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②期# 周新霞老师《我和我的祖国 - 相遇》直播笔记
本文作者:
张鋆,中国剪辑师社群会员。1994年出生于河南郑州。2016年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摄影专业,随后到Homeboy Colour College学习调色相关知识。而后参加剪辑、摄像方面相关工作。我个人比较喜欢且擅长做一些技术性方面的工作,但在此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所以一番挣扎后决定辞去工作备考雅思踏上了留学的道路,于2019年毕业于伯明翰大学电影电视研究与制作专业。(如果你想联系张鋆,欢迎在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关注我,合作交流。)
前言:
这次直播周老师以《相遇》为例,讲了满满两个小时的丰富而又有深度内容。周老师的分享结合了实战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剪辑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为剪辑师们指明了道路。因为周老师分享的内容实在太多,本文做不到面面俱到,会着重于剪辑流程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省略了很多案例的解释说明,想了解更多的小伙伴快来刷直播回放复盘学习吧。也欢迎各位小伙伴们加入剪辑师社群的大家族,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中国剪辑师社群的会员们也写了很多精彩的直播笔记,有需要的小伙伴们我把连接放在了下面。
传送门:
会员林淮河直播笔记,https://107cine.com/stream/120952
会员杨泽荣直播笔记,https://107cine.com/stream/121318
会员赵艺创直播笔记, https://107cine.com/stream/121237
会员张斌直播笔记, https://107cine.com/stream/121366
会员徐淼直播笔记,https://107cine.com/stream/121166
-------------------------- 笔记开始 --------------------------
首先是我梳理的一份剪辑流程大纲
一、案头工作
周老师认为剪辑思维就是剪辑的创作应该从哪里开始,拥有剪辑思维的剪辑创作应当首先是从做案头工作开始的,在案头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 找寻影片立意:通读剧本,思考剧本在表达什么,立意是什么,影片的魂、中心思想是什么。
- 画情节走势图:分析剧情是如何发展的,起点是什么,落点是什么,中间经过了什么。
- 画人物关系线:看男女主角是谁,和谁发生过关系,人物和人物的关系在什么时候有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转折点在什么地方。此外,起点的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落点的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经过以上的步骤,人物和剧本在剪辑师心中基本就成型了,长起来了。人物的性格以及影片的风格在心中都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和推测。完成这些案头工作之后,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即和主创团队进行下一步的交流沟通。
二、团队沟通
与主创团队沟通
周老师认为与电影的主创团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与导演和摄影的沟通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一个影片的风格其实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和摄影的。导演如何要求演员用何种表演形式进行表演,是何种表演技巧。以及,摄影是如何拍这个画面。(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给予了影片一个大概方向和基调)
给导演和影片号脉
周老师认为在剪辑前要先给影片号脉、为影片的导演号脉。所谓的号脉,就是去理解他们的风格,他们使用的什么样的风格在进行摄影,什么样的风格进行表演,剧本的风格又是怎么样的。这些元素共同决定了剪辑的时候应当使用什么技巧,呈现出怎么样的风格。
分析素材与拍摄前预期是否吻合
在案头工作做完了以后,再结合与导演的沟通,再去分析拍来的素材与之前预设的是否有区别,哪里有区别,这种区别是由于什么引起的。面对这样的区别,在剪辑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技巧,顺着他还是逆他。这些一定要在案头工作时完成。完成与主创团度的沟通之后,便要开始初剪了
三、初剪
仔细浏览素材:
其实初剪就是给剪辑师一个大的架子,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大概是怎么样的发展,导演都拍摄到了哪些素材,(结合之前做的案头工作)剪辑师在反复看初剪的时候心中其实已经要开始酝酿这个影片的结构、风格、情节走势应该是怎么样的。
在初剪中挑选素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摄制组中那么多号人,各个部门的辛苦劳动才换来的这些素材,剪辑师肩上扛着的是前面无数人的辛苦劳动成果。所以要细心的逐一去看素材,将素材做一个合理的分配。切勿简单粗暴的只选择最后一条,或者导演的ok条。
剪辑师应该把全部的素材看一遍,因为在案头工作中,剪辑师已经对这个影片的大的故事、情绪、人物已经在心里面有了一个构建。作为剪辑师应该根据自己对影片的构建去鉴定这些素材里面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有问题。这些个镜头里面可能第一条的前面比较好,另一条的中段可能好,还有一条可能是尾巴好,如何将这些不同条中不同的好在影片中呈现出来,这个功课是必不可少的。
周新霞老师说,在剪《天狗》的时候有好几场戏、好几个镜头,其实都是用了好几个镜头撰起来的。要找到不同镜头当中最合适的那个情绪将他们链接起来。不能浪费前面那么多人的劳动成果。(这使我想起来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刚接触剪辑不久自己会一味的追求动作的连贯性。强军老师对我讲:作为剪辑师应该去剪戏,所谓的剪戏就是选出演员最适合影片情绪的表演,而不是连接动作。周新霞老师也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在制造影片节奏的时候,完全也可以不考虑动作的连贯性,甚至大胆的使用跳切来完成自己想要的影片节奏。)
此外。在初剪的版本中需要尊重剧本和导演的想法,不要去改变导演的思路,按照剧本和导演拍的素材将片子连接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己有想法的话可以新建一条时间线将其放在一边。有想法也不能过多的破坏原本的设想,你得让导演先看见原来的东西是个什么样子,如果你觉得中间有问题,然后再和导演讨论应该用怎么样的一个方式去解决问题。但是,剪辑师一定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一个剪辑师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的话,那应该就不怎么称职。
确定影片风格:
大家都会觉得影片风格在剪接的时候怎么去完成,或者说我凭什么就用这样的技巧形成这样的风格,用了什么样的技巧形成什么样的风格该怎么来判断。
周新霞老师认为,关于影片风格的确定首先是要看剧本,它是什么类型的剧本,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它是用怎么样的一个拍摄手法。比如说艺术片里面通常是淡化情节。然后他的主要目的不是在制造一个矛盾,制造一个高潮,而是在淡淡的这样一个很生活的情节里面去呈现人物的情绪,然后是在呈现人物情绪的过程里边进行导演的表达。当遇到不同类型的片子的时候,剪辑师应当运用不同的技巧去完成。
四、关于剪辑
感受影片的情绪
周老师说剪辑师需要在台子上要反复感受自己的影片,影片的情绪到了哪里,你需要情绪走到哪里,你怎么改变它,用什么手段去改造它。剪辑师要时时的去思考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情绪。如果想要完成的预设和片子是不是对等的,就需要去修正。这就是说为什么一个影片到了后期用的时间越长,你剪进去了,那个时候是出活的。 还有的人说一个影片三分拍七分剪,其实就是剪辑师在鉴定片子的故事、情绪在往哪个方向上走,应该到的地方他走到了那没有,如果没有走到,该怎么去解决,这个是反反复复要去做的工作。
剪辑的延伸和省略
剪辑中的延伸和省略实际上是考验剪辑师对于剧本的理解程度。如果读懂、理解了剧本,剪辑师便可以来到一个新的视野——站在剧作的角度上从新去审视每一场戏。那个时候一定会知道哪场戏是个重场戏,需要浓墨重彩。哪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细节,是建制人物关系的一刻,那么剪辑师一定会抓住。同时,有一些该省略的地方,或者说信息这之前某场戏的时候已经传达出来了不需要信息再重复了,这些东西就可以拿掉了。这也就是所谓的看一个剪辑师会不会剪片子,其实就看他懂不懂得延伸和省略。剪辑有些时候就像一个画家,区别是画家是拿着色彩去绘画,剪辑师是用镜头在作画,用镜头去完成大的结构,完成画面里面叙事的黑白灰。黑的即浓墨重彩的地方,白色地方就是需要留白的地方,灰的地方即是粗针大线的地方。在时空上也可以使用技巧去构建你的时空。这个时候就是你怎么样用你的镜头,去完成你心里边的这个影片的黑白灰。
五、提问讨论
电影剪辑应该什么时候介入一个项目,怎么和导演沟通。
介入项目的时间有各种各样的,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最佳时间应该是开拍前,开拍前剪辑看完剧本以后,去和导演、摄影沟通,沟通片子的立意是什么,表达呈现的是什么,把他的灵魂聊出来,就知道要表达和立意什么了。再说导演摄影是怎么样的一个风格去进行风格,因为剪辑很多时候是拿着摄影拍摄的素材去二次创作的,摄影前期用的什么样的技法去拍摄,他的运镜的方法直接决定了未来影片的风格, 所以我决的这三家一定要去沟通好,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未来影片的风格,所以最好是剪辑师提前就进入。
还有剪辑我觉得经常就是剪文字,我有两三个经验,在剧本的时候我就说这场戏不要,这个地方前面已经有了不要,有一次一个纸片主任说得亏让你来了, 我省了很多钱。我觉得如果剪辑早一点进入的话,可以把没有必要的镜头在文字上就把他删了。不是到拍了以后再去剪,那就变成了我要连接你的动作,连接你的台词。现在我看到有不少的剪辑师就是在剪台词,再接动作。我感觉你浪费了一个剪辑师应该创造的那个地方。
剪辑的节奏怎么把握,是前期设计剧本导演的比较多一点,还是后期剪辑把握的多一点?
我觉得应该是共同把握的,因为在看剧本的时候你应该对这场戏的节奏有一个预测,怎么演,怎么呈现这个戏的情绪,比如相遇里面出事以后高远跑回来,然后解决各个问题然后跑出去,这场戏你能慢悠悠的嘛,这个事件决定了你要怎么样的节奏去处理。剪辑师要去完成那个节奏无非你要清楚,要完成这样一个节奏你要用怎么样的景别,怎么样的长度,去完成怎么样的节奏。其实我们剪辑师就是在用景别和长度再讲故事、完成节奏。
节奏图应该怎么样绘制?
应该是画一个图表,一开始出事了应该是在前面段落里面的一个峰点,再后来就应该是一出去到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又一个峰点。有了这么一个曲线图,你再去找中间值(转折点)。 有的时候你要找到情节的起点和落点,在起点和落点之间,尤其是要用落点回找起点,在这个过程里面,常常你会发现,其实因为有了这个落点,它的起点应该再往前延展,他的情绪应该再往前,不管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情绪都应该张开来,这两个之间走的距离越远,你的人物的弧光就越漂亮。所以我决定这个点一个是在找节奏上的,一个是在找人物上的。
怎么样算一场戏?一个场景?/ 一个片段?
在写剧本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到了台子上,我觉得现在场与场之间的那个墙拆的越来越多了,在我们初学剪辑的时候,老师经常说你要把你要把你这个镜头的标点符号剪辑出来,可是现在的影片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墙渐渐被拆了,你去看少年的你,你已经基本上分不出哪是哪一场戏,它混在一起,是人物和情绪推着往前走的。
那我们拉片的时候还有必要去分成一场一场戏去学习么?
我在拉片的时候我其实是在找节奏图和情节图,不会去找它是哪一场,我重点是要把这场戏我觉得它剪的很有意思,我要剖析一下他怎么剪出来,他是用什么观念剪出来的,这种剖析对我帮助特别大,你一下子能够发现这个剪辑师的创作的初衷观念在哪里。
举例:
奥利弗·斯通的《挑战星期天》,他的第一场戏打橄榄球,我就发现那个打橄榄球的过程里面,没有具体的这个球扔出去给了谁,谁又扔出去给了谁这种动作和球的运动轨迹,我看到的都是球员因为比赛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肩你抗过来我扛过去和脚底下的感觉与情绪。球到哪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比赛到了白热化程度的时候的情绪。
最近我看了《少年的你》打球的那场戏,他也是根本没有球怎么传递的过程,就是梆梆梆几个特写的连接,就完成了他被人霸凌的一个情绪,然后也没有拿球的过程,直接扔出去。通过这个镜头你就看到了剪辑的创作观念在哪里了,他已经把那个过程,路线,空间,全扔了, 就是要体现那个情绪。无论那个动作是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连接,我只要这样做么,我觉得他情绪呈现出来了,我就这样做了。
素材很长的时候怎么去找剪辑点?
我觉得这是一个初学者提出来的问题,上来我上来的是你先要做案头,读剧本,必须先要学会做案头工作。案头工作里面几个分析,分析完了以后你这个戏要表达什么,这场戏的戏剧任务是什么,你再去看哪一个片段你就觉得是好的,怎样的情绪是对的,怎样的情绪是不对的,先把这个找出来以后,自然你就找到剪辑点了。
怎么提高剪辑水平?
剪辑水平的提高绝不是说你这个动作你能连接起来了,这个台词你能接上了。而是一个你的眼里打开了没有,也就是说你从文学的角度,从戏剧和电影的角度,你能不能去感受到你的画面和表达,是不是到了你要的那个位置上了。这样的一个眼力我觉得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长期学戏剧音乐电影,等你的艺术修养有了以后,你才可以有的这份眼力。
节奏感比较强的片段,是现有音乐还是现有画面,剪辑如何摆脱音乐的限制?
有人做过实验,画面和声音两个,声音放出来非常直接的进入到你的大脑,他比画面传到你的大脑要快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声音会主导你的情绪,所以很多时候我不愿意说现有音乐,然后我再去填画面,你去看如果现有音乐再去填画面的时候,你把音乐mute掉去看画面的时候,那个画面传递的情绪有的时候是不准确的。你只有是你先没有音乐的时候,把这场戏该有的情绪都剪出来了,然后你在放上音乐去微调。
贴上音乐再给导演制片看的时候,是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但是给编曲制造了很大的麻烦,音乐找到的音乐全是大师的音乐,怎么弄都不好走出大师的音乐的感觉。
音效在剪辑的哪个阶段加入比较合适,如何用音效使剪辑更加精彩
我一直特别盼望着改变,18年的时候我们请了登月第一人的剪辑师来对谈, 他其中就谈到导演米恩会把剪辑作曲音效都放到同一个院里面,让音乐和音效做好了之后在给剪辑剪,等音效和作曲做好了,再根据音乐来微调画面,然后这样反反复复做到大家都觉得合适了为止。我就特别羡慕这种感觉,因为有时候我在做心里情绪的时候,我会做出很多的感觉来,我里面很矛盾,放还是不放音乐呢?音效放上去有的时候又没那么贴切。所以我也很困惑,希望我们什么时候,剪辑音效音乐可以一起工作,这样是最合适的。而且声音的感觉会刺激你剪辑的感觉。
剪辑如何提前做好更合理有效的声音设计?
有特别设计的时候,可以与声音沟通,告诉他你的想法。
遇到瓶颈了,不知道怎么下剪刀了怎么办?剪片子胆子越来越小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剪辑是干什么的,剪辑就像冰和水,冰是什么样的只有水知道,很多时候观众并不知道编剧就是这么编的呢还是剪辑这样剪的呢,而且剪辑剪着剪着,绝不是简单的接动作接动画,而是你怎么才能够从剧作的角度重新看每一场戏,找到那一场戏该要表达的情绪,你抓住,然后去剪。这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表面上看剪辑是很简单,会软件,门槛又很低。要真正剪好的话需要经过很多的个台阶,我觉得 这个同行它是在迈台阶的时候有点困难。只能拉片子,慢慢去学习,当你的修养有了,你就看见了。
胆子小就是你觉得你肩负着前面那么多人的劳动成果,你的对得起他们,你觉得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那么你用哪一个呢,这得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你得真的嚼头了,才能够下剪刀。
《1917》、《鸟人》获了很多奖,面对一镜到底的时候剪辑是什么身份?
很多年前我就看到过一个商业片,他就是一镜到底,还跨越了很多场景在一个城市里面。哪个片子给我留下深刻的音响。其实像这种长镜头就更需要剪辑师,你去看一下他的介绍中1917的剪辑师很早就介入了,他不是那么长的片子真的是一镜到底,它是要有掩藏让观众看不出你在转换镜头,但中间要非常巧妙但的找到他的剪辑点,比如相遇里面车上那个是两个镜头。这种剪辑技巧是剪辑师一开始就参与进去的,更需要剪辑的技巧。
你怎么看《1917》的剪辑没有入围奥斯卡最佳剪辑?
在剪辑技巧的范畴里面,他当然没有别的电影里面剪辑师贡献的多,但其实我觉得我要看一个剪辑师的好与不好,我要看他对影片的贡献,不是说你能给他剪流畅,是你能不能从剧作的角度,赋予影片更多的东西。像那个事先都已经做好了,唯一的东西是怎么把他连起来,让观众看不出破绽。
是不是有些片子限制了剪辑师,剪辑师能做的就不是特别多?
你的眼力越锐利,你看到的东西也就越多,你的贡献也就越大。
现在是否有一些最新的剪辑风格、技术和趋势?
以五年为一个阶段,五年前,十年前的叙事是怎么样的,都在变化。其实,每一个电影叙事前进的脚步,都伴随着剪辑技巧的重新发心啊,现在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在时间空间的使用上的变化。比如我之前说的现在那个场与场之间的那个墙,越来越模糊都拆掉了。还有就是时间上的顺序时,现在越来越多的是多线叙事,非线叙事的一个感觉,这些东西无非大家奔的目标都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可以传递出更多的信息,过去是单层叙事,现在是多层立体叙事,我觉得是在往这个方向上走,这个方向其实用理论的东西来说的话,其实是调切、绝对性瞬间、完形心理学,这三个东西共同完成了今天新的一个叙事的感觉。不管你是怎么样的叙事,你都是在这个点上往前走。为什么说是调切呢,他先是把完成的时间空间给破掉了,他很自由的找到他自己的表达。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我要表达什么,我要将故事引向何方,有了这个的话,我就有了我怎么使用那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怎么才能用着而不用这呢,这其实是你心里面要有一个完形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你知道你的这个信息这一块,这一块,这还有一块,他们不是顺序的,但是你知道观众看的时候,他们自己能把这些连接起来。这就可以了。关键是剪辑师你能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这个在往前走。不管它是怎么样的,都离不开这个点。
更多的工作是救急,那么这种情况会做那些准备的 工作,怎么更好做出故事的开篇,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类型,怎么避免?
这个问题我没有遇到单纯的音乐剪的不好,这个片子出了问题,往往是剧作上出了问题,剧作上出了问题你要重新建构他的故事。在接片子之前我要先号脉,有没有药去治这个东西,有药治我就接。得是我真能完成这事的时候,我才干接这事。往往是我先看一遍,找出出了什么问题,这里面有没有我能提溜出来的有分量的东西,我把他称谓是我要找到含金量最大的那粒沙子。因为一个影片的分量往往是那粒沙子 - 你把它打磨出来以后,它闪光了以后,影片就有分量了,很多时候是这个分量来连接所有的点。我先找到这个,然后我再去分布他们的故事和线索,重新去找人物。这些东西我都写出来一个案头出来,这种时候然后往往时候摄制组已经解散了,是制片人找我,我就要和制片人讲,这个片子我看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想用这个重新建构他的故事,它的故事我想怎么讲怎么讲。(已经不是单纯剪辑层面的东西了)全部讲清楚之后制片人觉得可以,我先剪三集,我让制片人来看,他通过了,我找到了这个片子应该有的气息和脉络,我就可以往下走了。
年轻的导演和剪辑师遇到的问题,前期拍的素材就不够,对于导演和摄影如何去培养剪辑的思维?
在拍戏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当你拿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你要特别清楚你想要表达什么,重要的热点镜头在哪里,重要的情绪是什么,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你要把你最重要的那个情绪抓住,你抓住了这个东西以后,其他的稍微弱一点无非就是这场戏没有那么精彩,但是主要的任务是完成了。所以关于剪辑点的问题,我不觉得一般的影片在拍摄的过程里面必须考虑剪辑点,我觉得考虑的是情绪。除非是像《1917》、《时尚女魔头》里面这种秀技巧的片子。
自己先涨本事,然后自己苦练基本功,慢慢大家认识你了,你的创作空间就大了就更自由了。大家弄来弄去无非就是要找到一个创作的空间和自由度,让自己更多的去发挥。所以还得是自己先长本事,再去像怎么开阔那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