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网公开课·韩小凌 Part3 :制片人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领域

2019-12-21 23:52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韩小凌:电影制片人是融会贯通的杂家(现场图文)


技术是最容易学的部分,有书,有机器,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不知道这里在座有多少人,是以后有兴趣说,我去做制片人,或者说我想往这个方向走,如果这样的话,我非常支持大家,先从技术这部分学起,因为这部分最容易学的,有书,有机器,然后你可以跟着去练,这个活相对它也没那么多人际交往,更多的就是不断去摸索的问题。这块应该说最最基础,但是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你们知道奥斯卡全称它是技术与科学。


我们中国动不动就是,我上学的时候,说电影就是艺术,是宣传工具,电影的几个功能什么的,还考试呢,文艺小百科考试。但是现在无论你把它当做一种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是商品,它的技术属性是不能够否认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关注技术的原因,是因为如果大家回顾电影史的话,电影从它诞生那一天,为什么是那一天诞生,就是它作为一个,在巴黎大咖啡馆的一次公开放映,决定了电影这种娱乐形式,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存在了,之前这种利用人的视觉暂留原理的娱乐形式,其实早就有,中国的跑马灯什么的,都早就有了。但是那一天作为一个电影放映诞生日,就是因为它的这个技术,决定了它能够成为一个公众放映的形式存在,而之后的每一次技术的变革,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都提供了电影创作者更多的创作空间,当然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了。


不了解技术,你的创作思路是局限的


前一阵有一个电影,讲一个电影演员的那个故事,他也面临从无声到有声过程转换这件事儿,其实是一个世界电影史缩影的价值。这些年的变化,比如说3D,比如说我看了一个朋友,他们弄那个棚就是3D捕捉的技术,实景合成,今天我坐在这给你们讲课,它实景合成出来,你看到的可能是我坐在拉斯维加斯一个赌场,你在监视器上看到的时候,我已经跟那个场景合成在一起了,现在很多这种技术的出现,如果你不知道,你还在用传统方式去制作,可以不可以?可以。但是第一,有可能你的创作思路就被局限了,因为你认为做不到,原来传统工艺上做不到,所以你不敢想,从编剧阶段你就不敢想,从导演阶段,你也不敢这么干,你就不了解。另外从制片人的角度,可能因为这个,你的成本会增加,因为你一定要去实拍,这件事儿,成本就大了去了,而且风险很大,可是如果有这些技术的话,实际上很多现在都不需要去实拍就可以做到的。所以如果大家有志于,或者有兴趣对电影有更深入的,尤其不是电影学院,不是什么所谓跟文艺沾边的这些学生,我觉得你不用有任何的心理障碍,你有的你的长处,所谓这些文艺青年们不具备的长处,那你从你的长处做起,可能技术这部分的学习,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清晰又标准的一件事儿吧。


从商业层面讲,对投资预算和周期的管理职责


第二部分,从制片人来讲,他肯定要考虑到商业的问题,因为你要找资金,你要对投资预算和周期有管理的责任,你要最终把它推向市场,得到个良性循环,主观意愿是这样的,但是目前在中国,显然不是那么多片子都能做到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涉及的知识,都比较商科类的,现在很多电影基金,基金一定会跟你谈的都是金融的词,他要的各种东西,你要听不明白的话,可能就有点儿累的慌了,他也觉得跟你聊的累的慌。


比如我曾经帮一个朋友,推我一件事儿,找的还就是清华的一个基金。清华这边说,那你让他给我交一个商业计划书出来,我就把原话转给了对方,对方就说,商业计划书怎么写,我当时就想,这个事情很纠结,因为我只是帮他忙,我也不是很了解那个事儿是怎么回事,我就清华那边说,我说他们搞这个的,不太会写商业计划书,人家回答特痛快,那就算了,说连这个都不明白,我怎么跟董事会解释啊,我想也对。人家投资人凭什么要了解你们每个行业具体的东西呢?你连商业计划书都写不出来,也是有问题的。当然这个在电影行业特别普遍,因为尤其在我们过去老的,大概一二十年以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知识结构是非常单一的,它接触的圈子也非常单一。你让他做一点圈子之外的事儿,对他来讲太难以理解了,匪夷所思,无法明白你在说什么东西。那财务肯定的,因为拍摄剧组过程中,财务问题非常多。而且以中国这种税务管理来讲,永远在打架。因为剧组它有很多,不那么容易严丝合缝的事儿,在处理上就会有很多问题。


然后市场营销,因为现在的投资,很多人都会先问你,你这个片子能做多少钱,为什么?你最起码你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对你影片的前景和市场方向要有所判断。当然你也可以凭空胡说八道,但是你就看你的运气,你的胡说八道能不能蒙来钱,你要是自己有一定的概念,你能够非常清楚的说明白,我为什么做这样的题材,为什么这样的演员组合,为什么我看好这个题材,拿出一套东西出来,会比较有说服力。这个思维本身就是市场营销的概念。


第三,国际贸易,就是因为现在有很多的片子其实是做合拍,合拍的话,就涉及到国际贸易问题,你说我们是小打小闹合作,也一样涉及这个问题,像我之前有谈过,跟欧洲。很简单,你涉及到另外一种货币,这种货币之间,你们钱的支付,很多的费用,包括哪部分怎么做,怎么设定这件事儿,就决定了你最后一个结果。因为我们本来项目就不是很大。那点儿利息的差别,或者说这些东西的差别,可能就决定了,你是否还能有点儿盈利空间,包括各地方的税收,国外的税收,国外针对于电影行业的税收政策,每个国家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新西兰对于电影的退税,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个省的政府,还有不同层级的退税,还有针对不同板块的退税,比如你在加拿大做一个项目,你符合联邦退税,你符合BC省退税,然后你还有部分特效在那做,你还符合特效退税,每一部分税的累计,有的是择高,有的是说你只能占一下,有的是你三项都可以占。然后又涉及到资金的问题,有的是你要先付到后退,有些是直接怎么折算,你制片人都要想这个问题,你听起来很疯狂,我跟加拿大电影委员会开会的时候,人家拿出来,关于加拿大整个电影产业政策的一个表,是一张大表,密密麻麻的表格,我估计电影行业里的人,多数人拿到这张表,不用看内容就已经疯了,因为我们这行的人,多数他们是痛恨表格的,对于数字和表格,他们本能的就反感,就恐惧。


我在中影公司的时候,就很有名的“表妹”,因为我很喜欢做表,领导各种数据分析,把我叫去,让大学生过来,让她弄这个东西还可以。但是这些东西,你作为制片人,你都得了解,你说一退,退10%几的税,现在电影利润空间能有那么大吗?除了个别黑马项目,多数项目真正的收益率也就这么多,你在一个税上,足以就回来了。为什么像卡梅隆的片子,在新西兰一直在做下去,它整个针对于后期产业的政府退税的政策,退回来的税,都是以亿计的,那他为什么不呢?他当然在那做,而且它本身又是最好的,它整个工作室和后期公司,全世界公认最好的。所以人家合情合理啊!对吧?所以这部分,也是要特别清楚的。


那法律就不用说了,无论你跟你整个团队签的合同也好,还是你销售版权,你买这个小说版权,所有各种的法律合同。我原来手下有一个助理,每次让他处理一项工作,他就决定要学一门,就要改专业。因为他外语很好,是处理国际方面事情的。后来有一天,就是因为我们跟海外销售,签了一份合约,合约这个工作过程当中,结果他突然跟我说,我决定了,我以后要学法律,我说你是打算留学学法律?对。英文虽然很好,但是用英文去看合同,他依然觉得那个是天方夜谭,说的就不像人话,我不知道你们看过英文合同嘛,那个句子超长,一个句子没逗号,三行很正常,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非常严密的表述,不能有任何的点在里头,非常之严密,所以当你涉及到这种合作的时候,据我的印象中,包括跟香港有些公司,最终落笔的合同,都是以英文为准的。我做过日本的片子,就是因为这是两种语言,我们最终认定的法律文书也是以英文为准的,所以这就涉及到以哪个诉讼的地点为准的问题,是日本,是中国,还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某一地,这些都是要处理的法律问题。


从艺术表达及哲学层面来讲


第三条,电影最终它涉及到艺术和哲学的一些东西,所以这三块,应该说是电影制作,或者电影制片人,他一定会涉及的三个领域,只不过,从我个人经验来说,他的知识结构也是一个金字塔,只不过技术在最下面,它是最扎实的,也是最科学的,就是你可一清二楚的,看得清楚技术是什么。其次是商业,商业也可学,你读商科的书,看市场营销的书,看什么的,但商业有一条,它需要你实践,不是说你把那些marketing的词都背下来了,理论都考过了,你就能用好了,不是这么回事。那个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另外,商业一定有人和人打交道的问题,所以你如何以你的个性去建立起你的朋友圈子也好,或者行业圈子也好,来有助于你更好的做好这件事情。那肯定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


关于艺术和哲学这部分。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靠读书摸机器就能学得来的,它更多的是人很长时间历练,甚至于从小就开始的一些影响,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导演的作品,其实始终都跟他年轻,或者是少年的时候,成长经历是脱不开的关系,他想脱都脱不开的关系。中外都一样,美国有一批导演,他们都是意大利后裔,所以他们拍电影里头,他们会潜移默化的都在用意大利的元素,因为我去过意大利以后,我才发现那些美国电影里,有那么浓厚的意大利元素,包括电影那个故事,可能根本不是讲意大利的人和事,但是音乐也好,一些美学上小的地方,他就无时无刻的,因为那是他骨子里的东西,他虽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但是他妈妈,因为意大利人也跟中国人一样,是大家庭生活的方式,他会潜移默化的,受他那种文化的影响,这种东西,这种素养,就不是说你上一个电影学院,或者说你上清华经管读了MBA,不是靠这能学来的,这就是你自己的一种素养。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韩小凌:电影制片人是融会贯通的杂家(现场图文)




我的人生就是从“小表妹”变成“大表妹”的过程


这个就比较琐碎,比如说制片人工作里头,会有前期跟剧本有关的,买剧本也好,写剧本也好,怎么着也好,接着是找资金,这个事儿也比较麻烦,但是现在在中国反正找资金听起来不难,但是你找靠谱的资金很难,靠谱资金的意思,我的概念是,除了钱以外,它应该有别的资源,或者有别的支持,如果这人说,我就给你钱,什么我都不管,这种钱最好别拿。因为没有任何监管,这件事儿不是一个好事儿,因为他往往会过高的估计电影的投资回报,或者带来的名利这些东西,把它想的太简单了,而缺乏一种专业的监督。当然有些匪夷所思的,乱七八糟的条件,带有这种条件的资金,那最好也别拿,因为你肯定有做不到,当然如果你抱着蒙一把就走的态度,那你就另说了,那就啥钱都可以拿,只要你走的痛快,别让人逮着就行。


然后人员在前期要选人选演员,包括定导演、摄影,制片团队这些,跟人的管理有关。然后预算,做制片计划。这几部分,它有一个逻辑结构的,你一定是剧本确定以后,你才可能确定你整个的预算是多少,包括人员确定以后,你才能有。因为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谁要拍一个什么东西,大概多少多少钱,我问剧本有了没?没剧本。我说你怎么定出来的预算呢?就差不多,我说为什么差不多呢?你同样拍一个电影,举例说,恨不得说同一个故事,我放在意大利拍,跟我放在香港拍,或者我放在台北拍,同样是两个地方追杀的一个故事,肯定会不一样的,这个预算怎么可能随便就定了呢?所以没有在出完整剧本之前,你只是有一个不到一页纸的故事大纲,我也挺不能理解,现在怎么会有人给这种钱的,最终越做越细,预算和周期的时间表,以及完整的制片计划这些工作。所以为什么制片人工作,更多的像一个项目管理者,到这个时候,你觉得他跟艺术没啥关系,天天还是做表的工作,只不过你手下有一个小姑娘帮你在做表,你自个儿得看明白这个表对不对而已,我的人生就是从“小表妹”变成“大表妹”的过程。


制作阶段相对来讲,监督这个是两个,一个是时间表的完成和预算执行的情况。解决一些剧组内部的沟通问题,人在一起永远是有矛盾的,所以还是个大家长,经常要去抹稀泥,真的很棘手的问题,也要拍板去解决等等,这是制作阶段。我没有真跟Studio工作过,但是我大概知道一些他们的规矩,如果真的跟Studio工作,真的涉及到的完全担保,那你这个事儿责任就大了去了,你不能如期完成,都会被炒掉的,那管理的要求更严格。


最后这个后期阶段,这个后期阶段我要特别强调一条,它跟我们常规以为的后期,我把影片后期做完,在中国来讲做完,送审通过叫完成,不是,制片人的工作不只是这部分,他有其中一条,你要跟发行商合作,在后期阶段就要跟发行商来确定,你的发行上映的营销宣传和发行事宜。因为你所有前面的制作,是为最终能上画为做准备的,那在你定检这个阶段,之前其实这些工作都要完成,所以这是制片人要做的,在中国传统的很多制片主任出身的制片人里头,他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他的概念就是,电影局上映许可证给了,通过令给了,然后工作拷贝交了,过去有规定给资料馆的工作拷贝嘛,所有该交的东西我交完了,我走人了,你再找他都找不着了,他认为这叫完成,不是的,那叫制片主任工作完成。制片人这个时候,后面还有一大堆活要干呢。



你如果看过写李安的那本《十年一觉电影梦》,里头讲到他的制片人詹姆斯,在他《卧虎藏龙》得完奖以后,这个制片人拖着李安跑了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卖片子,李安那时候也疲于奔命,说我能不能去,他就,你要是能去的话,这个地方可以多卖十万美金,李安一咬牙就跟着去了,这是制片人该做的工作。但是中国可以说,目前很多叫制片人的还是没有这个意识,他觉得我交活就算不错了,准时给你交活就算完成,后面的事儿跟我没关系了,但是为什么有这个观念呢?跟我们在计划经济时候的体制有关,计划经济的时候,制片厂就是拍完就完事儿了,后面的宣发呢,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实际上它是交给中影公司的,它的真正发行是交给中影公司的,所以确实他们习惯于交活就完事儿,就开始干下一部戏了,不太考虑这个片子在全国上的怎么样这种事儿。制片厂的宣发处,在那个时候只是一个对接部门,它帮你去准备拷贝、海报,准备这点儿东西,而且那个时候海报和宣传片非常单一,我工作的时候,国产片提供给我们的东西还是八张剧照,一张海报呢,你看现在各种热热闹闹的宣传片,在不到20年以前,国内多数的传统制片厂出来的人,他还习惯八张剧照,一张海报就完了,就没了。所以也是这种传统,可能影响了后来中国很多制片行业的人,他习惯于后面这个片子营销和上市跟我没关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更愿意引用西方概念的原因,因为本身制片人的概念,更多的来自于好莱坞的一种概念。中国过去的体制,是前苏联体制,也是计划经济体制,确实在从理念上,我们原来不太具备这一条。

本文为作者 大雄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0277