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视效解析 | 细节精雕冰雪谍城 悬崖之上翘首黎明
张艺谋导演首度执导谍战电影《悬崖之上》,时光坐标视效团队和众多同行一起执行“秘密任务”,无痕视效助力乌特拉小队黎明之前突围绝境!
一、冰城谍雪 如何破局
凛冬之下生死博弈,“雪”是《悬崖之上》冰城谍战的重要元素,为电影整体营造了冷冽的意境。
▲动图截自官方预告
这场从头到尾、无处不在的“雪”,单凭造雪机很难达到导演对各角度镜头的要求,毕竟机器降雪的实际范围有限,在现场想要精准控制“雪”的密度、方向、运动轨迹也绝非易事。
所以,主创团队决定用CG雪去补充造雪机无法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是说,观众看到的很多“雪”其实都是视效团队制作的CG雪,利用CG特效增强“雪”和光线的互动、配合摄影机运动变化,使导演对“雪”的制作细节和艺术要求得以实现。
场景中的车灯、路灯等局部光的设计为画面增加明暗层次,而对于被灯光照射到的“雪”,视效团队又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的亮度和密度,确保这些“雪”产生明显的视觉突出,并且伴随灯光明灭,“雪”也同步出现细节变化。
表面“不见硝烟”,实际处处埋藏细节,比如这颗镜头的原始画面是演员持枪在车内向外射击。为了更好地渲染双方对峙的紧迫氛围,在后期环节中,针对这一个镜头,我们根据雪的不同速度、数量等维度考量,制作了多种版本的CG雪,最终呈现出剧情中挡风玻璃破碎后,风雪交加、破窗而入的场景。
二、无声对峙 车祸暗藏玄机
在撞车戏的拍摄现场,实物道具车并未进行真正冲撞,因为既要控制好力度,又要撞出真实可信的车体损伤,对于道具车的操作而言并不现实。
如何通过后期技术“制造”一场真实的车祸,还原车祸后车体的伤痕和变形?视效团队利用CG特效创造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车头。
因为没有实际的撞车作为参考,所以我们为CG车头画了多版概念设计,明确车头应该被撞到什么程度,哪些部位应该出现更多变形和裂纹,破碎的形式又有哪些选择,并反复和主创团队沟通,在此基础上不断尝试、修改、微调。
▲多版车头美术概念
▲车玻璃破碎形状的概念设计
车体上的反光部分,也需要合成师进行无痕处理,比如加强或减弱车窗、挡泥板的灯光反射。最终才使CG车头“无声”融入画面。
根据剧情,车辆撞到电线杆后引擎盖变形,然而在实际拍摄中道具车无法真的冲撞,因此视效团队需要将原始画面中的车替换成一辆完整的、和实拍完全不同的CG车,还原了重创后翘起的引擎盖,并按照引擎盖形变位置重新调整电线杆落点。
三、黎明将至 寻找隐蔽线索
每一个场景都可能隐藏着观众想不到的丰富细节:车身和轮胎上的伤痕、车蒸汽、弹孔、玻璃裂纹,利用数字绘景延伸出去的街道、替换被车撞损的墙面等等。
考虑到哈尔滨夜晚寒冷的气温,视效团队结合导演要求,不仅仅为车引擎增加了车蒸汽,就连观众很难注意到的下水道出口附近也增加了蒸汽细节,还原当地的真实温度。
在整场枪战追逐戏中,车窗及车身上的弹孔数量会随着剧情推移不断增多。
再比如这个画面,电线上的积雪、右前景的小雪都是后期添加的细节。并且,为了匹配画面构图,呈现符合导演要求的建筑高度和外观,现场置景也都经过视效延伸扩展。
街景里一闪而过的广告牌标语也替换成了俄文,以此还原哈尔滨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
像这样完整的中枪过程,利用特效化妆是很难实现的,在后期制作中,弹孔需要完全匹配演员头部的细微动作,同时合成师还增加了地面积雪、空中的落雪等,弥补现场置景不够完美的细节。
▲多版墙体美术概念
最后,视效制作也为确保画面合理性起到关键作用。上面这张图是不同版本的墙体概念,因为实际场地纵向距离有限,车子开过来的距离不足够长,所以我们根据导演需要设计了多版方案,运用数字视效将实拍墙体的位置调远。
再比如这场戏的拍摄现场,演员经过地面散落的障碍物时,做了一个“跨”的动作。
但这些障碍物在后期被替换成了平整的路面,因此视效团队尝试了在路面添加竹竿、木头等多种方案,配合演员这个“跨”的动作,让这段表演看上去合理、自然。
四、写在结尾的话
现在才发现电影里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小细节存在!是艺术家们对每一帧细节的极致追求,用近乎无痕的视效,把观众拉入20世纪30年代那个动人心魄的冰城。
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