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电影《芳华》用了和罗杰·迪金斯《边境杀手》相似布光手法?
什么是电影感?如何呈现电影感?
这两个问题在不同的电影从业者心中,有不同的想法。
《芳华》的摄影指导罗攀老师,分享了在《芳华》拍摄中非常具有电影感的一场戏。
这场戏让很多专业人士觉得很感动,很有意思,抛开技术层面的打光或者后期剪辑,在现场拍的时候,罗攀老师就觉得这场画面很有电影感,因为车在动,环境在变化,光线在变化 ,演员在哭,东西在撕,这所有东西加起来不就是电影吗?舞台上出不来这些东西。
传统的月光灯打法受限该怎么办?
这场戏选在云南的一个山区的一段路拍摄,是一个长镜头的戏,汽车大约要开七八百米的距离。在思考环境光该怎么打的时候,这么大一片山区,又不希望外面全是黑的,平时都喜欢打月光,铺底子光,找个高处把大吊车升起来,把光线整个山打一种月光的感觉,当准备这么布光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问题:第一、机器都在车内,实际上看不到整个山区的全景;第二、山坡上没有可以升吊车的地方。
后来想找个山头,支一大块白布, 把所有光打上去反弹,但是这种反射的光在夜晚是很难穿透茂密的树林的。即便拿20*20的白布,拿两个18K的灯去打,保持一个比较完整的、照度没有太大变化的可用距离也不超过两百米。
如果不打月光,人脸是黑的,车也不能足够曝光,整个画面就会变的很黑。这个时候都还没有从艺术上考虑如何把这场戏拍的具有浪漫感,只能说从技术上能让它曝光够,都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6盏1K灯解决问题
无意中发现,两辆相隔不到十米的车,后面这辆车的车灯打到前面那辆车的车尾,车身的反光就会把周围照亮。罗攀老师利用这点,用车灯本身来照亮周围环境。于是就让灯光师把两个1K灯绑在萧穗子坐的后面那辆车的车头,完全和车本身的车灯叠在一起。然后再在萧穗子坐的那辆车的车灯上再放两个1K灯,再前面那辆车也放两个1K灯。三辆车每辆车都有两个1K的聚光灯,这样整个照度就完全起来了。
这样操作呈现出来的效果就会是,远处的是整个漆黑的树林,当车队过的时候,被改造过的前车灯就会把整个周边照亮,而且会变成一个光的笼罩区域,车在动的时候,区域就在移动,而它的周边又完全是黑的,反而有一种真正在大山里开车的真实感觉。
聚光灯不会穿帮吗?不会穿帮,因为当镜头对着车灯的时候,车灯足够亮,人眼的瞳孔会自动收缩,这样暗部的东西就会变的更暗,这样就不会看见其他在暗部的东西。
你看到的穿帮的聚光灯吗?
这个长镜头拍摄中,一个路灯没有,没有使用吊车、发电车,就用了6个1K的聚光灯模拟车灯,呈现出来的效果极度真实。
在这样的非传统打光方式下,人脸的光该怎么打,其他的补光怎么打?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是电影感?小编个人认为通过电影方式呈现出来的真实就是电影感。
除了《芳华》,还有哪些影片用了这种方法?
罗攀老师提到两部电影,一部是在《边境杀手》罗杰迪金斯可能用到这种方法。
另一部是在《神枪手之死》也可能用到这种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电影用了这类似的方法,欢迎与小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