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3D立体拍摄制作的实际技术总结
2021-01-25 13:24
(上海动影传媒原创技术文章http://www.shdycm-3d.com/news/news_743.html)
商业片的3D立体拍摄制作实际技术总结为六个方面:
一是合适的拍摄设备。垂直拍摄架、平行拍摄架、3D立体摄录一体机、微距3D立体拍摄系统、微型3D立体拍摄系统都要具备,各有各的用途。垂直拍摄架能够实现0重叠的机距,所以适合拍摄中近景,其缺点是比较笨重,组装、转场比较麻烦;尤其是在拍摄3D立体城市宣传片、风光片的时候,爬山涉水是很正常的,携带比较笨重的垂直架很不方便。还有一点就是垂直架使用了分光镜,无论是多么优秀的分光镜也会有色差的缺陷以及拍摄中的反光等意外出现。平行架相对来讲比较便捷,但是其构造问题使得机距比较大,尤其是使用电影机的时候机距较大,只适合拍摄中远景,正因如此,在拍摄3D城市宣传片、风光片的时候往往比较适合,一方面是对远景拍摄有着较大的机距,能够拍摄出立体感较好的远景,另一方面就是转场、组装比较方便。3D立体摄录一体机的优势在于便携性、同步性较好。尤其是同步性,变焦、光圈、焦点、记录等属性绝对同步,这是3D立体摄录一体机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其缺点在于镜头限制,不能有效的扩大镜距,使得拍摄远景不适合,其更适合拍摄中近景,尤其是室内拍摄、演播室实用有着较大优势。微距3D立体拍摄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超微距的特种3D立体拍摄;上海动影传媒的3D立体微型超微距拍摄系统可实现15cm距离之内的立体拍摄,在机距放大到15-40cm的时候同样也适合拍摄中远景;由于体积、重量较轻,还能作为小型航拍载具悬挂使用,完成3D立体航拍。
商业3D立体拍摄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影片类型,只有拥有比较全面的3D立体拍摄设备器材才能得心应手的进行立体拍摄;依靠单一的3D立体拍摄设备来覆盖多种类型影片的3D立体拍摄是比较受约束的,无论是效率还是拍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上海动影传媒在拍摄3D立体影片的时候通常是使用上述所有的设备,按照不同的场景、类型搭配不同的3D立体设备来进行拍摄,这是提高效率,提升品质的有效保障。
二是拍摄的辅助设备。这里讲的辅助设备指的是摄像机或者电影机的操控辅助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就是同步控制系统,包含录制同步、变焦同步、焦距同步;其次是镜头组。首先要注意的是,任何一款,哪怕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同步控制系统也会出现问题,3D立体业界知名人士Matt·Plec先生对此也做出过明确说明;所以不要以为有了同步控制系统就可以象拍摄2D立体视频一样随心所欲的拍摄了。目前的同步控制系统除了同步录制以外就是焦距与焦点的控制,有镜头电子伺服与机械控制两种方式。电子伺服是通过电子芯片控制镜头的内在电路实现镜头的变焦与聚焦;机械式是通过齿环卡在镜头上面进行机械传动的控制;试想一下,两台摄像镜头电子控制的响应不可能完全一致,镜头组件装配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便是同样的信号,同样的响应也会出现差异;而机械式的同样,除了镜头组件装配差异以外,再加上齿环的自身差异以及与镜头贴合的差异,齿环传动的响应差异,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差异怎么会能够达到完全的同步呢?尤其是拍摄视频,以25p为例,双机同步要精确到1/25秒,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目前是这样。当然,3D立体摄录一体机另当别论。
三是必须有现场监视,没有现场监视拍3D立体等于盲拍,拍完的双视频匹配没有保障。在这里首先确定两个术语,一个是“立体感”就是指通过监视器实时观看拍摄的立体效果;另一个就是“双画面重叠”就是指双路视频输入后重叠显示时候呈现的画面。上海动影传媒长期拍摄3D立体影片的最深体会就是3D立体现场监视的重要性。在3D立体拍摄技术中,只存在水平画面的交错而不存在垂直画面的交错,也就是说,3D立体拍摄的双画面在水平方面来讲必须是一致的,比如拍摄一个人物,你看到拍摄后的视频是水平排列的4只眼睛是正确,如果看到的是上下排列的4只眼睛那么就证明出现了严重的水平错误,而这种错误是不可能通过后期技术校正的。所以,在进行3D立体拍摄的时候必须通过具有3D立体监视功能的显示器来实时调整双机的匹配性,这是至关重要的。3D立体监视器的重要指标是双画面重影显示,在3D立体拍摄中,这个指标比看立体感还要重要,因为看到的立体感是成像后的最终效果,一些细微的、不太明显的差异会被屏蔽,现场看上去还可以,但真正出了正片,尤其是在大屏幕播放的时候,这些原本细微的、不明显的差异会被成倍的放大。而双画面重影则是现场取景的真实呈现,是调整双机匹配的的重要参考数据,同时也是正负视差调整的唯一参考标准。看到过其他很多拍摄3D立体的片场,根本不具备3D立体监视的条件,稍好一点的是并排两个监视器,通过观屏器进行观看,这是极不负责的;首先,观看立体效果与观测重影信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由此获得的有效参考数据也是截然不同的;简单来讲,轻微的倾斜、轻微的镜头畸变、轻微的水平差异这些是通过立体效果所不能准确表现的,只有通过双画面重影才能看出;再者说,一般的监视器用的是5-8寸的,这么小的成像面积能看出什么?还要注意的是,8寸与80寸的立体显示效果截然不同的,这也是在拍摄环幕类3D立体电影之前要确认银幕面积的原因,也就是要在正常情况下缩减约2%的原因。举例说明,三通道六机位投影,银幕面积宽12米左右,那么投上去之后,你原本在24寸监视器上面看到的最大重影为1厘米(请按物理尺寸理解),就被放大到了约6-10厘米,那么,眼镜的间距会随之放大吗?所以看立体感是不科学的,而双画面重叠参数才是有效指标。
四是经验,对立体拍摄的经验以及对立体的感受程度,那些公式定律只是空论。不知是官方机构还是个人总结出了一些关于3D立体拍摄的技术指标、参数、定义、公式;但是在实际拍摄中这些公式、指标没有任何意义,这些技术性的知识只能作为3D立体拍摄制作入门基础来丰富一下技术知识,就像在课堂里面学到的一些技术并不适合实际应用一样。3D立体实拍中的场景千变万化,前、中、后景别的物理距离等等因素不是通过那些公式定律就能确定的。比如流传比较广泛的12°理论,首先来说明一下这个12°理论,是指双机的内倾角,此内倾角是形成立体感与正负视差的基本保证,但是,这个内倾角不是12°,而是一个范围,通常实际拍摄中会在6-20°左右变化,这是根据拍摄场景的景别层次、层次之间的物理距离、是拍摄出屏还是拍摄入屏等等综合因素确定的,不是锁死12°通拍全片的。
3D立体拍摄经验与3D立体感知度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技能。首先来说一下立体感知度,也就是作为3D立体拍摄或者是3D立体导演的具体责任人对3D立体感的体会与判断;首先这是一项主观意识,但是整部3D立体影片的拍摄受此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拍摄责任人对立体感的把握不理想,不能代表绝大多数观众的感知体验,那么拍摄出来的立体影片或者是立体感太弱,看上去没什么效果;或者是立体感太强,大多数人受不了而出现眩晕、呕吐现象。所以,立体感知度是拍摄责任人首先具备的职业素质。
3D立体拍摄经验是长期从事3D立体拍摄而积累下的实用经验,任何一位从未接触过3D立体拍摄的摄影师,哪怕他的技术多么超群,哪怕是无出其右的天才,首次拍摄3D立体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失误与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丰富从业经验的3D立体摄影师是完美拍摄的重要保障。
五是后期制作,不要有拍不好通过后期进行校正的心理。3D立体前期拍摄出现问题基本上就是失败了,通过后期进行校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除非有阿凡达影片的预算;同时,拍摄出现重大失误,即便是阿凡达后期制作组也校正不了。确切来讲,3D立体视频制作剪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影片的剪辑以及特效、字幕、调色等等基本的视频制作剪辑流程;对某些轻微的拍摄差异进行调校,例如双视频相差半帧、双视频记录同步点对齐、镜头畸变消除、色差调整、轻微焦距调整等等。出现了重大拍摄错误的后期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是无法完成的,例如拍摄的一个人物,垂直看到了4只眼睛而且两只还是倾斜的,那么可以说是无法进行调校的。总之就是3D立体影片必须保证前期拍摄的合理性、准确性,不能完全依靠后期去二次加工。
六是正确的拍摄制作理念。首先要确定一个概念,那就是拍摄3D立体影片与拍摄3D立体照片世界人不同的。3D立体照片是静止观看对象,存在一个视点适应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出屏效果较好的3D立体照片越看越明显,仿佛照片中的物体完全脱离了屏幕;而3D立体影片却不同,他是活动的视频,没有过多的适应周期就会转入到下一个画面中去,画面不停的再变换,而画面停留的时间又较短,不可能给与观众较长的适应周期,所以对立体感的要求与3D立体照片截然不同。简单来说,3D立体照片拍摄时重叠幅度很大都没关系,看的时候眼睛会慢慢适应的,而同样的大幅度拍摄成视频就不行了,观众是肯定适应不了的。
上海动影传媒原创技术文章 2012年
本文为作者 陈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