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手记】分享一下纪录片《大巴扎的天空》项目拍摄感受

2011-05-10 21:59
#数字电影技术# #创作手记# \"\" 两个月前,我突然接手一个去新疆拍摄纪录片的任务,因为之前从没拍摄过纪录片,所以我想到的第一点是该使用什么样的器材,想来想去器材应该是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越轻便越好,在多方沟通后,制片方提供了松下153,因为之前有使用过松下180和203的缘故,所以初次对松下的印象极好,几款机器造型相似,上手较快,能拍摄画面尺寸1920*1080 25P的规格我也很是满意,由于没有传统磁带记录或松下惯用的p2卡系统,松下153的重量上也让人惊喜,大约比松下180还轻了五分之一左右。松下153的技术指标和规格相信大家应该都已经知道了,我就不一一述说了,以下就大致说一下我这两个月来的使用松下的感受吧. 2月底我拿到机器后,第一感觉就是轻便,在北京下完今年第二场小雪之后,我就拿出去测试过了,还专门在影视工业网上发过截图,经过短暂的测试,初次感觉松下153的画面质量还不错。晚上测试了低照度,在钨丝灯下表现喜人,让我很是兴奋了几天,几天后,摄制组边匆匆西行,因为3月份在新疆还算是冬天,在冬季的乌鲁木齐室外拍摄,严寒成了考验这台机器的唯一问题,所幸在乌鲁木齐零下20多度的室外,153顺利经过了数次大雪考验,从未出过状故,可能唯一不足的就是,对焦本来就不快的机器在寒冷中变的更迟钝了,有时候似乎不用手加一把力,内置对焦环就停滞不动了。说到对焦,这是我在新疆遇到的最大问题了,松下似乎一直没有有效的改进过这个问题,如果人物跟背景比较近,背景还有花纹的话,焦点一定会飞到后景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到最后,你想全手动操作吧,对不起,松下从180开始数年没变化过的LCD寻像器又帮了大忙了,较低的分辨率和不太利索显示效果,让你根本看不清楚焦点实没实,到底是我眼神不好呢还是我眼神不好,幸好松下加入了对焦放大功能,弥补了这个不足,但还是多加了一道手续,显得不够迅速,尤其是抓拍时,这点还是需要继续改进的。 \"\"
松下153的轻便的确不是盖的,我永远的感觉就是箱子比机器沉,不拿箱子就是一身轻松,要知道那箱子比三角架都沉(咱偷偷的说),总之一句话,松下153特别方便老人小孩使用,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更别说咱这种棒劳力了,就是双手各持一个,也能轻松上楼,我曾经连续在录影棚里站立手持松下153MC拍摄两小时,手酸了腿麻了机器都没事,1700G的重量一点没增加(这不废话么?)。轻便的代价是大量工程塑料的使用,手感是差了点,这点得包涵,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拍摄效果,总的来说还不错,毕竟只是MTS压缩格式,码流不高,目前能达到松下153的水平已经实属不易,光线充足的时候有些许微小颗粒,冬季的色彩饱和度方面表现的也稍稍不尽如人意,当然这是跟RED-ONE之类的机器相比,如果是跟早期使用的P2卡的松下203相比,倒也不落下风,跟现今主流的5D2都相比,层次水平一样,细腻度差点,颗粒感重了点,虽然5D2也好不到哪去。当然了,这本身都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机器,本身可比性就不强,不过从价格上来说,还是拿来比较一下。绿色还原本是松下的强项,可惜这次是灰蒙蒙的冬季拍摄,没有体现出来,好不容易回了北京又是两天的沙尘暴,漫天的黄土,可惜了,但后来观看样片,感觉在重污染的空气下松下153的透视还不错,色彩锐度也都能保证水准。 总的来说,两个月用下来,松下153的画面不像隔壁SONY家的那么离谱的偏色,维持松下系列一贯水平的还原准确,讨人喜欢。松下153的滤镜成了4挡,本以为会有不同的效果,实际用起来并没什么不同,个别时间使用时还容易脱档过曝。电棒节能灯类型的光源下153表现不佳,这似乎成了MTS数字压缩格式的弱项,完全比不上我在北京测试时用过的白炽小灯泡,这点153完全比不上前辈们,需加强改进,也提醒广大兄弟,用节能灯做光源有风险,还是选择白炽灯吧,这里就不得不夸下松下153的增益系统了,照度不足的时候打开增益,这原本是我开始绝对不打算使用的功能,原因大家都有所了解,不过在那种光线下,也完全顾不得了,谁知道开了增益后效果还不错,比经验里其他的机器好很多,颗粒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在背景深处的暗部细节里还是不能保证,当然这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希望大家还是能不用就不用。 操作中的小细节,开机速度稍慢了点,不利于抓拍,幸好有电池帮忙,原装厚电还算相当给力32GB卡能拍多长时间(1080的3个小时),它就能坚持多长时间(一直记录的话),充电也挺神速的,一晚上大约能冲两块,小电池稍微的差点,但也能够连续拍摄一小时四十多分钟。拍摄时,自动手动切换也算是迅速方便,全中文菜单很人性化,不需要就说明书也都能明白,防止单文件失误删除也做的很到位,第一次折腾了半天算是才删了一个素材。音频嘛,因为都是录音师大哥在操作,主要也是记录在他的宝贝录音机上,所以也不好拿来说什么,但我偷偷的私下有比较过,松下153录的环境音倒也不差(注意是环境音跟录音机的环境音轨道的比较哦)毕竟你不能跟录音哥哥的大麦杆加录音机比,他那玩意能买好几个松下153呢。镜头变焦倍数不够大,长焦吊着拍的时候很痛苦,老是不能把镜头推向极致的特写,莱卡镜头表现依旧,如果能改进对焦和MTS系统的话,将会给松下153带来质的飞越。 视频输出监控上,松下153提供了HDMI输出,USB输出等多种方案,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卢志新先生提供的瑞鸽7寸监视器,监视器真的很不错,色彩很艳丽又不失准确的还原,跟153的HDMI连接时效果很令人惊叹,丝毫不逊色我们以前用过的分量接口和数字电影高清监视器,松下153的输入项我没试过,不知道如何,这个就留给其他兄弟使用后反馈了。 \"\"
采集编辑:松下153用的是机器损耗费用相当低廉的SD卡记录系统,几乎是一次投资就不再产生费用,松下SD卡机器跟早期P2机器一样,文件夹由摄像机自行编辑后是不可更改的,在苹果机里,只能一次复制一个文件夹,否则就会出现问题,SD卡的采集速度也比不上硬盘之间的拷贝,速度跟U盘差不多吧30G要复制一个小时左右,其实这也不算耗费时间,比采集磁带要省3倍以上,算是优点呢,真正耗费时间的是格式转压,可怜小弟我用的是苹果Final Cut Pro,该操作软件不能原生支持MTS格式(我是多么羡慕嫉妒恨PC用户啊Final只能通过记录和传输的方式把MTS整个文件夹导入成批处理成苹果Apple Prores 422 mov格式,这个转压的时间量可想而知,那天领导从北京飞来来视察工作时,我花了3天时间给他转压了部分素材带走,弄的我三天没怎么睡觉,顶着大黑轮开工,幸好广大PC用户有福气,比较新的EDIUS这些软件都可以原生支持编辑MTS文件格式,PC用户好福气,苹果用户伤不起啊,不但耗费时间长,就连转压过的格式多样性、可选择性上也不比PC,这点苹果需要改进,希望乔帮主圣明。 经过两个多月的使用,我认为松下153是一款性价比很高及其轻便的专业级便携摄像机,尽管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总体上优点大大超过缺点,在能提供相当不错的画面质量下,能给您在长时间拍摄中带来极大的便利,以上这些大概就是对松下153的短暂认识,不足的地方将来有机会再补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哪里说的不对还请大家拍砖~谢谢大家!(石城 文)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