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被察觉的操控者——《激流》编剧手记

2013-07-01 14:25
\"\"
由于电影短片自身的一些特性,诸如拍摄预算、制作周期、影片时长和信息量限制等等,在每一次短片的编剧中都会感觉到压抑,有很多力量无法表达出来。我尝试写了一些精彩的类型片,却由于最低拍摄预算过高、需要外联协调压力过大等原因均未能拍摄出来,或者这些类型的东西的确还是更适合电影一点,尤其对于需要严格控制拍摄预算的团队来说。在我写《激流》这个短片的剧本的时候,我借鉴了一些经典的文艺片的编剧方法,如《中央车站》、《雨人》、《单车少年》以及短片《宵禁》等,影片主要故事发生在一天以内,主人公在这一天清晨失业,本就脆弱的信心再次遭遇打击,对生活的绝望一再升级,却鬼使神差的答应一个企业面对安全事故的企业家,帮助他照顾刚刚从国外学习舞蹈回国休假的十二岁女儿。影片以短小的篇幅讲述了两对父女之间如何在感情上达到相通,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如何找回生活乐趣和激情。我比较在乎人性本身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细微情感和情绪变化,也希望能够讲述那些能够冲击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精神世界产生改变的故事。

影片在创作期间我受邀去成都都江堰海航香颂湖国际社区取景,2012年年末,我就曾去过我即将拍摄的拍摄地,并对拍摄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这对于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创作者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我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根据拍摄地的现场情况有了自己的一套场面调度方案,这大大的提高了剧本的可操作性,也极大可能的提高了创作流程中的工作效率。

\"\"

我的习惯是花一些时间隐隐约约的想一些琐碎的故事片段,却很集中的花一个晚上或者两三天时间将它们全部写出来,然后是漫长的修改时间。由于我自己对于导演、编剧、摄影、表演、剪辑等方面的工作都略懂一些,所以在我写剧本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呈现内心画面和人物情感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认为剧本格式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也有自己的剧本写作分段方法,这不一定完全准确,却是我提高工作效率的诀窍,因为我在剧本写作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的用分镜头的方式分段。

在编剧方面我向来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我认为这是电影最具魅力的部分——故事。电影的故事和文学的故事虽然无所谓谁好谁坏,却有异曲同工。电影所具有那些直观的东西、直观的情绪、可控的节奏、爆发式的传播、一对一的传播与感受都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部分,所以在我看来电影是一种表达方式,只是手段和火候不同就会出来不同的电影。有的电影编剧所传达的故事和精神内核非常棒却表现得不那么贴近受众、有的电影编剧上草草了事、很不严格却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堆积明星和特效场面、有的电影却能够在精神表达和观赏性上达到好的平衡。我觉得电影和很多其他的东西一样是很难果断评判的,也并不是说故事及精神表达和观赏性达到好的平衡就是绝对的好电影、也并不是说不贴近观众就是坏电影。我觉得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应该是有自己的预期,有的电影的创作并不为大众,有的电影创作就是为了卖钱,有的电影创作压根儿不准备播出,有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在电影节和市场上达到口碑票房的双丰收,创作预期不同,影片呈现的内容自然各异。

我觉得一部电影是否有意思首要的还是它的故事和它的那种内在情绪,在这个层面上观众甚至愿意去接受你在工业技术水准上的部分粗糙。相反一部电影如果编剧不严格、混乱、没有想要表达的东西,而是大量的升格镜头、大量的特技、大量的航拍、水下摄影等等各种炫技手段的堆砌,我不觉得这样的作品能够获得更多的青睐。理想的选择是越奇怪的类型越需要重视编剧的可信程度,比如一部科幻片一开始就装神弄鬼就不如一开始从稀松平常的家长里短开始渐渐进入一个奇幻时空来得有意思。

如果电影是一种表达的方式的话,那么最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应该是你想要表达什么。

本文为作者 余庆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