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大师讲评实录3——孟佩璁:数字浪潮里的小贝壳,剪辑师生存现状分享
2021-11-08 02:34
第七届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作品征集中,请关注: http://107cine.com/stream/52623/
大师讲评内容连载连载1:周新霞:眨眼之间的舞蹈 http://107cine.com/stream/52624/
大师讲评内容连载连载2:倪闻天——《小时代》预告片的制作理念以及制作流程 http://107cine.com/stream/52908/
孟佩璁:知名剪辑师。2007年开始作为自由剪辑师,并担任多部张艺谋电影的剪辑工作,其代表作《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
个人工作经历
我2004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录音系,大学毕业以后做了四、五年的后期录音师,参与了30多部影视剧的声音后期制作,在很多老一辈的录音师身上学到很多受益一辈子的知识和技能。我由于一些私人原因改行,改行之后有幸在香港数一数二的电影制片人江志强先生投资的电影里接连工作了五部戏。如果是你有机会跟一些前辈一起工作,要努力跟前辈学习,跟一起合作的同行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这样都对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好的奠基。
我改行的时间刚好是中国电影进入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期。我参与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是《三枪拍案惊奇》,基本上是中国前几部全数字化制作的电影。现在像在《归来》的数字化分工里有DIT部门,那时是没有的,所以基本上数字存储、素材整理、现场一些基本的调色、输出以及最终素材的备份,全部都是由剪辑部门来完成,我们那时候做了大量相当于是给工艺和流程打基础的工作。
成为剪辑师的准备工作
很多剪辑师都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进入这一行。我想跟大家讲一下如果是你想进入这一行,或者在进入一个完整项目之前,你可以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我一直在做剧情片电影,读剧本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步骤,包括研究剧情发生的时代以及故事和人物的背景,分镜头的设定和预演也非常重要,这是提前可以做准备的工作。其次需要有一个设备选择,工艺流程的制定,要熟知所用的设备和系统,熟知你所用的机器设备容量和性能,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一个比较现实的把握。第三是与导演的沟通。如果没有办法跟的导演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心灵沟通,对影片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最后是配合、协作的问题。现在国内的制作中很少出现后期制作总监的职位,其实在国外非常普遍,他会去选择特效、音频公司进行合作,谋划整个后期制作成本,并且去监督作品的质量。此外剪接助理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这些概念的话,可以去查好莱坞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为什么需要剪接师101条理由》,一个剪接助理可以为剪辑师做的事情有101条之多。此外这里特别想讲一下与演员的沟通,演员一句话在导演面前说上百遍的时候,怎样去选择,哪一条最符合这个故事和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你跟演员非常紧密的交流,这在剪辑工作体验会非常明显。
《金陵十三钗》剪辑经验分享
《金陵十三钗》制作周期非常长,制作规模非常大,我们现场跟了6个月的拍摄周期,回来又进行6个月的后期制作,还包括国际发行,前前后后一共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由于《金陵十三钗》制作经费和选题上的原因,使用了大量胶片和数字混合拍摄的方式。在这样一个巨大的齿轮系统里运转,每个人优先想到是电影的需要,然后大家协商。举个例子,当天的素材回来后当天整理当天剪,剪完以后就可以给到特效部门,特效部门做一个预览给导演看。这种比较工业化的流程效率是很高的。张艺谋导演每天现场回来后会到剪辑室来跟我们一起工作,基本上能做到影片杀青之后的一个礼拜内出第一版的粗剪版。
从工艺流程上来说,剪接应该是先于声音后期和特效部门完成,但国内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电影的工艺流程,都是剪接跟各部门的工作交错。好的地方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后制周期,坏的一点就是所有部门总觉得剪接部门在改,其实是影片需要一个磨砺的过程,导演思维的积淀,这是非常正常的。
纪录片《殇城》剪辑体会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去年一整年都在做的纪录片电影,叫《殇城》。这个纪录片的制作周期非常长,拍了四年,后期也做了差不多两年,最终入围了很多国际电影节。该片讲述地震之后北川人民恢复自己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影片。它有超过两百个小时的素材,我每天连续几个小时看地震之后的废墟,这种时候需要坚持不断跟导演去讨论影片的立意。后期参加我们的工作的还有另外一个法国剪辑师,我们一起合作剪片,获得了很好的工作体验。我们俩能互相看到对方身上的弱点,互相交流怎么看这个素材,怎么去理解人物。现在有很多国外剪辑师都在用这样的方式去工作,互相激励和补充,影片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回到标题,为什么说剪辑师是数字浪潮里面的小贝壳?不管这个行业入门门槛有多低,你需要用心去完成手头的工作。在技术不断发展,工艺一天一天进步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用心去磨砺一颗珍珠。
互动花絮
观众:剪辑师面对不同的影片,你喜欢的东西会表达得很好,如果不喜欢的东西会很苦恼,这个如何解决?
孟佩璁:在我的工作中不太存在这样的状态,因为当你真正面对一份工作的时候,首先你的职责是在先的,不是以自己的喜好为主,当然你自己喜欢东西可能你会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它,但我觉得不好的东西我能把它剪好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本文版权归《影视制作》杂志所有,转载请注明)
大师讲评内容连载连载1:周新霞:眨眼之间的舞蹈 http://107cine.com/stream/52624/
大师讲评内容连载连载2:倪闻天——《小时代》预告片的制作理念以及制作流程 http://107cine.com/stream/52908/
孟佩璁:知名剪辑师。2007年开始作为自由剪辑师,并担任多部张艺谋电影的剪辑工作,其代表作《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
个人工作经历
我2004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录音系,大学毕业以后做了四、五年的后期录音师,参与了30多部影视剧的声音后期制作,在很多老一辈的录音师身上学到很多受益一辈子的知识和技能。我由于一些私人原因改行,改行之后有幸在香港数一数二的电影制片人江志强先生投资的电影里接连工作了五部戏。如果是你有机会跟一些前辈一起工作,要努力跟前辈学习,跟一起合作的同行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这样都对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好的奠基。
我改行的时间刚好是中国电影进入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期。我参与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是《三枪拍案惊奇》,基本上是中国前几部全数字化制作的电影。现在像在《归来》的数字化分工里有DIT部门,那时是没有的,所以基本上数字存储、素材整理、现场一些基本的调色、输出以及最终素材的备份,全部都是由剪辑部门来完成,我们那时候做了大量相当于是给工艺和流程打基础的工作。
成为剪辑师的准备工作
很多剪辑师都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进入这一行。我想跟大家讲一下如果是你想进入这一行,或者在进入一个完整项目之前,你可以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我一直在做剧情片电影,读剧本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步骤,包括研究剧情发生的时代以及故事和人物的背景,分镜头的设定和预演也非常重要,这是提前可以做准备的工作。其次需要有一个设备选择,工艺流程的制定,要熟知所用的设备和系统,熟知你所用的机器设备容量和性能,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一个比较现实的把握。第三是与导演的沟通。如果没有办法跟的导演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心灵沟通,对影片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最后是配合、协作的问题。现在国内的制作中很少出现后期制作总监的职位,其实在国外非常普遍,他会去选择特效、音频公司进行合作,谋划整个后期制作成本,并且去监督作品的质量。此外剪接助理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这些概念的话,可以去查好莱坞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为什么需要剪接师101条理由》,一个剪接助理可以为剪辑师做的事情有101条之多。此外这里特别想讲一下与演员的沟通,演员一句话在导演面前说上百遍的时候,怎样去选择,哪一条最符合这个故事和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你跟演员非常紧密的交流,这在剪辑工作体验会非常明显。
《金陵十三钗》剪辑经验分享
《金陵十三钗》制作周期非常长,制作规模非常大,我们现场跟了6个月的拍摄周期,回来又进行6个月的后期制作,还包括国际发行,前前后后一共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由于《金陵十三钗》制作经费和选题上的原因,使用了大量胶片和数字混合拍摄的方式。在这样一个巨大的齿轮系统里运转,每个人优先想到是电影的需要,然后大家协商。举个例子,当天的素材回来后当天整理当天剪,剪完以后就可以给到特效部门,特效部门做一个预览给导演看。这种比较工业化的流程效率是很高的。张艺谋导演每天现场回来后会到剪辑室来跟我们一起工作,基本上能做到影片杀青之后的一个礼拜内出第一版的粗剪版。
从工艺流程上来说,剪接应该是先于声音后期和特效部门完成,但国内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电影的工艺流程,都是剪接跟各部门的工作交错。好的地方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后制周期,坏的一点就是所有部门总觉得剪接部门在改,其实是影片需要一个磨砺的过程,导演思维的积淀,这是非常正常的。
纪录片《殇城》剪辑体会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去年一整年都在做的纪录片电影,叫《殇城》。这个纪录片的制作周期非常长,拍了四年,后期也做了差不多两年,最终入围了很多国际电影节。该片讲述地震之后北川人民恢复自己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影片。它有超过两百个小时的素材,我每天连续几个小时看地震之后的废墟,这种时候需要坚持不断跟导演去讨论影片的立意。后期参加我们的工作的还有另外一个法国剪辑师,我们一起合作剪片,获得了很好的工作体验。我们俩能互相看到对方身上的弱点,互相交流怎么看这个素材,怎么去理解人物。现在有很多国外剪辑师都在用这样的方式去工作,互相激励和补充,影片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回到标题,为什么说剪辑师是数字浪潮里面的小贝壳?不管这个行业入门门槛有多低,你需要用心去完成手头的工作。在技术不断发展,工艺一天一天进步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用心去磨砺一颗珍珠。
互动花絮
观众:剪辑师面对不同的影片,你喜欢的东西会表达得很好,如果不喜欢的东西会很苦恼,这个如何解决?
孟佩璁:在我的工作中不太存在这样的状态,因为当你真正面对一份工作的时候,首先你的职责是在先的,不是以自己的喜好为主,当然你自己喜欢东西可能你会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它,但我觉得不好的东西我能把它剪好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本文版权归《影视制作》杂志所有,转载请注明)
本文为作者 陈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