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必看的100部影片

2021-07-13 17:59

本期内容为《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的专栏文章。加入【中国摄影师社群】,免费获取《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原版杂志。


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简称ASC)公布了其列出的20世纪里程碑式百部电影。该片单在ASC成员史蒂芬·费尔伯格(Steven Fierberg)的组织下,经协会现任成员投票产生。该活动旨在向成就卓著的电影摄影师们致敬,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和技巧方面变革或推动了行业发展,他们的影响在当今21世纪的电影圈内依旧可感可察。


“里程碑式电影是改变一切的电影。”ASC成员史蒂芬·波斯特(Steven Poster)说道:这些电影一问世就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ASC成员牛顿·托马斯·西格尔(Newton Thomas Sigel)补充道“这个片单上的每一部电影都教会了我一些东西,我还努力从几乎所有这些电影中偷取经验。”


-片单前十部 -

 

1.《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 摄影指导:费雷迪·扬,BSC(Freddie Young),导演:大卫·利恩(David Lean)。


点评:芬顿·帕帕迈克,ASC,GSC(Phedon Papamichael):第一次看《阿拉伯的劳伦斯》是在慕尼黑的一家电影院,那时我14岁左右,我被这部史诗级巨制迷住了,虽然当时我对技术层面的事物一无所知,但我至今记得那些宽景别镜头展现出的惊艳效果以及浩渺沙漠背景中的各个角色。从那以后,我反反复复看过这部电影十几次,其极具电影感的叙事方式的魅力却从未消退。现在我的孩子们也为这部电影着迷。


2.《银翼杀手》(1982),摄影指导:乔丹·克罗嫩韦思,ASC(JordanCronen- weth),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


点评:丹尼尔·珀尔,ASC( Daniel Pearl):乔丹·克罗嫩韦思拍摄的作品完全震撼了我, 至今仍是如此。我把那视作一个转折点,是现代电影摄影的开端。史蒂芬·波斯特,ASC:该片上映数年来,每个人都在借鉴《银翼杀手》,即使他们要拍的不是科幻片或者奇幻片。无论如何,这部电影所具有的风格都是人们想要的主流风格。我认为它影响了一整代人——不仅是电影人,还有观众。它定义了现代黑色电影的每一个层面。它一次性向我们全盘展示了如何定义未来和过去。能做到这一点可谓非同凡响。


3.《现代启示录》(1979),摄影指导:维托里奥·斯托拉罗,ASC,AIC(Vittorio Storaro),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点评:牛顿·托马斯·西格尔,ASC:这部电影依旧能像我首次观看时一样令我震撼。它从不过时。《现代启示录》在任何方面,不管是美学性、戏剧性还是心理层面,都表现不俗。从每一帧画面中,我们都能看到科波拉拍摄时耗费的心血。马特·贝克 ,ASC(Matt Beck):如果我非得选择一幕惊人到让我几欲落泪的镜头,我会选择《现代启示录》中上游营地遭到进攻的那一幕。爆炸突如其来,船只加速向前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桥上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这是别具美感的地狱景象,也是我想象中最非凡的视觉体验之一。



4.《公民凯恩》(1941),摄影指导:格雷格·托兰德,ASC(Gregg Toland), 导演:奥森·威尔斯( Orson Welles)。


点评:詹姆斯·尼尔霍斯 , ASC(James Neihouse):格雷格·托兰德拍摄的《公民凯恩》始终令我深感震撼。他为拍摄该片标志性的大景深画面所做的努力令人惊叹,而依靠40 年代早期的电影胶片、镜头光学技术、合成技术去实现那些画面,则更令人啧啧称奇。但除大景深外,该片还有更多特色。托兰德的构图和机位设置加上威尔斯的场面调度,使得该片无需剪辑便可讲述整个故事。此外新颖的机位移动方式也尽可能减少了剪辑工作量。这些技巧不是电影摄影界的新招式,它们的完美结合和娴熟运用,着实推动了影片的叙事,而不单纯沦为炫技。如果有可能的话,我真想知道托兰德和威尔斯面对Imax银幕时会做出怎样的创造。



5.《教父》(1972),摄影指导:戈登·威 利斯,ASC(GordonWillis),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


点评:瑞秋·莫里森,ASC(Rachel Morrison):不管你是否相信,《教父》对《黑豹》影响巨大。两者 主题贴合——关于家庭和遗产及权力带来的责任。但当然是戈登·威利斯极具启发性的摄影教会了我阴影与光线同等有力,正是看不见的东西让观众真正地深入体会影片。

托比亚斯·施莱斯特,ASC(Tobias Schliessler):《教父》 是让我看到打破摄影‘规则’的可能性的第一批电影之一。在电影学院,我们学的是始终要为演员的眼睛布光,这样才能看到演员的情感,但戈登· 威利斯选择不让观众看到演员的情 感,那或许对影片叙事更有利。他基本只使用顶光,让马龙·白兰度饰演的唐·柯里昂看起来始终有种神秘感和威慑力。观众无法弄懂他的想法和感受,由此增强了这个角色在场时人们感受到的紧张和焦虑。《教父》向我们我们展示了为叙事量身布光的重要性,即使这意味着选择违背传统的做法。


理查德·克鲁多,ASC (Richard Crudo):戈登·威利斯拍摄的作品在需要黑暗的时候就是黑暗的。其实,该片只是某些部分看来很暗,因为它们是与其余不暗的部分对比而言的。比如,开头部分唐·柯里昂办公室的场景——黑暗昏沉、预感不详、神秘莫测。然后,跟明亮、过曝、喜庆的婚礼场景相比,

两者是交叉剪接的。通过呈现如此强烈和明显的对比,两幕场景相得益彰。最重要的是,在当时的情境中,两者都很妥当。这是戈登一直以来追求的视觉效果,目的是让故事向前发展。


克里斯托弗·乔米,ASC(Christopher Chomyn):对我而言,《教父》代表着完美的叙事。没有多余的对话或解释,所有需要知道的东西都在叙事过程中逐步揭开。摄影机移动和布光完美奠定了叙事基调,令我始终全神贯注。如

此大胆的布光让我明白了永远不要害怕黑暗,不要害怕营造对比。


托比亚斯·施莱斯特,ASC(Tobias Schliessler):《教父》是让我看到打破摄影‘规则’的可能性的第一批电影之一。在电影学院,我们学的是始终要为演员的眼睛布光这样才能看到演员的情感,但戈登· 威利斯选择不让观众看到演员的情感,那或许对影片叙事更有利。他基本只使用顶光,让马龙·白兰度饰演的唐·柯里昂看起来始终有种神秘感和威慑力。观众无法弄懂他的想法和感受,由此增强了这个角色在场时人们感受到的紧张和焦虑。《教父》向我们我们展示了为叙事量身布光的重要性,即使这意味着选择违背传统的做法。


理查德·克鲁多 , ASC (Richard Crudo):戈登·威利斯拍摄的作品在需要黑暗的时候就是黑暗的。其实,该片只是某些部分看来很暗,因为它们是与其余不暗的部分对比而言的。比如,开头部分唐·柯里昂办公室的场景——黑暗昏沉、神秘莫测。然后,跟明亮、过曝、喜庆的婚礼场景相比,两者是交叉剪接的。通过呈现如此强烈和明显的对比,两幕场景相得益彰。最重要的是,在当时的情境中,两者都很妥当。这是戈登一直以来追求的视觉效果,目的是让故事向前发展。


克里斯托弗·乔米,ASC(Christopher Chomyn):对我而言,《教父》代表着完美的叙事。没有多余的对话或解释,所有需要知道的东西都在叙事过程中逐步揭开。摄影机移动和布光完美奠定了叙事基调,令我始终全神贯注。如

此大胆的布光让我明白了永远不要害怕黑暗,不要害怕营造对比。


课程预告摄影在线大师班第2期--《灯光拉片分析及摄影技巧》在线直播课,7月16-18日准时开讲,著名摄影师张锡贵老师主讲,小班教学。跟随名师学习经典的绝佳机会。扫码咨询直播详情。



6.《愤怒的公牛》(1980)摄影指导:迈克尔·查普曼,ASC(MichaelChap- man),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MartinScorsese)。

点评:克鲁多:《愤怒的公牛》中八卦小报式的即时和简洁令人着迷。作为摄影指导,我们努力创造的一切都基于剧本内容。我们尽量去理解导演的想法以及他们对叙事的安排。看看该片中的角色,其实你很难找到可以共情的对象,它的主题很残酷的,因此摄影就要直截了当、毫不妥协—— 就像是直击面部的一拳,直到击中为止。查普曼的摄影工作极为出色,因为他的方法仅仅就是为叙事服务。他将观众置于故事内,效果如此直接自然以致于观众忘记了自己看的是一部电影。他有能力把观影者的情绪集中起来,这是作为电影人取得的最大成功。



7.《同流者》(1970),摄影指导: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导演:贝纳尔多· 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点评:亚采克·拉斯库斯,ASC,PSC( Jacek Laskus) : 《同流者》令我大开眼界,它抛弃了所有我对摄影的了解——或者说我自以为对摄影的了解!它改变了我思考电影摄影的方式。对色彩、摄影机的运用和摄影机移动——这是维托里奥的大师之作。我想象不出用其他的方式拍摄《同流者》。


帕帕迈克:《同流者》这部电 影对我而言十分关键,它开始让我有心注意到布光风格、将温暖柔和的主光和昏暗泛蓝的日间氛围光融合在一起。维托里奥使用的表现主义式的布光和如画般的温暖日光、贝托鲁奇的宽景别,精心构图的跟随镜头以及逼真的舞台造型,都在我探索和实验如何为我早期拍摄的长片寻找自身风格的过程中,激励了我去冒险、尝试更为大胆的选择。


施莱斯特:对我个人和我所磨练的技艺而言,《同流者》一直是影响最大的电影之一。每一帧画面都自成一件艺术品,就像是我想要挂在自家墙上的一幅美丽画作一样。我喜欢反复回顾这部电影,并从斯托拉罗用于增强故事性的绝妙构图和布光中汲取灵感。他的摄影提升了业界水准,激励着我挑战自身的创造力。



8.《天堂之日》(1978)摄影指导:内斯特·阿尔门德罗斯,ASC(NéstorAlmendros),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Terr- enceMalick)。

点评:罗伯特·普莱姆斯,ASC(Robert Primes):在这部影片令人极度沉浸的影像面前,我没有一点防备便陷入了狂喜,这种狂喜通常是在听巴赫或者贝多芬时才会产生。我一直猜想,电影有潜力能够成为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存在,成为一种类似视觉化音乐的事物。《天堂之日》极为精简的叙事使其看似一幅挂在画廊里的最伟大的印象派大师之作。它超越了我想象的传统电影摄影的清晰界限。该片将电影摄影艺术从配角提升到耀眼的主角的位置。



9.《2001太空漫游》(1968), 摄影指导:杰弗里·昂斯沃斯,BSC(Geoffrey Unsworth),约翰·阿尔考特,BSC(John Alcott)负责补拍工作的摄影指导,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点评:西格尔:我看《2001太空漫游》时年纪尚小,根本不懂它的内容。但我当时的确意识到我已经被带到了另一片土地,只有电影能带我去那儿。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的创作冲动有了出口。


史蒂芬·费尔伯格,ASC:对我而言它简直太震撼了,以致于我不知如何谈论。这部电影出类拔萃,它像是无穷无尽的视觉诗歌。你必须要去影院看这部电影,要么在70mm胶片放映场次看,要么在巨幕上看,这样才能真正看出它有多伟大。



10.《法国贩毒网》(1971), 摄影指导:欧文·罗伊兹曼,ASC(OwenRoiz- man),导演: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


点评:克鲁多:《法国贩毒网》展现了我们能想象的最“精瘦”的电影。就 视觉风格而言,该片没有一丝多余的“肥肉”。它不用任何艺术技法,便可 向观众传达信息。而且这是一部基调冷静的关于纽约的电影,像一张时代的快照。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这部电影究竟对那个时代还原得有多彻底。你能想象吗?在那个时代,要负责拍一部大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还得有胆量说:你猜怎么着?我们就是要走出去,拍一部看起来像现实生活的电影。要真的像现实生活——不是那种在好莱坞式外景片场里搭建出来的现实生活。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费尔伯格:《法国贩毒网》应 该就像是从街头复制过来似的——给人的感觉是,‘哇,这事真的发生过。这些都不是假的。’威廉·弗莱德 金和欧文·罗伊兹曼两人不惧挑战任何形式的镜头。所有人们不该做的— —变焦放大、左右快速摇镜头、越轴——他们告诉你可以打破每条规则。该片讲述的故事冷酷无情、节奏快速而且安排缜密,所有这些都奏效了。当你进行这种电影摄影时,会让电影效果更好,因为增强了其核心。如果你能像欧文·罗伊兹曼那样拍摄,便能给电影注入内在能量,而观众对此全无察觉。这是我崇拜他的诸多原因之一。



-片单第十一至第一百部- (按上映时间先后排列)


《大都会》(1927)、《拿破仑》(1927)、《日出》(1927)、《飘》(1939),《绿野仙踪》(1939)、《愤怒的葡萄》(1940)、《青山翠谷》(1941)、《卡萨布兰卡》(1942)、《伟大的安巴逊》(1942)、《黑水仙》(1947)、《偷自行车的人》(1948)、《红菱艳》(1948)、《第三人》(1949)、《罗生门》(1950)、《日落大道》(1950)、《码头风云》(1954)、《七武士》(1954)、《猎人之夜》(1955)、《搜索者》(1956)、《桂河大桥》(1957)、《历劫佳人》(1958)、《迷魂记》(1958)、《西北偏北》(1959)、《筋疲力尽》(1960)、《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八部半》(1963)、《原野铁汉》(1963)、《奇爱博士:我如何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1964)、《我是古巴》(1964)、《日瓦戈医生》(1965)、《阿尔及尔之战》(1966)、《灵欲春宵》(1966)、《铁窗喋血》(1967)、《毕业生》(1967)、《冷血》(1967)、《西部往事》(1968)、《虎豹小霸王》(1969)、《日落黄沙》(1969),《发条橙》(1971)、《柳巷芳草》(1971)、《最后一场电影》(1971)、《麦凯比与米勒夫人》(又译《花村》)(1971)、《歌厅》(1972)、《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驱魔人》(1973)、《唐人街》(1974)、《教父2》(1974)、《巴里·林登》(1975)、《飞越疯人院》(1975)、《总统班底》(1976)、 《出租车司机》(1976)、《第三类接触》(1977)、《决斗的人》(1977)、 《猎鹿人》(1978)、《异形》(1979)、《爵士春秋》(1979)、《妙人奇迹》(1979)、《黑神驹》(1979)、《曼哈顿》(1979)、《闪灵》(1980)、《火之战车》(1981)、《从海底出击》(1981)、《赤色分子》(又译《烽火赤焰万里 情》)(1981)、《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太空先锋》(1983)、《莫扎特传》(1984)、《天生好手》(1984)、《德州巴黎》(1984)、《妙想天开》(1985)、《教会》(又译《战火浮生》)( 1986)、 《太阳帝国》(1987)、《末代皇帝》(1987)、《柏林苍穹下》(1987)、《密西西比在燃烧》(1988)、《刺杀肯尼迪》(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不可饶恕》(1992)、《天地玄黄》(1992)、 《辛德勒的名单》(1993)、《王者之旅》(1993)、《三色三部曲之蓝》(1993)、《肖申克的救赎》(1994)、《七宗罪》(1995)、 《英国病人》(1996)、《洛城机密》(1997)、《拯救大兵瑞恩》(1998)、《细细的红线》(1998)、《美国丽人》(1999)、《黑客帝国》(1999)、《花样年华》(2000)。



编后话:


如果大家能够有机会逐部品鉴这个由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推评出的20世纪里程碑式百佳电影,我们就会感受到在20世纪这百年中,电影在审美,技术及意识上的发展和变化。 这百部影片值得我们细细研究,深度拉片后,相信我们可以有更清晰的创作思路和更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7月16-18日,影视工业网摄影在线大师班第2期--《灯光拉片分析及摄影技巧》在线直播课,由著名摄影师张锡贵老师主讲,在线小班教学。让著名摄影师带领我们,仔细研究世界电影名作中的那些“灯光”及“摄影技巧”构成。这便是跟随名师学习经典的奥妙所在。

了解课程详情,欢迎咨询学院君:微信号:liqianqian170

本文为作者 幕后英雄—薄荷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