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特效构成革命性影响的十大经典影片

2019-12-25 13:51

下面,让我们根据时间顺序盘点一下对电影特效构成革命性影响的十大经典影片。

《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

制作于1982年的《电子世界争霸战》远远称不上是史上最出色的电影,但其却是史上最具创造力的影片之一。

事实上,《电子世界争霸战》还是史上第一个大量运用电脑生成画面的影片。该片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单是后期制作涉及的工作人员就超过了500人。而且,由于当时的计算机设备还非常稀缺,负责CG的一个八人小组总共只有一台计算机可用,而这家伙配备的300MB磁盘模组就有现在的洗碗机那么大。

尽管《电子世界争霸战》最终没有像《星球大战》那样票房大卖,也没有像《2001太空漫游》那样成为影史经典,但它却开启了电影通向电脑世界的大门,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第一部描写虚拟空间的科幻电影。《终结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终结者2》是一部1991年的科幻动作片,为1984年电影《终结者》的续集,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阿诺-施瓦辛格主演。同时,该片也是历史上第一部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应该说,《终结者2》在影片中所运用的大量特效镜头也是使该片获得当年奥斯卡奖的一大理由。其中,单单是剧中反派人物T-1000的变身镜头就花费了整整8个月时间,耗资500万美元才最终完成。《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改编自迈克尔-克莱顿于199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由环球电影公司出品。为了在片中真实呈现出远古时期的庞然大物,斯皮尔伯格特地找来两名金牌制作人制作电子恐龙和远景画面中的动态恐龙。其中,著名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在这部影片中首次成功制作出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影片于1993年6月9日在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首映,首周票房便高达8170万美元,最终全球票房则超过了9亿美元,成为当时最成功的商业片,这一纪录直到5年后才被《泰坦尼克号》打破。《玩具总动员》(Toy Story)

《玩具总动员》是皮克斯的动画系列电影,共制作了三部,由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合作推出。其中,《玩具总动员1》是首部完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的动画电影,该片于1995年11月22日在北美公映。作为首部全电脑制作动画,《玩具总动员1》根据镜头繁简每一帧制作时间都耗时4至13小时不等。整个工作系统由87台双CPU和30台4CPU的Sparc工作站组成,还有一台Sparc1000服务器作为协助。该片在主题、技术、处理等多方面均具有革命性意义,并花费了上亿的制作成本、历时整整四年才完成,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黑客帝国》(The Matrix)

《黑客帝国》是华纳兄弟影片公司1999年的一部动作、科幻电影,影片讲述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首领墨菲斯,三人由此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当时首次观看这部影片的观众可能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的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些镜头究竟是如何拍摄而来的。在整部影片中,“子弹时间”(bullet time)或许是最广为流传的一组镜头了。据悉在拍摄这组镜头前,剧组会先预览子弹时刻这个动作场景,而这会涉及到很多武打动作和特技,要事先设想出这样的动作场面,然后根据这个设想制作CG预览效果。在理解要制作的场景后,再发挥创意把整个动作以3D场景的模式完整拼凑出来。《角斗士》(Gladiator)

类似于《角斗士》这样的古罗马史诗巨片对我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但由于演员奥利弗-里德(Oliver Reed)在拍片期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因此制片方不得不重新制作一些有他出现的场景,并使用了他的3D CGI面孔。虽然这一后补镜头总时长不过2分钟左右,但其特效制作成本却高达320万美元。《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在那个时代,就连奥斯卡都不得不开始承认那些仅仅通过电脑特效CG而出现在电影中的演员,而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在《指环王》中出演的咕噜便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虚拟角色。事实上,《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原本计划以电脑动画生成咕噜的形象,因此瑟金斯最初的工作也不过是为角色来配音,并短暂扮演咕噜水中照镜时映出的史麦格。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尽管瑟金斯努力为声音注入感情,但他还是发现自己完全无法融入其中,于是便和杰克逊商量要求利用动作捕捉技术来亲自扮演这个角色。作为《魔戒》系列电影中一个贯穿全篇的重要角色,咕噜无限苍老的身体,灰暗粗糙的皮肤都源自于电脑特效,而双重性格交替间疯癫、变态和欲望的复杂性格则要完全归功于安迪-瑟金斯的出色演技。《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除了主要演员之外,《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影片中的一切场景都是由电脑制作生成的,并通过蓝幕技术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据悉,这部片子中的特效镜头超过2000个,全片拍摄仅耗时29天。而如果不是全部用蓝屏技术而是采用传统取景拍摄的话,该影片的拍摄或将耗时1年时间。《阿凡达》(Avatar)

由卡梅隆导演执导、耗资近5亿美元的《阿凡达》毫无疑问是史上最复杂的电影之一。这部2个半小时的电影包含有1600个镜头,而且《阿凡达》和“金刚”(King Kong)等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要制作的不是一个、而是上百个有照片般真实感的CG角色。事实上,在影片筹备之初卡梅隆曾做过特效测试,可是这个耗费几百万美元的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因为电脑制作出的“阿凡达”犹如死人一般。因此他才最后决定采用动作捕捉技术,这需要演员穿上一套特殊的服装,上面有很多的感应球,演员的表情动作通过它们传输到电脑里,并附加在电脑动画生成的虚拟角色身上。幸运的是,这个装置取得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它能追踪到演员很多细微的动作,如皱眉、抽动鼻子、眼睛的一瞥,嘴唇、牙齿、舌头和下巴的联动等等。演员95%的表演都能完美复制到他们的动画角色身上,而在以前这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盗梦空间》(Inception)

《盗梦空间》讲述的是由莱昂纳多扮演的造梦师,带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扮演的特工团队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而且,该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导演,而他也成功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这部影片中。由于诺兰喜爱搭景和实拍,同时喜欢传统的模型技术,影片依赖电脑CG技术的时候并不多。因此制片人为影片做了不少的机械工程,比如在硕大无比的飞机棚内搭建壮观的布景,包括第三层梦境雪山中的碉堡、“迷失域”梦境中的日本宫殿、一间可以倾斜30度的酒店大堂酒吧以及一座水平横放在地板上的电梯。而且,这些机械布景也都成功做到了电脑所无法做到的效果,并为该片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8项奥斯卡提名。


本文为作者 嗨趣学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0388

嗨趣学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嗨趣学是国内在线教育领先平台,成立于2016年,坐标北京。我们是一家致力于CG行业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新型公司,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和地域的距离,让所有热爱cg行业的小伙伴都能通过嗨趣学平台获得优秀的学习资源。
扫码关注
嗨趣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