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我和我的祖国》是入行十年创作最顺利的一回

2020-12-14 14:03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篇编剧刘沛做客喜多瑞,详谈了与管虎导演的合作经历,以及十年磨功的编剧历程。


12月18日(周五)晚7:30,刘沛老师将为中国编剧社群会员带来主题《避开影视剧本创作雷区》的专属直播分享,会员专享,点击加入编剧社群:https://cinehello.com/morning/communities/51


喜多瑞:可以简单聊聊《我和我的祖国》剧本创作过程吗?


刘沛:去年十一月份管虎导演的工作室联系上了我和张珂(《我和我的祖国》联合编剧),希望可以一起合作一个项目,合作过程中管虎导演接到了《我和我的祖国》这个项目,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我们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一起投入到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创作当中。中宣部其实给了主题“共和国二十个瞬间”,七位导演每人在这二十个瞬间中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用带有个人风格的方式去展现出来。每个导演可以报三个选题,我们报了原子弹成功、抗美援朝老兵和国庆前夜,最终确定为《前夜》是因为我们想做大时代与小人物,这样一种关系。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


但所谓的“小人物”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去选择主要人物?几番波折后最终确定为林治远先生,关于主要事件为升旗时阻断球出了障碍,我们也做了很多思考,首先阻断球是个极小的零件,但它影响着升旗仪式,继而牵连着整个开国大典的成败,这是个可以完美展现大时代与小人物关系的事件。据史料记载,是马家兄弟最终解决了阻断球的问题,但我们根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很多东西集中到了林治远先生身上,其实到了创作的后期,林治远已经不是历史史实所记载的那个林治远了,他代表着开国大典时期千千万万个小人物们,正是这些千千万万个小人物们,以及他们所做的千千万万件小事,最终组成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


大纲我们写了四五版,导演那边不断回复意见说量太大,拍不完!所以后期就是在不断精简,我们在初稿里还详细地写了关于林志远的爱人,及史料中有记载的他夭折的孩子,这些都是为了丰富人物本身。但这些后期都被管虎导演拿掉了,他的目的也是在于表达这个人物不是简单的个人,而是千万小人物的代表,它有一个象征意味。


喜多瑞:能谈谈与管虎导演的合作感受吗?


刘沛:可以说《我和我的祖国》的创作过程,是我入行以来最顺利的一次。因为整个团队在创作理念上是高度契合的,并且管虎导演不纠结,他清楚知道他想要什么,能够清晰、冷静地去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当然过程中也有过争执,比如关于历史事实与自主创作的比例问题,管虎导演倒是蛮高兴的,跑来跟我们说有争议是好事啊,碰撞才能出东西。


这次与管虎导演的合作给我带来最大的触动,就是如何处理历史的真实和创作逻辑之间的关系,我相信接下来会有一大批主流价值观电影会出现,尤其在创作此类题材的作品时,不能忘记,它首先是一部电影,历史史实固然重要,但戏剧逻辑永远该排在第一位。生活逻辑要让位于戏剧逻辑,否则是很难去搞创作的。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


喜多瑞:您刚刚提到“主流价值观”电影,能谈谈您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刘沛:很多人用主旋律影片来形容《我和我的祖国》,我觉得“主流价值观”更为贴切。那什么是主流?我经常被视频网站上那些普通人上传的日常生活视频所触动,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绝大部分,是主流,只不过他们曾经没有话语权,互联网的发展让他们有了一个表达声音的渠道。而我们所做的也就是希望关注到这群曾经被迫沉默的大多数,去试图表达他们心中所渴望表达的东西,这就是我理解的主流价值观。


李安导演说过,重要的不是你拍了什么,而是你拍的东西激发了什么。我认为今后越来越多的电影应该是承担激发情感的作用,而不是只关注于呈现一个原原本本的故事。


编剧、导演刘沛


喜多瑞:《我和我的祖国》应该是您的首部大银幕作品,您有着丰富的电视剧创作经验,您觉得创作上有区别吗?


刘沛:区别太大了。电影的时长决定了它的单场信息量是巨大的,如何将巨大的信息量在单场戏中充分表达,这对编剧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电影对视听设计,对结构的要求都更加严格,电影是有空间感的。


而电视剧是以人物、故事、台词为核心要素,对视听相对没有那么高要求。


当然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以人物、故事为核心。



喜多瑞:能谈谈您入行以来至今的编剧历程吗?


刘沛:我刚毕业时候是做导演,那时候只关注视听语言,对剧本并没有很下功夫,出来的东西可以说专业,平台都拿去评奖,但收视率惨淡。慢慢的我意识到是剧本出了问题。后来我跟着汪海林老师一块儿写戏,也接触到刘毅、闫刚老师,在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


我从零九年开始写剧本,到今天近十年了,我才能说自己好像对写剧本摸到了一些门道,写剧本真的是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活。但就像邹静之老师说的,写剧本就像骑自行车,会骑了便不会再忘记。所以说是值得花时间去学习、磨练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编剧的,一旦你真的掌握了,你便是一位终身的编剧。


喜多瑞:这十年中对您影响最深刻的作品是哪部呢?


刘沛:我刚入行的时候写过一部作品《另一种灿烂生活》,跟着汪海林、李辉、黄南凤(名字不确定)几位老师一起,当时我写完了一集剧本后,拿给黄南凤老师修改,美其名曰修改,其实因为我写的糟糕,她几乎是重新创作了一遍。对比我两的剧本,我发现最大的区别在于,她在写建设性,在写人与人相爱,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七八年过去了,我一直深刻记得她写的一场戏,讲的是两个男主角去到医院后,有个生病的小女孩很喜欢男一号,捧着花去找他唱歌,男一号在唱歌的时候,护士、医生、病人们都在聆听。其实这场戏是个闲笔,但是一个剧作家,即便她在创作一个商业剧时,也不忘了去创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这点对我触动很深。


我发现年轻编剧们很容易沉迷于争吵、纷争、不同的观点与理念、不同的思想与三观,不停的在发生碰撞,但碰撞不是终点,人与人之间达成的共识,即使在不同的观点下也该有彼此相望,惺惺相惜的东西。彼此间的宽容、怜悯才是真正要被表达的东西。最优秀的作品永远是在说建设性,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东西。


《士兵突击》里几乎没有“坏人”角色,没有大段大段的“强情节”,它便是靠对尊严、归属感、战友情这些建设性的东西描写的淋漓尽致。观众们不会记得那些角色为了什么而争吵,但爬旗杆的情节却会历历在目。创作者们得明白,你写争吵、厮打这些破坏性的情节,都是为了最终建设性的瞬间,为了彰显人性的美好,这是所有创作者的终点。


喜多瑞:有什么可以送给年轻编剧们的经验之谈吗?


刘沛:我自认不算是一个愚笨的人,可以说有些我的小聪明吧,但之前也提到了,如今是我写剧本的第十个年头,而我刚刚才觉得自己也许摸到了些门道。当编剧就是一个字写,必须不断地写,写上几百万字的废稿,你才有可能去触到门槛。一上来就写出了不起的作品,这个很难,都是要经过时间的磨练,十年磨一编剧。


喜多瑞:您有什么感兴趣的题材吗?在筹备中的下部作品方便透漏些信息吗?


刘沛:我一直对烂仔帮电影很有兴趣,哈哈哈。所谓的烂仔帮,就是说美国兄弟帮主题的喜剧,像是《太坏了》、《宿醉》系列。我现在筹备一个相关的题材,讲的是1945年发生在河南新乡,三个农民勇救飞虎队的真实故事,比起传统的叙事模式,我希望能用烂仔帮电影的方式去打造它。


另外目前在创作的作品是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其实我们是把这个军旅题材当成体育片去塑造的,尊严、热血、战友之间的情感是我们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本文为作者 中国编剧社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2883

中国编剧社群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编剧社群是有喜多瑞传媒和影视工业网共同主办的全国编剧的职业成长社群,为你提供知识、人脉、机会、购惠四大价值,通过专业媒体的品牌力和产业资源的整合力,赋能你的品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