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习俗的超现实表达:《图腾之旗》的声音设计与音乐创作思路!

2013-06-13 17:10
\"\"
声音制作手记
声音设计:王长锐
接触到此影片工作后,知道是女导演有些担心,以前所了解的女导演多是刻画人物内心多一些而场面调度会不足。而摄影师刘勇宏我们以前合作过,他对我说这是个以音乐为主的人文片,有简单的故事。我问他是不是“交响诗”?他说差不多。当看到影片后,对导演开始有所了解,她的阐述是:这并不是一部女性电影。这个解释会让我们很放心,不会和画面风格相左。

和作曲的配合及动效录制
在和作曲交流后我们没有做设计图表,只是把几个段落和频率分布各自分配了任务。其实也是想更简单化,不要按所谓的公式来套用,影片本身也是原始风貌的环境,故事也不是一个格式化的范式,索性各自先把情绪先做到,时间也节省了。

音乐写得很好听,大量的打击乐为男演员的动作提供了很好的配合,增加了惊险和悬疑的成分,同时管弦乐也让情绪更饱满,同时也让效果和环境无处立足,正如我们的计划,我们能做的会很少。成本很低加上周期很短,音响设计就自己动手,和两名编辑自己录制动效。
由于拿到画面初剪时已经录了一些,在把音乐合到一起后做个简单的平衡就可以继续录制新的动效了,录制影片中神器在空中撒出金色的颗粒时他们了点力气,最后把大小不一的沙粒和各种米掺在一起又分别录了一次 加上效果器处理合成完毕。
\"\"
添加当地文化特色——佤族人声
只靠音乐和效果声音不足以表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于是导演找到了佤族的歌手。佤族的人声的录制录了两次,第一次歌手来的比较晚,最后有点体力不支,效果不太理想。第二次再来时我们发现,作为原生态的声音表演恐怕录不到了,歌手艾蒙即兴的东西用的比较多,而且贴切,而高亢辽阔的声音在这种环境下应该不会有了,这是电影之外的问题了。

在混录的时候,和导演提前做了个交流,统一了原始的、发展的、现代的几个段落需要做的风格。我们把次低音提得很高,加强人物动作的原始感,也去掉了一些不需要的频率,使它整体尽量清晰,频率分配也更简单。动效和环境音量除了为了转承起合和突出描述都拉得很低,不止为了神秘也使声音像画面景别两极化的使用一样的统一。

结尾的摸你黑段落最麻烦,它的舞曲效果和前面的音乐不是统一的,用了几种方案才能自然过渡,当然最重要的是相信它是自然的,像人们的欢腾雀跃随着古老的习俗在发展。最后为了电视终端的播放,做了一版立体声,相应的频率,动态在下变后换会有损失,所以在转换后增加了一些低音并且加了分段压缩,以便提高电视观众的收看效果。

“摸你黑”段落15秒电子小样:
[soundcloud url=\"https://w.soundcloud.com/player/?url=http%3A%2F%2Fapi.soundcloud.com%2Ftracks%2F96689270\" params=\"\" width=\" 100%\" height=\"166\" iframe=\"true\" /]

音乐创作思路
音乐创作:何淼澍
1.若即若离的写实
作为一部人文微电影作品的配乐,我们不光要考虑当地的人文特点,民族历程,还要完成节奏的控制,情绪的控制,以及文化融合的平衡,所以没有采用过多的写实元素,手法。

首先,我们采用一半当地特色唱腔,一半氛围营造的方式,把观者带入。这样的好处是,先让观者明确民族感,同时静场并埋下悬念。为什么是鼓和人声,因为直接,节奏与旋律构成基本的音乐。为什么没有其他民族乐器,因为我们所讲述的民族用其他的乐器无法承载,所以我们要选用最直接的方式。首先,纪录片,着重强调的记录性,写实,就成了一切的重中之重。但作为一部神话色彩的影片,我们需要的就不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营造氛围,制造悬念,创造冲动。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当我们看一个非记录影片时,我们通常不会去考虑这是不是“真正的”,我们通常在乎的是,是否过瘾。即便是记录,我们也会去创作一些超现实的元素,去帮助记录。毕竟,要考虑到影片的受众群体并不都是专家或学者。\"\"
2.现实与超现实
在考虑到影片的神幻色彩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影片的质感,格调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写实的元素与写意的元素重新规划。相对于完全写实的民族音乐,大众更容易接受改良的。因为普遍性的存在,当下的观者看过了数以千记的现代乐器的配乐我们并不能要求观者的观赏水平。所以,我们使用现代乐器作为主要织体。在这里就会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变化。在写实的作用上的并不是当地特色的乐器,而是现代乐器。而当地的特色,也不仅仅是作为写意的元素。他们在交替。通过声场的变化,通过画面的内容,时刻交替着。

3.简化的旋律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所记住的信息,通常是我们的大脑“优化”过的,就像一闪而过的画面,我们通常所记住的是画面中的某一个点,就像焦点。声音也同样,这样就出现了层次。就如同一首歌曲,我们再听过一遍之后能够记住副歌的部分,这首歌曲就已经非常的成功了。那么其他的部分去哪了?被我们“优化”掉了。
我们在影片中不过多使用长线条的旋律有两点考虑,首先是影片的结构,他的长度使我们可以在尾声的时候完全释放。但这一下需要够准,够狠,才可以使观者印象深刻。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才会使用最大的旋律。其次,精简的旋律,重复的出现在影片当中,会使观者产生标示性。对于影片配乐的辨识度是为一种最有效的烙印方法。从而更立体的认知。最通俗的旋律一般最容易被记住,但我们还是要保证作品得格调,只有将旋律精简才可以。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