声音上跟导演沟通多么?

林倩:我是现在是这样的,中国的导演基本上是在拍摄前的时候也会,特别是同期录音的时候他会给你剧本,然后参加讨论,然后提出想法,包括选场景,都会有录音师参与的,尤其是电影,电视剧由于经费或者什么的原因, 他会给你一个剧本,你自己去,那么我一般会比较积极的把剧本看完了之后,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后在拍摄之前就跟导演沟通,特别现在有些导演到现在都还搞不清楚我要拍音乐段落的时候我要同期放声音,或者说我放卡拉ok经常遇到我们剪完了之后,他不按照一首歌,剪卡拉ok一定是要跟剪一个MV是一样的,我把这个整条音乐放在上面,然后去剪,是中进特,还是空镜,你起码对口型的时候唱的时候能对上,现在有很多导演剪完回来弄得我们根本对不上,经常在电视剧里遇到这种情况,而且我们以前拍的时候一般都会是这样,如果是卡拉ok让这个演员从头到尾唱一遍,然后再让他唱的时候在去拍特写,或者拍两人特写,这样子剪的时候我怎么样都能剪进去,然而有的时候参叙到音乐段落或者是序曲段落,或者我这个片子当初就是要给哪个歌手写的,里面要加进去他的几首歌,同期拍的时候你在这边一定要放着几首音乐,然后这边拍,你不放着音乐,你起码口型要对的上之后,你回来剪的时候,你要音乐铺在下面剪画面,不然的话全剪不上,因为音乐不是说你在任何一个节拍上都可以剪的。

确实电影电视你如果给我充足的的时间我总能做的更好,总能再修好一点,再修好一点,但是电视剧安排播出了,或者说导演一改再改,特别是重大题材的,确实是牵扯的面比较多,可能时间又紧,因此影视这个行业,特别是录音这个行业不容易,录音是最不容易的,录音是第一个看成片的,这个其实你出去都是,终混是最后看成片,当然调色没看完,但是这个影片大概什么样,我们比摄影部门先看到,其实是这样,录音这个部门的人是最默默无闻的,你能看得出来了搞录音的人,可能是因为技术的含量多一点,可能是比较踏实的一个部门。

本文为作者 陈乐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