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熹:高科技与工业结合,电影未来的希望
《紧急救援》,首部海上救援题材的华语影片,取材自真实救援故事。电影辗转福州、广西、厦门、墨西哥四地拍摄六个月,为了真实呈现海上救援行动。这一次在《紧急救援》中,会涉及到山地、海面、水下、空中等救援场面。而其高燃大场面背后是庞大的投资和工作人员长达123天的艰苦拍摄。只有拥有和创作实力相匹配的制作能力,才能驾驭好这样一部重视效的商业大片。
大疆专访鲍德熹
而想协调好中国、美国和墨西哥等多地的拍摄团队,提高拍摄效率,更需要工业化、流程化的体系来支撑。中国电影人都在致力于打造“中国电影工业化标杆”,而《紧急救援》花费重金打造的四段救援场景,很多都是以前没有拍摄过的高难度挑战,这次他们在制片上的突破,也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新扩展。
摄影指导鲍德熹与导演林超贤
在制作上,《紧急救援》的拍摄过程依旧延续了林超贤的“较真”风格,并且这次他选择了联手摄影指导鲍德熹。一位是被圈内人称为“魔鬼导演”的林超贤,一位是在创作上投入精力200%的“工作狂” Peter Pau。
鲍德熹Peter Pau,享誉世界的华人电影摄影大师,奥斯卡最佳摄影奖获得者。从影三十多年来,拍摄了四十余部电影,长期为李安、吴宇森、陈凯歌、徐克、王家卫等著名导演“挎刀”,留下了《喋血双雄》、《白发魔女传》、《夜半歌声》、《卧虎藏龙》等许多经典作品。时至今日,鲍德熹已七度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奖,更于2001年以一部《卧虎藏龙》,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非美籍华裔摄影师。
监制梁凤英、摄影指导鲍德熹、演员王彦霖、导演林超贤
四大海上救援场面,比肩好莱坞大片
凭借《湄公河行动》与《红海行动》,林超贤导演已经是无数影迷心中的“动作戏之王”,全新力作《紧急救援》将会继续延续林氏风格,并“有过之无不及。”触目惊心的油井平台爆炸场面,点燃热血的海陆空通力合作救援,《紧急救援》将为观众呈现一场颠覆感官,震撼人心的视觉体验。
而鲍德熹也透露说,“上天、入水、大火,一半水上一半水下……从难度来说,这是我从业36年挑战的最难的电影。影片所讲述的四大危机,每一个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部电影,但《紧急救援》把它们融入到了一部电影里。再加上林导的拍摄方法永远以真实为主,可以说用光了我毕生的拍摄经验!”
“他不要用绿布,一切都要来真的。”鲍德熹说的是导演林超贤,这么一部以“救援”为主题,得上天入海的动作片,导演当然要用到大量特效,但林超贤要在特效上做到节制和真实,很多难题就都抛给了摄影指导鲍德熹,他是负责在现场抓住真实的那个人。为了展现曾震撼到林导的真实海上救援现场,《紧急救援》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用真正的飞机搭建了“客机在海面迫降”的场景,实际拍摄时更是在现场真实爆破炸燃!
高科技与工业结合,电影未来的希望
鲍德熹更愿意用“技艺”来解释摄影指导这份工作,这两个字里有艺术家的创造力,也有匠人的兢兢业业。“你不是要去展现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是帮导演创造出他要的那个世界。”鲍德熹说。“《紧急救援》是香港经验和好莱坞经验最好的结合。”这也是要做这样一个大项目时,林超贤想拉鲍德熹入伙的原因。
《紧急救援》在鲍德熹眼中,这是一个关于英雄典范的故事。其故事本身具备了大片的特质,他需要在影像上展现出大景深、大片的感觉。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是商业片,但现场拍摄就像在拍纪录片一样。”和林超贤的合作让鲍德熹想起了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香港片场时的工作状态,就是无论什么条件都要把电影拍出来的工作状态。
作为摄影师,这就要求鲍德熹随机应变。影片中大量的实景拍摄提升了机位、灯光的布置难度,加上紧张激烈的剧情,时刻要求摄影师根据现场状况快速调动、紧紧跟随。因此大量使用Ronin 2挂载摄影机,并配合大师摇轮进行拍摄,不管是手提还是放上车轨,机器都能快速准确地拍摄到理想画面。
而为了保证海陆空三位一体的视觉冲击,拍摄团队用悟 2 挂载禅思 X7 云台相机拍摄了大量 360° 高速环绕与俯冲直飞的航拍镜头,实现了对空中追逐画面速度的要求。
鲍德熹一直都是电影工业的践行者,用自己的经验和努力,促进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面对技术进步,鲍德熹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与感叹: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大胆的尝试,也正是当下日新月异的技术支持,让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镜头和动作得到了实现。
而DJI也通过不断完善更迭的设备和技术,为电影行业从业者带来更多创新的拍摄方式和尝试,摆脱以往需要花费高昂或程序繁琐的高难度镜头,为电影拍摄提供更高效、便利的工作流程。通过对专业影像领域的坚持与深耕,时⾄今⽇⼤疆专业影像产品已经⼴泛应⽤于院线电影、电视剧、纪录⽚、商业⼴告等影像创作当中,其中如影系列产品通过其强⼤的功能以及极为出⾊的可靠性,成功改变了电影移动镜头的拍摄⽅式,已经成为院线电影拍摄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